首页 百科知识 长峡风光三峡风光受降城

长峡风光三峡风光受降城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峡风光三峡风光何处寻,牛首山下古青铜。现在,从青铜峡游艇所乘船,逆水而上,出峡到睡佛山。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抬高水位20米,水库总库容为7.35亿立方米。真可谓二十里长峡二十里景,二十里画廊在青铜。秦王古渡,到清代以后称为青铜峡渡口,是宁夏境内黄河上的主要渡口之一,后因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而停用。又有“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之说。现在,青铜峡在全区九大干渠之首。
长峡风光_青铜峡旅游

长峡风光

三峡风光何处寻,牛首山下古青铜。

旧时,从余家桥坐船或皮筏,经青铜峡谷,到广武城或彰恩堡,计程40里。现在,从青铜峡游艇所乘船,逆水而上,出峡到睡佛山。实际峡谷长8.6公里,峡谷宽为300~600米,最窄处90米,谷深200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抬高水位20米,水库总库容为7.35亿立方米。

传说当年康熙访宁夏,游罢牛首山,第二天早上想再到峡里逛逛。一路行来,咆哮的黄河水,安闲的睡佛,神奇的禹洞,甘甜的泉水,壮观的塔群,真是“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康熙游完古峡,坐在峡口龙王庙门前的台阶上向前望去,唐徕渠、汉伯渠伸向河中,犹如巨龙吸水,一泻千里。再向北望去,古渠蜿蜒如银色飘带,在广袤的绿色原野上灌溉着一望无际的庄稼,畦畦绿浪,丛丛葱林,真是“年种年收水浇田”的好地方。迤逦行来,一路奇情,一路风光,迷住了康熙帝。待他走出峡口时,已是黄昏时分,这才觉得筋疲力尽,饥肠辘辘,于是强打精神来到一户人家门前。这家住着老俩,老汉人称“张善人”。康熙说明来意后,老人忙端上一碗开水,老伴翻腾了半天,才从瓦罐里磕了一点荞麦面,做了一碗饺团,炼了点醋盐水,端来让康熙吃。话说饥不择食,康熙一筷一筷蘸着醋盐水吃,越吃越香,一大碗饺团吃完了,肚子也吃饱了。康熙舒了舒筋骨,伸了个懒腰,和老汉闲话了一会儿。这时夜色已深,康熙便安息了。次日清早,康熙临走,从身上掏出一条金项链,送给张善人。张善人望着金光闪闪的项链说:“老先生!我们穷苦人家要这个干啥?还是先生戴上好。”康熙劝解道:“你留着,往后一定有大用处。”张善人只好留下,康熙便告辞了。后来康熙回京,打发近臣颁旨:给张善人赠银500两,一年粮差全免,当地知县还要给张善人老俩养老送终。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峡口,至今流传着:“一碗荞饺团,换个金项链。得赏五百金,免差又送终”的故事。

青铜峡,向有“塞上三峡”、“黄河小三峡”之誉,它是文化之峡、水工之峡、多彩之峡。这里有大禹治水的遗迹、古今水工的靓影;这里有湿地鸟岛与观音安坐的祥瑞;有天书悬壁、地质奇观、丹岩滴玉、响号警世、牛首钟声的景韵;还有黄河滩地草原上牛、马、羊群和滨河依山坳的“世外桃源”。真可谓二十里长峡二十里景,二十里画廊在青铜。

秦王古渡址在一百零八塔附近。设渡时间久远,文献有载。第一个到这里的秦王是战国时的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公元前320年),曾到此处经渡游览黄河。第二个秦王是李世民,登皇位之前称秦王。《康熙朔方广武志·古迹志》载:“秦王古渡,在峡内。唐太宗西征,常经渡于此。”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十五日,唐太宗到灵州接受回纥等十一部归顺,铁勒九姓酋长及诸部使臣数千人,云集灵州与太宗相会,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并立下“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的誓言。太宗宴请各部首领,并赋诗勒石:“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将碑立于灵州。其后,旧地重游,再经渡于此。十二月十八日,返回长安。后来,人们习惯上把灵州称为受降城。唐代诗人李益有《夜上受降城闻笛》诗: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秦王古渡,到清代以后称为青铜峡渡口,是宁夏境内黄河上的主要渡口之一,后因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而停用。

img6

▲迎水土拜(1936年)

古代渠首 青铜峡引黄灌溉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引水工程,境内最早始于秦代,现今秦渠、汉延渠,据史书记载:相传开于秦代,秦渠,称为北地东渠;汉延渠,称为北地西渠。此后各代不断开拓、完善,由于独享黄河灌溉之利,故有“天生石峡富宁夏”之赞誉。此地的秦、汉古渠灌溉工程,与四川都江堰工程、广西灵渠工程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又有“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之说。唐徕渠,也叫唐梁渠,开于汉代,浚修于唐代。旧时是无坝由黄河引水,渠口原在峡中一百零八塔下200米的河西龙王庙附近,傍有1350米的堆石迎水土拜呈喇叭形,口宽占河宽的五分之一。秦渠和汉伯渠渠口都在青铜峡口东岸。清代乾隆年间,汉伯渠将渠口让给秦渠,于一百零八塔黄河东岸的野马墩另开新口,外筑石坝引水,以后汉伯渠口又上移5公里至杨柳泉地方,上延迎水土拜,俗称十里长土拜,以利黄水入渠。西夏及明代,先后在河西开昊王渠、靖虏渠;河东开金积渠,因沙淤、顽石而未成,当时,这3渠的渠口亦在峡内。新中国建立后,沿其旧址开西干渠、东干渠,造福人民,使愿望变成了现实。现在,青铜峡在全区九大干渠之首。1960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结束了无坝引水的历史,峡内古渠口没于水库之中。在水电厂坝下建河西总干渠,从1号机组下引水,惠农渠、汉延渠、大清渠、唐徕渠、西干渠、泰民渠都从河西总干渠引水;东干渠开口于水电厂大坝之上的黄河东岸;河东秦汉总干渠由水利枢纽工程8号机组下引水至余家桥,将秦渠、汉伯渠分水。所以,古渠首均在长峡内,如今河西总干渠、秦汉总干渠、东干渠的渠首仍在长峡内。大坝营、余家桥现在分别是河西和河东的干渠首。

img7

▲黄河人家

黄河人家 也被称作“世外桃园”。“武陵旧路谁问津,此处疑有桃源人。”在一百零八塔之南、峡谷深处牛首山麓的黄河东岸转弯处,有一处滩地,谷僻境幽,往日鸟雀从此飞过也很少停留。20世纪80年代,有一王姓老汉,挈妇将雏,举家迁来此处,傍山临河而居,躬耕滩头,垂钓河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从不停息。现在,滩头土地均被开垦种植,稼禾茁壮,瓜果丰硕,林木茂密,绿阴蔽野,僻壤荒滩换新装,花红柳绿稻谷香。世易时移,现在,“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古观音台 在黄河西岸有一座山峰酷似坐北向南安卧在台上的观音菩萨。她身着彩裙,飘洒隐逸,闭目安神,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保佑河上乘船的游客们旅途愉快、安全往返。她的脚下栅门里有一条山谷,据说此沟谷可以直通金沙湾。

天书雄阁 在峡中黄河西岸的峭壁上,天书雄阁耸峙于山崖之上。阁中天书卷帙浩繁,类目清晰,排列整齐,井然有序,看样子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你看!峡中改恶从善的蛟龙,已彻底地脱胎换骨,变成了一条鳄鱼。别看它面容丑陋,自从喝了“洗心泉”的泉水后,现在心地纯正,忠实地守候在阁下,担任保卫工作,力图将功补过。近旁石壁上白色的群虾,也正在为鳄鱼的良好表现而欢欣鼓舞呢!

img8

▲石壁群虾

峡谷号声 黄河水自彰恩堡以下呈弯环形流向,冲入青铜峡谷后,水流湍急,恶浪翻滚。惊涛骇浪拍打着东岸的崖石,年深日久,东岸崖石上便留下了“云水摩崖”的形象记录。公路入峡后,沿牛首山麓,依山势向前延伸,山道弯弯,上依险山,下临邃谷,山石突兀,峭壁峻崖,公路似悬于半山之中。山中公路旁的牛首山有三道沟谷,谓之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黄河自哆啰嘴入峡2.5公里处为头道沟,又1公里许为二道沟,再1公里许为三道沟。二道沟是中宁县和金积县的交界处,沟口立“青铜峡”石碑,为邵元冲所书。沟谷其深莫测,形势极为险要,这里是峡谷公路的险段。抬头看,在陡削的山岩上镶有“响号”字样的刻石,已年深日久,它是在警示入峡北去的车辆要鸣号慢行。这里也是旧时强盗出没之所,现在,头道沟口半山台地上石垒哨所的遗迹还清晰可见。过去,强盗在这里劫持商旅、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行人单客从这里经过异常危险。为安全起见,人们入峡后便结队而过,有时还击鼓鸣号,以壮行色,平安通过。

img9

▲立于二道沟口的青铜峡石碑

丹岩玉滴 在水电厂大坝以南7公里的黄河东岸,过去叫“杨柳泉”的地方,有三眼泉水,中间大两头小,滴滴水珠从石缝中流出汇集成泉,泉水溢出流入路下的黄河。据乾隆年间编写的《中卫县志》记载:“杨柳泉,在青铜峡,自半崖垂流下入于河,其地石径险窄。明季朱国瑞啸聚螺山为盗,曾出没于此。至今设汛防焉。”这里山势雄峻挺拔,岩崖壁立,有泉水从岩石上滴下,叮咚有声,如拨琴弦。水质清冽甘甜,恰似玉露,滴滴玑珠。1936年9月,在泉的石壁上刻由马如龙题、柴桂勋书的“洗心泉”3个大字。“洗心”语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洗心泉,意为饮用此泉之水,可以清除内心的污浊,可以清心寡欲,洗心革面为圣人。朋友,船到此处,当饮此神水,千万莫失良机哟!

化险为夷 在“洗心泉”左边石壁上刻有银川何建侯在1936年9月题写的“化险为夷”4个大字。

1935年,由宁夏、甘肃两省完成了宁(夏)平(凉)公路干线的修筑。青铜峡为宁平公路必经的要道,从余家桥入峡到彰恩堡20公里,有一半的路程傍山临河,地势十分险要。1936年9月,宁夏省筹款10万元,由建设厅长兼工程处长马如龙、工程副处长柴桂勋督工,调集马鸿逵十五路军官兵3000人,并同灵武、金积、中宁等三县民工,在牛首山西麓劈山修路,历经59日竣工,修成宽8米的公路,外砌护墙。从此,宁平公路畅通,行人、车辆不再绕行河西。金、灵士民为感念马公如龙德政,便请银川何建侯题字:“化险为夷”,刻于崖石,以作纪念。

img10

▲劈山开路(1936年)

禹王神洞 在“洗心泉”黄河对岸,“何年疏凿到青铜,禹洞深山缥缈中”。传为大禹劈峡时居住之所,是一个烟雾茫茫的古石洞,当初名叫“坎离窑”,也叫“禹王窑”、“神禹洞”等。《延安文学》副主编谷溪有一首叙事诗叫做《行吟“禹王窑”》,其中记述了这样的传说:

山雀飞,百灵叫,
是谁唱起“花儿”调?
一声低,一声高,
白云伴着歌声飘。

红缨响鞭空中闪,
放羊的老汉过来了。
送上烟,忙点火,
躬身拜问“禹王窑”。
叙尽山中寻访苦,
老汉翘首呵呵笑——
天下黄河第一洞,
正在不远青石峰。
当年大禹治水患,
饮风餐露石洞中。
九十九天寻矿石,
九十九天炼青铜。
九十九天铸大斧,
九十九天斩蛟龙……
峡开水流人亦去,
深山空留“禹王窑”!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广武武进士、南河功授副使道俞汝钦秉承父命在神禹洞口建成禹王庙,有大殿3间,斋宿僧舍6间,洞顶建文峰小阁。塑大禹像,“像在石洞中,幽邃而明透”[13]。金碧辉煌,殿内钟鼓香案齐备,围墙门楼、河边道路修理完善。造船一只,“以济往来”。清代后补知县罗元琦《青铜禹迹》这样记述:

河流九曲汇青铜,
峭壁凝晖夕照红。
疏凿传闻留禹迹,
安澜千载庆朝宗。

市政协文史委马长青也有诗《青铜禹迹》:

多情的稻谷
依偎着生活,回报着
治水之恩
虔诚的百姓
传说着神迹,让一个名字
留下来
哺育心灵

现实的天空下,水知道
倚天巨臂
历史的目光中,我知道
水的忧虑
这些水族的心声因为孤寂
因为干涸
正渐渐远去
渐渐远去的大禹留下福祉
留下“青铜峡”三个赫然大字
像青铜在时间的砥砺中
越磨越亮
湮没的圣像将再次矗立
这神的力量
仍将护佑着我们
千年万年
安澜如一

禹王已和龙王结为亲家多年,比邻而居。现在,也许他们正在洞中研究水利建设的远景规划哩!

牛首钟声 船在峡谷中逆水而行,过了“洗心泉”,如果恰好是晨昏时候,忽然从天外飘来钟磬声、木鱼声、诵经声,由远及近,从小到大,此起彼伏,是牛首寺僧人们正在礼佛,这是他们一天的功课。此时此刻,你会如入仙境,不禁会有一种超凡脱俗,飘飘欲仙的感觉。

绝壁刻字 逆水而行的游船即将出峡的时候,如果您回首东岸,陡峭的石壁上“青铜峡”三个大字便赫然入目,这当然不是大禹所书。如果您所乘的船再靠近些,便会发现大字右边还有一行小字:“民国丙子年中秋月,”这就标明“青铜峡”三个大字是1936年9月的题刻。

一线蓝天 在黄河北岸,离睡佛山东侧不远的峡中,有一条东西两座山峰相夹的深沟,沟口向南,沟中最窄的地段只能容一人穿过,站在沟底仰望,只看到一线蓝天。下船进入沟口,有时跨深沟,有时攀石崖,越向北走,山越高,沟越深,似乎两座山就要并在一起似的。一直向北行约二三里,就看见东山坡上有许多洞穴,洞中尚存有已损坏的神像。据说在山坡上过去也有庙宇,后来塌毁了。一线蓝天,是在峡中寻幽探奇的绝妙去处。

睡佛观景 睡佛位于黄河入峡处的峡口山西端,海拔1360米,此处山势雄伟壮观,酷似一尊仰卧的大佛,形象栩栩如生。若从船上向北仰望,但见它面仰西方,头枕东穹,脚蹬黄河波涛,额头宽阔,眼睛平凹,鼻梁垂直,嘴角微张,神态安祥凝重。你看它仰卧在峡口山上,极目观望着弯环的黄河流水,水上凫动的河鸭、栖息在岸边的天鹅以及鸟岛茂密的树林、忽起忽落的鸟儿。它像一个阅历深厚的老人,千百年来,饱经沧海桑田的变化,尽观人世的巨大变迁。现在,青铜峡库区美丽如画的山光水色,它又一览无余,安卧于此,阅尽人间春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