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毛泽东对大造舆论的肯定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

毛泽东对大造舆论的肯定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

时间:2022-08-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对大造舆论的肯定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毛泽东对大造舆论的肯定大造舆论,是12军在安徽“三支两军”的主要经验。毛泽东又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搞的啊?”许世友回答后,毛泽东仍然看着李德生。第三是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但李德生没有想到,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对安徽省大造舆论的做法,却如此关注和肯定。毛泽东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进,军队由小到大的发展变化,都是靠大造舆论取得的。

毛泽东对大造舆论的肯定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

毛泽东对大造舆论的肯定

大造舆论,是12军在安徽“三支两军”的主要经验。这一经验,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曾被毛泽东所肯定。

1968年10月31日,在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开幕式上,当周恩来宣布分组名单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问:“哪个叫李德生?”

周恩来介绍说:“李德生同志是安徽的省革委会主任、12军军长。”

接着,周恩来向李德生招手说:“请你站起来。”(www.guayunfan.com)

李德生当即站起来,戴好军帽,向毛泽东、周恩来敬礼。

就这样,李德生与毛泽东开始了平生以来的第一次面对面地对话。

毛泽东微笑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啊!”

他接着又问:“你是哪个地方人?”

李德生回答说:“我是河南省新县人。”

周恩来问:“跟许世友同志是一个县的吧?”

许世友正好坐在李德生的前边,接过去说:“我同李德生是一个县的。”

毛泽东又问李德生多大年纪,他答道:“52岁。”

毛泽东向大家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我们不是通报了他那个整芜湖吗,芜湖整得不错嘛。那个芜湖问题可复杂了。”

毛泽东又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搞的啊?”

许世友司令员说:“主要是毛主席批示的‘七·三布告’起了作用。”

许世友回答后,毛泽东仍然看着李德生。李德生意识到这是要让他谈谈自己的看法。于是,他接着回答一句:“就是大造舆论。”

这个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它是李德生和12军在安徽一年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他们在工作中,无论是制止武斗,促进联合,解放干部,还是“抓革命、促生产”,尽管工作千头万绪,很多很复杂,但他们从不靠下命令,也不支一派压一派,而是扎扎实实地做艰苦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发挥部队的模范作用。所有的结晶,集中到一点,就是李德生讲的“大造舆论”。

李德生的话引起了到会同志们的笑声。毛泽东也笑了。

毛泽东联系党和军队的历史经验,谈起了舆论的重要性。他说:“是啊,就是要造舆论。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几十年了,就是靠造舆论。不然的话,怎么能拉起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搞那么多队伍。不做群众工作,你没有群众,也就没有军队,没有党,没有无产阶级政权。”

李德生从1930年参加革命队伍以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虽然读过毛泽东的书,听过传达他的指示,但一直在基层工作,在野战部队工作,极少有机会见到毛泽东本人。1955年任军长以后,去北京开会、学习的机会多了,但也只是在毛泽东接见照相时见过他。在会上,与毛泽东面对面地直接对话,对李德生来说,这还是头一回。李德生感到高兴,也感到有愧,因为安徽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下大力去解决。

当毛泽东问到芜湖事件是怎么解决时,直觉告诉李德生,回答必须简明扼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于是,他便脱口而出,说了“就是大造舆论”这句久积于心的话。李德生所说的“大造舆论”,就是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大力宣传中央正式下达的文件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用以统一思想和行动,为有效地解决安徽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在李德生接受去安徽“三支两军”的任务后,心里就一直在想,安徽的两派都说自己在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但为什么在行动上却相互对立、甚至动起了干戈呢?李德生结合长期在军队从事军事、政治工作的经验,认为行动上不一致,主要是思想上的不统一造成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嘛!因此,要使他们行动上一致,首先必须使他们思想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和中央精神,艰苦细致地、扎扎实实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听任小道消息满天飞,让道听途说到处泛滥,即使你下命令,那也是无法做到行动一致的。于是,李德生便把大造舆论,用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作为一个解决安徽问题的根本措施来抓。

首先是抓好舆论工具。主要是掌握报纸、电台,搞好舆论导向。这个影响面是很大的。李德生把12军政策水平高、文字功夫好的同志派到《安徽日报》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去工作,及时把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宣传出去,用以武装大家的头脑。例如,参谋熊德祺负责《安徽日报》的领导工作,搞得比较好。他主持起草的几篇批判派性的社论,不仅在安徽,而且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是大力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2军到安徽后,无论是在制止武斗、收缴武器,还是在促使两派联合、成立革委会,以及组织工农业生产等各项工作中,只要有可能,都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学习和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了解决两派的联合和解放干部问题,还适时举办了县以上造反派头头、支左人员和干部参加的万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是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李德生派遣大批指战员和地方干部,深入工厂、街道,并组织了浩浩荡荡的百万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开赴广阔的农村,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

第四是抓好大型活动。如实行大联合后两派并肩大游行,组织典型巡回讲演,现身说法,以及召开数千人参加的全省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等等。这些活动,形象生动,教育效果好。

安徽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灾区,反复较大,乱得厉害,如果不是靠大造舆论,有效地制止武斗,促进了联合,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安徽有几件大事是已经得到中央肯定的,如合肥两大派的联合,芜湖的制止武斗,淮南的坚持生产,等等。但李德生没有想到,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对安徽省大造舆论的做法,却如此关注和肯定。毛泽东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进,军队由小到大的发展变化,都是靠大造舆论取得的。从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中,李德生深明此理,他在“三支两军”工作中之所以取得了成绩,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

【注释】

[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97页。

[2]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册,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

[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第161页。

[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第236、250页。

[5] 董保存著:《钓鱼台往及追踪报告》(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节347页。

[6] 《李德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353页。

[7]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8]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第205页。

[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63页。

[10]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59页。

[1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