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逝水东流,高宗升天亲撰哀文_武则天的事迹

逝水东流,高宗升天亲撰哀文_武则天的事迹

时间:2022-08-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逝水东流,高宗升天亲撰哀文_武则天的事迹就在太子李贤被废的第二天,也就是永隆元年八月乙丑日,英王李哲被立为皇太子,改调露年号为永隆,又一次大赦天下。那一段日子里,武则天在处理完平时的政事之后,尽量多陪着高宗。于是她很快就在朝堂上代高宗宣布了这件事情,百官自然赞和。于是,武则天又召来吏部大臣询问意见,打算着手操办。武则天找来大臣们,和他们一起商量这一次的封禅事宜。

逝水东流,高宗升天亲撰哀文_武则天的事迹

就在太子李贤被废的第二天,也就是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乙丑日,英王李哲被立为皇太子(后来即位时李哲改名为李显),改调露年号为永隆,又一次大赦天下。

如此频繁地更换太子,在历代实在少有。高宗李治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他又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整日忧愁着度过,身体状况自然更糟。就在李贤被废之后,高宗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资治通鉴》上关于李治的病情曾有过这样的记载:“(显庆五年)冬,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后理政是由于高宗的病情太重,从而开始决断朝廷的一切事宜。另外,武则天天性聪敏,文史精通,处理起政事来也有条不紊,处理得也颇有分寸,事事按照高宗的意思顺旨而行,因此得到了高宗的信任。然而,武后一度“权与人主侔”仍是暂时性质,后来她之所以能长时间地掌握朝政,实为高宗不时发病且病势日益加重,自己乘机刻意发展的结果。

高宗自显庆五年风疾发作之后,病情一直不曾好转,同时似乎还染上了肺病,“久婴风瘵,疾与年侵。近者以来,忽焉大渐,翌日之瘳难冀,赐年之福罕邀。”风是指风疾,瘵多指痨病,也就是肺病。在中国古代,这种病几乎无药可治,人一旦患上,只能长期调养休息,经常服药。据史籍记载,高宗患病之后仍然十分勤于政事,朝堂上的大臣曾经上书劝谏他保重身体:“天皇昔常服饵,近更躬亲,睿情勤苦,天仪憔悴,若何以万能乘之重,四海之尊,暴露而行,旰日而食者也?”意思是皇帝您经常因病服药,现在因为整日忙于政务,更是憔悴,不应该再顶着酷暑长途跋涉劳累不堪。

后来,李治在久病不愈头疼难忍的情况下,不顾先帝太宗服丹毙命的前车之鉴,开始广征方士,炼丹合药。从开耀元年(681年)开始,李治也开始像前人一样服食丹药,当然,结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并没有任何效果,他这风疾的病势反而变得更加沉重。(www.guayunfan.com)

风疾似乎是李唐家族遗传病,根据史料记载,李唐家族有七位帝王曾先后患过此病,即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与宣宗。唐高祖是第一个得风疾而死的唐代帝王。据《资治通鉴》记载:“太上皇自去秋得风疾,庚子,崩于垂拱殿。”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得风疾,苦京师盛暑”的记载,不但如此,他还曾经把自己服食的药物赐给同样“以风疾废于家”的大臣高季辅。在李治之后的唐顺宗更是因为风疾而导致四肢瘫痪,口不能言,只能靠眼神和点头摇头来表示意见,“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导致继位后朝政为权臣王叔文所把持。到了穆宗,“因得风疾,不能履地,自是人不闻上起居”。文宗“上始得风疾,不能言。于是王守澄荐昭义行军司马郑注善医;上征注至京师,饮其药,颇有验,遂有宠。”这里讲到唐文宗因为得风疾而口不能言,郑注便是因为治疗有效而得到文宗的宠信,委以腹心,然而郑注才不能任,最后导致了甘露之变的惨剧。

武则天也明白李治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他毕竟是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心里其实还是爱着他的。那一段日子里,武则天在处理完平时的政事之后,尽量多陪着高宗。有的时候,他们也会聊到一些子孙的事情。

有一次,高宗对武则天说弘儿和贤儿先后都不在了,应该对李哲多加照顾,现在哲儿的儿子重照也满月了,就立为皇太孙吧。

武则天也觉得这都在情理之中,没有什么不妥的,况且本应如此。于是她很快就在朝堂上代高宗宣布了这件事情,百官自然赞和。又没过几天,高宗又提出一个建议,希望为这个刚出生的小婴儿置府署和官属。对于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此时武则天对李治可谓是言听计从,毕竟这是一个病人的希望,或许他的这些愿望已经不多了。于是,武则天又召来吏部大臣询问意见,打算着手操办。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问题。

吏部郎中王方庆对她说:“汉惠帝和齐武帝都曾立过皇太孙,但是以皇太子的官属同作皇太孙的官属的,历来也没有太子在东宫却要另立一个太孙宫府的事情啊!”可以说,王方庆的一番话也不无道理。

按照“三王不相袭礼”的规定,不能让祖、父、孙三代王并列在一起同有官属,这是文武百官和皇帝高宗都明白的道理。

可是病怏怏的李治听说王方庆的反对后,还是大为生气,竟然急了起来,怒道:“难道我死了还不行吗?”

这实在不是李治一贯的说话方式。对此,武则天是能理解的,一方面,李治是一个大病已久的人,心绪自然不会很好;另外,他现在非要违背祖制,想为皇太孙李重照置办府署和官属,其实是内心着急,想让李家世世代代传袭下去,以避免外人干涉、夺取李唐江山。

可是现在这个建议确实不合礼制,只能作罢,武则天倒也觉得无所谓。

高宗的身体一直不见好转,这时的他已经没有力气自己从床上坐起来,整日全身疼痛,头晕起来什么也看不清楚,几近双目失明。

永淳二年(683年)正月,高宗和武则天又从长安去往东都洛阳,李治由于身体的原因,性格一改原来温和的状态,开始变得急躁任性。这时,他又生了一个愿望:想出去遍封五岳。

想一出是一出,无缘无故地又要封禅,简直像小孩子一样了。武则天只能平心静气地像哄小孩子一样劝他,说陛下您现在身体本就虚弱,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再去封禅,不如等好了再去,先静下心来好好地休养。可是李治就是不同意,他坚持要现在去。

或许,他也希望借此来祈祷上苍,保佑自己的寿命可以延长一些吧。

武则天找来大臣们,和他们一起商量这一次的封禅事宜。群臣们惊讶莫名,还以为又是武则天张罗要去的,可是这次真不是。

这时监察御史李善感入谏道:“陛下前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已足与三皇五帝比隆,近来年谷不登,饿莩载道,四夷交侵,兵车屡出,还请陛下恭默思道,修德禳灾,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臣忝备国家耳目,窃以其为忧!”

这就是明摆着告诉皇帝,若再广营宫室,劳役不休,恐天下失望。这样一道严厉而尖锐的奏折在当时是颇为罕见的,把灾害发生的原因直指朝廷的连年征战和劳役。这样明目张胆的批评,让皇帝闭门思过,以免遭到更大的天谴,实在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史书上讲到这里时评价,这是自褚遂良死后二十年以来,第一次有人敢这样直谏,人们都把李善感的这一道奏折称为“凤鸣朝阳”。

但是高宗这一次也是铁了心要封禅,他要去嵩山。看着被疾病折磨得不行的李治,武则天和大臣们也不忍就这样冷落了皇帝弥留之际的心愿。那么,就去嵩山吧。

这样,她开始着手筹备嵩山封禅的事宜了。她命有司新建了奉天宫。奉天宫坐落在嵩山的南山麓,距离洛阳只有二百多公里,因为高宗体力不支,所以五岳里选择嵩山是最适合的。

永淳二年(683年)正月,在高宗诏令嵩山封禅八个月后,高宗曾去奉天宫视察过一次,四月返回洛阳。本来已经打算好七月正式封禅,结果,天不遂人愿,高宗又一次病重,只得把计划改到了来年的正月。

计划没有变化快,到了八月份的时候,高宗觉得身体恢复了一些,又改回十月封禅嵩山的计划。在十月初,太子李显到达东都洛阳,留年仅二岁的皇太孙李重照留守长安,同时命刘仁轨担任副留守。

这一次的典礼,和当年封禅泰山一样隆重威严,虽然规模没有当年的盛大,却也足以显示出皇家的豪华阵容。到达奉天宫之后,高宗的病情又一次加重了,这样一来,便不能按期举行封禅大典。

对于皇帝来说,圣旨等于是覆水难收,下便下了,可是对于一个病怏怏的人来说,原则在生命面前毫无地位可言,频繁地更改便也情有可原了。于是十一月李治下诏,封禅延长到明年的正月举行。

眼下,高宗头疼得厉害,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这一次的封禅行程中,有四名御医跟随李治一同前行,其中一位叫秦鸣鹤的御医为李治诊断之后上奏道:“若在头部的百会穴上实施针灸泻出恶血,病情会有所好转。”在天子头上刺针!这可不是儿戏。武则天听后大为震惊,怒斥道:“好一个大胆的巫医,竟敢在天子头上扎针,真应该斩首!”秦鸣鹤吓得魂不附体,跪倒在地直叩响头。高宗听到武则天的怒喝,他明白自己身体现在的状况,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他痛苦而且几乎用祈求的口吻说道:“就让他试试把,朕两眼冒金光,头痛的都快要裂开了。”现在能怎么办,那就让他试试吧,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于是传秦鸣鹤来认穴下针。秦鸣鹤惊恐未定地取出银针。毕竟是名医,拿起针来,秦鸣鹤整个人立刻镇定了下来。他取高宗的百会穴与脑户穴,银针微捻片刻,猛地拔出,顺着银针带出一点恶血。

所谓的妙手回春,用这个词来夸赞医术高明的秦鸣鹤再适合不过。就在这时,李治觉得整个头都舒服多了,不觉欣喜地赞道:“朕的头不疼了,眼睛也能看见了,秦爱卿真乃神医。”

武则天更高兴,连连赞叹秦鸣鹤的医术了得,说着,立刻传令赏秦鸣鹤彩帛百匹。

高宗感觉自己的病情好多了,就想回东都洛阳。虽然嵩山离洛阳不远,但在严冬里行路毕竟不宜病人,无论是武则天还是大臣们劝说高宗,他都听不进去,坚持回洛阳。无奈,只好于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从嵩山的奉天宫回到洛阳。

医术再高明的医生,面对垂死的病人其实所能做的都只是对于病症暂时的缓解,他们毕竟没有掌握人生死的权力。李治回到洛阳后,因为路途劳顿再加上风寒,他的病情再度恶化。

为了祈求上天保佑,武则天建议再一次改元,这一次,是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并特赦天下。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宣布改元、大赦天下的日子,高宗不顾自己的病情,执意要亲自登上洛阳城官城正门应天门,并亲自向天下宣读特赦的诏书。群臣只能顺意,搀扶着他出了宫门。

就在宣赦完毕后,高宗颤巍巍地转过身去问侍臣:“现在老百姓们高兴吗?”侍臣当然回答说百姓蒙赦,无人不高兴。李治若有所思地眯起双眼望着远方,似乎在自言自语道:“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说完,就昏倒了过去,大臣们立刻把高宗抬回宫中。

大臣们明白,皇帝的大限快要到了。

就在当晚,李治召裴炎入贞观殿领受遗诏辅政。遗诏上写道:“皇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人或许真的有一种神奇的感知能力,能够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刻有所感知。还是在这个晚上,高宗驾崩于洛阳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

群臣上谥称其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伴随着武则天走过大半生的一个男人——这位有些仁慈到懦弱的帝王,就此逝去。这一年,武则天六十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