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院长是个力气活儿_陆学艺评传_事迹

院长是个力气活儿_陆学艺评传_事迹

时间:2022-05-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院长是个力气活儿_陆学艺评传_事迹说完了陆学艺当所长和中国社会学会长的事之后,再来说说他当大学校长和院长的事。陆学艺是这次试点的倡议者和具体实施人。陆学艺也觉得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聘请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作名誉院长,地委书记王殿臣同志亲自兼任院长,陆学艺作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辞别时,学院领导和师生数百人,排成长队送行。

院长是个力气活儿_陆学艺评传_事迹

说完了陆学艺当所长和中国社会学会长的事之后,再来说说他当大学校长和院长的事。他曾两次作校长和院长,一次是1984年至1986年在山东陵县创立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另一次则是2001年至今,在北京工业大学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并作院长至今。这都是给老师们作领导的事。在我看来,吃力不讨好。然而,每次谈起,尤其是谈起他的那些同事和学生,他都是饱含深情,如数家珍,一脸的成就感,感染得我都很受用。

我在前面说过,1983年,中国社科院同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在山东德州地区陵县从事县级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陆学艺是这次试点的倡议者和具体实施人。为了工作的方便,山东省委组织部还专门下文,任命陆为陵县县委副书记,负责这一试验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德州地区领导人深感农村要发展,有赖于乡、镇一级干部素质的提高。提高乡镇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则需要一所专门的党校。当时,德州地区500多万人,只有一所师专,没有别的学校。而在全国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办学热潮。受此影响,德州创办一所大学的积极性很高。1984年初,地委书记王殿臣同志向陆学艺提出,希望帮助他们办一所大学。

陆学艺也觉得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既然地委书记提出来了,审批和资金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在人才和教学方面问题也不会很大。于是他答应了,而且积极性很高。(www.guayunfan.com)在他的筹划下,建校的各项前期工作都在顺利推进。筹建的学校叫做“德州农村发展学院”。根据德州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分步发展的原则,先期设立企业管理,农村经营和文秘三个专业。聘请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作名誉院长,地委书记王殿臣同志亲自兼任院长,陆学艺作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他还从社科院聘请了几位专家来负责教务,从陵县调入了几位干部来作行政后勤和基建管理。陆先生当时规划很宏伟,要在多少年后,建设山东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农村发展学院。

1994年9月,农村发展学院开学,3个班120余名来自德州各县的学生开始上课。同时,开始建设新校园和继续招聘教职工。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德州农村发展学院的新校园已经基本建设起来了。新校园正门是一个很壮观的大门,两侧是两个小楼,正面是由胡耀邦同志题辞书写的,由大理石镌刻的“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八个大字,显得庄重和气派。正门内面是一栋四层楼的办公教学大楼,正北约100米又是一栋教学楼,再往后是大食堂和伙房,东侧是四栋学生宿舍楼,两侧是四栋教职员工宿舍楼。还有操场和草地,占地方方正正地200亩。建筑队伍很过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把这个学院新校区建起来了,而且质量很不错,当时在陵县算是最好的房子了。

新校区建好后,老师和学生也陆续搬进新居,新学期新生也直接到新校舍报到。

1986年9月初,新学期开学时,地委和学院在新校园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开学典礼。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振,副省长芦洪、教育厅等厅局领导,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国光、哲学所、农村发展所和科研局等领导,德州地委书记王殿臣及各部委局领导,还有德州各县的领导近百名嘉宾和全校师生员工参加了开学典礼。山东省及德州各大媒体对这一盛典,作了大量报道。

新校区,新的师生,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一时间,让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到处充满着阳光和希望,洋溢着喜悦和笑容。两年来,陆学艺虽然忙碌得团团转,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其心情同师生们一样,对这所学院的未来寄予了太多的憧憬和想像。这时的他,已经把自己的未来同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尽管一切都还是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但他坚信,有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职员的共同努力,德州农村发展学院一定看好。

但是,现实却给他展示了它残酷的一面。学院开学后就遇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阻碍。其最大问题在于管理体制。1984年秋,在学院向省教育厅申报审批时,当时分管文教工作的副省长把这所学校批为成人高校,而不是普通高校。当时陆先生和学院办事的人不懂这个差别,也没有申辩和计较,就按照成人高校的性质来办。后来才知道,这一差别是一种实质性的差别。因为,批成成人高校,就不能列入普通高校的正式编制,教育厅就不按常规给学院拨教师和学生的人头经费,学生毕业不按普通高校本科和大专学生分配,学生也就不能“农转非”。经费和学生分配都成了问题。也就是说,学院是办起来了,但没有领到“出生证”,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祸根。

1986年下半年,为经费,为毕业生分配,陆学艺和学院其他领导,经常往济南和德州跑,向教育厅和分管领导汇报。但由于体制的原因,许多问题只能特事特批。这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解决不了教师的待遇和学生的分配问题,所以,学院在两年后就出现危机。最后,只能“投降”,接受教育局的改编,从农村发展学院转为师范学校。

从1984年初到1986年底,陆学艺为德州农村发展学院足足忙乎了近3年。3年中,他作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从学院的筹建到招生,从胡耀邦的题辞,到老师的招聘,从外聘教授来院讲学报告,到学生课程和学习安排,无不倾注了他大量心血与汗水。

高质量的教学,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尽管学院只存在了4年,但仍有700多名学生在这里接受了较好的训练。这批学生已成为德州地区基层管理队伍的骨干力量,其中有5人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晋升为县级干部,有70多人晋升为乡镇级干部,他们为德州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7年5月,我随同陆学艺重访陵县。所到之处,都有农村发展学院的学生——当地的负责人来欢迎我们,欢迎他们的老院长。看到这一情景,听说他的学生在当地有政绩,陆学艺感到特别欣慰。

1986年底,因工作调动,陆学艺辞去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一职,离开陵县,回到北京。

辞别时,学院领导和师生数百人,排成长队送行。其依依不舍之情,及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透出惶恐不安的眼神,让陆学艺至今都难以忘怀。

2000年11月的一天,北京工业大学副书记冯培和几位教师到陆学艺家拜访。

冯书记开门见山地说明来访之意。他说他是受左铁镛校长委托,来请陆先生支持。左校长1996年任校长后,他有个设想:把北工大办成一所综合性大学。现在除了理工科学院外,已成立了经管学院,还想办人文社科院和外语学院。左校长想请陆学艺来筹建人文社科学院。

陆学艺虽然对北工大不很了解,只知道它是北京所属的一所理工科大学,市里很重视,有钱,这几年发展不错,但他十多年前在陵县办学未酬之壮志,犹如残留在岁月余烬中的火种,看似弱暗,实则易燃。冯书记这么一说,让陆学艺看到了星火燎原的机会。他对冯书记说,“此事很好,我考虑一下。”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陆学艺对北工大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大致的了解。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最早只有机械电机化工、无线电、数理5个系,后经过多年院系调整合并,增设了建筑、环保、计算机、热能工程等专业,1990年后开始增设管理、外贸、应用经济等系。到2010年底,学校有23个教学院所,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工科仍是它的强项,尤其是光学、材料学和结构工程,设有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哲学社会科学近十几年快速崛起。全校教职工达3000余人,在校学生28000余人。是北京市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进入“211”工程。2010年,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68名,其地位和实力不容低估。

2001年3月,陆学艺接受北工大的聘请,担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与他搭档的有书记冯培,副书记杨茹,副院长张晓华、李东松等等。

任命文件刚一下来,人文社科学院就为陆学艺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左校长亲自到场,为陆先生颁发聘书,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学校很荣幸地聘请陆先生过来,并成立这个学院,是想借助陆先生的影响力,在北工大发展人文和社会学学科的教学研究。

对此,陆学艺和校方有高度共识。他在致答谢辞中也表示,他有信心和决心,在左校长和学校的领导下,同学院广大教职员工一道,达成学校在社会学领域发展的愿望。

在此之前,学院希望陆先生找一位名人题写院名。陆先生答应了。他找于光远老先生帮忙。于老时年九旬,听说陆先生到北工大当院长,很支持。不久,他用圆珠笔写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几个字,由他的秘书胡翼燕同志交来。人大会议期间,陆先生又请宜兴工艺美术大师谭鑫培老先生将于老的字刻写好。此时,在会上把这块牌子挂上,让人文社科学院顿时“蓬筚增辉”,早春的阳光和师生脸上的喜色,也相交辉映,充满了整个人文大楼。

人文社科学院的前身,是社科部,学校又将学艺术研究所和心理咨询中心合并过来。当时有40来名教职工。成立人文社科学院后,陆学艺同其它院领导商议,原来承担的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选修课,艺术教育和艺术社团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课程,还是照常上。社会学发展方面,决定先筹建社会工作系和广告系。社会工作系,委托田玉蓉老师筹建;广告系,委托付德根老师筹建。学院一面策划申请,一面招兵买马。最终于2002年正式获批建系。

此后的几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又于2004年筹建社会学本科专业。2005年建立社会学研究所,特聘(兼职)邹农俭教授为所长。同年社会学硕士点申报获批。此外,陆学艺还在经管学院管理工程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这样,短短几年,人文社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实现了法学门类研究生培养零的突破,而且,还具备了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能力。这一点,让学校领导大感惊喜。社会学科已列入北工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点学科。

陆学艺先生接受北京工业大学聘请,担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2001年3月)

在科研方面,陆学艺同样抓得很紧。2003年底,陆学艺接受北京市政府的聘请,担任北京市第四次城市发展规划修编关于社会发展专题的首席专家,并承担北京社会发展规划方案的修编工作。

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时又是训练人文学院研究队伍的一次机会。在陆学艺这个课题组中,北工大人文学院的教师是主力,其中,钱伟量、李东松、丁云、李晓婷、胡建国、刘金伟、杨桂宏、姜会等人,自始至终都参与了。大家齐心努力,2004年8月,就完成了初稿。

这一课题刚完,11月,陆先生又接受牛文元教授的约请,参加中国科学院路甬祥主编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中第15卷《中国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编写工作。这项课题,陆学艺同样是把它交给了人文社科学院的教师们做。

2006年3月,《中国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统稿定稿会议,在北京丰台的一家宾馆召开。陆学艺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来自北工大人文社科学院老师和博士生。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陆学艺和大家漫谈,人文学院的这支队伍已经成长起来了,可以独自思考和做点什么了。经过讨论,陆学艺决定,做一个《北京社会发展60年》的课题。

该课题要对北京自解放以来,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问题,作出评述。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年代十分长久。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人文社科学院有30多位教师和博士生,参加了此项研究,2007年底,拿出了初稿,一共有26章,150多万字。初稿通过后,各章作者又根据统稿会提出的意见,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

这是一部巨著。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后,引起社会学界和舆论界的关注,被评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人们关注,不仅是关注这部关于北京社会建设的空前巨著,而且更加关注一个在社会学界很不起眼的单位——北工大人文社科学院。因为这本书,学术界的视线第一次认真地注意到了北工大社会学这个“丑小鸭”的成长。

2012年,我注意到了北京工业大学新闻网上,有一条关于学校“十二五”规划,记者对陆学艺的访谈报道。陆学艺对这十年来人文社科学院建设成果,有一个说法。他认为,经过“十五”、“十一五”这两个五年建设,“初步实现了‘两个转变’——从单纯的教学单位转变为一个多层次办学单位,从单纯的教学型学院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学院,逐步实现了本科生、研究生培养零的突破。”

据陆学艺介绍,人文社科学院在“十二五”规划中的“总体目标”是“学院重点建设的社会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教学科研实力有突破性进展,形成我校社会学学科的办学特色,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等优势领域占据国内一流水平。”其他学科如法学和新闻传播学等也要办出特色,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他还特别提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创新举措和保障措施。在人才和队伍建设方面,他保证通过提供组织重大课题和建设学术平台,来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管理体制方面,他认为要不断完善和建设,逐步形成一种“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教职工民主参与有机结合的治理结构。在学科方面,他认为,要突出社会学和文化创意产业两大优势学科建设。

思路非常清晰,重点非常突出,信心非常充足,前景也自然非常广阔和光明。

10年前,我来北京,同几个朋友谈起陆学艺出任北工大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一事,大家异口同声给出了两个字的评论:“难”!“险”!

困难有四:北工大是工科独大的学校,不懂文科,也看不起文科。以个人之力,想改变一个群体几十年形成的偏见,这是不可能的事。此其一难!人文社科学院由社科部、文学所、心理咨询中心等单位拼凑起来,犹如几个杂牌部队组建一个方面军。里面派系纵横,山头林立,人数不少,但未必有战斗力。领工资时教职员工名单一大串,但要做课题,却找不到几个人。要进人,没编制;要出人,没权力,此其二难!人文社科学院,在北工大不过是一个教学院系单位。上有学校强权部门控制,下有原来系室把持,学院夹在中间。要权无权,要人无人,要钱无钱;上天无门,下地无术。混日子,玩概念,可以;要认真,做实事,不行。此其三难!学校高调聘请陆作院长,可能是看中了他的大名,这是一种炒作。无非是形象代言,“贴牌生产”,华而不实而已。他们需要陆一年之中,能出席几次会议,见几个记者,讲几句好话,打几声“哈哈”,足矣。要想动真格的,天天坐班,事事决策,亲自过问,指东划西,没门儿。此其四难!

有此四“难”,足以让陆先生避实就虚,裹足不前。如果陆先生迎难而上,想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则必定内外交困,苦不堪言;如果陆先生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则又被肖小们讥讽其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污损了自己的一世清名!这就是朋友们担心的“险”。

在见到陆先生时,我虽没有说出全部的艰“难”与“险”阻,但出乎对先生的敬爱,也委婉地表达了我们的担心。不料先生坦然一笑,说出北工大许多好处:领导的远见卓识,学校的实力雄厚,人文学院老师的勤勉上进,学生的青春活力,还有未来永远多于现在的机遇,仿佛全中国大学,只有北工大最好。一席话,反而把我们说得心动不已。

现在看来,陆先生所言不虚。北工大人文学院是好样的,陆先生这个院长也是好样的。

陆院长的过人之处,用一位知情老师的话说,在于他是愚公,他相信挖山不止,迟早会感动上帝的。

从2001年到现在(2012年),陆先生当院长已有11个年头。11年中,他只干事,不揽权,协调上下,团结内外,抓项目,做课题,带队伍,忙得不亦乐乎。老人家“老骥枤枥,志在千里”,而且一马当先,年轻人当不用扬鞭更奋蹄。

他是院长,既不当挂名院长甩手掌柜,也不唯我独尊,一手遮天。该放手时自放手,不操心事别操心。大事明白,小事“糊涂”。为“官”十多年,干的都是力气活儿,但赢得了北工大人的尊重。

在此,我得“痛苦”而又高兴地宣布,10年前我们的评论,已经彻底破产。

【注释】

[1]陆学艺著:《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50-15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