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却待短书来破恨_小山词传

却待短书来破恨_小山词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漫道行人雁后归。这首《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中也有这样唯美的意境。而小山同时具备了这两种特质,因此最爱梦。小山也有这样的遗憾,想在梦里身赴关山相见,可是关山远渡根本不知去路,不得不让人心生无尽失望。还是等待青鸟带来的信笺吧。读小山的《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像是读到了王昌龄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或是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却待短书来破恨_小山词传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如果身处异地时看到了家乡的特色美食,如果思念佳人时听到了类似她的绵软乡音,如果渴望远行时看到了驰骋翠林的骏马,这些会触动你内心的情绪,然后思念之情就会铺天盖地地向你袭来。(www.guayunfan.com)“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某一个时刻听到悠扬的曲子,怎么会不吊起人的思乡之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在独守空房独赏春色的时候忽然看到撩人景色,怎么会不后悔放手夫婿去追逐功名而离家万里?“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在孤苦无依的旅途中,突然看到郁孤台下清澈如练的江水,第一反应不是赞叹它的悠远空灵,而是想到点点绿水,多像离人的眼泪,有多少离人像自己一样奔波在迢迢路途中,把愁肠化成了无边泪水?

这首《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中也有这样唯美的意境。澄澈月夜,一个人漫步羊肠小道,就在这时候听到了的长笛声,悠扬绵长,百转千回,直至人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是谁在夜里吹响长笛,难道她和自己一样心里都惦念着在浓夜都不曾让人放下的东西?百无聊赖之际,独上高楼,在层层的黑云中就看到南飞的归雁。这才发现原来心底最放不下的是远方的离人。燕回巢,鸡回埘,秋季本就是回归相聚的季节。可是离人何时归乡,让家里不再少一人?飞鸿信少,杳然无声,可千万别说离人的归期还在雁归之后。否则,可真的是要在西风凋碧树时望断天涯路了。

既然现实中无法相见,那就在梦里相约吧。梦,总归是个温暖的容器,因为它隐秘而自由。有两类人爱写与梦境有关的诗词:一类是现实生活不如意、无法实现其怀抱的人,一类是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的人。而小山同时具备了这两种特质,因此最爱梦。“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是在梦里无所羁绊,寻到了佳人旧地;“心期休问。只有尊前分。勾引行人添别恨。因是语低香近。劝人满酌金钟。清歌唱彻还重。莫道后期无定,梦魂犹有相逢”,是把所有再见的期望寄托在梦中,让人心酸,“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是梦回故土,和离人畅谈相逢,是说做梦做久了反而对现实的幸福无所适从;“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则是说在梦中千帆过尽也不遇离人的惆怅。

沈约在《别范安成诗》里说,“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连梦里都无法相见,又怎么能缓解殷切思念?《韩非子》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小山也有这样的遗憾,想在梦里身赴关山相见,可是关山远渡根本不知去路,不得不让人心生无尽失望。

还是等待青鸟带来的信笺吧。可是究竟是它乐不思蜀,还是辗转流离,不得而知。总之,长亭相送时反复叮嘱的勿忘相思估计早已被抛掷脑后,再没有来自她的只言片语。就算她曾寄信,到达这儿时也该是秋意渐深了吧,那时候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那些枕席冰凉、独守空床的日子的呢?薄情的人,真是残酷。

读小山的《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像是读到了王昌龄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或是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借征人思妇的相思寄托心境,这比他那些单纯描写怀念逝去旧爱时光的诗词意境更为硬朗、辽阔。可是,小山毕竟是小山,新月如佳人的眉,大致是因为思念过盛,连看到弯弯新月也会想到她的那一弯柳叶眉,除了他谁还会有这么绮丽的比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