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虚拟的现实世界_关于扎克伯格的事迹

虚拟的现实世界_关于扎克伯格的事迹

时间:2022-04-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虚拟的现实世界_关于扎克伯格的事迹马克·扎克伯格创造Facebook的一个方向,便是在虚拟网络上实现了人们现实的社交需求。在Facebook上,用户被要求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进行登录。马克·扎克伯格认为,双重身份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他不赞成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捏造身份。当然,可以想见的是,也有很多人支持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因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实名制也有着明显的益处。Facebook的实名制是让用户有选择公布的信息的权利。

虚拟的现实世界_关于扎克伯格的事迹

马克·扎克伯格创造Facebook的一个方向,便是在虚拟网络上实现了人们现实的社交需求。

在Facebook上,用户被要求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进行登录。马克·扎克伯格认为,双重身份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他不赞成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捏造身份。甚至在Facebook诞生的早期,注册Facebook必须是校内学生,而且只能使用学校邮箱才能注册登录。实名制这一点,是Facebook与MySpace等其他社交网站的最大不同之处。

当然,可以想见的是,也有很多人支持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因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实名制也有着明显的益处。

匿名的信息发布者可以不必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这会给网站带来许多虚假信息,使网站的内容泛滥化。用户披着马甲,可能会任意地伤害对手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样网站中会有许多“水军”和不负责任的发言。而实名制则是提升网络信息可信度的最好办法,实名的用户会更重视发言之后的结果,发布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这一点是很多人喜欢Facebook的原因。2009年9月美国常规的民意调查中,Facebook打败苹果、谷歌和微软,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十大公司之一。更是有Facebook的用户认为:“让人们知道我有两个女儿的信息,会让他们更了解我。而我如果要批评我的女儿,不会选择在Facebook上。”他非常支持实名制,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在网站上表达的信息。Facebook的实名制是让用户有选择公布的信息的权利。(www.guayunfan.com)相反地,匿名制的网络形式有着天然的缺陷,尤其是匿名情况会给用户造成隔阂感,无法建立起信任,从而无法取代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想要通过匿名制的社交网络来获得让人信赖的人际关系,人与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磨合,并且最后还得现实接触以建立起可靠的关系。而实名制的网络社交一开始就是可信的,较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显得容易许多。

马克·扎克伯格曾描述Facebook与谷歌的区别:

“我给大家描绘两个场景,它们和硅谷中的两家公司有关。当然,实际情况没这么极端,但它们代表两个极端。一个是谷歌,主要取得和追踪已有信息。他们称为爬网。他们爬网,取得网络上的资料放入他们自己的系统。他们想打造谷歌地图,于是他们派出拍摄车辆,认认真真地去拍你家,然后做出谷歌街景系统。他们利用他们搜集整理的用户资料做广告。他们通过DoubleClick和AdSense的Cookies追踪用户的上网记录。他们就这样建立了一套用户对什么感兴趣的档案。

另一个场景是在我们公司。通过允许人们分享他们想分享的东西,给他们提供优秀的工具控制如何分享,你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共享信息。可是,想想那些在Facebook上人们不想分享的内容,你可不想这样的信息被爬网、被索引——比如你和你家人的度假照片、你的电话号码、所有发生在公司局域网里的事儿、所有私人短信和邮件。所以,很大一部分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化了,但是仍然有另外一大部分不对所有人开放。(引自《Facebook效应》一书)

可以了解到,谷歌是抓取用户已经生成的信息,而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却是鼓励用户自己上传和生成信息,表达自己。这两点非常不一样。实名制保证了用户上传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而Facebook把隐私做出很多层次,在尽量透明化信息的同时,也保留了用户应有的隐私权。

说到社交,人们会想起最近炒得很热的一个理论:“六度空间理论(SixDegreesofSeparation)”。这是由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提出的著名理论。认为全世界任何人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要建立这样的联系最多需要经过6个认识的人。而这种认识的人之间的介绍,会让新建立的关系更有信任度和可靠。Facebook落实了这一理论,人们加了自己班级的同学后,在融入同学的交际圈时认识一些其他学校的友人,这一过程不仅简单,并且可靠,实名制的形式使得这种认识显得与现实生活中一样——他们都是谁,也都是谁的共同朋友,因此为何不可以交个朋友呢?

因此,在实名制的Facebook上,用户不仅可以与已有的朋友进行交流,还能互换社交圈子,和朋友的朋友认识,一方面更详细地了解原来的朋友,另一方面也认识了新朋友,何乐不为呢?有人评论Facebook,说它让在大都市的人们回归了小镇生活的感觉,不出门也能了解朋友身上发生了什么,就像在小镇中生活,每个人都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样一种归属感会在人心中自然产生。

实名制的Facebook悄悄改变了人们互相认识的方式。名片没有必要了,任何人只要你知道名字,就能在Facebook上查找到对方,在他的主页上得到电子邮箱甚至手机号码等最有效的联系方式,甚至还有家庭住址,等等。

实名制的网络社交不仅使得整个网络社交透明化,更使得现实世界也变得透明起来。这种透明感被一些用户排斥,从此离开了Facebook。同时在2010年5月,一个权威调查机构的报告中显示,那时Facebook的美国用户数出现了首次下滑,而用户离开的原因,就是逃离这种“透明感”。一位Facebook用户说,她发现自己的所有生活都被朋友拍照并且上传网络,她觉得这样压力太大,无法放松生活。

但用户数下降和用户的质疑没有动摇马克·扎克伯格,他坚持了他的实名制运营Facebook的方式。他曾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透明才是健康的,透明的社会使得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社会才更阳光。马克·扎克伯格宣称:有着双重面具的人,你可能得改变现在这种生活状态了。你工作中的面孔将会和生活中的面孔融合,关于你的信息会在你的各种场合传播开来,对双方都呈现最真实透明的你。他认为未来社会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透明的,而透明的世界不允许一个人有着多重的身份。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马克·扎克伯格称,Facebook不会逆世界发展的潮流,而那些继续匿名制、徒劳抵抗的网站会被市场所淘汰。

显然,马克·扎克伯格内心有着对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判断,并且非常理想化,因为他想借Facebook推动世界透明化的目标看起来是有点儿可笑的。这让人回想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人工智能》,电影主角是一个一心想成为地球人的机器人小孩戴维,为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他可以不顾一切去努力。马克·扎克伯格也一样,他曾说,人们公开自己的一切看似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绝对是可信的,我们只是需要时间去接受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