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誓从彭咸之所居_关于屈原的故事

誓从彭咸之所居_关于屈原的故事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誓从彭咸之所居_关于屈原的故事自郢都沦陷之后,屈原在短短的两三个月中,一口气写成《哀郢》、《怀沙》、《天问》三首动人诗篇。最近屈原总想着要尽快将自己“誓从彭咸之所居”的想法付诸行动,那么在酝酿中的这首诗歌便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绝唱,所以要比之前所写的诗歌都要全面、深刻。在这个夜晚里,他正经历着“誓从彭咸之所居”的痛苦煎熬。不过,屈原对自己赴死的思考,并不仅仅是效仿古人,寻求解脱。

誓从彭咸之所居_关于屈原的故事

自郢都沦陷之后,屈原在短短的两三个月中,一口气写成《哀郢》、《怀沙》、《天问》三首动人诗篇。但他仍觉意犹未尽,总想着要再酝酿一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中情,胸中志。最近屈原总想着要尽快将自己“誓从彭咸之所居”的想法付诸行动,那么在酝酿中的这首诗歌便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绝唱,所以要比之前所写的诗歌都要全面、深刻。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四的夜晚,对屈原来说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夜晚。在这个夜晚里,他正经历着“誓从彭咸之所居”的痛苦煎熬。他还要在这最后的夜晚,抓紧时间,将自己酝酿好的诗歌《惜往日》书写出来。

“惜往日”从字面上来理解,“惜”是爱惜、痛惜的意思。屈原爱惜的是什么?痛惜的又是什么呢?从诗中句来看,“惜往日之曾信兮”表达的是爱惜;“惜壅君之不识”表达的是痛惜。这二“惜”之间,屈原所表现的其实还是自己的爱国精神和法治思想。因为自己的理想被破坏,爱国之情也无处可寄,所以他痛苦非常,不得不死。死对他而言,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他在无能为力之后所仅存的一点力量,他想借自己的死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也希望他的死能对遭遇亡国的顷襄王起一点点作用。

在诗中,屈原以一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来追忆自己往日被怀王信任,官至左徒,主持变法,重整朝纲,振兴楚国时的事情。这段时光对屈原来说异常珍贵,所以值得他去珍惜、爱惜。在这一美好时光里,屈原尽忠职守,“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将内政外交之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敢有丝毫懈怠。修明法度时也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条条框框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存在任何疑义。(www.guayunfan.com)后来,楚国在屈原的努力之下,呈现出“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的兴盛局面。出现这一局面,当然也有怀王的功劳,是他的信任和支持给了屈原方便与动力。不过好景不长,君臣间这种和谐的关系很快被打破了。“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意思是屈原的忠厚严谨,遭到了奸佞小人的嫉恨,因而被进谗言。君王听信谗言,大发雷霆,根本就不去弄清楚事实的真相便将屈原斥责一顿。这几句诗虽是屈原平和的叙述,但是其悲愤之情却跃然纸上。

之后,靳尚等人继续在怀王面前进谗言,屈原又遭受了更残酷的打击——见疏、流放汉北。这段日子里,屈原痛不欲生,但是想想还未完成的理想,想想半途而废的改革,想想身处水深火热的百姓,他又坚定信念,希望怀王能悔悟,重新接受他的“美政”思想。不过事与愿违,他始终不得信任。后来怀王死后,屈原又将希望寄托在顷襄王身上,继续尽忠直谏。但新国君仍旧昏庸不明,奸臣当道,屈原再次被放逐,流放江南。

流放江南之后,屈原处境更遭,希望返国竭忠尽智但是始终不见希望。于是,他悲愤地喊道:“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埋怨顷襄王,斥责奸佞小人。刚刚为自己打抱不平之后,紧接着屈原又开始为君王着想起来了:“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都是奸佞小人的蒙蔽,才使君王不能任用忠臣的。可见,屈原对自己身死名灭毫不在乎,他只希望国君能远离这些奸佞之徒,这样国家才有救,人民才有望。

屈原写上述内容,不是在为之自己鸣不平,而是痛惜两位国君不能明察奸佞只会听信小人之言。所以,屈原又想到用历史上明君贤臣的例子劝谏君王了:“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公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百里奚、伊尹、吕望、宁戚等均出身卑贱,可是他们的君主并不因其卑贱而忽视其才能,所以举而用之,终成霸业。

劝谏完君王,屈原心想自己再也承受不了任何打击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好遗憾和留恋的了,所以便再次说出了自己步彭咸之志的打算:“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屈原说他宁可突然死去,也不想再一次受祸患。说完这一切,他就要步入深渊,不过糊涂的君王肯定还是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这是屈原的言志之句,无论君王听从与否,他都要说完才能放心去死。可见,屈原“从彭咸之所居”的意向已决。

终于写完了这首《惜往日》,屈原如释重负地出了一口长气。看着自己人生中最后一首诗篇,屈原的内心说不出是悲是喜,他只是突然觉得很累,想要躺下来休息一下。是的,现在已是深夜了,仆人睡下了,乡亲们也睡下了,他也应该歇息了,以便以最佳的状态慷慨赴死。

屈原的睡意很轻很浅,只睡了半个时辰便又醒了。起身之后,屈原觉得无事可做,不如就计划一下自己的死期吧!明日是五月初五,是“割其腓股以啕”君王的介子推、尽忠于吴国的伍子胥死难的日子。屈原想:“他们的经历与我多么相似啊,一个是不惜性命以事君王,结果却被遗弃;一个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却被吴王残忍杀害抛尸江中。他们都是忠贞之臣,都被君王辜负了。我明日一死,也就与他们一样了。”

不过,屈原对自己赴死的思考,并不仅仅是效仿古人,寻求解脱。他在流放中隐忍多年,经历过磨难,死对他来说是最容易的事。可即便是做一件最容易的事,他也要做得有意义。他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死,是有所考虑的:一是刺激流亡中的顷襄王彻底悔悟。二是用死唤醒百姓,激起大家的爱国心。一个临死都在为楚国、为君王、为百姓考虑的人,他的死即便如他想象的那样易如反掌,但在世人眼中却是重如泰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