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求学北平初显才华_中华女杰・近代卷

求学北平初显才华_中华女杰・近代卷

时间:2022-03-2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求学北平 初显才华_中华女杰·近代卷1920年,18岁的石评梅从太原女师毕业,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离开家乡,来到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平。20岁的才女,已经闻名京城。石评梅手迹1923年6月,石评梅毕业于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经校长推荐,她被聘为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女子部学级主任兼体育教员。当时,石评梅已经被文坛公认为“北平著名女诗人”,是新文化运动中创作新诗有影响、有成就的作家。

求学北平 初显才华_中华女杰·近代卷

1920年,18岁的石评梅从太原女师毕业,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离开家乡,来到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平。她考取了当时北平女子最高学府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但是该校由于当年不招国文系的学生,她改考了体育系,并且被录取为学校第一班的体育科的学生。在此读书期间,她结识了冯沅君、苏雪林等,并同庐隐、陆晶清等结为至交。她们常常一起开会、演讲、畅饮、赋诗,一起“狂笑,高歌,长啸,低泣,酒杯伴着诗集”,甚是浪漫。1921年12月10日,石评梅在《新共和》上发表了自由体新诗《夜行》,表达了奋勇前进、追求光明的心愿。1922年4月,石评梅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剧作《这是谁得罪》,描写了一对回国留学生的爱情悲剧,显示了她对婚姻自由和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此后,石评梅继续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其中尤以诗歌见长。由此,她在文坛上声名鹊起,被誉为“北京著名女诗人”。20岁的才女,已经闻名京城。她的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

石评梅手迹

1923年6月,石评梅毕业于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经校长推荐,她被聘为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女子部学级主任兼体育教员。住处也迁到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员宿舍。这是一个废弃的古庙,她住在前院东厢的两间房子里。石评梅为自己的住处取名“梅窠”,并在一张印有淡红色梅花的诗笺上用隶书写了“梅窠”两个字,贴在窗纸上。好友庐隐和陆晶清是她这里的常客,她们谈古论今,说诗唱赋,无所不谈,驱走了很多寂寞的时光。(www.guayunfan.com)石评梅后来还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师大等校兼任教员和讲师。北京师大附中是从1921年开始实行男女同校的,这在当时封建传统思想依然顽固的背景下,敢于冲破旧礼教,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大事。如何管理、如何施教这都是新的问题。石评梅在担任女子部主任后,在管理上她采取理智指导、真情感化的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新规则的约束。她在教育管理上,浸透一个“爱”字。她曾说过:“我从前常常是不快活的,后来我发现了她们,我这些亲爱的小妹妹,我才晓得我太自私了。我最近读着一本小说,叫作《爱的教育》,读完之后,我哭了。我立誓一生要从事于教育;我爱她们。我明白了我从前的错误。”所以在教学上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尽方法,使学生们学有所获,生活上又时时关心着她们,使她们感受温暖。她平时担任的教学课时很多,但是无论怎样忙碌,她从来没有对学生的课程敷衍过。她常常为学生批改作业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到学校上课。她的敬业精神,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同仁的尊敬。她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感召学生们奋发图强。因此,她的教学活动受到很高评价,师大附中的汪震先生曾经撰写了《评梅的女子教育》一文,肯定了石评梅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卓越思想和突出成绩。

1924年4月28日下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到北平城南公园雩坛,会见北平文艺界人士和青年学生。活动结束后,石评梅刚回到住处,就接到父亲的来信,说她少年时代的好友吟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石评梅极其悲痛,她开始头痛吐血,满身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加重,她昏迷了三天三夜。后来,大家为她请来了一位德国大夫,诊断后确诊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猩红热。大病初愈之后,校长林砺儒觉得她的居住条件太差,坚持让她搬到自己家里去住。盛情难却的石评梅搬到了校长家——西城西四石头胡同13号。她平日除了备课、讲课,就是抓紧时间写稿子,以还清许多报纸、杂志社的约稿。同时,她把新创作的100多首诗汇成一卷,交给朋友孙席珍。孙席珍为她的诗集加了个“百花诗选”的题目,在《文学旬刊》上发表。

当时,石评梅已经被文坛公认为“北平著名女诗人”,是新文化运动中创作新诗有影响、有成就的作家。这期间,她和鲁迅先生等新文化主将来往密切,文学上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此后,她应邀参加“蔷薇社”,编辑《妇女周刊》,并在《妇女周刊》上发表大量文章。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全国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石评梅为《妇女周刊》写了《本刊编辑部特别启事》:沪汉惨屠,举国痛愤!国人等为救亡,为存种,曾发言宣誓,刊行特号,捐助款项,救济难民。兹复决定,多载关于沪汉问题之文字,以引起国人之注意。冀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做外交之后盾,为决战之先声。务使大白冤魂,一洗国耻后已。

1925年女师大学潮,石评梅沉痛万分,她流着泪说:“女师大是我的娘家!女儿嫁了,娘家的事情,决不能袖手旁观,置若罔闻!”她怀着难以平复的愤慨,在《妇女周刊》上发表了《女师大惨剧的经过》一文:“我们永久纪念这耻辱,我们当永久地奋斗!这次惨剧是我们女界的奇耻,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破产的先声!”1926年,北京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石评梅目睹了刘和珍、杨德群的牺牲,好友陆晶清也负了伤。第二天,石评梅赶往医院看望负伤的朋友,并于3月22日在《京报副刊》发表散文《血尸》。3月25日,她参加了女师大为刘和珍和杨德群召开的隆重追悼大会,为此她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慨然接受鲁迅先生的嘱托,写了《痛哭和珍》的悼文。她写道:“你的血虽然冷了,温暖了的是我们的热血,你的尸虽然僵了,铸就的是我们的铁志。”

1926年上半年,石评梅与好友陆晶清、袁君姗等编辑《世界日报》的副刊《蔷薇周刊》,发表了大量进步文章。石评梅在师大附中任教的教学中,想到、做到的只有负责任,爱公共,而丝毫没有自私自利之心,遇事从不计较自己的利害关系,更不会猜疑别人。她的优秀品格和对教育工作的负责精神,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赞扬,也赢得了林砺儒校长的极力挽留。这一时期的石评梅,也处在文学创作转折时期,以写诗歌、散文为主的她,开始写短篇小说了。五四以后,革命的进步青年对旧的制度越发不满,努力追求光明前景。作为文学女子的石评梅对无情的现实感受颇深。在那一时期,石评梅的短篇小说和大部分诗歌、散文都表现了这种苦闷和彷徨。恋爱的挫折,离开父母的心绪也在她的作品中反映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