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读书办学当老师_中华女杰・近代卷

读书办学当老师_中华女杰・近代卷

时间:2022-03-2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读书办学当老师_中华女杰·近代卷郭隆真,原名郭淑善,1894年4月11日出生在直隶省元城县金滩镇一个士绅家庭。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办学成风。这个学校是大名县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小学,也是河北省农村的第一所女子学校。1912年5月,直隶省政府派视学检查大名府的办学状况,学台对老一套的办学方法很是不满意,当他了解到郭隆真父女在金滩镇兴办了新型的女子学堂的情况时,大加赞赏。对郭隆真予以“特别嘉奖”。

读书办学当老师_中华女杰·近代卷

郭隆真,原名郭淑善,1894年4月11日出生在直隶省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一个士绅家庭。父亲郭荣柱是个读书人,他希望女儿能成为“名门闺秀”,所以经常用封建礼教的那一套来教育她。父亲同时也是郭隆真的启蒙老师,他亲自教年幼的郭隆真读书识字。因为按照当时的风气,女子是不能入学读书的,而父亲教给她的也正是《女儿经》、《七诫》、《闺范》这类的书。郭隆真对此并不满足,有一次,不满10岁的郭隆真问父亲:“有‘男儿经’没有?为什么这个《女儿经》尽叫女儿干这干那,那哥哥什么事也不干啦?”父亲说:男儿要念四书五经,男治外,女治内,因为内外有别,学的东西也就不同。郭隆真争辩道:木兰从军、缇萦上书救父的事情古代就有,男儿能干的事,女儿也能干。父亲很喜欢女儿的聪颖和倔强,更赏识她那男儿般的气概。经过父亲允诺,郭隆真终于能和哥哥一样去学堂读书了。她学习很用功,先后学了五六年,就能写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父亲很高兴,常说:可惜淑善是个女儿,要是个男儿价值就大了!郭隆真听了很不服气,低声嘀咕道:女的又怎样,也不比男的矮半截!

郭隆真的母亲是个守旧派,对一切封建的传统都恪守不渝,她一看到郭隆真的大脚板就觉得伤风败俗,常说:“一个女孩家,长大了,这双大脚板到哪儿找婆家?”郭隆真却始终不肯裹脚,她对妈妈说:“像您那样好吗?裹一双小脚,路都走不稳,还想让我再去受罪呀!”妈妈再逼,她索性不吃不喝。母亲没了办法,父亲看到如此情景,也劝母亲说:“她不愿意裹脚就算了,何必为这事惹得你们娘俩都生气。谁愿意裹脚就去裹好了!我家闺女由她自便。”心软的妈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终于同意她可以不裹脚了。这不仅使郭隆真免受皮肉之苦,而且这“自由”的天足为她以后的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她不但自己不裹脚,还到处宣传不裹脚的好处,她编了个名为《七十二糊涂》的歌谣教妇女们传唱,开头几句就是“大姐绣房常啼哭,妈妈呀你好糊涂。双脚裹得麻苏苏,走路做活真受苦,妈妈呀你好糊涂……”她的宣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不少妇女听了这样的宣传就此放了脚。一些守旧的人接受不了这样的宣传,他们在暗地里议论或讽刺她,但郭隆真意志坚定,毫不理睬这些议论,继续宣传不裹脚的好处。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办学成风。1909年,郭隆真的父亲以郭淑善(郭隆真原名)的名义在自己的家乡办起了一所女子小学,并特地写了“元城县第一女子小学堂”的大匾挂在门口。这个学校是大名县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小学,也是河北省农村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办学的一切费用都是郭家自备,对学生不收任何费用。刚15岁的郭隆真就开始担任义务教员,他们招收了20多个学生,课程是国语、算术、修身、体育等。她在课堂上常给学生讲:“国家、国家,先国后家,没有国就没有家。”她除了教书外,还提倡男女平等。当时有的人家不愿意让女孩子上学,郭隆真就登门劝学。每逢阴天下雨,道路泥泞难走,她便登门送学生,这使学生家长很是感动。她家这所小学堂也受到一些守旧者的讥笑,她不但不泄气反而更加坚定了积极热情地办学校的决心。

1912年5月,直隶省政府派视学检查大名府的办学状况,学台对老一套的办学方法很是不满意,当他了解到郭隆真父女在金滩镇兴办了新型的女子学堂的情况时,大加赞赏。对郭隆真予以“特别嘉奖”。随之,将这所小学堂搬到县城,命名为“红石桥女子高小”1913年,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来大名府招生,郭隆真被选送到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深造。(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