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被逼出来的圣人_王石的事迹

被逼出来的圣人_王石的事迹

时间:2022-03-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被逼出来的圣人_王石的事迹王石是富人,但绝对算不上富豪。而有着企业思想家之名的冯仑则概括王石:他是被逼出来的圣人。后来,王石就这一话题在自己的著作有过较为全面回应。后来,有不少评论认为,王石放弃万科的个人股是“高尚”。而针对外界一度质疑自己的工资报酬,王石也给出了正面的回应。当然,如今万科管理层的工资标准早已今非昔比,王石即便已经退居经营二线,但个人年度待遇仍旧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被逼出来的圣人_王石的事迹

王石是富人,但绝对算不上富豪。这在万科正式成立之际就似乎决定了。王石曾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通过万科公司的创立和发展,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运作的职业经理队伍,自己则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而有着企业思想家之名的冯仑则概括王石:他是被逼出来的圣人。

1.舍所有者,做经理人

股份制改造的完成,使万科完成了与官商企业制度的分离;股票的公开上市,则又使万科彻底地蜕变成了一家姓众的现代公司。这种符合现代企业运营需要的转变,为万科铺就了一条透明、规范的未来发展之路。

1989年3月28日上午9点,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股东例会在深圳会堂召开。会议进行中,一位股东从座无虚席的会场中突然站了起来,话题直接对准了王石:“请问王石先生,您个人买了多少股票?”王石显得很从容,他从西装内侧口袋里掏出一张认股权证说,“我个人存款一共25000块钱,取出了2万块买了万科股票。”王石话音落下,现场便响起了一片掌声和叫好声。(www.guayunfan.com)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刚刚还积极购买万科发行股票的王石,却在随后的500万职工股权中,放弃了自己应得的个人股份。

这又是为什么呢?

就此彰显个人浓厚色彩的做法,业界和舆论界一度议论不断,看法大相径庭。后来,王石就这一话题在自己的著作有过较为全面回应。他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自己当初放弃个人股权的真正想法。

首先,王石称这是社会价值取向。按王石的话说,“不患寡,患不均”一直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仇富心态也向来存在。如果个人突然有了钱,往往会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极其不利的位置上,“尤其像我这样爱出风头、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如果很有钱,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王石认为在名利之间只能选择一项,要么默不作声地赚钱,要么两袖清风干出一番事业。而王石更愿意选择后者。

王石说的第二个原因,便是自己向来讨嫌暴发户的形象。他还从自己少年时代阅读的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中引述,自己反感暴发户是很早时候就已经形成的个人价值观

最后,王石在文字中写道:“家族没有掌管财富的DNA。我祖籍安徽,但从来没有回去过,股改过程中,专门翻阅了家乡堂弟寄来的族谱,上溯20代,农民世家,没有一代成为地主的。我没有信心对钱财妥善处置,传统农民有钱了做什么?修祠堂、娶小老婆、赌博。”

王石甚至还调侃自己说:“如果成了富豪,我会不会修祖坟娶小老婆?我怕自己把握不住自己。”

后来,有不少评论认为,王石放弃万科的个人股是“高尚”。对此王石似乎并不太认同。2003年他曾面对媒体公开表示,“这纯粹是我个人的一种选择,和道德高低没有关系,我自己选择了做一个经营者。经营者当然只是领取报酬,我一年的工资不过也就几十万元。”

王石还特意强调,因为自己长时间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如果追求个人的高尚,又怎么可以去要求下面都高尚呢?在他看来,如果用高尚去经营企业,那企业就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你不能把一种高尚的行为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因为资本的运转有它的规律。”

而针对外界一度质疑自己的工资报酬,王石也给出了正面的回应。在他看来,那时候整个万科的工资体系标准并不低。但万科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而是一个管理团队。“我要500万的话,下面人至少也得300万吧,不可能我500万他40万,这样没法合作。”王石同时认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工业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还不能相比。

当然,如今万科管理层的工资标准早已今非昔比,王石即便已经退居经营二线,但个人年度待遇仍旧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正是在王石主动弃股的影响下,当年万科管理层中的每个人也都放弃了职工股权。管理层还做出了一个安排:职工股成立一个基金,万科的新老职员都有享用权。

王石和万科管理层的这种安排,导致他们因为没有足够的股份将难以控制万科,只能自此转变成为职业经理人了。这其中,王石无疑就是最大的那一个。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面对媒体的一再询问,王石说的最多一句话便是:“很多人以为我是万科的老板,但实际上我是个职业经理人。我是富人不是富豪,其中一个原因,名利这两个东西,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关系。”

王石所说的职业经理人,便是来自于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其原意是指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熟练运用企业内外各项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受薪人员。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社会职业,有其专业化的职业体系与行为规范,其职业标准与成就已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同时,担任职业经理的经营人员,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与压力约束,在社会选择机制的作用下,除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

作为一种社会分工形式,职业经理人制度早已在西方企业组织中确立,被称为现代企业生存、扩张所必需的第四种要素。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将一个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以最优的方案进行配置,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时至今日,在中国企业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无疑还是最为稀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今看来,这或许也是王石最初决意在万科建立经理人梯队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此为后话。

从倒卖饲料时立下“决不行贿”,到完成上述具有战略意义的系列安排,王石终于可以全身心地带领着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团队,驾驭着由国营小公司脱胎换骨而来的万科,开始了奔向理想标的激荡征程。其后,王石主导着万科这面旗帜,相继演绎出了一幕幕地产企业成长的大戏,并给中国企业发展历史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间的重要场景,自然也是后文要讲述的内容。

2.走在圈钱游戏之外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似乎都有过从冷到热的过程,而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中国股市了。这其中,刚刚完成了股份化改造的万科,作为资本市场的首批参与者,连同王石很快就体验到了其中的冰火两重天。

如同前文提到的那样,万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形同襁褓中的婴儿。这其实也是万科股票市场冷冷清清的最根本原因。只不过,万科股票遇冷却真实地反应了当时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态。

为了尽快扭转资本市场的尴尬局面,更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救市”便成为当时中国股市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色。直到1992年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算是刚刚起步,众多新股的发行也还处于摸索阶段,但相比万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已有长足进步。

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股市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上涨态势。如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随即引发股市暴涨。由于当时还没有涨停板限制,沪市一日涨了105%。紧跟其后,便是股指连飙两日,出现行情触顶。

如此超级井喷态势,不仅让大部分中国人一时手足无措,也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相信:中国股市可以让自己一夜暴富。

此时,在沪深两地出现了一种新事物——“新股认购抽签表”。股民只要通过购买抽签表,就可以获得申购新股的权利。1991年,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首次发售时,价格仅为1元一张。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一级市场申购到的新股,在二级市场就意味着财富的成倍增殖。

1992年8月初,深圳开始了第二次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的宣传。8月7日,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在媒体上公开称,深圳计划发行A股5亿股,预备发售500万张认购抽签表,中签比例10%。8月9日,深圳全市的300个网点将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

根据当时的规定,每个身份证限购一张抽签表,每人限持十张,每张中签表可认购1000股。然而,不仅深圳当地的股民行动了,全国各地的股民也大量涌入深圳。此时,新股认购抽签表的价格已经涨到100块钱一张。

一时间,百万的投资者连夜排队,认购的场面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当年的深圳媒体就有报道说,深圳邮政系统陆续收到来自外省的一麻袋一麻袋的身份证。有了身份证,这些人就雇了民工排队。有的“雇主”就站在队伍的旁边,手里捏一叠钞票,一个“雇佣兵”出来给他10张抽签表,他便给他一份钞票,一手交钱一手交表。

排队的人为了防止别人插队,一个贴着一个。尽管有男有女,后面的人还是会搂住前面人的腰或是扶着肩膀。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排了一天一夜,却在快排到时被挤出了队伍。

那时候,队伍中80%以上都是年轻人,尽管天气很热,中间还下过瓢泼大雨,但凭着对财富的向往,排队者依然兴致勃勃,主动退出者几乎没有。

就像一位当年经历者所说:“广东到了八月,气温也有30多度左右,人挤人的空地上,热气腾腾的味道实在很难受。有的人脑子很精,看着几乎见不到尾巴的队伍,就决定买位子。开始可花50块,没想到过了没多久,开出100块价位都买不到了。一位老板收集了厂里工人的身份证,派了二十几个人过来排队,每个人按50块每天发工资,还发误餐补贴。”

即便这样,也不能阻止队伍的持续扩大。“花上一天一夜,10%的中签率,能中上一签,以那时候股市的火爆程度,买新股投进去的钱能够翻番。一天一夜风餐露宿后财富翻倍,诱惑力能不大吗?”亲历者如此说。

随着队伍越拉越长,每个人的空间也越缩越小。与此同时,各路小道消息也开始传播开来。一会儿传说市政府发现股民踊跃排队,决定扩大新股发行量,中签者每人能够申购1500股;一会儿又有消息说,各销售点将在早上六点提早销售抽签表。

终于,1992年8月9日上午8时,遍布深圳市城乡的300个网点开始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然而,很多网点一小时后即宣布,所有抽签表已经售罄。

排了一天一夜的队,忍受着平常都无法忍受的折磨,很多人却没有买到抽签表。更让现场人无法理解的是,一些黄牛号称可以一张300元的价格出售抽签表。终于,排队的人群开始表现出了愤怒,下午深圳市政府门前便出现了聚集的人群。

一位亲历者回忆说:“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其中有诈!每分钟卖一个人,也不可能一个多钟头就卖完了吧?”

8月10日晚上,深圳街头出现了几千股民打着“坚决反对作弊”、“我们要公平,我们要股票”的横幅,沿着深南中路向市政府方向游行。很快,数万人聚集在了市政府周围,交通开始中断。

此时,期待真相的人群依然没有得到官方的相应解释。事态进一步扩展,少数人开始使用暴力,砸车现象和攻击执勤警察的现象出现了,并随即演变成为一场骚乱,震惊中外的“8·10”股市风波爆发了。

几个月后,“8·10”事件清查结果公布。不出人们所料,共清查出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超过了10万张,涉及金融系统干部、职工4180人。其中,金融系统内部职工私买近6.5万张,执勤、监管人员私买2万多张,给关系户购买近2万张。涉案人员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有7人。

这一事件,也导致了时任深圳市长郑良玉的辞职。

更为严重的是,“8·10风波”之后,深圳股市随即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群众,都认为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股份制企业,走的是一条非常规化的道路,未来的命运难以捉摸。于是,股份制改造、上市发行等企业活动,也被金融界人士称为“一种公开的‘圈钱游戏’”。

事实上,当时的中国股市中,人们似乎普遍有一种看法,许多被改造的股份制企业变身为“翻牌”公司,自身不但没有从低效运作中解脱出来,反而成为部分设计者的圈钱工具。特别是出现了一些企业领导人,假借股份制改造之名,大行敛财之实。这些最终造就了今天人们不断诟病的中国股市“原罪”。

如成立于1987年的原野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上市公司,也是一度与万科齐肩的股份制改革急先锋。这家公司曾以“150万元起步,两年净资产增长60倍”的神话名噪一时,上市后也一度被股民们奉为“股王”。

然而,1992年7月,原野事件暴露,后来的真实情况终被披露。原野公司“在政策空隙中展开精心的‘寻租’活动,借股份制之名,通过官商交易实现了资本大转移和原始积累”。也是在这期间,始终操控全局的原野董事长彭某瞅准时机,出走至澳大利亚,凭借着已获的外籍身份逃过了中国法律的制裁。

类似于原野公司的事例在当时并不在少数,类同于彭某者也不在少数。与此相对的,则是将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的万科老总王石。在当时已然形成的“圈钱热”中,绝不行贿并追求规范化运作的王石,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和冷静,选择了站在“圈钱游戏”的界外。

在王石看来,做企业如同做人。而在舆论界看来,万科与原野之流企业相比,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企业领导者之间的本质差别了。在王石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的万科企业文化,或许正是万科企业最大的无形财富,也是万科二十余年屡屡涉险却能始终进退自如的根本原因。

在畅销书《道路与梦想》中,王石就讲述了一位“股市先生”——朱焕良。此人1991年出任万科董事,是一位十分活跃的个人股东代表,擅长在股市中翻云覆雨,并在2002年中国股市第一大案“中科创业案”中名声大噪。据王石回忆,朱焕良就曾允诺三七分成,邀请他联手炒作万科股票。然而,被王石拒绝了。

无独有偶,几年前备受关注的“万科股票”事件,或许更是王石职业经理人身份在阳光下的一次晾晒。

所谓的“万科股票”事件,发生于2007年7月6日。事件的导火索是王石妻子代理人,在低点时买入了46900股万科A 股。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在股市引发了轩然大波,而此时的王石远在瑞士登山。7 月20 日,获知此事的王石在新浪博客发表了《作为万科董事长,深表歉意》一文。

王石的此篇博文,富有个人色彩的真诚和感性。他自知自己一言一行的分量,1400字的文章连用了六处“道歉”和“歉意”。王石的真诚和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公众的谅解。短短几天,阅读此文者便达到了40万人次,评论者超过了3000条。难怪当时业内公认:不管是不是作秀,王石“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名头从此无人能敌。

3.无奈的行业中产者

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造富的历史阶段。盘点近年来各种财富排行榜,公众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发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占据榜单显著地位的,几乎都与地产行业相关。

2007年,当王石的同行们——如碧桂园杨惠妍、世茂集团许荣茂、复星国际郭广昌、富力集团张力、SOHO 中国张欣、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卢志强等,都被宣布进入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10 位时,王石的个人财富却远远地被甩在了后面。这种现象与万科企业的如日中天反差巨大。

2010年胡润百富榜和“中国富豪特别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的财富增长仍然迅速,在从1999至2010年的这十二年的时间里,登上百富榜的富豪人数已经有1882位,到2010年十亿富豪已达到1363人,百亿富豪97人。

根据上榜企业家的资料,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依然占据强势。而作为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个人依旧没能进入胡润百富榜的排名,但他率领的万科则位列2010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榜单的首位。

即使是房地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控的2012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榜单中,前十位依然有五位主营房地产或与房地产业相关。这其中即有王健林、许家印、杨惠妍和许荣茂等。而数年盘踞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之位的万科塑造者王石,依然无法出现在中国富豪榜单之中。

万科的长年“第一”和王石财富的永远落后,既出乎公众们的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王石个人财富的如此低调,无疑又给了外界太多的想象空间。这其实也正是王石个人魅力得以持久的本质原因。

2012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前十名

在不太了解王石的人看来,作为一名大型上市公司的老总,个人财产怎么会如此之少?是王石隐瞒了收入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内幕?

2012年8月,一位网友在谈到王石的个人财富时这样写道:如果说王石没有多少个人财产,这与俄罗斯政府说普京个人财富很少一样不可信。普京的个人资产至少有400亿美元,这样你就会明白舆论所说的王石个人财富并不多就是假的了。

面对近年来外界的种种疑惑,王石也不得不多次主动地向外界作出解释,并公布了自己的个人财产。

根据可靠资料,2003年王石个人财产约为700万元,他当年的年薪为60万元。随着万科后来制订的股权激励方案得以通过,王石的年薪也水涨船高,但仍然无法与其他同行业者们相提并论。

到了2010年初,万科发布公告称,2009年万科A股每日收盘价向后复权年均价为25.50元,2008年万科A股每日收盘价向后复权年均价为25.79元,均低于2007年万科A股每日收盘价向后复权年均价33.66元。由于2007年度激励计划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归属条件未能达成,万科决定终止2007年度股权激励计划,并通过信托机构在二级市场抛售用于股权激励的4655.17万股。在此种状态之下,作为董事局主席的王石个人收入,也无奈地再次大幅缩水。

王石个人财富与万科企业发展的鲜明对比,在中国企业界的确罕见。究其原因,前文提到的王石主动放弃万科个人股份,理当成为一大原因。在转身为职业经理人后,王石比普通富豪多了许多透明度和自由度的同时,也使自己丧失了成为暴发户的可能。

1988年开始的股改大潮中,很多国有企业的所谓企业股在随后的运营中,由于设计的模糊,大多转成为创业者个人所有,或者以创业者个人为主了。而王石和管理层放弃的万科股份,如今则已化身成为万科公益基金了,提前走上了中国企业公民的道路。

这一期间,王石也并不是没有发财的机会,而是恰恰相反。如2007年中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时期,10月31日,万科A 股几乎涨停,股价38.93 元,市值2675.27 亿元。王石当时持股993835 股,当天他的股票市值超过了3800 万元。用当时业内人士的话说,一天之内王石的财富就增加了300 多万元。同年8 月,《中国企业家》发表文章,预计2007 年王石的全年薪酬总额有望突破7000 万元。该文一度预言,王石有望成为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后,中国第一个最富豪级的职业经理人。

最终,这一切都只是关于王石的又一话题而已,他依旧享受着“中国第一地产”穷掌门人的待遇。

后来有不少业内人士如此解读过王石放弃股权的根本动机:外部大环境的制约,使得管理层持股在当时成为一个十分敏感和危险的“雷区”。而当时的王石已经因为股改运动与上级呈现对立,不授人以柄便成为他争取自我空间的有效方法。

笔者想强调的是,王石先后选择放弃万科股权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个人价值观的取舍。有舍才有得,在某些时候对金钱的舍弃,正是为了获得更加有意义的东西。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说,“我们拥有这个世界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和最便宜的企业家。”这话放在王石身上,显然更为合适。

2011年,王石在接受一家财经媒体访问时,再次表述了自己的财富观。“你如果钱很多了,第一会不会健康?第二会不会丰盛?钱多了,我想负担非常大。你突然很有财富了,突然爆发起来了,你很难健康。我们指的健康不单是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那第二个钱多了,它是负担,你要想丰盛起来也很难。”

显然,信奉规则的王石,并不在意自己被娱乐的又一个头衔——“无奈的中产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