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清代棋圣_范西屏的故事

清代棋圣_范西屏的故事

时间:2022-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棋圣_范西屏的故事清代棋圣——范西屏继黄龙士、徐星友之后称霸棋坛数十年的围棋第一国手,便是被后人誉为“清代棋圣”的范西屏,乃是中国围棋史上一位高峰坐标式的人物。此时范西屏的棋艺青出于蓝,已然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老师俞长侯,于是,师生二人从此不再对局。二十年后,已经成为一代棋圣的范西屏不忘旧情,专程赶到松江,对钱东汇的力作《残局类选》进行了校阅和斧正。

清代棋圣_范西屏的故事

清代棋圣——范西屏

继黄龙士、徐星友之后称霸棋坛数十年的围棋第一国手,便是被后人誉为“清代棋圣”的范西屏,乃是中国围棋史上一位高峰坐标式的人物。他那神妙绝伦、震古烁今的棋艺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间成了时代的绝响,后世棋手始终难以望其项背。

生具异禀 青出于蓝

范西屏,又称范西坪,名世勋,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卒年不详。

范西屏的父亲很喜欢下围棋,耽于此道而荒废了生计,以致家道中落;很遗憾的是,终日痴迷于围棋而不能自拔的他,却始终没有达到一流高手的境界。然而,世事无常,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他未能在围棋方面有所建树,但对其子——童年的范西屏却有着一定的影响。(www.guayunfan.com)范西屏还只有三岁时,尚在父母的怀抱之中,就已经对围棋极具灵感了。他见到父亲与人下围棋,就伸出小手,口中“呀呀”,指画不已,似乎生来就具备了下围棋的超常天分。

那时,在海宁县郭店镇有一位围棋高手名叫张良臣,棋艺精湛,远近无敌,颇负盛名。

等到年龄稍长,孩童时代的范西屏从父亲那里得到围棋启蒙之后,生具的异禀,惊人的围棋天赋,迅速地表现了出来,卓尔不群,特异超常。于是,他的父亲就把范西屏送去拜张良臣为师,专门学习下围棋。

当时,与范西屏一同在张良臣门下学棋的还有另一位海宁的天才小棋手,他就是后来与范西屏并驾齐驱、一同驰誉棋坛、名噪一时的围棋大国手施襄夏,被后人誉为“棋中杜甫”。

跟从张良臣学棋之时,范西屏天资聪颖,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张良臣的喜爱和器重,悉心施教,大受裨益;再加上范西屏勤勉就学,刻苦研习,棋艺日新月异,常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进境极是神速。没多久,张良臣就下不过范西屏了。稍后,张良臣又败在了另一个弟子施襄夏的手下。

张良臣见这两个弟子的围棋才华惊人,心中十分高兴,他心知这二人日后在棋坛必定会出人头地,大放异彩,前途不可限量。欣慰之余,张良臣当即修书一封,把他们推荐到了比自己棋艺更高的绍兴人俞长侯那里,以求深造。

于是,范西屏和施襄夏这两个天才少年棋手辞别老师张良臣,转而投到了绍兴围棋名家俞长侯的门下继续学艺。

俞长侯弈术精湛,棋艺三品,多年来驰名江南一带,罕逢对手,被时人称为“江南围棋第一高手”。

在这里,范西屏得到了俞长侯的悉心指点,棋艺迅猛精进,十二岁时就已经与自己的老师俞长侯齐名了。十五岁那一年,范西屏和俞长侯下了受先十局,所战皆捷,连盘取胜,俞长侯十战十负,输了个一败涂地。

此时范西屏的棋艺青出于蓝,已然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老师俞长侯,于是,师生二人从此不再对局。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俞长侯带着自己的高徒范西屏、施襄夏来到了松江,拜访当时极负盛名的围棋名家钱东汇,受到了他的热情款待和指导,感情甚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范西屏与施襄夏棋艺精进,转而能让钱东汇四五子。二十年后,已经成为一代棋圣的范西屏不忘旧情,专程赶到松江,对钱东汇的力作《残局类选》进行了校阅和斧正。此书早在康熙年间便开始了编选,曾得到过大国手徐星友、程兰如等人的审阅,到乾隆三十五年才初次刊行于世,历时五十余年,见解精辟,识见不凡,在中国围棋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年仅十六 初称国手

范西屏本就天资过人,于围棋更是天赋异禀,心机敏巧,过目不忘,算度深邃,棋艺神妙无方,出神入化,兼以刻苦就学,将历代围棋名家的棋谱逐个研习,极尽心智,汲取精华,融会贯通,卓然自成一家,以至棋艺日进千里,如此数年之间已有大成,弈术渐臻化境,登峰造极,达到了当世一流高手的境界。

范西屏十六岁的时候,打败了大江南北的无数围棋名家和高手,名震天下,享誉一时,天下棋手无不景仰,已经把范西屏誉为不世出的一代“围棋国手”了。

这时,与范西屏同门学艺的施襄夏棋艺也是日见精进,也迅速打败了老师俞长侯。在范西屏专心研习前代名家棋谱的时候,施襄夏也不满足于俞长侯的所授,选择了走出师门、放眼天下、寻师访友、博采众长的上进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施襄夏遇上了曾经称霸棋坛的天下围棋第一大国手徐星友。

徐星友以棋坛泰斗的身份和他下了一局受三子的指导棋,临局讲解,将自己所知的围棋精义,诸般攻守进退的奥妙变化,悉心指点,倾囊相授,施襄夏一一铭记在心,精思渐进,吐故纳新,这一局下来境界大开,棋艺更进一筹,获益良多。

徐星友眼见施襄夏这位天才少年棋手棋力精湛,悟性奇高,钟灵毓秀,慧质兰心,大是可造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一向爱才惜才的徐星友心中欢喜,称赏不已,随即将自己呕心沥血四十年所著的围棋力作《兼山堂弈谱》相赠。这部棋著凝聚了一代国手徐星友的毕生所学,对清初以来的历代国手名家的棋谱均有精当的评析,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此时,《兼山堂弈谱》尚未公开刊行,所以弥足珍贵。施襄夏得到了这部名著,潜心研习了数年,领会了其中的精义,就此棋艺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再加上他勤奋好学,常与范西屏交流心得,互相切磋,棋艺日进千里,也迅速踏入了第一流围棋高手的境界。

范西屏初称“国手”之时,棋艺已然大成,横扫群雄,所向披靡,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棋坛,棋锋所指,全无抗手。

当时,除了施襄夏尚能勉力与范西屏周旋外,天下棋手全都望尘莫及。

官署对弈 礼为上宾

而施襄夏同范西屏对局时,经常锁眉沉思,精思极虑,踌躇不已,很长时间才置下一子。范西屏却是心思极快,面色泰然,轻松布子,犹似闲庭信步一般,挥洒自如;有时等的时间长了,实在不耐烦,应完一子之后,竟自顾自睡觉去了。

有一次,范西屏和施襄夏对局,施襄夏攻势凌厉,大占上风,范西屏明显已处于劣势。于是,旁观众人议论纷纷,都认为范西屏败局已定,再也难以挽回局势了。然而,范西屏却不慌不忙,从容自若,不大的工夫,就做起了一劫,数着之后,竟使施襄夏招架不住了!转眼之间,全局形势逆转,最后范西屏妙着纷纭,连连出击,终于反败为胜。旁观众人惊奇不已,叹为观止。

这时,海宁县的县令是林凤溪。他对二十多岁就已经名扬海内的一流围棋国手范西屏和施襄夏钦慕不已,就盛情邀请二人到自己的官署对弈,礼为上宾,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后来,林凤溪还让范、施二人帮助衙门管领本县的棋师,以示尊崇。

对此,杭世骏有《海城杂咏》诗云:“疏帘清簟镇相持,燕寝同看落子迟。记得仙郎夸管领,范封兼辖两棋师。”自注云:“范、施两生弈品皆海内第一手,林凤溪宰邑时,尝邀至官阁决胜云。”

后来,范西屏和施襄夏又同游京城,二人在北京又公开对弈了十局。此时二人均是当时第一流的围棋国手,这一番大战精彩纷呈,盛况空前,轰动京城。这十局棋的较量,范西屏赢多输少,颇占上风。

京城鏖战 完胜国手

当时正值乾隆初年,国力富强,天下太平,不但民间棋风甚盛,就连北京城里的那些王公大臣之中也盛行围棋。于是,天下擅长围棋的一些名家、高手纷纷云集京城,真可谓高手如云,名流荟萃。

范西屏初到京城时,在北京一带棋坛上称霸的围棋国手是黄某;此人多年交游于那些王公巨宦之间,棋艺精湛,杀法骁勇,几年来在京城一带所向无敌,当者披靡,有“围棋国手”的称号。

其时的范西屏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在江南一带早有围棋国手的称誉,声名响震天下,尽人皆知。黄某比范西屏的年龄长了一倍有余,也正是壮盛的英年之际,风华正茂,称雄京城棋坛多年,棋锋正锐。

这两位天下棋坛声名最响的围棋国手不期而遇,在京城相逢了,于是,整个京城都轰动了,人们奔走相告,以为盛事。

那些喜好围棋的王公大臣更是好奇心切,都想一睹这两位当世围棋国手的高下对决,于是便纷纷拿出钱来设彩,极力邀请范西屏和黄某来一场对局,决一雌雄。

这一番围棋大战激烈异常,盛况空前。

黄某称霸京城棋坛有年,打败过无数成名的围棋高手,棋艺已然炉火纯青,当下施展妙手,在棋盘之上纵横捭阖,进退攻杀,极是剽悍。但范西屏好整以暇,从容对敌,信手挥洒,着着凌厉无俦,每一子落将下去,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手一置,实则波澜汹涌,石破天惊,有似雷电激荡,威气横空,神妙绝伦。

这一局激战只看得旁观众人挢舌难下,惊叹不止。

斗到中盘之时,二人在一个边角处又燃起了激烈的战火。范西屏棋锋犀利,神妙无方,临机制变,势不可当。黄某左支右绌,步步退避,渐感不支,而手中的棋子也渐渐迟滞了起来,握在手中,就像每一子都有千钧之力一般,殚精竭虑,不断地苦思善策,大耗心神,久久难下一子,额头上更是汗珠涔涔而下,窘态百出。

范西屏见黄某手中握子,瞻前顾后,踌躇不决,目光呆滞,迟迟不能落将下来,便耐着性子再等良久,见他仍是难以下子,便笑道:“黄先生这般迟迟不置一子,难道是想要就此罢战吗?!”

此言一出,黄某登时便如五雷轰顶一般,脸上骤然变色,口中喃喃地说道:“冤孽!冤孽!冤孽呀!这是老天爷存心要让我输掉啊,我还争他做什么?!罢了,罢了!”于是推枰认输,却不料站起身来时,突然两眼发黑,“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两眼一翻,竟就此去世了。①

这一场大战,范西屏一举挫败了称霸京城棋坛多年的围棋国手黄某,声名响震一时,轰动京城,从而顺理成章地取代了黄某的棋坛围棋霸主的地位,领军群伦,成为称雄棋坛的天下第一围棋国手。

当湖十局 妙绝古今

公元1739年(乾隆四年),平湖县(别称当湖)的一位书香世家子弟张永年喜好围棋,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张世昌、张世仁都博学能文,棋力精湛,时称“当湖三张”,颇著雅望。

张永年十分仰慕范西屏与施襄夏威震棋坛的大国手英名,就十分诚恳地邀请范、施二人一同来到自己家里,专心教导自己与两个儿子下围棋。

张永年请范西屏与施襄夏示范对局,二人一场大战,精妙绝伦,张永年父子将之辑成棋谱,这便是后世棋手所普遍推崇的对局绝品、中国围棋史上大名鼎鼎的“当湖十局”。

这一年范西屏三十一岁,施襄夏三十岁,虽然只是而立之年,但二人都已是驰名天下的围棋大国手了,又正当血气方刚、精力旺盛、所向无敌的巅峰之际。因此,这一番厮杀妙着纷呈,神妙无方,起落跌宕,惊心动魄,后人普遍认为这次对弈是范、施交锋中的上佳绝品,也是中国古代围棋史上势子对局的巅峰极致。

“当湖十局”是一个概称,其实二人一共对弈了十三局,但流传到今天的遗谱却只有十一局了。

范西屏与施襄夏对弈的“当湖十局”杀法雄奇,妙绝古今,可谓出神入化,登峰造极,将中国围棋的高远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范西屏石破天惊、惊天泣鬼的棋艺真正无愧于“棋圣”的美誉。“当湖十局”至今仍被认为是我国围棋古谱中的典范之作。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先生曾深入研究过范西屏、施襄夏决战的“当湖十局”,他感慨道:范西屏在“当湖十局”中所表现的精湛至极的搏杀功力绝对不在当今最负盛名的韩国围棋大国手李昌镐之下。

清朝末年,有一位达官显宦方浚颐,酷好围棋,曾经研习“当湖十局”,但觉棋势鬼斧神工,奥妙无穷,奉为至宝。虽然专心致志地修习数年,却终因自己棋力不够,始终无法领悟其中的诸般奥妙精义。但方浚颐并不气馁,随即请来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围棋国手周小松,让他来讲解“当湖十局”的精微要义。

周小松苦心孤诣地钻研数日后,喟然释手,向方浚颐辞谢道:“范、施高艺,我望尘莫及,不敢随便乱评。”

如今流传于世的“当湖十局”评谱当中,相传为清代中叶围棋国手程兰如所评析的其中四谱精当扼要,鞭辟入里,识见不凡,向来为后世棋家所推重。

当代的一些围棋理论家与名流也时有选评,大家一致认为“当湖十局”战法精警,算路准确,为清代围棋巅峰时代的代表作,不独局部作战精妙无方,鬼斧神工,其统筹全局的棋势战略,以及刚强坚毅的遒劲棋风也令后人叹为观止。

张永年的后裔张金圻曾作诗记叙“当湖十局”事迹,对范、施当年的高超棋艺也是推崇备至,诗云:“乾隆之季施范鸣,条理始终集大成。地灵人杰主宗盟,神乎技矣四筵惊。瞬息万变斗机巧,疾逾鹰眼健鹰爪。以征解证洵奇观,借劫酿劫谁分晓。三江两浙数十州,大开旗鼓东南陬。当湖客舍十三局,旁观当作传灯录。念我先人雅好棋,棋中授受见而知。”

神妙无方 力压群雄

后来,范西屏又与前辈国手梁魏今进行过十番棋的角逐,一举打败了这一声望极高的棋坛名将,从而巩固了自己棋坛第一围棋高手的荣誉。

梁魏今年长范西屏三十余岁,对局之时已届高龄,其时范西屏年轻气盛,精力充沛,棋锋正锐,颇占优势。

相传梁魏今和范西屏对垒之时,前辈国手程兰如和后进新秀国手施襄夏在一旁观战。

当梁、范二人战至日暮,中盘休息时,梁魏今、程兰如、施襄夏三人便聚在一起,在灯下对当日的棋局反复进行研究,集思广益,竭思尽智,齐心协力,共商对策,希望集众人之力,群策群力,能够一举挫败范西屏,打破他“棋圣”不可战胜的神话。最后,这三个当世第一流的围棋国手拟出了几步妙着,大家都认为第二日再战范西屏,梁魏今定可取胜了。

等到第二天梁、范续战,梁魏今将那些凝聚当世三大顶尖高手心血的妙着施展了出来。本拟一锤定音,就此取胜,却不料,范西屏的棋艺早臻化境,神妙无方,出神入化,变幻莫测,每次出着都在三人的意料之外,最终竟是大获全胜,一举击败了前辈国手梁魏今。②

未及不惑 冠誉棋圣

范西屏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大国手,但他戒骄戒躁,从不矜持,还常常扶掖后辈,不断课子授徒,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时年三十八岁的范西屏来到了太仓毕家,专心教授毕沅学习围棋。毕沅家里世代都是官宦,书香门第。他跟从范西屏学棋之时年方十七岁,围棋天赋极高,学习刻苦,又得当世天下第一围棋国手的指点,棋艺进展神速,短短数年之间就已经达到了国手受三子的水平了。

毕沅对自己的老师范西屏的精湛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每每提及,都是推崇备至,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名为《秋堂对弈歌》的长诗,赠给了范西屏,诗云:“淮阴将兵信指挥,钜鹿破楚操神机。鏖战昆阴雷雨击,虎豹股栗瓦屋飞。鸟道偏师方折挫,余子纷纷尽袒左。忽讶奇兵天上来,当食不食全局破。……坐稳仙家籍养性,君今海内推棋圣。奇童争并邺侯称,常势真堪积薪竞。”

从这首诗文之中,我们就可以明确得知,时年还不到四十岁的范西屏已经是天下棋手公认的“棋圣”了,乃是名副其实的棋坛领袖、泰山北斗。

在这首诗的序言当中,毕沅对范西屏的棋艺也作了生动的描述,他写道:“(范西屏)每对弈,州中善弈者环观如堵墙。君不思索,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合围讨劫,出死入生之际,一着落盘中,瓦砾尘沙尽变为风云雷雨,而全局遂获大胜,众口欢呼,神色悚异,啧啧称赞。”

游历扬州 毛驴寄寓

公元1752年(乾隆十七年)之后,范西屏在扬州、苏州一带游历。

那时候的扬州十分繁华,富甲天下,是一些富商巨贾的聚集之地。而那些富商豪绅大多都喜欢花些银子来附庸风雅,于是便极力礼聘一些文士、棋客前来捧场,全都礼敬为上宾,以示尊崇。

扬州一带水路纵横,画舫甚多,所以,那时就经常有一些天下知名的围棋国手、名家在游弋的画舫中吃茶、饮酒对弈,久而久之,棋客对弈也就成了湖上的别致一景了。

在清代,扬州的围棋国手并不多见,最出名的似乎就只有一个韩学元,然而,像那些名噪天下的第一流围棋国手周懒予、樊麟书、周东侯、盛大有、汪汉年、黄龙士、何暗公、姜吉士以及范西屏、施襄夏等人都曾经游历过扬州,对局于画舫之中,因此,李肃村《贺园诗序》有云:“香生玉局,花边围国手之棋。”③

那时的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酷好围棋,但资质平常,水平一般,始终不能达到一流高手的境界。卢见曾很喜欢招徕一些围棋国手、名家或者棋坛宿将,让他们住在馆斋之中,礼遇极厚。范西屏就曾经在卢见曾的馆斋之中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范西屏在扬州一带游历的逸闻很多,而且大多都绘声绘色,极具传奇色彩。其中一个最为经典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次,范西屏骑了一头毛驴前往扬州探访亲友,路过一家棋馆,见一些棋客在围着棋局对弈赌钱。范西屏信步走入场中,和一个棋客对垒了起来,不大的工夫,接连输了两局。那棋客就让范西屏还钱,范西屏淡然一笑,说道:“哎呀,真是不巧了,我今天身上没钱,但有一头毛驴可以抵押给你,改日再来还钱,如何?”众人都道:“一头毛驴也值不少钱,那也行啊。”于是,那个赢棋的棋客就高高兴兴地把范西屏的驴子牵走了。

这时候,棋馆里的众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当时的棋坛泰斗、被天下棋手尊为“棋圣”的范西屏。

输了驴子,范西屏也高兴地走了。

一个多月之后,范西屏再一次来到那家棋馆,找到那个曾经赢了自己两局的棋客对弈。

那棋客见是自己的手下败将,满拟再赢他两局,当下奋起平生棋力,竭力搏战。却不料仅仅是三五十个回合下来,就被范西屏杀了个大败亏输,那阵势简直就像砍瓜切菜一般,不费吹灰之力,转眼之间就连下两局,令人根本无从招架。

旁观众人全都瞪大了眼睛,惊愕万分,张大了嘴巴。

那名棋客怔怔地呆在地上,挢舌难下,口中喃喃道:“真是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围棋着法!厉害,厉害啊!我就是再练一百辈子,也绝对赢不了你啊!”说罢,从身上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放到范西屏的面前。

范西屏微微一笑,说道:“我不要你的钱,只把你上次赢我的那头驴子还给我就行了。”

原来,一个月前,范西屏想要乘船前往扬州出游一段时间,苦于无地寄养自己的驴子,所以就假借对局输棋,故意把那头毛驴输给了那人,目的就是想要他代为喂养一段时间。

那人输得心服口服,见他不要银子,当即高高兴兴地把他那头驴子给牵了过来,还给了范西屏。

范西屏见自己的驴子强健如初,很是高兴,当即骑了驴子,扬长而去了。

众人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兀自怔怔地发呆,纷纷感叹道:“世间居然有这样厉害的棋手!真是匪夷所思!”

忽然,其中一人醒悟了过来,说道:“此人好生面熟!哦,是了,就是他,就是他!其实我早该想到了,当今世上,也只有他才有这等神奇莫测的棋艺!我早年在北京时,曾经有幸见过他一面的!”

众人忙不迭地连声问他:“这人到底是谁呀?”

那人遥望远方,怔怔地出神,头也不回一字一顿地说道:“棋——圣——范——西——屏!”

众人听罢,连连点头,说道:“怪不得,怪不得!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棋圣啊!天下第一高手,这世上原也只有他有这般手段!厉害,厉害!”言罢,嘘唏不已。④

受子对局 培养后进

后来,范西屏又畅游苏州、松江、金陵、上海等地,遍会棋界高手、名流,足迹踏遍了江南一带,饮誉四方。

范西屏称霸棋坛之时,天下高手望风披靡,全无抗手。当时的棋坛名家梁魏今、程兰如、韩学元、黄及侣等人无不败在了范西屏的手下,因此范西屏被棋界公推为一代“棋圣”。

当时,能够与范西屏勉强相抗衡的只有一个施襄夏,但施襄夏的思路远不及范西屏的棋风开阔、敏捷机巧。

后世棋家钱保塘见到范、施对弈的“当湖十局”之后,感叹道:“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

范西屏与施襄夏的棋力远在当时的一众高手之上,能与他们两个对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坛高手都必须受子后方可开局。当时,凡受子对局均称为指导棋,是当时的棋坛高手培养后进、点拨棋手的一种较为实际有效的方法。范西屏与施襄夏胸怀坦荡,不吝秘技,热心于扶掖后进,都曾经亲自多次受子对局,甚或直接面授棋艺,带出了不少门徒,为发展围棋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当时,范西屏受子下棋者不可胜数,而受棋者从二子到十二子不等。

出自范西屏门下的著名棋手有太仓毕沅,据称弈至三手;崇明人钮亮周,弈进至受二子;当湖人张永年、张世昌、张世仁父子,受子即可对局;此外还有公元1764年投入范西屏门下的扬州人卞文恒。此人出身围棋世家,祖、父两代都是围棋国手让二子的水平,他从小就拜范西屏和施襄夏为师,后来成为一代围棋理论大家,著有《弈萃》二卷,对官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将官子明确界定为后盘双方争夺地域的着法,这已经可以看作近代围棋理论中官子概念的萌芽了。

范西屏受二子的著名棋手有李步青、胡肇麟、臧念宣、吴凤来、童和衷、陈苑游、周春来等人。

其中的李步青后来成为声望仅次于范西屏与施襄夏的一代围棋国手。

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范西屏游历金陵,曾经与一位名噪一时的围棋高手李步青对弈,下了六局受二子棋,胜负参半,使李步青获益良多。

两年之后,二人又在吴中相遇,范西屏又与李步青弈了四局。此时的李步青棋艺大成,已臻上乘,达到了由范西屏让先的国手水平了。

童和衷是一位力战型的棋手,棋风剽悍,杀法精湛,素有“童金刚”之称,“与胡铁头”齐名,十四五岁时,与范西屏、施襄夏对弈时就仅受二子,后来与范西屏对局甚多,实是一位不可多见的天才型棋手。

胡肇麟,江苏扬州人,是一位大盐商,家境豪富,酷好围棋。此人棋力雄健,战术精湛,杀法骁勇,百战百胜,在扬州一带罕有敌手,同龄棋手无不退避三舍,望风披靡,素有“胡铁头”之称。当时的国手如梁魏今、程兰如、施襄夏、范西屏都曾与胡肇麟对弈过,受二子。每次对局,胡肇麟输一子,就送给赢棋的人一两银子,慷慨豪爽,从不为意。胡肇麟喜欢浪战,就是每当临局就尽情厮杀,大刀阔斧,纵横捭阖,迅猛冲突,无所顾忌,往往不是大胜就是大败,真所谓“赢得畅快,输得尽兴”。然而,胡肇麟与范西屏对局时却从来都是一败涂地,一盘棋也就是百八十手就决出了胜负,局终之时,胡肇麟输的银子堆满了桌面。

有一次,胡肇麟与范西屏对弈,战至中盘,胡肇麟已经招架不住了,神情窘迫,狼狈不堪。胡肇麟料敌不过,就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暂时封盘。之后,他立刻让仆人骑了快马把这局棋谱带上,一路飞奔到东台向施襄夏求取挽救局势的办法。如此往返,两天两夜方才回来。待仆人拿来了施襄夏的高见妙着之后,胡肇麟这才宣称自己病愈了,继续与范西屏对局。

胡肇麟按照施襄夏所授的着数刚刚走了不过几步,范西屏就觉察到了这是施襄夏的棋路,笑道:“施襄夏的人还没有来,他的棋居然已经先到了!”胡肇麟闻言大是惭愧,推局认负了。

胡肇麟受二子与范西屏对弈了三十余年,始终不能取胜。⑤

李松石编选的《受子谱》序言中对此解释说:“胡肇麟乃百战百胜之健儿,同辈诸人,无不退避三舍,而范授以二子,每每制胜,何也?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胡固了然,而范则取法于弈之外者也。”这就是说,范西屏棋艺神妙,处处着眼于全局,善于随机应变,灵活转换,鬼斧神工,精湛绝伦,胡肇麟所以望尘莫及。

范西屏受四子的著名棋手有上海人倪克让、松江人钱东汇等。

上海博弈 力压群雄

嘉庆年间,已届晚年的范西屏游历到了上海。

当时上海人倪克让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围棋第一高手,而略逊于倪克让的棋坛高手就是富嘉禄等人。

倪克让秉性孤僻,自重身份,轻易不屑与人较弈;而富嘉禄等人则自恃艺高,公开设下棋局,在豫园招揽四方棋客比试斗棋,依靠对局赢棋来赌钱渔利。

范西屏初到上海时,在豫园看人们下棋赌钱。当他看到一个外地棋客渐处下风,局势吃紧,眼看就要输棋之时,忍不住就出言指点了那人一句。

棋场中的那一帮人登时就都不高兴了起来,其中一个说道:“老先生话多了吧!我们这是在对局赌钱呢,怎能随便指点他人呢?!你若当真善于围棋,何不亲自下场来决一胜负呢?”

范西屏微微一笑,说道:“这个有何不可?正好闲暇,我便来赢你们一局。”

众人见他下场,就请他先下注。范西屏从怀中拿出了老大一串钱来,随手丢在桌上,说道:“用这些钱作注如何?”众人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见他出手豪阔,下注如此之大,一个个眼中发亮,便都纷纷冲上前来,争先恐后地要与他对弈,登时就吵作一团。

范西屏见状笑道:“别急,别急!各位稍静,请听我一言。”

众人听他发话,这才安静了下来。

范西屏朗声道:“我这人与别人下棋之时,从来不禁人言,你们这些人不妨一起上。若赢了我时,只管把钱拿走去分了便是。”

众人见他如此托大,都哄然叫好,于是便聚到一起选出了棋力最为精湛的几个人来做代表,开始了和范西屏的对局。

众高手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竭尽智慧,奋力搏杀,都企盼着赢他一局,瓜分那老大一串钱。

不料,这一局棋刚刚走出几十手,众高手就已经左支右绌,招架不住了,眨眼之间局势全面崩溃,步步陷阱,处处杀机,根本无所措手了。只急得众人一个个抓耳挠腮,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众人心中都在盘算:就这么几个回合下来,难道就要投子认负了吗?续战罢,可是对手的棋力实在太强,说得上是登峰造极,高深莫测,自己一帮人众与人家相比,那可真是天差地别,人家漫不经心地随手一子落下来,根本就无从抵抗,这个棋还怎么下?!

于是,棋场中人就急匆匆地跑去通知棋馆的主家富嘉禄。

富嘉禄听说自己的棋场来了一位高人,连忙来到棋场,却见是一个素不相识的老者,当下抱拳施礼。

范西屏极是随和,也笑着还礼。

富嘉禄上前来仔细看了一会儿棋局,凝视良久,面色惊疑不定,向范西屏深施一礼,说道:“老丈高艺,天下少有!这一局我们输了。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可否赐知?”

范西屏微微一笑道:“小老儿乃是一介山野村夫,不值一哂,这名字嘛,呵呵,不提也罢。”

富嘉禄对自己的棋艺向来自负,平生大小数百战,除了输给倪克让之外,说得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放眼上海一带,全无抗手。今日一见这位老者棋艺惊人,大是劲敌,自己显然不是对手,但若就此示弱,却又颇有不甘,当下就请范西屏让自己三子,并且再让先手。范西屏极是洒脱,微笑着一一答允。

这一局大战,富嘉禄竭尽智慧,奋起平生所学,全力一搏,却还是被范西屏漫不经心地随手置子给杀了个一败涂地。

富嘉禄大惊失色,心知自己今天遇到绝顶围棋高手了。但得能与这样的一位绝顶高手过招,那是天下棋手都有的夙愿,机会难得。于是,富嘉禄请求再让,范西屏兴致颇高,点头答应。

第二局下来,富嘉禄再度被杀了个大败亏输。

众人见他与那位神秘老者的棋艺相差得实在太多,他根本就不是老者的对手,便匆忙奔出,请来了称霸上海棋坛的围棋第一高手倪克让。

倪克让快步走入棋场,略一扫视众人,蓦地看到了范西屏,当即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声未歇,倪克让走到棋局之旁,伸手便掀翻了棋盘,对着富嘉禄等人笑道:“你等当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居然敢在这里班门弄斧!”说着话,伸手一指旁边坐着的范西屏道:“这一位便是名满天下的‘棋圣’范西屏老先生啊!就凭你们那一点点微末本领,怎配与他老人家为敌呢?!”

说罢,携了范西屏的手,取了那一大串钱,更不回头,一边大笑着扬长而去。

棋场中的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一个个愕然良久,呆呆地站在地上,宛似石雕泥塑一般,木然静止了。

过了一会儿,众人这才感叹道:“这般出神入化的棋艺,果然是‘棋圣’的手段啊!出神入化,神妙无方,登峰造极!我等今天可算是大开眼界了啊。”

不多时,当世棋坛第一国手、棋圣范西屏来到上海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上海的那些达官巨富便纷纷拿出重金请范西屏住到了西仓桥潘宅,对他礼敬有加。

这些人都欲一睹“棋圣”的风采,就请范西屏与倪克让对局,范西屏让了他四子,二人大战数局,旁观众人按局成图,编成了《四子谱》,风行一时,被当时许多棋手作为范谱学习。⑥

棋谱传世 匠心独运

范西屏人品高尚,不骄不躁,倜傥任侠,洒脱不群,平生不好钱财,下棋赢来的那些银子,有一多半都施舍给了生活贫困的乡里百姓和穷困的亲戚、朋友了(“有所蓄,半以施戚里”),因此,有人将他称作“棋中李白”。

范西屏的棋风特点是思路敏捷,纵横飘逸,遒劲灵变,神妙无方,心思机巧,变幻莫测,奇兵伏局,妙算深远,行棋布子不拘常套,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往往是几着看似漫不经心的棋子落下,风云骤变,眨眼之间,对手就会全局崩溃,一败涂地。

清代大文学家袁枚在《范西屏墓志铭》当中谈起范西屏的对局情形时说:“尝见其相对时,西屏全局僵矣。隅坐者群测之,靡以救也。俄而争一劫,则七十二道体势皆灵。”

李汝珍在《受子谱》中称赞范西屏的棋艺别出机杼,匠心独运,推陈出新,“如将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战无不胜”“灵奇变化,莫测端倪,如武侯八阵图”。

邓元评价说“西屏如崇山峻岭,抱负奇高”,又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

稍后的围棋国手李步青曾对另一位著名棋手说道:“君等于弈只一面,予尚有两面,若西屏先生,则四面受敌者也,同时唯施定庵差相亚耳。”这一论断正说明了范西屏下围棋时十分重视形势判断,不十分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时时全局在胸,通盘制胜。

范西屏的围棋著作《桃花泉弈谱》倾注了他的棋艺精华,夭矫不群,卓然自成一家,一经刊印,就风行弈坛,影响巨大。当时,施襄夏写成《弈理指归》一书不久,范西屏就参考了此书之中的一些精华,匠心独运,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言,写成了《桃花泉弈谱》。⑦书稿写成之后,由两淮盐御史高恒负责刊印面世;因为高恒的两淮盐御史官署之中有一口“桃花泉”古井,于是就将此书定名为《桃花泉弈谱》。此外,范西屏还协助钱东汇完成了《残局类选》一书,其中的精妙着法,弥足珍贵,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实战对局遗谱,清末龙椒散人《听秋轩弈谱》辑有五十六局,稍后的《寄青霞馆弈选》辑录将近九十局。清末出版的《海昌二妙集》则是范西屏与施襄夏的对局合谱,比较系统详备。

其中尤以《桃花泉弈谱》价值最大,其内容异常丰富,全面、精辟地记载了范西屏对围棋的独到见解,全书系统地研究了星定式、分九五镇、三六侵分、大飞进角、封角等二十类八百余变,采用最为通俗的语言加以说明,所述各种变化“灵奇变动,独具专长”,而且多从实战出发,见解精辟,识见超卓,与施襄夏的《弈理指归》一书相比,更见通俗浅显和精简,却又匠心独运,另有创建。此书一经出版,就风行甚广,以后重刻的版本很多,影响深远,此后二百多年间为无数棋家所推重,至今仍然绽放着璀璨耀眼的光芒,在中国围棋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部书中,范西屏特别指明了明清时代的棋手在大局观方面的进步,他已经用大局观的角度来观察、研讨围棋弈术通盘战略的演进了,并敏锐地指出今世的棋手强于前人正在于胸有全局,“处处用通盘打算”,故此,他反对墨守成规,积极提倡围棋全局战略战术的演进发展,不拘古法,打破俗套,推陈出新,标新立异,适应时代的发展。

范西屏在《桃花泉弈谱》自序中写道:“勋自髫年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有明作者,皆浑而不举,言先后,言虚实,言向背而已。”“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极,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过前人。”又说:“至三十年来,国手则又不然,较大小于毫厘,决存亡于窅冥。交易变易,时时存一片灵机,隔二隔三,处处用通盘打算。”这些都清楚地阐明了范西屏对围棋弈艺战略战术的高超见解,精微奥妙,微言大义,扶微发隐,识见精辟,卓尔不群。他认为明代的棋家著谱都深而不尽,只是讲先后,讲虚实,讲向背罢了。至清代初期,棋艺进了一步,能在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超过了前人。而到了自己所处的雍正、乾隆年间,围棋弈术更进一步,棋下得更加精明了,讲究准确计算、形势判断和全局观念,随机应变,临局制敌,灵活弃取,不拘泥于古代着法,不断创新,标新立异。然而,他又以超越时代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认为围棋的向前发展是无穷无尽的,永无止境,因此,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力作《桃花泉弈谱》所阐述的围棋弈术水平,特别强调指出:“以心制数,数无穷,以数写心,心无尽,今生之时,为今之弈,后此者又要知不愈出愈奇”“皆忧忧独造,不袭前贤”。告诫后来读者不要受到该书的局限,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发展眼光,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不断创新求索的精神,展现了一副宽阔的旷世棋王的博大胸襟。

尽管范西屏被围棋界尊号“棋圣”,名满天下,但他谦逊自持,平易近人,而且仗义疏财,一直为后人称颂。据《海宁县志》记载:范西屏为人厚道、性情憨厚。范西屏死后,当时的大诗人袁枚为范西屏写了墓志铭,其中明确提到了范西屏谦逊儒雅,能够平等待人,不管是见到贫穷之人(窭人)还是地位高的人(子显者),都是同样的表情,真可谓有“待万人如一人”的厚道古风。除了下棋,即使有千两黄金摆在面前,范西屏也不看一眼,无半分贪欲。而他自己攒下的钱,多半都施舍给了那些穷困的亲戚和乡邻。

附注:

①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嘉时(应为乾隆初),朝贵盛行弈艺,以此四方善弈士,咸集京师,而以海宁范西屏世勋为巨擘。有先范得名者黄某,久游公卿间,称国手,年亦倍长于范。及范入都……黄犹在。诸巨公设彩,邀二人一争其胜。局未分,亦以一角决上下。范见黄握子不落,曰:‘先生殆不欲战乎?’黄忽色变曰:‘孽也,天夺我矣!又何争为?’方推枰起,遽倒地死。”

②参见徐润周《棋人棋事·范、施和“当湖十局”》。

③参见李斗《扬州画舫录》。

④参见李斗《扬州画舫录》。

⑤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载:“胡肇麟,扬州盐贾也,好弈,梁、程、施、范皆受以二子,每对局,负一子,辄赆白金一两。胡弈好浪战,所谓不大胜则大败者也。同人称为胡铁头。然遇范、施辄败,每至数十百子,局竟,则朱提累累盈几案矣。胡一日与范弈,至中局,窘甚,乃伪称疾罢弈,而急图局势,使急足求援于施。施时客东台,二日夜始返,胡乃称疾愈,出与范续弈,如施所教以应,范笑曰:‘定庵人未至,弈先至耶?’胡大惭。胡受二子与范、施弈三十余年,然终不能成对手。”

⑥清代毛祥麟《墨余录》载:“嘉庆初,范曾来沪。时上海倪克让,弈品居第一。次如富嘉禄等人皆精其技,惟倪不屑与人弈,富等则恒设局豫园,招四方弈客以逐利。范初至局,观人弈,见一客将负,为指隙处。众怫然曰:‘此系博彩者,岂容多语?君善此,何不一角胜负?’范曰:‘诺。’众请出注,范于怀中出大镪曰:‘以此作彩,可乎?’众艳其金,争来就。范曰:‘余弈不禁人言,君等可俱来耳。’枰未半,而众已无所措手,乃急报富。富入局,请先三先让。竟,富负局。请再让,又负。众遂走告倪,倪至,乱其枰曰:‘此范先生也,君等何可与敌!’少顷,事遍传。邑富室赉金延范榻西仓桥潘宅,而请与倪弈。范让倪四子,观者按局成图,名《四子谱》。”

⑦清代卞文恒《弈萃》:“襄夏施先生著《弈理指归》谱,……恒承面授,领略详细。曾布衍与西屏范先生参阅。范先生拣择变化,即著有《桃花泉弈谱》刊成行世。”

二人见到岘山景色别致,优美异常,山泉小溪,潺潺汩汩,潆洄荡漾,其势平和自然,连绵不绝,千百年来奔流往复,永无止歇,不禁感慨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心情畅悦无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