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不幸皇后,有史可鉴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不幸皇后,有史可鉴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时间:2022-04-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不幸皇后,有史可鉴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3.不幸皇后,有史可鉴在阶级社会中,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妇女一直是受歧视、受压迫的一群人,她们在神权、君权、夫权、族权四大绳索束缚之下,在“三从四德”等种种礼教的规范之下,使她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完全陷入了受折磨、受压迫的无底深渊。武帝因卫后参与其事,诏收皇后玺绶,卫皇后自杀,卫氏全部被杀。李夫人入宫后,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不幸皇后,有史可鉴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3.不幸皇后,有史可鉴

在阶级社会中,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妇女一直是受歧视、受压迫的一群人,她们在神权、君权、夫权、族权四大绳索束缚之下,在“三从四德”等种种礼教的规范之下,使她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完全陷入了受折磨、受压迫的无底深渊。后妃作为封建妇女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例外。她们入宫之后,虽然珠环翠绕,锦衣玉食,但实际上都是帝王的玩物。皇帝妻妾成群,而她们却要严守贞操,从一而终。为了摆脱极度的空虚和寂寞,赢得帝王的宠幸,寻求皇帝的恩爱,其位子也很难坐稳,随时都有被喜新厌旧的皇帝遗弃的危险。中国历史上,被皇帝遗弃的后妃有汉武帝三后、曹丕的二后、嘉靖后妃和光绪帝珍妃。

(1)汉武帝三后

汉武帝在封建帝王中,还称得起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有为之主。但在对待妇女、爱情这一方面,他却是一个“荒淫之主”、“无情郎”。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于是兴建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满三十者,出嫁之。又特选二百人,常从幸郡国,载之后车。与同辇者十六人,皆容貌绝美,不假粉白黛绿,在尚衣轩中的侍女,也是如此。据史书所载,汉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宫人既多,被幸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即使最受宠幸者也往往数年一再遇。正因为这样,他的皇后夫人,无一人有好下场的,如钩弋夫人赵婕妤,算是最受宠幸的了,但最后还是“为立其子,先杀其母”,使之不得善终。陈皇后、卫皇后、李夫人的经历大体上也是如此。

武帝陈皇后,小字阿娇,出身贵族,是景帝姊长公主嫖的女儿。她美丽聪明,多情善感,又富有教养。她从小和汉武帝生活在一起,同住深宫,游乐与共,钗鬓厮磨,两小无猜。武帝四岁,他姑母长公主很喜欢他。问武帝说:“儿欲得佳妇乎?”武帝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为妇,当为金屋藏之。”武帝十七岁继位,即立陈阿娇为皇后,擅宠骄贵,一时无双。(www.guayunfan.com)陈皇后立后十余年,无子,武帝有些不满,陈皇后已觉察到,及闻卫子夫得幸,嫉妒之心无法遏止,不只一次地想自杀。武帝更加恼怒。陈后为了挽回失去的宠幸,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最后又用巫女楚服为巫蛊祠祭祝诅,被发觉,武帝遂穷治其事,楚服因犯了“大逆无道”之罪被枭首于市,株连被诛者三百余人。武帝使人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汉书·外戚传》)

陈皇后的被罢退,遭冷遇,并不是因为色衰爱弛。世之论者多归咎为无子和嫉妒,其实是汉武帝爱情不专,厌故喜新所致。陈皇后为了挽回失去的宠幸,专门派人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求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之作《长门赋》。在这篇赋中,司马相如细致地刻画了陈皇后在长门宫中的孤寂愁闷的生活及心理状态,无怪乎汉武帝看后很受感动,陈皇后复得亲幸。但好景不长,所谓“见而伤之”,也不过是一时的感情冲动;所谓复得亲幸,也不过是偶一为之。情况如此,司马长卿即生花之笔,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来,也很难改变汉武帝的行径。最后,陈皇后还是幽居长门,郁郁而死。后人为之抱不平,便写下了“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等动人的诗句。

汉武帝卫皇后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父郑季在平阳侯家中供职,与侯家女仆卫媪私通,生后及其兄弟姐妹共七人,皆随母姓,称卫氏。

子夫进宫后,一年多竟不复被幸。适值武帝择宫女无用者,返回籍。卫子夫借此机会,得见武帝,子夫遂被幸。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卫夫人生男据,始被册立为皇后。从此,时来运转,数被亲幸,宴专席,寝专房,泽及全家,兼及戚属。卫氏家族飞黄腾达,贵极一时。子夫由歌女一跃而为夫人、皇后,卫氏枝属以军功起家,有五人为侯,时人为之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卫子夫从建元二年春入宫为夫人,到元朔元年春有男,立为皇后,到元狩元年(前122年),子七岁立为皇太子。这时武帝年已三十五岁,才得太子,自然甚喜,而对卫皇后的宠幸,也达到了极点,皇子据得立为太子,母以子贵,是可喜的,也是应该的。但自此以后武帝对卫皇后的宠幸,就一天不如一天。原因是:一是武帝厌故喜新,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皇后也色衰了,“色衰”自然“爱弛”,三是因为受了太子的牵连。武帝晚年,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素日不和,恐皇帝死后,被太子所诛,于是先下手为强,以治巫蛊为由,对太子及卫氏进行陷害,太子为自卫举兵收捕江充,因计划不周,形成太子、皇后与朝廷间的冲突,太子兵败,逃亡,在朝廷的追逼下自缢而死。武帝因卫后参与其事,诏收皇后玺绶,卫皇后自杀,卫氏全部被杀。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巫蛊之狱”。

现在形容女子的美貌绝色,人们常用“倾国倾城”一语,它的来源,与汉武帝李夫人有关。汉武帝李夫人,中山(今河北唐县定县一带)人,出身倡家,有绝姿,善舞,体态优美,婀娜多姿,眼如秋水,明艳动人。一次,她的哥哥李延年侍武帝饮酒,酒酣,乐作,延年起舞助兴,边舞边歌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武帝召见,果然年轻貌美,秀外慧中,能歌善舞,举止宜人。武帝见之大喜,立为夫人,封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入宫后,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兄弟姊妹也因而受到宠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惯例,自不必说。可惜这位李夫人命短,年少早卒,虽未立为后,武帝命以后礼葬之。武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根据武帝生前素爱李夫人,因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可谓其生也哀,其死也荣。

当初,李夫人病笃时,武帝亲临探视,李夫人拒而不见,以被蒙头谢道:“妾病日久,形貌毁坏了,不可以见皇帝,愿以王(指昌邑王)及兄弟拜托,请皇帝照顾。”她深知武帝之为人,专制独裁,好色无情,把妇女看做享乐工具,且喜怒无常,“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自己既侥幸得到武帝的宠爱,深恐色衰爱弛,爱弛恩绝。故坚决不以自己毁坏了的容貌见帝,其目的有二:一是给武帝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使宠爱不至于马上衰落下去;二是为自己的儿子兄弟姊妹等请求照顾。结果是第一个目的达到了,第二个目的却落了空。李夫人去世后,她的哥哥李延年,弟弟李季,皆以奸乱后宫的罪名,全家被诛;另一个哥哥李广利因领兵伐大宛,未及被诛,降了匈奴,后来被匈奴所杀,李家绝了。她的儿子昌邑王也未蒙宠爱,只有她本人得到武帝的想念,死后给了一个皇后之名。

总观武帝的三个皇后及其他妃子,都是以极受宠幸开始,而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武帝片面地总结了前代国家政乱的原因是:“子少母壮,女主专权。”因而采取防患于未然,以便长治久安的措施,防止女主外戚专权。在《史记·外戚世家》的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武帝自从太子据死后,再没立太子,而自己却喜欢钩弋夫人所生之子,想立为太子,而孩子年幼,自己年事已高,叫霍光学周公辅成王故事。这样安排以后,钩弋夫人便无罪处死了。左右问武帝“为何立其子而杀其母?”武帝说“以前国家乱的原因,就是子少母壮,女主专权,为所欲为,谁也管不了。没有听说过吕太后的事吗?”所有武帝的后妃,凡生子的,不论男女,本人都遭遣死。其亲属亦遭灭门之祸。太子据尚且不免,其他异姓外族,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武帝皇后都以悲剧收场的真实原因。

(2)魏文帝二后

甄后,单字洛,美貌绝伦,远近闻名。袁绍遂为二子袁熙定为妻室,官渡之战失败以后,曹丕占之为妻。第二年即生一子,取名曹睿。甄洛因祸得福。可惜,这种福并未伴她终生,在她四十三岁的那年,曹丕将她赐死了。赐死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两点:一是失宠,二是被谗,二者又相互作用。当时曹操在北方一手遮天,建安十八年被封为魏公,建安二十一年又晋封为魏王,接着立曹丕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袭爵为魏王。一年不到他就强迫汉献帝让位,自己做皇帝。这样一个人物,拥有三千佳丽,那是封建社会的王法和伦理批准了的。据载,曹丕称帝时,同时受宠幸的就有郭后、李贵人、阴贵人等。曹丕纳甄洛是在建安九年,这时曹丕十九岁,甄洛二十四岁;曹丕王位是在建安二十五年,这时甄洛已是四十岁的人了,色衰爱弛,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除了个别后妃外,几乎是后妃们的共同命运,甄洛又怎能例外!曹丕袭王位时,按礼应册封甄洛为皇后,可是曹丕没有这样做。可以推知最晚在曹丕为魏王前,甄洛就已经失宠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妇女,失掉丈夫的宠爱,不可能不怨天尤人,做了皇帝的曹丕又怎能容忍,何况这时他一心想立宠妃郭氏为后!赐甄洛死,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再说被谗。被谁谗呢?就是前面提到的郭后。郭后幼失父母,又逢战乱,辗转流离,后来落到铜革是侯家为奴。天生丽质,为曹丕发现,纳为夫人。大概从此曹丕就开始疏远甄洛了。郭后不仅貌美,而且工于心计,曹丕得为太子,也得力于郭后的谋划。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袭位为丞相、魏王。后篡汉为帝,国号魏。袭王位、做皇帝之后的一件大事就是册封王后、皇后。曹丕即帝位的第三年才立郭后为皇后,册立皇后的时间拖了两年多。究其原因是由于甄洛这个人物的存在。甄洛虽然失宠,并未正式遭贬,而甄洛是正室,她的儿子又是曹丕长子。按封建大礼应立曹睿为太子,如贬母立子,是违背情理的,所以立皇后的事长时间犹豫不决。郭后早就觊觎皇后的尊位,也明知曹丕属意于己,遗憾的是自己没生儿子。朝中大臣也以贤德、有子为理由劝谏曹丕早立甄洛。郭后对此早已深思熟虑,决定实施一条诡计,以除去甄洛。一天,曹丕为立后、立嗣的事烦恼。郭后见时机成熟,就轻言慢语地对曹丕说:“睿儿聪明秀美,叫人喜爱。只是听说他不是陛下的亲生儿子。”曹丕大吃一惊,满腔怨恨。由于郭氏暗中煽动,此事很快传到甄洛那里。甄洛气愤填胸,哀怨欲死。不久,曹丕亲自来邺城探查此事。甄洛见了曹丕,再也按捺不住,怒骂郭后血口喷人,离间亲生骨肉。曹丕早有成见在胸,甄洛的话激起他更大的怒火。一气之下,回到洛阳,立即派人持诏将甄洛赐死。甄洛含冤饮恨,服毒自杀。曹丕余怒依然未息,又听从郭后的话,不准按夫人的礼节装殓甄洛,要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来惩罚死者。甄洛死后的第二年,郭后就被封为皇后。甄洛死了,曹丕的狐疑并未尽消,仍不想立曹睿为太子。一天,曹睿随曹丕打猎,母鹿带着小鹿陷入包围圈。曹丕一箭射死母鹿,心中高兴,使叫曹睿快射小鹿。曹睿眼里噙着泪水,恳求说:“陛下既杀其母,我不忍再杀其子。”曹丕看曹睿有头脑,有情义,是皇位很好的继承人,直到此时,他才最后决定立曹睿为太子。

曹丕于黄初七年去世后,曹睿即位,是为明帝。尊郭皇后为皇太后,追谥生母甄洛曰文昭皇后。曹睿对母亲的惨死耿耿于怀。曹丕在时,他不敢追究,现在做了皇帝,无所顾忌。他听说甄洛临死时曾将他托付给李夫人,找李夫人仔细询问。得知母亲惨死的实情,曹睿又气又恨,不顾一切,立即找郭太后当面质问,郭后强词夺理地斥责说:“你母亲是先帝赐死的,为什么责问我?难道你还要追究先帝的责任,为你母亲的死来冤枉你的继母吗?”曹睿愤怒地嚷道:“不为母亲报仇,我这皇帝就别做了!”后来,郭后终于被迫自杀。装殓时,曹睿命令以发覆面,以糠塞口,一切按照甄洛死时的样子办理。郭后玩弄阴谋,亦死于非命,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3)嘉靖帝后妃

大明第十代皇帝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宠信宦官、亲近佞官,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的荒淫之主,正德十六年(1521年)暴病而死,年仅三十一岁。由于他没有儿子,武宗生母慈寿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定策,以武宗遗诏的名义召兴献王朱杌的世子朱厚入继帝位。年方十五岁的朱厚是武宗的堂弟,他在太监谷大用、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陪同下,于四月二十二日至京师,以藩王的身份在奉天殿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元为嘉靖元年(1522年)。这便是在位长达四十五年,比武宗更加淫暴的明世宗。在他的贪欲与淫威之下,后妃们的命运惨不堪言。

依照“皇明祖训”的规定,明代帝王选择后妃必须取自民间,旨在使宫廷与民间发生联系,以示君民一家。嘉靖帝选后,先是由礼部负责初选,而后由张太后定夺。

选妃之事经张太后作主,最终选中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县学教授陈正之女,立为皇后。

新婚后的嘉靖帝对陈后十分恩爱。陈后通晓诗文,能写会画,夫妻二人或互相唱和,或同游御苑,或弹琴吟咏,确实过了几年和睦甜蜜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生性专横孤傲的嘉靖爱听谄媚阿谀之言,对臣下的谏诤极为反感,仁慈善良的陈后终因不能迎合皇帝的心意而渐受冷落。

嘉靖帝贵为天子,但因其是由藩王入承皇位而常怀疑忌。为了个人的虚荣,他下令礼官集议崇祀其父兴献王的典礼,对那些反对称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者,不是下令当廷杖责,就是免官下狱。陈后得知后深感同情,便劝谏嘉靖帝说:“陛下责罚臣下,办法可有许多,何必当廷杖责,不给臣下留点颜面呢。”嘉靖帝不以为然,态度强硬,议礼案折腾近三年,朝臣中十六人被杖死,百三十四人下狱,最后总算确定兴献王为“皇考献皇帝”。

议礼案确定之后,嘉靖帝为了母亲蒋氏章圣太后的生辰,下令连续庆祝三天。慈寿太后寿辰时,招呼礼官不许有任何庆祝仪式。这事对慈寿太后又是一次强烈的刺激,难免要口出怨言,发发牢骚。嘉靖帝为整治张太后,在处理一件其他的谋逆案时,重翻旧帐,硬说张延龄要谋害他,准备诛杀张延龄。这使张太后十分惶恐,连忙屈己求情,希望能救她弟弟一命。最后甚至自己解散头发,穿上粗布衣服,坐在草席上,乞求皇帝赦免。陈皇后见状,为张太后求情。由于陈后的哀求,再加上朝中大臣的力争,嘉靖帝只得把张延龄下在牢里,搁置不问。张太后蒙此羞辱,郁郁寡欢,不久便忧愤而死。陈后也因此事失去了嘉靖帝的宠爱。

嘉靖帝二十一岁时,慢慢开始厌弃他一度恩爱的陈后,看上了一个宫女,经常召幸她。陈后闻讯后,妒火上升,凭恃自己皇后的权威,暗中把那个宫女打发出宫。由此,嘉靖帝与陈后发生了争吵,嘉靖帝与陈后关系更是紧张。后在道人邵元节的斡旋下,嘉靖帝重新回到陈后身边,重续旧欢,因此,陈后怀了身孕。嘉靖帝极为高兴。

一天嘉靖帝与陈后二人正在谈论,后宫中新来的张、沈两位宫女前来献茶。嘉靖帝见捧杯的张姓宫女,一双小手,雪白如玉,不觉失声称赞道:“好柔美的一双手呀!”陈后听了很生气,猛推宫女一把,那宫女一个趔趄,扑跌在地,一杯茶泼了皇帝一身。嘉靖帝深感尊严受损,不由得怒火陡升,竟站起来照陈后的身上猛踢一脚。陈后遭此一击,立时昏厥过去,下身血流不止,痛苦地小产了。终因失血过多,含怨而死。临终前,奄奄一息的陈后对左右说道:“任何女人进到皇宫,都不会得到好处。我们女人的命太凄惨了!”

陈后惨死之后,嘉靖帝重新找到张姓宫女,加封为顺妃特加宠幸。张妃生性柔顺,对嘉靖帝多能听从。对道人邵元节也相当尊敬,邵元节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也有意利用顺妃。他在嘉靖帝面前再三夸赞顺妃有宜男之相,力劝皇帝立她为后。他的这些谄媚之语正合嘉靖心思,因此,在陈后死后不过两个月,张顺妃便被策立为后。张后平步青云,由侍婢一下升为皇后,举止言行均十分小心,对嘉靖帝的一切作为尽量迁就。嘉靖帝当时特别注重庄严的古礼祭祀,他要廷臣考证古礼,从服饰到仪节,每一小节都力求隆重。每逢节日大祭,皇后必须着礼服陪祭,日久天长,张后被拖累得有些厌烦了。可嘉靖帝除了自己搞祭礼外,还要求张后仿效古礼到东郊亲祀蚕神。祭祀日期一到,张后亲率内外命妇数百人,穿着特制的礼服,从京城浩浩荡荡地开往东郊。祭拜蚕神礼毕,每人还要亲自掘土栽植桑树。不料那天天气突变,仪式尚未进行完,倾盆大雨便从天而降,张后因受风寒,回宫后大病一场,张后担心这样下去,没完没了地祭天祷神终非良策。她心里闷着一股怨气,决心要劝说皇帝不要再沉迷在虚无的幻想中,浪费自己的精力。她极力劝谏嘉靖帝说:“邵真人编出些所谓的经典愚弄陛下,陛下不应迷信他那一套。臣妾希望陛下以龙体为重,不要再苦苦地祭祀,没日没夜地求神问天了。”嘉靖帝不耐烦地答道:“你少用这些话来搪塞。如果你不想参加,朕也不强人所难,你多多保重吧。”心里充满了愤恨的情绪,他在想着如何找机会来整治张皇后。

嘉靖十三年三月,皇帝二十八岁寿辰时,浙江疆臣左均用奏称,在四明山发现了十株高大异常的灵芝,在挖掘的时候还发现有白龟蛰伏于根下。他认为这是上天所示灵异,特意进呈到京,为皇帝贺寿。嘉靖帝听说千年以上的灵芝是紫色的,将紫灵芝水服食,可以延年益寿。对此半信半疑,便命人择几枝紫灵芝煎水,赐给张后服下。张后服下不久,便上吐下泻,险些丧命,心中怒火直往上升,积压已久的怨气一下子宣泄出来,大骂嘉靖帝不仁不义。嘉靖帝恼羞成怒,决心废掉张后,张后丝毫不甘示弱,依旧谩骂不休。最后嘉靖帝亲自来到御书房,写好了废后诏旨。张后从此被打入冷宫,开始她凄苦的幽禁生活,后来被活活折磨而死。嘉靖帝的第二个皇后就这样惨死在这个残暴的昏君手下。

因张后死后,后位一直虚悬无主,严嵩联合大学士张孚敬劝皇帝立后,然后依古制建立六宫九嫔之制。嘉靖帝准奏,在后宫嫔御中选中稳重端庄的康妃方氏为后。方后眼见张后之死是因为对皇上祷祀设醮采取消极态度,得罪皇帝而被废。她既被册立为后,也只有曲意逢迎,以博取嘉靖帝的欢心。

嘉靖帝迷恋仙道,陶仲文等怪异之士大放异彩。陶仲文建议在各州县建雷神坛,供奉雷神,保护帝躬,为帝祈求长寿。随后他又建议皇帝出巡,亲访名山大川,俾得天气,登龙虎、九华等山求道。走到河南卫辉(今河南汲县),突有一阵旋风旋转,仪仗队侍从被吹得帽落旗飞。嘉靖帝大惊失色,忙问陶仲文旋风绕驾主何灵,陶仲文故作姿态地仰天凝视,说道:“此乃雷神示警,今夜必有火灾发生。”车驾到卫辉行宫。陶仲文为使预言应验,由徒弟二人,偷偷将易燃的松香等物作为火种放在宫女居室之中。夜深人静后,遣人纵火,果然行宫起火,烧死宫女十余名。这使嘉靖更加相信陶仲文的本事。但方后觉得事有蹊跷,怀疑有人纵火。她提醒嘉靖帝道:“这火来得突然,怕是有奸人故意纵火,应当严查。”嘉靖帝却用陶仲文的谎言来搪塞说:“陶仲文说是宫女污秽,亵渎天帝所致。”

嘉靖帝一心想过其修行静摄生活,念念不忘道士蓝道行所说的长生秘诀,每天早起,面对初升的旭日,接受日华,另一方面寻求取饮甘露的方法。后来他听另一个道士段朝用的献议,说御花园就有甘露。嘉靖帝信其说教,命所宠爱的端妃教宫女们采集甘露。宫女们天不亮就要起床,在晨雾中穿行于花木丛中,一点一滴地采集。辛劳半日,衣履尽湿,甚至手脚被刺伤,每人也难采集到一小匙。众嫔妃无不视此为畏途。

在嘉靖帝所册封的九嫔中有个王宁嫔,她长得虽不很美,却因略通文墨,能用朗润的声调诵读青词,常被嘉靖帝带去祷祀,一度被宠。后来嘉靖帝又迷上曹端妃。曹妃貌美有色,善于狐媚,帝为她迷住,其他嫔妃被冷落。曹氏被封为端妃后,更是目中无人。王宁嫔对她嫉恨万分,背后骂她是“骚狐狸”。端妃听说后,添叶加叶地在嘉靖帝面前哭诉。嘉靖帝不由分说,下令裸挞王宁嫔,罚她去采甘露,如再有怨言,立即处死。王宁嫔整日与宫女一起服苦役,心中的仇恨却与日俱增。以致后来宫中酿成谋杀案。

嘉靖二十一年,三十六岁的嘉靖帝正值壮年,却为求长生到了疯狂的程度。每有祥瑞献来,嘉靖帝便兴高采烈地登朝受贺。严嵩的党羽赵文华假造一五色龟,说是龟是千年灵物,得之于深谷中,献给嘉靖帝。嘉靖帝异常珍视,养于御园池中,不时率嫔妃来观赏,还特命宫女杨金英和邢翠莲照管。不幸这只乌龟因受药物染色的关系,不久就暴死于池中。杨、邢二人吓得不知所措,忙向王宁嫔问计。三人秘商半天,最初想逃出皇宫,怕关防重重难以成功,后来王宁嫔想出一条毒计。建议勒死皇帝,嫁祸于端妃。杨、邢二人出于走投无路,决定照计行事,只是为壮声势又增加了张金莲、王秀兰二人,由四个人负责处死残暴成性的嘉靖帝。嘉靖二十一年十月的一天早晨,王宁嫔等端妃到御膳房去后,随即派一宫女前去将寝宫使女哄骗出寝宫。随后杨金英等四人潜入嘉靖帝的卧室。见嘉靖帝正侧身熟睡,杨金英从身上拿出丝绳,迅速结了个套结,向皇帝颈项上一套,用力收紧。另三名宫女,两个按手,一个按足。大家都紧张万分,慌忙中杨金英把绳子结成一个死结,怎么也收不紧。嘉靖帝从睡梦中惊醒,奋力反抗。杨金英见绳子收不紧,只好将绳子另一端拴在床栏上,再用力拉。嘉靖帝颈项被拴眼突舌伸,嘴里呜呜呼叫,就是断不了气。正在这时,四人中的张金莲忽然脱身奔出寝宫,给方后报信,以求免祸。方后得到张金莲的通报后,飞速赶到现场,杨金英等三人因逃脱不及被太监抓住。方后一看室内情形,简直惊呆了。这时嘉靖帝已奄奄一息,不能言语需要急救。御医很快请到了,经多方诊治,嘉靖帝总算保住了性命,只是昏迷不醒,根本不能言语,两个多月后才恢复过来。在这两个月期间,方后以皇后的权位治弑主谋。柔弱的宫女们因受不了皮肉之苦,很快供出了首犯是王宁嫔。王宁嫔把心一横,把平时痛恨的人都攀进去,硬说端妃知晓此谋才故意避开。最后方后下令将端妃、王宁嫔、杨金英等二十余人,全部凌迟处死,家属族诛。临刑前,端妃大呼冤枉,骂王宁嫔血口喷人。王宁嫔冷冷地说道:“当初你在皇帝面前凌辱我,今天算是报应。看你也不得好死,我总算出了口气。”

方后处理完弑逆案后,亲自照料嘉靖帝病体,嘉靖帝这时身体已初步好转,问端妃何在?方后答道:“王宁嫔主谋害你,端妃知情不报,我已查问清楚。此次参加逆谋的共有二十几个人,臣妾已传旨把她们凌迟处死。”嘉靖帝听罢,疑惑地瞪大双眼,摇了摇头。嘉靖帝痊愈之后,得知端妃被诬屈死,大为恼火,开始埋怨方后,认为她不问清是非,就用酷刑处死端妃,他对方后救驾的感激之情立时化为一腔仇恨。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十一月,方后居住的坤宁宫夜间突然起火,宫门被大火封住。嘉靖帝住在坤宁宫左侧的万寿宫,眼看着愈来愈烈的火势,他竟一言不发,也不派人去救。可怜的方后就这样被活活地烧死。据推测,这场火很可能是嘉靖帝授意放的,这又是明宫的一桩疑案。

此后的岁月,嘉靖帝一直住在西苑,频繁地设醮祈祷,收集灵芝,兴修宫殿。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他终因服食长生金丹,毒发暴死。这个荒淫无道的昏君终于带着他的长生美梦被葬进了冰冷的墓穴。

(4)光绪帝珍妃

珍妃是清光绪帝的一个妃子,在清末妃嫔当中有较大的影响。说她有较大影响,并不在于她生前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主要是她一生的悲惨遭遇,先是被慈禧幽禁,而后又遭残害的人生结局,使人感到她死得可惜,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憎恨慈禧太后的心狠手辣。

珍妃姓他他拉氏,满洲正红旗人。珍妃的祖父为陕甘总督裕泰,父长叙,曾官至户部右侍郎。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1888年11月8日)珍妃与瑾妃同时被选进宫中,分别被封为珍嫔和瑾嫔。慈禧的内侄女叶赫那拉氏册立为皇后。珍妃长得五官清秀,楚楚动人,能歌善舞,擅长书画,颇得光绪帝的喜爱,光绪帝常临幸珍妃的景仁宫。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诞之年,这年正月,慈禧特别加恩,将珍妃姐俩由嫔晋封为妃。由于光绪专宠珍妃,隆裕皇后因而失宠,醋意大发,由忌而恨。隆裕为了泄愤,常在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这样时间一久,慈禧为侄女失宠恨恨不平,因而迁怒于珍妃,便施展手段为隆裕出气。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这场战争是坚决抵抗,还是妥协投降,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珍妃原来的家庭教师文廷式,以及珍妃的长兄志锐等人都主张对日作战,支持光绪帝掌权,反对慈禧太后干预朝政,反对主持外交事务的李鸿章对日妥协退让的主张。主战派的活动引起了主和派的嫉恨,李鸿章授意御史杨崇伊上奏慈禧诬陷说:“文廷式企图支持珍妃夺嫡,取代隆裕皇后,反对慈禧听政,支持光绪自主朝政。”慈禧接到奏折,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的罪名,将文廷式革职,押回原籍,永不录用。珍妃的长兄志锐也被贬职,由礼部侍郎降职出任蒙古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

中国在甲午战败之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全国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上奏朝廷,要求变法图强。光绪帝也想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并希冀在变法中从慈禧手中夺回实权,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辅佐下推行变法。珍妃对光绪帝的变法活动,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但是,这次变法活动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的反对,帝后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后来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捕杀维新党人,变法运动遭到了顽固派的血腥镇压。珍妃在政变发生后,也被慈禧抓了去遭受廷杖,并贬入冷宫。

珍妃被打入冷宫之后,不但失去了行动自由,而且还遭受慈禧所委派太监的虐待。她住的冷宫是紫禁城内最差的地方,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没有,她“头、脸都很脏,身上长满了虱子,形如乞丐”。在这样的环境中珍妃之所以顽强地活下去,是因为她寄希望于光绪帝,她坚信光绪帝一定能重整朝纲,做一个英明的君主,她会有出头之日。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外国军队侵入北京的当天,慈禧太后不顾国难当头,带着光绪帝及宫中妃嫔仓皇出逃。临行前慈禧命人把珍妃带出冷宫,让她一齐走。珍妃表示现在“国难当头,我不走,而且皇上也不该离开京师”。慈禧听到珍妃说出这样的话,认为一个妃子竟敢在自己面前干涉朝政,胆子太大了,于是勃然大怒,命总管太监李莲英将珍妃处死。李莲英命令二总管崔玉贵和太监王某将珍妃推入水井。崔玉贵还落井下石,搬起井旁一块石头砸下去。珍妃被害时年仅二十五岁。

慈禧害死珍妃,为了掩人耳目,后来下懿旨说:“上年京师之变,仓促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闱殉难,堪属节烈可嘉,加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褒恤。”民国三年(1914年)隆裕皇后去世,与光绪合葬于西陵九龙峪,珍妃的姐姐瑾妃乘机将珍妃由宫女墓地迁出,葬于景陵妃嫔寝内,并立碑谥称:“忄民恪珍贵妃。”

以上只是举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后妃为例,至于那些整日被冷落深宫,“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无名妃子和宫女们,她们的命运则更为悲苦。除了终日在宫中奔忙杂务外,她们只能空对冷月,以泪洗面,过那种孤苦伶仃的生活。据史载,唐太宗后宫中,宫女众多,有许多人十二三岁进宫,年至三十五六也未能和皇上见上一面。唐太宗接受长孙皇后劝谏,一次放行的宫女竟达三千多名,待他死后,未生子女的妃嫔们,也不能像民间妇女那样在家守寡或另嫁他人,而是被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被人们称为“圣明之主”的唐太宗尚且如此,那些荒淫无道之君更可想而知了。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这一人间悲剧的祸根就是封建的后妃制度的君主专制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