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莫斯科保卫战_关于二战的历史事件

莫斯科保卫战_关于二战的历史事件

时间:2022-04-1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莫斯科开始紧急疏散政府机关和重要企业,并开始在近郊地区构筑防御区,组建新的民兵师,并作好与德军进行巷战的准备。莫斯科始建于10世纪中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但是,斯大林仍然坚持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莫斯科保卫战。利用这一宝贵的战场间隙,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调动后方部分预备部队赶往莫斯科战区。最终由于敌众我寡,这个英雄战斗小组的28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时间

●1941年~1942年

  人物

●斯大林(www.guayunfan.com)●博克

希特勒

1941年11月7日清晨,莫斯科红场上照常举行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大型阅兵仪式。斯大林在列宁墓前检阅红军部队,对全体指战员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

苏联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莫斯科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中西部,是苏联最大的城市。入侵苏联之前,莫斯科早就成为了希特勒梦寐以求能快速占领的城市,他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将其列为德军的主攻目标之一。德军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推进至列宁格勒附近后,再次将主攻方向定在了莫斯科。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出了第三十五号作战指令,确定了进攻莫斯科的作战部署。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首先将使用第2、第3、第4装甲集群分别向东和东北方向实施突击,以割裂苏军的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围歼苏军,随后赶来的德军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莫斯科,最终拿下该城。投入此次会战的德军共有74个师(其中包括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约占当时苏德战场德军步兵师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兵力总计180万人、坦克1700辆、各种火炮1.4万门、飞机1390架。

1942年,莫斯科一家工厂的女工们正在生产手雷。当时苏联的每个工厂都实行定额制度,鼓励工人超产。

参加莫斯科保卫战的苏军部队包括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布琼尼元帅)、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等,总兵力约125万人、坦克990辆、各种火炮7600门、飞机677架。与来袭的德军相比,守卫莫斯科的苏军无论从人数还是从装备数量、装备质量上都处于劣势。况且此时苏联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国内各个战场上的苏军都在苦苦支撑,许多军工企业不得不向东部地区疏散而无法保证正常的军工生产,莫斯科守军的形势不容乐观。日本和土耳其此时与德国交往甚密,使苏联不得不将重兵布防在与上述国家相邻的地区,因而在莫斯科方向兵力缺口非常严重。唯一能让苏军觉得放心的就是冬天即将来临,德国人的推进速度会在恶劣的天气下受到一定的减缓。

1941年9月30日,德军开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第2装甲集群首先在布良斯克方向实施突击。两天后,第3、第4装甲集群则在维亚济马方向开始了攻击。虽然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依然阻挡不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从10月3日开始,奥廖尔、斯帕斯杰缅斯克、基洛夫和尤赫诺夫在两天之内相继被德军占领。至10月7日,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突破维亚济马防线,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大部分部队被包围,虽然这些部队坚持抵抗了一周的时间,但最终只有一部分成功突出了重围。此时,莫斯科的第一道防御线已告失守,苏军被迫退守莫扎伊斯克防线,德军已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包围了莫斯科。10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残余部队合并整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临危受命担任该方面军的司令。莫斯科开始紧急疏散政府机关和重要企业,并开始在近郊地区构筑防御区,组建新的民兵师,并作好与德军进行巷战的准备。为构筑防御工事,总计动员了45万名莫斯科居民(其中75%为女性)。

莫斯科如今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交通中心,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始建于10世纪中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莫斯科是一座木头构筑的小城,后来在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个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许多科研机构和近百所高等院校设在这里,其中包括科学院、列宁农业科学院、教育科学院、医学科学院以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国立莫斯科大学。市内还有各种剧院30多座,最著名的有大剧院、小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等。此外还有博物馆80多座,其中国立特烈季亚科夫绘画陈列馆闻名世界。

1941年10月14日,北翼德军突入加里宁市,形成从东北面迂回莫斯科的态势。苏军随即以西方面军的右翼部队组成加里宁方面军,对来犯德军实施了有效的阻击,粉碎了其从加里宁向东南发展并前进至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撤往距离莫斯科800千米的古比雪夫。但是,斯大林仍然坚持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莫斯科保卫战。此时,天气开始转冷,道路状况变得异常泥泞,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等待大地封冻。利用这一宝贵的战场间隙,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调动后方部分预备部队赶往莫斯科战区。此外,根据苏联王牌间谍佐尔格从日本东京发回来的情报,苏联最高统帅部判断日本即将进攻东南亚,短期内不会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于是,苏军将部署在西伯利亚与日本关东军对峙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陆续西调至莫斯科以加强其防御。

11月15日,经过短暂休整后的德军重新向莫斯科发动了进攻,希望能在冬季最恶劣的天气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第2装甲集群向图拉进攻,第3、第4装甲集群则向克林进攻,两路德军采用南北钳形攻势,妄图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包抄莫斯科,并一举拿下该城。德军的进攻遇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每向莫斯科方向前进一步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11月16日清晨,苏军第316步兵师的一个战斗小组在杜波塞科沃附近通往莫斯科的一条公路上执行阻击德军的任务。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该小组共击毁了18辆德军坦克,击毙德军数十人,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最终由于敌众我寡,这个英雄战斗小组的28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11月底,德军在付出了惨重伤亡之后在亚赫罗马地区进抵莫斯科运河,在纳罗福明斯克以北及以南地区强渡纳拉河前进至卡拉希,但此时德军的进攻在苏军越来越有效的抵抗与恶劣的冬季天气面前已疲态尽显。苏军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在亚赫罗马、卡拉希、图拉等地区对德军组织了强有力的反突击,战场主动权开始转到苏军的手中。仅11月16日至12月5日这段时间内,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其作战官兵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苏军转入全面反攻并粉碎莫斯科附近德军的条件已经成熟。

克里姆林宫一角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心脏”,也是俄罗斯的象征。十月革命后,这里成为政府所在地。

1941年12月5日苏军开始展开全面的反攻,凌厉的攻势让疲惫不堪的德军已没有了还手之力。当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在向德军总参谋部发去的报告中称,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此时的莫斯科已是寒冬季节,气温下降到了零下20多度,原打算两个月内消灭苏联的德军严重缺乏越冬准备。士兵没有足够的冬衣和防寒设备,坦克和汽车的水箱在严寒中被冻裂,发动机也难以启动,日常的后勤补给也由于恶劣天气的原因变得困难重重。12月8日,希特勒签发了第三十九号作战指令,命令苏德战场上的德军转入全线防御。顽固不化的希特勒要求德军必须死守每一个阵地,一步也不能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最后一枚手榴弹。

1942年1月5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德军已无力进攻莫斯科的有利局势,决定乘胜发动全线反击作战。至4月下旬,苏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迫使德军后撤数百千米,解除了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险,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收复了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库尔斯克州、哈尔科夫州等地区。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德军约有50个师被歼灭,共伤亡50余万人(其中冻死冻伤的人数就有10万余人),损失1300辆坦克、2500门大炮、1.5万辆汽车和大量的其他装备。战役结束后,为了挽回德军低落的士气,德军的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官兵判刑,希特勒还将博克元帅、布劳希奇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高级军官撤职。

莫斯科战役胜利后,苏军精锐部队在莫斯科红场接受检阅。

莫斯科保卫战的巨大胜利极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使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更加巩固,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宣告了德军自入侵波兰以来屡试不爽的“闪电战”的彻底失败,由此苏联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阶段。战役结束之后,连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不得不承认,莫斯科战役有力地证明“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