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复仇者怒鞭平王尸的故事

复仇者怒鞭平王尸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复仇者怒鞭平王尸楚国疆域辽阔,兵力强盛,可以和晋国共霸中原,对其他小国来说是威胁者,周边大多数国家都臣服在楚王的脚下,但它却被一个小小的吴国打败了,最后如果不是秦国出兵相救就亡国了。伍子胥和孙武建议吴王争取唐国和蔡国的支持,共同伐楚。吴国大军乘胜进攻,抵达郢都的三座城下。他请求吴王准许自己掘楚平王墓以解心头之恨,吴王同意了。仇恨的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烧的伍子胥,马上派人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

复仇者怒鞭平王尸

楚国疆域辽阔,兵力强盛,可以和晋国共霸中原,对其他小国来说是威胁者,周边大多数国家都臣服在楚王的脚下,但它却被一个小小的吴国打败了,最后如果不是秦国出兵相救就亡国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于楚国,即使是当时同样强大的晋国和秦国也得小心翼翼地对待,就更谈不上要征伐楚国,但是吴国为什么会如此大胆,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间打败了楚国?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我们会发现,楚国的大败,一定程度上来自伍子胥的个人复仇。不管怎么说,吴国能够打败楚国,伍子胥的功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伍子胥最后的悲惨下场却令人感叹不已。

伍子胥是如何死的?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吴国伐楚

吴国一直被楚国所压制,吴国能够强盛起来,伍子胥立下了大功。他目光长远,命人修筑城池,扩建仓储,铸造兵器,编练军队,使吴国的兵力强大起来。

吴王阖闾采www.guayunfan.com纳了大将孙武提出的“先疲敝楚军,再大举进攻”的战略方针,派军攻楚边邑。楚军前往救援,吴军就马上退兵;楚军回师,吴军就又进攻楚国城池;楚君再援,吴军又撤退。这种战术被吴军反复使用,让楚军疲惫不堪。此后几年中,吴国南伐越国,西伐强楚,不断取得胜利。

吴王阖闾七年,楚国属国桐国叛楚附吴,趁此时机,伍子胥施计,俘虏了楚国大夫公子繁。

吴王阖闾九年,吴王问伍子胥和孙武:“现在伐楚怎么样?”伍子胥和孙武建议吴王争取唐国和蔡国的支持,共同伐楚。而此时的唐国和蔡国正处在楚的淫威之下苦不堪言。

楚国出兵围蔡,蔡国派人向吴国求援。唐、蔡两国为楚国北方门户,对吴而言,这两个国家的战略价值极大。于是,伍子胥谨慎地分析了敌情,建议派最强硬的部队去救蔡国。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和伯嚭为副将,其弟公子夫概为先锋,共率吴兵六万,号称十万大军,从水路渡过淮水去救蔡国。楚将见吴军兵多势众,于是放下蔡国急忙撤回,并派人入郢都告急。唐国听说吴蔡联盟,也来会合。自此,唐、蔡、吴三国便联合起来共同讨伐楚国。

孙武见楚军撤退,便命人弃船登岸,直抵汉阳。

这时,楚昭王派沈尹戌率精兵一万五千人来到汉阳。得知孙武弃船前来,沈尹戌大喜,他对楚将囊瓦说:“吴军素习水战,今却弃船而行,我率兵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境内),征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的后侧,毁坏吴军舟楫,阻塞三关,切断吴军的归路。你领兵渡江,我们前后夹攻,吴军可败。”

沈尹戌的计策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囊瓦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他怕胜吴之后沈尹戌会位居己上,于是不用沈尹戌之计,私自出击,结果中了吴军的埋伏,被打得落花流水。

楚王得知囊瓦败退到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就派射前去相助。但囊瓦主张进攻,射主张防守,两个人意见不合,军心不一,继而各自为政,互不相救。这样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悲惨的。囊瓦很快就兵败奔郑,射所率领的楚兵也被吴军打得七零八落,而善于打仗的沈尹戌没有了囊瓦的配合,也抵挡不住吴军围功,最后战败身亡。

统兵打仗,没有至高无上的主帅,诸员大将各自为政,战场上的失利就不是偶然事件了。楚国逐渐衰落的原因就在于此。

鞭尸楚王

囊瓦、射和沈尹戌所率领的军队被逐个击破之后,楚国的主要兵力就所剩无几了。吴国大军乘胜进攻,抵达郢都的三座城下。在攻打这三座城池的时候,伍子胥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将才,与孙武一同攻入郢都。而在郢都被攻破之前,楚昭王见大势已去,已仓皇逃跑。

这个时候的伍子胥,终于可以复位了。他请求吴王准许自己掘楚平王墓以解心头之恨,吴王同意了。

仇恨的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烧的伍子胥,马上派人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伍子胥一看到那副皮肉还未完全腐烂的尸身,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手持九节铜鞭,狠狠鞭尸三百下。

至此,伍子胥还不罢休,他左脚踩在楚平王尸骨的腹部,右手将其眼珠剔出,怒骂:“你活着的时候有眼无珠,不识好歹,不辨忠佞,听信小人的谗言杀害了我的父兄,他们死得太冤了,你必须来偿还!”

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伍子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吴王阖闾,两个人都放弃了长远的想法,于是,楚国的彻底灭亡就不太可能了。

在此,我们要提到一个人——申包胥。申包胥是伍子胥在楚国时的好朋友,二人都才华出众,勇猛过人,他们惺惺相惜,但志向不同。伍子胥逃亡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亡楚国,报仇雪耻!”

申包胥则说:“你若灭了楚国,我一定会复兴楚国!”

申包胥后来当了楚国的大臣,在吴军占领郢都后逃走,到了秦国。申包胥请求秦哀公出兵救楚。但秦哀公没有答应。

申包胥爱国心切,无奈之下在秦国宫门外滴水不进,痛哭不止。他日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终于被打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经常欺辱别国,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我怎能眼看着其亡国而不出兵相救?”

于是秦哀公派大军前往楚国。吴军面对强秦,经过几次失败的战役之后,撤兵回国了。吴军一撤退,楚即复国。

打败了楚国这个心头大患,伍子胥功不可没,于是伍子胥被吴王立为相国,而伯嚭则当了太宰。这一时期,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辅佐之下,西面破楚,北面破齐、晋,南面击越,成为一个十分强盛的国家。但是,意气风发的伍子胥却不知道死亡正在一步一步地逼近他。

含恨而终

越国虽然不敌吴国,但也有一定的实力。消灭越国一直是吴王阖闾常在心头牵挂之事。吴王阖闾十九年,越王病死,他的儿子勾践继位。阖闾不听伍子胥的劝说,率太宰伯嚭等趁越君新立之际,发兵攻越。越王勾践迎战吴军,在姑苏把吴军打得大败,阖闾的脚趾也被越军击伤,最后伤口恶化,不久,阖闾就死了。临死前,阖闾让夫差为自己报仇雪恨。夫差在伍子胥的拥戴下继位为王,开始了君王生涯。

夫差似乎更喜欢能够讨自己欢心的伯嚭。他任命伯嚭为太宰,让其加紧操练士兵,为报仇做准备。吴王夫差继位后的第二年春天,吴军大举伐越,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领残余的五千军队逃到会稽山上,吴军把会稽团团围住,伍子胥领兵在左,伯嚭在右。会稽告急,越将文种献计说:“现在的形势比较紧张,我们只有暂时投降才能保全自己。”

原来,文种早有一计在心,他素闻伯嚭贪财好色,又知伍子胥与伯嚭志趣不投,而现今吴王夫差更加亲近伯嚭,于是,勾践派文种带美女、珠宝前去面见伯嚭。

伯嚭得到文种送来的礼品后非常喜欢,就去拜见夫差,对夫差说了越王请降之意。夫差大怒,说自己与越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手刃越王,怎么能和他议和?而伯嚭却说:“难道你不记得孙武说的话了?‘兵,凶器,可暂用而不久也’,越国虽然得罪了我们吴国,可越国已经答应了做我们的臣民。现在,越国所有就是吴王之所有,这与占领了越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我们何必再去兴师动武?如果逼人太甚,对我们也没有好处。”

夫差听后,竟也认为越国已衰微,于是召见文种,答应了他的议和请求。伍子胥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警告夫差说:“越王勾践能忍辱负重,现在不灭掉越国,吴国将来一定会吃亏!”

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伍子胥气得面如土色。自此,伍子胥与伯嚭的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伍子胥没有想到自己当初帮助、推荐过的人竟然是这样一副嘴脸。

吴王夫差七年,齐景公去世,齐国国君幼弱,大臣争权,夫差便派大军北伐齐国,欲把齐国征服。伍子胥劝告吴王:“现在越王勾践食不甘味,睡不重席,他必定不会这么一直落魄下去。勾践不死,必成吴忧。越国对于吴国是心腹之患,大王不去掉心腹之患,却要北伐齐国,这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吴王不听劝告,率大军伐齐,并大败齐军。从此吴国威震东方各国。大军耀武扬威地返回国内。这样一来,伍子胥开始受冷落了。

勾践见夫差兴师北伐,正中自己心愿,便率军助吴作战,借机训练军队。同时,越国还给太宰伯嚭送去无数宝物。伯嚭受了越人的贿赂,不断地在吴王面前说越国的好话,吴王完全丧失了对越国的警惕之心。

伍子胥眼睁睁地看着伯嚭受贿不轨,而夫差又不听劝告,不禁为吴国的命运感到无限的担忧。在对待越王勾践和越国的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的看法越来越不同,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夫差对伍子胥的态度由不满逐渐发展到疏远和冷落,这让伍子胥痛苦万分。他料定夫差如此下去必将被越国所灭,就趁着出使齐国之际,把儿子寄托给齐国鲍氏。这又给了伯嚭一个陷害他的机会。伯嚭马上将此事报告夫差,并添油加醋地诬陷伍子胥企图谋反。夫差于是就以私通敌国、怀有二心的罪名,赐伍子胥以属镂之剑,迫使其自杀。

当时伍子胥正在家中,突然接到夫差的赐死之剑,非常悲愤,仰天长叹:“伯嚭阴谋害国,国王黑白不辨,吴国就要灭亡了。夫差呀,我帮助你父亲成就霸业,舍生忘死立你为太子,今日你竟听信谗言,杀害长者!”

随后,伍子胥吩咐家人:“我死之后,你们要把我的双眼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我要看一看越人是怎样攻入吴国的!”

说完,他便挥剑自刎了。

使者回去向夫差汇报了伍子胥的遗言,夫差十分恼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用皮革卷起,抛入江中。但是,尽管城门上没有了伍子胥愤懑的眼睛,吴国的灭亡还是在不久之后到来了。

夫差再次北伐齐国,但却无功而返,国力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消耗。然而夫差的称霸之心仍然不死。正当此时,越王勾践率军袭击吴国,攻破吴都。夫差想与越国议和,但是勾践不同意,发誓要拿下吴国。此时的夫差大梦方醒,悔恨自己当初没听伍子胥之言,现在落得家破国亡,于是饮恨自杀。

伍子胥在报效吴国之时虽然有复仇私心,但他的确为吴国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最终被赐死,实在令人叹息;而夫差因为用人不善,轻信佞臣,最后也饮恨而死,其命运也同样令人感喟。伍子胥在世的时候,为父兄报了冤死之仇,但他的儿子却销声匿迹,快意恩仇的故事没有重演。伍子胥的死是政治阴谋的结果,一代良将成了官场倾轧斗争的牺牲品,令人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