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的四季变迁

中国古代的四季变迁

时间:2022-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四季变更一说到四季,大家马上会想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引起的。因此,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就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年往返一次,两度越过赤道,这样太阳光的移动便形成了四季。可见,随着气候的转变,人类的生活也有所改变。从经济作物的转移,我们可以看到气候的变化,所以,很多事情是可以从其他事物中间接地看出端倪的。
四季变更_地球的威力

四季变更

一说到四季,大家马上会想到春、夏、秋、冬。是的,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这首小诗就是对四季景色的描写。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引起的。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并不像石磨一样绕垂直轴旋转,而是斜着身子旋转的。地球的自转轴与垂直于轨道面的轴线倾斜成23°26′的交角,而且自转轴在星空里的指向基本不变。因此,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就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年往返一次,两度越过赤道,这样太阳光的移动便形成了四季。

img65

春满枝头

夏至一般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太阳光最多,于是夏季就来到了。此后,太阳光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接受太阳光随之减少。秋分则一般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这时,太阳光直射赤道,此时南北半球所受太阳光相等,北半球便是秋季。秋分后,太阳光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到12月22日前后冬至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太阳光最少,便是冬季。春、夏、秋、冬,就是这样一年年更换的。

地球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公转,春、夏、秋、冬四季便不断地交替出现。不过,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四季的次序恰好相反,当北温带的人围着火炉过冬时,南温带的人正在海滨浴场避暑。

img66

夏意盎然

人类会对气候造成影响,气候也会对人类造成影响。短时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这足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比如,1943—1954年,孟加拉地埃尔津詹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洪涝,这引起了20世纪最大的饥荒,在这场饥荒中饿死的人口达300万~400万;1968—1973年,非洲干旱是非洲人民的一次大灾难,这次干旱使得乍得、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的牲口损失70%~90%,仅在埃塞俄比亚的沃洛省就饿死20万人。当然,气候给人类的打击往往是短暂的、局部的,还没有严重到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但是这短暂的打击对人类造成的灾害却十分大。

img67

秋之红枫

气候总是周期性地发生变化,虽然这种变化比较缓慢,但还是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并使生态系统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使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完全改观,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由此可见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

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一千年的温暖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直到东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河南省安阳殷墟发现有水牛和野猪等热带亚热带动物。甲骨文记载打猎时获得一象,表明殷墟的化石象是土产的,河南原称豫州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标志。商、周时代,梅子是北方人民重要的日常食品。《诗经》说:“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可见当时梅子是和盐一样重要的食品,是做菜不可缺少的佐料。《诗经》说:“终南何月,有条有梅。”终南山在西安之南,宋代以来就无梅了,陕西、山西等地人民只好用醋代替梅。可见,随着气候的转变,人类的生活也有所改变。

在先秦到西汉以前,我国丝织业布局是北丝南麻,丝织业绝大部分在黄河中下游和冀中平原,当时最大的丝纺业中心在河北定县,其他较小的中心也都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则主要生产麻织物。西汉时期,蜀中仅以产麻布著名。在东汉到魏晋以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下降剧烈,南方各地社会生活则相对安定,丝织业有所发展,可是北丝南麻的布局一直维持到隋唐时代。从气候变迁情况看,至隋唐时代,虽然气候也有变化,但是平均气温仍暖于现代,因而丝绸之路出现在北方是有原因的,因为那时北方的气候远没有现在北方的气候寒冷。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北方丝绸的统治地位被打破呢?在宋代,这种北丝南麻的布局发生改变。由于气候变冷,北方不利于桑蚕生产养殖,再加上唐末五代时北方战乱,南方经济上升,丝织业规模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时镇江、三台已形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南宋时,南京、常州、镇江、苏州都拥有巨大的丝织业生产能力。丝织业重心南移,正好与我国气候由温暖到寒冷的时期相符。从经济作物的转移,我们可以看到气候的变化,所以,很多事情是可以从其他事物中间接地看出端倪的。

img68

冬日寒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