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地下的迷宫

地下的迷宫

时间:2022-01-1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卡律布狄斯12将水手吸入死亡的旋涡一样,地下水道将地表径流吸引到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之中。当洪水泛滥时,由于地下河道的容量不足以容纳骤增的水量,大量径流便会涌上地表。马伦戈溶洞,印第安纳州最大的溶洞,被认为有史前人类在此居住的卡尔斯巴德洞的挑战,但马默斯洞穴仍能端坐世界自然奇观的宝座,并且位居前列。多年来,马默斯洞穴一直被人们冠以“西半球溶洞之王”的称号。产下鱼卵的白色无眼鱼在岩石的缝隙中潜伏着。
地下的迷宫_46亿年的地球

当我们放眼地层深处的岩石面貌,就会发现,地下水在地面上的嗜血行径只是小试牛刀,岩层深处才是它大展才华的天地。实际上,在较为浅层的地下,流水的涌动并不能算得上是十恶不赦,充其量只是起到挖东补西的作用。可溶的矿物被地下水从某个地方搬走,又在另一个地方沉积下来。雨水一旦渗入地下含水层,就会失去侵蚀岩石所必需的碳酸。其下渗途中所窃取的矿物也会被任意地堆积在地层内部的孔隙和裂口中。相似地,那些自地底缓缓蒸腾而上的气态溶液也会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冷却,最终在冰冷的岩壁上析出负载的矿物。结果,这些备受眷顾的岩壁获得了一层坚硬的矿质外壳,其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矿藏的富集也纵容了人类无止境的贪欲。

“棉花堡”是土耳其的一个奇观,属于石灰岩地区

然而,与石灰岩地区的多灾多难相比,提供矿藏的恩泽几乎无足轻重。在石灰岩区域,水携带着二氧化碳,将石灰岩这种不可溶的碳酸盐转化为易于溶解的碳酸氢盐。这种反应孜孜不倦地进行着,造就了一方地貌。这些地貌分布于美国的肯塔基州、田纳西州、印第安纳州、弗吉尼亚州、新墨西哥州,也分布于北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亚洲的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以及法国的南部。在这些地方,岩层早已千疮百孔,犹如被昆虫蛀烂了一般。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北岸的南斯拉夫的一些石灰岩地区根本不适于人类定居。所有的案例都有力地证明:地下水即便是无的放矢,也能为地层带来满目疮痍。

哥特式窗户

石灰层的溶蚀过程遵循着特定的模式。近地面的各种侵蚀作用破坏了土壤和植被的保护层,令裸露的下层石灰岩暴露在雨水的侵蚀之下。溶解从容不迫地进行着,裂纹不断扩大,产生了许多较大的裂缝。当两条裂缝交会时,圆口形漏斗状的天坑的雏形便宣告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拓宽、加深。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大,裂缝也不断增多,如天坑一般的下陷地貌也就不断在大地上蔓延。

水流顺着下陷的天坑流向低处,也经由岩层纵向裂缝的通道流向更为深邃的地底。通常,石灰岩都是沿水平方向以层状的形式铺展开来的。于是,层与层之间的孔隙便为地下水提供了更多的通道,在流水蜿蜒着穿过岩层的过程中,它每时每刻都在撕咬着四周的岩体,最终在地表与潜水之间打出了一整套纵横交错的网状通道。正如卡律布狄斯12将水手吸入死亡的旋涡一样,地下水道将地表径流吸引到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之中。当横向的水道走廊逐渐扩大时,水道就演变成巨大的溶洞。地下的河流从中流淌而过,呢喃着无声的歌谣。

寒来暑往,穿梭在地下的涓流一层一层地向下渗透,以至于上层通道中的空气变得相对干燥。水分常常从岩石的裂缝中渗入被径流废弃的溶洞的顶部。当它们化身水滴,从顶部滴落,或顺着岩壁淌下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便会逐渐蒸发,从水中析出的碳酸钙则演变为大自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景观。钟乳石如冰锥般悬挂在洞顶,石笋则自地面探头出土,而倚壁而立的石柱则形似管风琴的大排管,又仿佛是宏伟的古典石柱。它们都是典型的石灰岩地貌。除此之外,探险者还可能会在溶洞中惊奇地发现哥特式窗户的精致窗纹、奇形怪状的冰封幽灵和巨大的伞菌,以及形似丛林野兽的拙劣雕塑品。

19世纪俄亥俄河的水上交通十分方便,当时许多人用平底船运送自己的货物和财产。其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也是美国中东部主要河流

肯塔基州和印第安纳州境内流淌着著名的俄亥俄河。在河的两岸之下,埋藏着令人赞叹不已的地理奇观。层层岩层之中,连续的岩洞景观绵延近10万英里,就像是某种巨型昆虫所挖出的隧道。表层的土地接受着雨水的恩泽,富饶而平静,沿途几乎没有任何征兆能让旅行者联想到脚下土地的溶洞。假如当事人是一位敏锐的探险者,他也许会疑惑,为何附近的地表径流少得可怜。我们不妨假设,现在,他踏入了一处乱蓬蓬的灌木丛中,灌木丛环绕着一块低地,地表很潮湿,蕨类和苔藓附着在岩石的阴面。忽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他立刻躲进那片灌木丛中,却意外地发现,那些由雨水形成的道道涓流正欢快地涌向前方的归宿——原来,他正立足一座天坑的边缘。

这位探险者若是造访印第安纳州的奥兰治县,便有机会遇见一条经历丰富的河流。这条被称为“迷失之河”的河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拥有一条地表的河道,也同样拥有一条地下河道。当洪水泛滥时,由于地下河道的容量不足以容纳骤增的水量,大量径流便会涌上地表。不过,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河流会顺着地势在地面的石灰岩坑洞中五进五出,方能成为一条持续流淌在地表的径流。

在一座天坑的坑口观测一条宽达45英尺的河流的确是种一生难求的经历。然而,如果不亲自造访这地下王国的伟大殿堂,仍然不能充分领略其内部各种奇观的韵味。一位旅行者可以选择从多个入口进入天坑内,印第安纳州的怀恩多特、马伦戈等溶洞洞口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他更可能会循着一条经过肯塔基州马默斯洞穴的知名路线前往天坑底部。

马伦戈溶洞,印第安纳州最大的溶洞,被认为有史前人类在此居住

的卡尔斯巴德洞的挑战,但马默斯洞穴仍能端坐世界自然奇观的宝座,并且位居前列。溶洞在数个不同的岩层中绵延数英里,其内部的通道形态各异,小至连一人都难以通过的裂缝,大至恢宏如歌剧院的厅堂,不一而足。

多年来,马默斯洞穴一直被人们冠以“西半球溶洞之王”的称号。尽管其地位遭到了近期在新墨西哥州发现不久当旅行者一路前行,闻所未闻的奇观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出来。有时,洞顶向地面合拢,旅行者只得匍匐前进。而行至另一处时,他却发现身边纵贯着的竖井一直通向深不可测的黑暗。他凝视着深渊,脑海中回荡着有关自尽与英雄主义的传闻。尽管那些传闻的历史或许比深渊的底部更加遥远,但洞内游荡着的逝者的灵魂却使其成为现实的可能。

一条小舟停泊在“死海”的岸边。当水位降低时,被水生生物包覆的水底岩石露出水面,闪烁着诡谲的微光。产下鱼卵的白色无眼鱼在岩石的缝隙中潜伏着。小舟似乎飘浮在半空中,窥探着黑暗中的秘密。在远方,冥河正哀恸地低语着。13

所有彷徨都有结束的时候。一束黄色的光芒为狭窄的出口镀上了金边。光束渐宽,洞口渐大,洞外树木的枝叶已经依稀可见。旅行者蹒跚着走出洞口,地上的世界使他感到一阵眩晕。那一瞬间,他甚至觉得眼前的一切有些不尽真实。他任性地拥抱着蓝天,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无以复加的愉悦。他曾离死神那么近,但却得以逃离。

马伦戈溶洞中的钟乳石

弗吉尼亚州的天然桥,油画作品,196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