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熊光开门揖盗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七月二十一日,英国海军少将度路利率领五艘兵船突然驶进珠江口(位于今广东省珠江入海处),停泊在虎门(位于今广东省珠江入海口东岸)外鸡颈洋面。www.guayunfan.com然后,度路利致信清两广(治所广州,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总督(军政长官)吴熊光,称他们将要在澳门(位于今澳门特区)登陆,帮助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22]防御法国军队的攻击[23]。
吴熊光接到度路利该信函后,没有及时报告朝廷,也没有加强军事防备,只是派官员前往通知英国军人,敦促他们尽快离去。度路利没有听从吴熊光的劝告,强行将舰队开往澳门,随即占领清军部署在澳门的东望、娘妈阁、伽思兰等炮台。
之后,吴熊光委托英国等国商人赴澳门,劝告度路利将英国舰队开走。度路利坚持不答应。吴熊光认为,英军舰队炮火装备先进,轻率对其用兵不会取胜,对英军入侵澳门应慎重处置,而英国人看重对华贸易,关闭海关贸易便能击中其要害。基于这一认识,八月十六日,吴熊光下令海关封锁外国商船,禁止其对华贸易;并传令驻澳门左翼、碣石二镇水师五十艘舰船、三十六只红单船从澳门撤离,开进广州,以避免同英舰发生冲突,同时加强省城防御。
不久,英军又开来八艘兵船停靠澳门。度路利得寸进尺,派遣三艘兵船闯入虎门,停泊在黄浦(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区东南入海口)。
吴熊光见事态扩大,无法隐瞒,于九月四日将英军入侵澳门的情况奏报朝廷。嘉庆帝看过吴熊光奏书后指出:英国人称保护澳门葡萄牙人之言“全不可信,而且断无此理”。“中国兵船从无远涉外洋,向尔国地方屯扎之事,而尔国兵船辄敢驶进澳门,登岸居住,冒昧已极”。吴熊光“所办太软!边疆重地,外夷敢存心觊觎,饰词尝试,不可稍示以弱”。如英国兵船再不肯撤走,吴熊光“当统兵剿办,不可畏葸”。
吴熊光向度路利传达嘉庆帝旨意后,度路利毫无撤退之意。吴熊光无可奈何,于九月二十日将此情况奏报朝廷。吴熊光在奏书中称:“操之太蹙,使其口食无资,或未免铤而走险,再四斟酌,惟有持以镇静。”嘉庆帝看了吴熊光这份奏书后大为恼火,指出:“英兵登岸,阅时已久,为数益多。吴熊光等并未严行驱逐,实属软弱。”吴熊光“一味延缓因循”,“不但开门揖盗,而且示之以弱,大损天朝体制!”嘉庆帝下令吴熊光“即当作速斥逐,义正辞严,俾知惶惧回驶。尚仍任其藉词久延,则吴熊光等不能辞贻误封疆之罪”!
九月二十三日,度路利带领五十余名英军官兵和二百名水手,进入广州城英国人所居公馆。二十六日,又有十几个英国士兵乘船要进广州。碣石总兵(军事长官)黄飞鹏下令炮击,英兵一死三伤,其余英国士兵仓皇退回。
各国商人因贸易禁闭,纷纷抱怨谴责英军入侵澳门。度路利成为外国商人的众矢之的。
十月十日,清朝廷调集大量军士,屯驻距澳门只有八里的关闸。英国军士大为恐惧。十一月七日,度路利被迫率英军舰队撤离澳门。
随后,嘉庆帝下令罢免吴熊光两广总督职务,并令新任两广总督百龄调查吴熊光延误斥逐英军入侵的情况。
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百龄奏称:去年英兵进入澳门时,当地文武官员接连报告情况,吴熊光批令照常防范。香山县(治所位于今广东省中山市)县令等人请求派兵堵逐,吴熊光批复要他们镇静,不可张皇。吴熊光既未亲往澳门查办,亦未下令兵士驱逐入侵澳门的英军。依据百龄的奏报,嘉庆帝下令将吴熊光逮捕,交付军机大臣(参与讨论军政大事的高级官员)同刑部(朝廷主管刑事的部门)会审,决定将吴熊光流放伊犁(位于今新疆伊宁市)效力赎罪。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七《吴熊光传》
《清通鉴》卷一六五清仁宗嘉庆十三年
卷一六六清仁宗嘉庆十四年
【简评】
1808年英国侵略军强行进驻澳门,开始对中国武装入侵。面对这一严重事态,两广总督吴熊光开门揖盗,助长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吴熊光软弱退让是一个恶劣的开端。此后,英国等列强看到清朝统治者软弱可欺,发动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深受其辱,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