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凤与火:华夏文明的起源

凤与火:华夏文明的起源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凤凰是新石器时代以来由火、太阳和各种鸟复合成的部族图腾。凤鸟的早期形象广泛见于远古文化,远比龙的形象具体、明确、丰富。古文献所载之凤,或称鸡,或具有鸡的属性。西系凤鸟的典型都是以太阳和黑色鸟类相复合,成为华夏文化中著名的“阳乌”、“日中有乌”、“骏乌”。

凤与火:华夏文明的起源

凤凰,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及文化起源的象征,出现在远古时代的传说和史书中。

凤凰是新石器时代以来由火、太阳和各种鸟复合成的部族图腾。所以古书称:凤凰,火之精,生丹穴,状如鸡,五彩备举(又称五彩鸟),鸟中之王,雄日凤,雌日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现则天下大安宁,故为“仁鸟”,祥瑞之禽。其形象大体是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颈鸳思,燕颔鸡喙,人目鹗耳,鹤足鹰爪,龙文龟身。

但是,只有红色的五彩鸟才是真正的凤鸟,俗称丹凤

丹凤具有鸿雁、麒麟、蛇、鱼、龙、龟、燕、鸡等虫、鸟、兽等类图腾的复合特征,但其基本特征为两点:(1)凤鸟与太阳(火)不可分,俗谓“丹凤朝阳”;(2)凤鸟冠羽,多作三羽,古称“三毛”、“三苗”,尾羽拖地,多作三五羽,雉翎状或孔雀眼翎状。这两大特征,近8000年来始终保持,是凤鸟的最恒定的特征。

凤鸟的早期形象广泛见于远古文化,远比龙的形象具体、明确、丰富。有的学者将远古中国凤鸟划分为三大区系:

南系凤鸟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凤鸟,包括崧泽文化、大溪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所遗存的原始凤鸟形象,为鹑鸡类。例如,在余姚河姆渡一期(距今7000年前)遗址中出土的骨匕柄上左右对称地各饰相连双鸟纹,鸟头上有细长的冠羽,状似凤鸟。双鸟头共连着一个身子,身子上载着光焰的太阳。该遗址还出土一件鸟形象牙雕,这只鸟有一个长长的近似扇形的肥大尾巴,双翅之间的鸟背上和尾巴的近根部刻着翎羽纹。更有趣的是,专家们在遗址中的另一象牙雕刻上面发现了异常精美的双凤朝阳纹。雕刻中间为一个复线同心圆构成的火焰状的光芒四射的太阳,两边各刻一个相向昂首、拖着长长的带有眼斑翎羽尾的鸟纹。显然,这两件象牙雕刻上的凤鸟纹是同一鸟类的真实描绘,很可能原本就是长尾鸡或驯化后的家鸡。古文献所载之凤,或称鸡,或具有鸡的属性。专家们认为,河姆渡一期遗址中的“凤鸣朝阳图”,当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丹凤朝阳图”,实际为“鸡鸣朝阳”。

东系凤鸟主要指以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凤鸟,包括连云港台山一带的原始岩画,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的所遗存的原始凤鸟形象,为鹰鹗类。例如,在连云港市郊的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凤鸟图像特征十分鲜明:两只毛角(耳),圆目,锐利的嘴,赫然是一只鹗鸟。与其成组排列的还有成三角形的三个太阳。此外还有大量高度抽象的凤鸟形象,这是一个以鹗鹰为主的图腾崇拜王国。鹗鹰类猛禽古称鸷鸟,今天的云台山还能常常见到长耳鹗一类的鹰,极为凶猛,善于搏击。专家们认定,人凤合一中的人即太昊、少昊民族的祖先和领袖。据有关学者研究,当时已有口母鸠即布谷鸟,此鸟谷雨鸣,夏至止,民间以为候鸟。皇娥族将知四时之候的鸠鸟立于表端相风正是为了掌握物候节令的变化,以便农耕。

西系凤鸟主要是指黄河上游、中游地区为中心的凤鸟,并包括川、藏、云贵地区,包括大地湾一期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巴蜀文化、滇越铜鼓文化等遗存的原始凤鸟形象,为骏鸟类天翟类。西系凤鸟的典型都是以太阳和黑色鸟类相复合,成为华夏文化中著名的“阳乌”、“日中有乌”、“骏乌”。陕西华县柳子镇泉护村遗址中发现了清晰的阳乌图:或太阳在鸟的双翅上方,鸟很像燕子,三足,剪式分尾;或鸟在日中,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凤鸟为骏乌。骏乌者,三足乌,其形象为圆头、双翅、三足,正面飞翔形,位于日中。这是炎帝族的图腾。《山海经》曾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炎帝之女名目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太石以填于东海。”此即精卫填海的传说。炎帝族曾以一种类似乌鸦或即乌鸦的黑色鸟为原生图腾,当发明人工取火后,即以这种鸟为或太阳的象征。图腾时代某一图腾族人死后,要回归祖先那里。女娃死后灵魂化作乌状的精卫鸟,说明灵魂回归到了祖先——三足乌那里。乌而居日,自当不同于一般的乌,故三足。看来,当初炎帝族人见到的可能是一只三只足的乌鸦。因为此乌颇异于其它乌,因而有更大的神秘感,唤起了人们对他们的崇拜感。

除此之外,中国的古文字中也可见到大量的“凤”字。古文字所记之“凤”有四种:一种以“风”为“凤”或以“凤”为“风”,像鹰鸟形;一种是凤为鹏;一种是凤为孔雀;一种是凤为雄鸡。

随着历史的演进,华夏大地诸部族交往与冲突的扩大,上述几大区系的凤鸟形象逐渐汇合成相近或统一的形象。东夷族尚黑,炎帝族尚赤,两大部族文化交流的结果便是尚黑与尚红二者的互渗,黑色鸟形中出现了“赤喙”、“朱目”、“赤足”、“赤尾”等。到商周时期,形成了以玄鸟为主体的凤鸟形象,其形象大体是“鹰头鹗耳,鸷喙鸷爪,弋状高冠,剪式分尾或雉羽三分孔雀翎状逶地长尾,经汉唐、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代,凤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并趋于定型,在商周的鸷鸟,和汉唐的朱雀基础上,以鸡为原型,加以变化。嘴明显地鹰化,目光锐利,头爪更有力,长足蛇颈,肉状雄鸡冠,孔雀状三翎巨尾或五、七、九条雉状翎尾,同时,鸳鸯雄者翼侧耸立状羽毛也附丽于凤的同等部位,成为我们今天所确认的凤凰形象。

可见,凤凰形象的演进贯穿于整个华夏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中国大地诸文化共同创造的象征。那么,为什么太阳与凤总是形影不离,甚至合为一体呢?在古人看来,火与太阳相通,炎帝以火烧荒开辟山野,在原始农业时代备享殊荣,而炎帝之所以称“炎”,乃因其发明人工取火,炎为火焰升腾状,故又称“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名),并形成了该族对火与太阳的崇拜。《山海经》云:“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可见日与中足乌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关专家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传说认为,凤鸟见日而鸣,先民认为太阳引来了鸡,或鸡唤来了太阳,由此在先民心目中产生了凤与太阳不可分的联想,故构建了二者复合的图腾。流传至今的“丹凤朝阳”之最原始含义可能就是这样。

看来,凤在远古时代是阳性的象征,故谓之“阳鸟”,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成熟和天子与龙关系的固定化,凤由此而成了龙的配偶或附属品。晚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欲把凤凰从属子龙的关系颠倒,有以凤代龙的意向,所以在龙风布局上曾出现了凤引龙的现象(慈禧陵石雕有此布局)。不过,凤凰的喻义绝不止于此。对于广大民众来讲,更重要的是,凤鸟还象征着灵魂,不仅意味着灵魂可以升天,而且还意味着再生。

郭沫若先生借此写出了不朽名篇——《凤凰涅槃》。

可以说,无论是在先民的心目中还是在现代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凤凰都是华夏文明品质的象征。古人云:此鸟,首戴德,颈揭义,背负仁,心入信,翼挟义,足履正,尾系武。集德、义、信、仁、正、武于一身,映照出了华夏文明的品质精髓。

生潮涨了,生潮涨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

…………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切,悠久 。

一切的一切,悠久 。

……        

为了新世界新生命的诞生,凤凰展示了无尽的生命力在诗人的心目中,中华民族就是火凤凰。《凤凰涅槃》(pán)是光明和新生的颂歌,象征着古老中华民族的觉醒,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质。它在烈火与血的洗礼中得到新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