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民族社会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

时间:2022-07-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国家理论研究述评钟贵峰 刘永刚摘 要:民族国家发轫于西欧,是国家形态演进的一种基本形式。随着民族国家向全球的扩展,民族国家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学界对民族国家的研究不断深入,学术成果也逐渐丰硕。各学科对民族国家的概念理解及其使用中,以下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对民族国家起源的论述中,他把国家概念与民族国家的概念相等同进行使用。这是当前中国学界对民族国家概念及其内涵的深刻梳理和全新把握。

民族国家理论研究述评

钟贵峰 刘永刚

(赣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摘 要:民族国家发轫于西欧,是国家形态演进的一种基本形式。随着民族国家向全球的扩展,民族国家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学界对民族国家的研究不断深入,学术成果也逐渐丰硕。然而,由于各学科的研究理论、方法及范式相差甚远,因而在其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等理论问题方面尚未达成全面一致的认识。在全球化时代,传统的认识、理念和理论,已经不可能对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构建与建设、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关系等问题中不断变化的现实进行合理有效的阐释,须有学术自觉以适应已经变化的时代,并锐意进取以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与解释理论。

关键词: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建设 民族主义 全球化(www.guayunfan.com)学界对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探讨由来已久。近些年来,民族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对民族国家研究的热情方兴未艾。由于民族国家本身的复杂性,学界对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的解读至今仍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学界对民族国家构建与建设探讨的逻辑起点也不尽相同,所采用的理论范式大相径庭。

一、对民族国家的概念、内涵及其本质特征的研究

学界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有不同的争论,不同学科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也从各自学科的视角予以阐述,认识尚未统一,分歧依然较大。各学科对民族国家的概念理解及其使用中,以下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把民族国家视为单一民族国家

一些民族学、民族法学和历史学学者普遍认为民族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这些学者多侧重从“民族”的角度探讨民族国家,把国家的“民族属性”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民族国家被看成是与多民族国家相对应的一种形式。

美国民族学学者科奈里亚·纳瓦里认为“民族国家是具有相同的文化和相同的语言、由他们自己的同胞中的一些人治理并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同质的人民的主权单位”[1]。西方民族问题学者史密斯(Anthony Smith)认为“民族国家实际上既是现代性的内容之一,又是与民族的历史传统相连的共同体观念”[2]。

我国民族学学者陈永龄认为,“民族国家一般指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3]。著名历史学家陈乐民认为“欧洲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指基本上一个民族构成一个国家的那种国家形态”[4]。我国民族学学者朱伦也曾提出“民族国家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是与多民族国家根本对立的”[5]。与朱伦持相同或相似观点的还有张树青、刘光华等学者。

(二)把民族国家等同于主权国家或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国际关系学学者通常把“民族国家”几乎等同于“主权国家”,认为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一切拥有主权的国家都是民族国家。国内外国际关系学学者多强调民族国家的“国家属性”,而忽视民族国家的“民族因素”,这应该是国际关系学学科性质使然。

西方国际关系学学者通常用民族国家来界定现代国家、主权国家和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比如,“民族国家是国际体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单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最活跃、最富有能量的行为主体”[6]。新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都认为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都坚持“国家中心论”。[7]摩根索曾表示,“国际体系的稳定和世界和平在维护民族国家独立和安全的基础上才得以出现”[8]。德国学者乔格·弗里德里希认为新中世纪主义是一个由民族国家体系和跨国市场经济相互竞争的二元体系[9],在论述中,他也将民族国家等同于主权国家。

我国国际政治学学者宁骚关于“民族国家,就是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的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10]的观点具有较大影响。曹泳鑫认为“作为当今世界国际社会主体的民族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主权的伸张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此时的民族国家应称为主权国家”[11]。初育国认为“国家是拥有主权这一特殊地位的法律实体……‘主权’概念在民族国家的研究中是一个核心问题”[12]。在对民族国家起源的论述中,他把国家概念与民族国家的概念相等同进行使用。姜鹏赞同“西方学者所言的Nation-state(民族国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主权国家”[13]。研究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的学者几乎都将民族国家等同于主权国家或是国际关系行为体进行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三)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主权国家

同属政治学学科,民族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的解读有较大差异。民族政治学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和解读相当独特,具有很强的学术解释力。被誉为我国民族政治学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的周平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民族国家首先出现于西欧……民族国家并非单一民族国家,从本质上看,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主权国家”[14]。对于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他强调,民族国家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即民族性、主权性与人民性。周平还指出:“民族国家的根本在于,它通过一套制度安排实现和保障了民族国家的认同……民族国家制度内涵、制度优势等,都依托于国族。国族是民族国家的根基。”[15]在该文中,作者在概括民族国家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精彩呈现了民族国家构建的主体与形成机制。他指出“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就成为国家共同体内一股足以抗衡国家政权的强大社会力量,并常常与王朝政权发生摩擦和冲突。为了解决逐渐形成和觉醒的民族与王朝国家之间的矛盾,一种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统一为目的的制度框架被创造出来了。这种新的国家制度结构就是民族国家”[16]。民族国家被看成是一种国家制度架构,通过调适民族与国家二元关系的方式确立民族对国家的认同,这与他在《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一文中所提到的“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主权国家”的观点一脉相承。这是当前中国学界对民族国家概念及其内涵的深刻梳理和全新把握。

(四)关于民族国家命运的讨论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部分学者随即对民族国家持批评的态度,他们认为民族国家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必然要走向灭亡或被替代,民族国家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法国学者阿兰·伯努瓦表示,“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民族国家逐渐失去权力”[17],这是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权力侵蚀的典型言论。美国学者斯坦利·霍夫曼认为,在这个核时代民族国家已经过时了,而不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18]美国学者莱斯利·里普森认为,民族国家内国家与民族的二元张力,使得“当今世界已有许多现象表明这种落伍的民族国家形式正在向某些新单位演变”[19]。德国著名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全球化下民族国家面临严峻的合法性和国家能力危机,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已经过时,民族国家需要被超越。[20]法国学者盖埃诺·让-马力认为“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导致了民族国家时代的终结”。[21]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认为随着国家本身被迫建立超国家组织,民族国家的作用进一步削弱了,民族国家就要崩溃了。[22]

国内部分学者持类似的观点。阮西湖认为“随着‘民族国家’理论的衰落与多元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理论将替代过时的‘民族国家’理论”[23]。这种观点其实还是把民族国家界定为单一民族国家,把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对立起来,因此得出了民族国家时代过时的论调。李云龙认为“从发展趋势上看,欧洲政治走向超级国家,欧洲的各个民族国家有消失的可能”。[24]

西方学界对民族国家过时论反对者不乏其人。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对民族国家过时论持否定态度,他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民族国家仍是公民效忠的基本中心,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基本源泉,是动员个人献身的基本力量”[25]。澳大利亚学者罗伯特·霍尔顿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中,认为全球化对民族及民族国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它依然不能消灭民族国家,也无法摧毁多元文化差异。

对于民族国家过时论等论调,我国学者总体上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这是西方高举民族国家终结论的旗帜,为干涉发展中民族国家内政而抛出的言论。如北京大学教授钟哲明的《评民族国家“过时”、“人权高于主权”论》、澎湃的《驳“有限主权论”及“民族国家的终结”》、刘明亮的《当前西方国家经济竞争的特点及趋势——兼评“民族国家过时论”》、艾四林的《民族国家是否已经过时——对全球正义的一种批判性考察》等文章,都是对西方国家终结论的犀利批判。另外,贾英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中,从哲学和人类学角度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做了深刻的剖析,认为民族国家认同需要重建,但民族国家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长期存在。

二、对民族国家构建与建设的研究[26]

民族国家最早在西欧建立,学界对民族国家构建和建设的研究也由此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从对西欧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逐渐拓展到对中国以及其他亚非拉国家的民族国家构建和建设的研究,这标志着学界在不断推进民族国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一)学界对于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

1.对欧美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

早先建立民族国家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其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历史过程,并成为后来诸多民族国家仿效的蓝本。因而,对于最早出现的民族国家是如何构建的问题,学界对此兴趣浓厚,学术成果较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论著有:吉登斯在《民族—国家与暴力》中认为“民族国家构建”其实是“国家构建”与“民族构建”齐头并进的历史过程。[27]查尔斯·蒂利在《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对“资本主义的扩张与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形成”做了精辟的论述。德国学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讨论了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约翰·布勒伊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一书从民族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民族国家的建立。休·希顿-沃森的《民族与国家——对民族起源与民族主义政治的探讨》一书中,深刻揭示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部民族与国家关系研究的权威性著作,全书视野宽广,对世界范围内的典型性国家都做了精到的分析。此外,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用大量的篇幅详述了西欧民族国家形成与向世界蔓延的过程。英国学者塞缪尔·E.芬纳的《统治史》第三卷堪称目前对世界民族国家体系形成过程最经典的政治学、历史学研究。

我国学者徐勇在《“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中认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是一个过程。它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既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根据人的理性建构的过程”[28]。岳蓉的《英国民族国家研究》一书勾勒和梳理了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探讨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问题,并分析了民族国家的历史地位是否会改变。李宏图在《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中认为民族主义对西欧民族国家构建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姜守明在《英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一文中,探讨了宗教因素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王联的《世界民族主义论》以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民族主义运动的蔓延及成果为主线,较深入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该书虽是教材,但由于其出版较早且研究深入,在我国民族学与政治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2.对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

对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西方学界主要是从现代化的视角展开讨论。较为重要的成果如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用现代化理论将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过程的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整合、知识与教育等分别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美国学者费正清研究中国问题的姊妹篇《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对中国国家现代化之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当然其中也不乏西方偏见。美国学者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深刻剖析了20世纪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把线性进化史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从世界的眼光来探讨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视野宏大又洞察细微,这是美国汉学界对中国问题研究的一部巨制。美国学者孔飞力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中,从政治学角度探讨了中国民族国家的起源及分析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美国学者西达·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三个国国家转型与社会变迁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不乏精到论述。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首先当属周平的《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作者在该文中系统全面阐述了“中国是如何构建民族国家的”这一重大问题。[29]罗志田的《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收录了其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思想与社会、文化与政治、内政与外交等的研究。冯建勇在《构建民族国家: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边疆》中,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探讨了辛亥革命前后边疆地区的政治变迁问题。郑大华在《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中,把中国民族国家初步建立分为三个阶段,认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就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胡兴东的《治理与认同:民族国家语境下社会秩序形成问题研究》以及张媚玲的《中国近代西南边疆的政治关系——以民族国家认同为基点》,通过对近代以来西南边疆民族社会的深入考证,呈现了我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边疆与民族社会的变迁场景。当然,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论述较多,不再一一列举。

3.对其他亚非拉地区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

民族国家形态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也伴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后发的亚非拉国家模仿性的民族国家构建历程,构建的历史起点、采取的方式及延续的时间等与欧美地区大不一样,民族国家的形态也大相径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学界对亚非拉国家的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保持着持续的兴致。西方学界在研究欧美民族国家建构时多与亚非拉进行比较研究,以美国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的《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为代表。从个案研究来看,新加坡、拉脱维亚、南非等国家的认同及其族际政治整合在国外研究中较为突出。但欧美学者主导的国外研究多以西方的民主价值为出发点和评判标准,往往无视或抹杀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这使得我们在借鉴国外成果时须有所甄别。

国内来看,刘鸿武的《从部族社会到民族国家——尼日利亚发展史纲》就是一部关于民族国家构建的巨著,该著作全面系统论述了尼日利亚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昝涛的《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从国家现代化的角度提出土耳其完成民族国家建设的意涵与动力;刘辉在《苏丹民族国家构建初探》中,探讨了苏丹面临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历史重任;钟志清在《希伯来语复兴与犹太民族国家建立》中,探讨了希伯来语的复兴对以色列民族国家创建的重大推动作用;任泽民的《亚洲崛起——战后初期东南亚南亚民族国家的涌现》讲座稿中,讨论了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但囿于篇幅的原因,给人有浮光掠影的印象;钟贵峰在《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中全面阐述了缅甸人民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运动逐渐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因素。[30]

(二)对民族国家建设的研究

民族国家构建进程的结束,就是民族国家建设的开端。由于学界对民族国家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国内较少学者能抽象地对民族国家建设进行纯理论分析,把民族国家建设理论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就更少了。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裔教授赵穗生的“A Nation-State by Construction:Dyamics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民族国家建设: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力量》)一书中,从中国的民族主义崛起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建设进程。莫里斯·戈德林(Maurice Goldring)在他的“Pleasant the Scholar's life:Irish Intel-lectual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 State”著作中,谈到了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对爱尔兰民族国家建设的影响。杜赞奇在《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中分析了民族国家如何应对诸多挑战,事实上,这就是作者对民族国家建设的深邃思考。

关于民族国家建设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国内学者以周平教授为代表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平在《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和《论中华民族建设》[31]等文章中,都从不同层面、侧面谈到了民族国家建设的问题。周平指出,民族国家建设均面临着政治统一、政治整合、国家认同和现代国家四个无法回避的历史主题。但囿于篇幅的原因,作者对民族国家建设没有展开详细的论述,民族国家建设的总体方向和历史主题已经提出,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则需学界同仁共同来推进。张寅的博士论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以加拿大为例探讨了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建设),他认为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建设)问题。钟贵峰在《民族国家建设的多维向度》中分别从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与政治整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国族整合与国族建设、民主建设与宪政建设等四个维度阐述了民族国家建设的理论问题。[32]刘务在《缅甸1988年以来的民族国家构建研究》一书中,也阐述了缅甸新军人政府上台后的民族国家建设问题。其他学者在民族国家建设方面也有一些研究,但较为零碎,不再赘述。

三、对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关系的研究

通过考察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民族国家建立在新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民族对国家认同的确定基础上,而在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发挥了基础性甚至是关键性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近代民族主义从它形成的时候起,就内在蕴涵着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33]。作为西欧地方性知识的民族主义向世界的传播也即世界民族国家体系形成的过程。然而,伴随着世界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民族主义对世界国家体系的消极影响也逐渐凸显。国内外学者对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作用;二是在肯定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批判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维持的消极影响。当然,这些话题的讨论都无法回避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一)肯定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构建的积极作用

民族主义大师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在探讨民族主义的时候,认为民族国家决定了民族主义的生命力,从民族国家的维度考察民族主义问题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路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名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把民族看成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爱”[34]。他认为民族主义可以动员大众进行政治诉求并要求对公民权的认可,在这基础上,公民权将民族与国家整合一起,使民族成员更能认同或创建民族国家。汉斯·科恩在“The Idea of Nationalism:A Study of Its Origins and Background”一书中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忠诚。马克斯·H.伯赫姆在“Nationalism:Political,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一书中指出,民族主义脱离民族国家只能表现为一种情感,已经建立的民族国家没有国家认同感就没有稳固的心理基础,由此可见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相互关系的重要性。马克斯·韦伯也曾指出,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的共同契约,它的适当表现形式是愿意形成一个自己的国家,因此它一般有助于这样的国家的诞生”[35]。徐迅在《民族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国家问题,包括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宁骚认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基本主张是一个族体应享有自治到独立的程度不等的权利,而一个现代民族即国族(Nation)则享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权利”[36]。徐蓝认为,“民族主义……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实践运动”[37]。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多,在此不一而足。

(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对民族国家的构建积极与消极同在

王文奇在《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析论》中,认为民族国家是由民族主义推动创建的,由于大部分民族国家是多民族国家,所以在国家框架内存在着民族主义整合的问题,其中民族国家内出现的新民族主义往往催生分离主义或分裂主义。[38]张淑娟在《关于民族国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肯定了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为它为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文化框架和理论支持,但同时也认为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存在消极影响。[39]李宏图在《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一文中,认为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型过程中,近代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40]熊文驰在《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正当性问题》一文中,既分析了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建立的积极作用,也剖析了民族国家建立后一些民族主义演化为民族分离主义的问题。[41]刘中民在《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中认为民族主义促进了“中东的觉醒”,揭开了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推动着民族国家的建构,并探讨了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复杂矛盾的根源。[42]常士认为民族主义所追求的民族国家建设具有内在分裂性,他认为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印度尼西亚的自由亚齐运动以及加拿大魁北克民族主义都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分裂的特点。[43]关于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解构的影响,学界关注较多,成果丰富。

(三)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的际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强劲推进。全球化呈现出变动性、构建性和解构性等明显特征,这对民族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球化在增强世界同质性的同时,也引来了人类“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

安东尼·斯密斯的《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朱伦等编著的《民族主义:当代西方学者的观点》《民族与民族主义:苏联、俄罗斯、东欧学者的观点》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全球化时代下学者们对民族主义的际遇问题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下,民族主义仍然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民族意识依然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也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经典理论产生了两种民族主义类型,即民族分离主义和民族同化主义,这两种是当代世界和地区族际矛盾及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

我国学者周平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多民族化’成为普遍现象,各个民族群体在争取、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诉诸政治权力的族际互动日益频繁,不仅越来越日常化,而且对国家和社会影响的程度能够与政权政治、政党政权、集团政治等政治类型相提并论,从而凸显为一种具有特殊内涵的政治类型。”[44]全球化时代的“多民族化”成为普遍现象,这使族际政治不断凸显,民族主义随之膨胀,族性持续飞扬。王希恩认为:“全球化带来的移民社会的扩大造就和强化了族性因素,全球化带来的发展差距问题引发了各类族性因素的增长,全球化中的文化碰撞强化了族性因素,民族观念和民族主义随信息的全球化在世界扩散,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冷战’铁幕的拆除促进了族性认同的建立和传布。”[45]全球化时代下,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凸显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四、结 语

对于民族国家概念、内涵、本质特征的研究,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各个学科对此莫衷一是。此现象表明,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族国家做出全面、准确和一致的认识,是当前各学科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展望未来,学界对民族国家相关理论的探讨,将更加广泛而深入,然而短期内要对民族国家理论达成一致的认识估计不太现实,这需要各学科学者共同担当。在全球化时代下,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关系问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认识、理念和理论,已经不可能对民族与国家、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等关系问题中不断变化的现实进行合理有效阐释,须有学术自觉对全球化下的新问题与新事物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新的解释理论与体系,以适应已经变化的时代。在此过程中,也需中国学者锐意进取,进一步深化研究大胆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与理论解释。

(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注释】

[1]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页。

[2][美]Smith.Anthony D.,Nationalism and Modernism,New York:Routledge,1998,p.20.

[3]陈永龄:《民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351页。

[4]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扩张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82页。

[5]朱伦:《走出“民族—国家”古典理论的误区》,《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

[6]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4~65页。

[7]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12页。

[8][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卢明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9][德]Jrg Friedrichs,“The Meaning of New Medievalism”,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7,NO.4,December,2001.

[10]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11]曹泳鑫:《从现代化的全球推动看民族国家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国际观察》1999年第3期。

[12]初育国:《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3]姜鹏:《民族主义与民族、民族国家——对欧洲现代民族主义的考察,欧洲》2000年第3期。

[14]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

[15]周平:《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

[16]周平:《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

[17][法]阿兰·伯努瓦:《全球化与世界》,王列、杨雪冬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18][美]Stanley Hoffmann.Obstinate or Obsolete?The Fate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Case of Western Europe.Tradition and Change,1966,1(95).

[19][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刘晓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2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张慎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111页。

[21][法]Guehenno,Jean-Marie.The End of the Nation-State.Minneapolis: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5.

[22][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409~429页。

[23]阮西湖:《关于术语“民族国家”》,《世界民族》1999年第2期。

[24]李云龙:《21世纪民族国家的命运》,《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6期。

[25][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5页。

[26]注:学界对于民族国家构建与民族国家建设概念的使用存在很大差异,笔者认为,民族国家构建进程的结束就是民族国家建设进程的开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国家构建历史进程的结束,同时意味着中国民族国家建设进程的开始。

[27][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147页。

[28]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29]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8年。

[30]钟贵峰:《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中国民族报》,2015年1月30日。

[31]周平:《论中华民族建设》,《思想战线》2011年第5期。

[32]钟贵峰、张会龙:《民族国家建设的多维向度》,《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33]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

[3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轈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35]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36]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37]徐蓝:《关于民族主义的若干历史思考》,《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

[38]王文奇:《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析论》,《史学集刊》2011年第3期。

[39]张淑娟:《关于民族国家的几点思考》,《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4期。

[40]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世界民族》1994年第6期。

[41]熊文驰:《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正当性问题》,《国际观察》2011年第3期。

[42]刘中民:《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国际观察》2008年第5期。

[43]常士:《内聚外合与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理论探讨》2014年第2期。

[44]周平:《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国家》,《学术探索》2013年第10期。

[45]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