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始皇巡游天下_关于秦国的历史

始皇巡游天下_关于秦国的历史

时间:2022-07-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始皇巡游天下_关于秦国的历史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四处巡游。首次西巡前220年,是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的第二年。驰道与直道为了方便巡游,秦始皇下令在全国修建驰道与直道,总共修筑了五大交通干道,以及为抵御匈奴而建的北边道和直道。这是始皇第四次出巡时所走的道路。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死在途中,也是从这条直道被运回咸阳的。

始皇巡游天下_关于秦国的历史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四处巡游。短短10年间,他已经5次出巡。其出巡频率之高、时间之长、出行季节之规律、巡游疆域之广,都令人惊叹。最终秦始皇死在了第五次出巡的路途上,仓促地结束了他的“始皇帝业”。

尽管先秦儒学经典中已有天子四方巡狩的设想,但真正将其付诸实践的第一代帝王却是秦始皇。他从统一天下、登上皇帝的第二年(前221)开始,到驾崩于沙丘平台(前210),短短十年间,已经五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西到陇西北地(今甘肃宁夏陕北一带),东到胶东琅玡(故地在今山东半岛),北到九原辽东(故地在今内蒙古、辽宁),南到会稽、长沙(故地在今浙江、湖南),行程数万里,游遍帝国各地名山大川。他开了帝王巡游风气之先,深深地影响着历代帝王的巡游行为。

首次西巡

前220年,是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的第二年。秦始皇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一次出巡。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西巡内陆,其他四次均是向东巡海。这次出巡主要是为了寻根祭祖,回顾秦人先祖发达的足迹,祭告祖先统一天下的大业已经完成。(www.guayunfan.com)秦始皇出巡图 这幅作品着重描绘了秦始皇巡行天下的情景,山水人物,设色典雅,给人以心灵震撼,过去的历史如在眼前。

出巡队伍由咸阳都城出发,沿渭河一直向西到达秦国迁都咸阳以前的旧都——雍城(今陕西凤翔)。雍城埋葬的是秦孝公以前的秦王,秦始皇拜祭完毕之后继续向西,到达陇西郡犬丘(今甘肃天水地区)。犬丘是秦人最初开始放牧养马、繁衍生息的地方,秦始皇又拜祭一番,之后从陇西向东回到雍城,再由雍城往北一直到汧水河谷地区,从汧水上游的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翻过陇山,进入北地郡,抵达泾水源头的鸡头山(今甘肃省平凉市西)。鸡头山一带是秦人发迹的地方,秦人祖先开始被周王召唤就在此地,所以这里被称为秦的发祥之地,也是秦始皇寻根祭祖的最后一站。祭拜完各位先祖之后,秦始皇从鸡头山返回咸阳。

秦泰山刻石拓片 秦泰山刻石立于秦嬴政二十八年(前219),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前209)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 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

在归途中,渭河河畔的美丽风景令秦始皇非常着迷,于是他下令在渭水以南建筑行宫,后来又改称为极庙──是“至高无上之宫殿”的意思,又命人从极庙挖通骊山,一直到甘泉,建筑前殿,再修筑甬道直通咸阳。以后始皇出行都在甬道中行驰,平民百姓是看不到的。除此之外,在巡视当中,秦始皇发现道路崎岖难行,于是下令修筑驰道和直道。

驰道与直道

为了方便巡游,秦始皇下令在全国修建驰道与直道,总共修筑了五大交通干道,以及为抵御匈奴而建的北边道和直道。

驰道是不同于普通道路的高速行车道,有三个车道,中间是皇帝专用道,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两边为吏民使用的旁行道。最完美的驰道宽约50米,高出地面,由多层夯土筑成,宽阔平坦,驰道两旁植有树木,壮观、秀美、通畅。驰道以都城咸阳为中心,沟通帝国东西南北,与其他道路辐射连接:从咸阳西去有陇西北地道,东进有三川东海道,联通南北的有河内广阳道,连接东南有南阳南郡道,又有濒临渤海、黄海、东海的辽西会稽道,驰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陇西北地道是从咸阳沿渭河向西,经过雍城进入陇西北地,支道可以抵达西垂和犬丘。这条道路正是始皇第一次出巡的路线

三川东海道是贯通帝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它由咸阳沿渭河向东,出函谷关,沿黄河南岸行,经过三川郡洛阳、陈留和砀郡,经泗水郡彭城,一直抵达东海郡临朐县,始皇第二次巡游时就沿此道一直向东。

南阳南郡道是帝国的东南通道,由咸阳东郊沿灞河东南行,经过蓝田、商洛、武关、南阳,穿越江汉平原,抵达南郡江陵一带,再沿长江东下,直抵长江下游的会稽。始皇第五次巡游时,就是沿此道到会稽山。

琅邪台刻石(拓本)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曾多次巡视全国,立石刻,歌颂秦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芝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种。这些刻石既有政治意义,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惜现在都已毁掉,传世而无争论的仅有从黄海打捞出的一块琅邪台残石,尚存秦二世所刻84字,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河内广阳道是帝国南北交通的主干道,由河内郡向北,经过安阳、邯郸、恒山郡东垣,到达广阳郡蓟县,南北纵贯华北平原,东西与太行山平行,一直向东到碣石一带。这条道上的蓟县是燕国故都,邯郸是赵国故都,安阳是魏国要地。这是始皇第四次出巡时所走的道路。

辽西会稽道是沿着始皇帝四次巡海的路线修建,北起辽西郡南部,南下经过右北平、渔阳、广阳、巨鹿、济北、临淄、琅玡、东海诸郡,一直抵达会稽郡。秦始皇曾经在这条道上的碣石、琅邪山、会稽山刻石记功。

除了五大干道之外,还有为抵御匈奴而修的北边道和直道。为了保证万里长城的施工和布防需要,秦始皇下令沿长城修建贯通东西的军用交通要道,即北边道。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回程途中,就是沿着此道巡视北部边防。蒙恬击退匈奴之后,秦始皇下令他修建连接都城咸阳到北部边防重地九原郡(内蒙古)的直道,这条直道是为了方便从都城咸阳调兵抵抗匈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死在途中,也是从这条直道被运回咸阳的。

巡游祭海

在告祭完秦的列祖列宗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以后,秦始皇开始着手登山封禅。秦代普遍盛行多神崇拜,认为全国各地的山山水水无不有神的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推崇五德终始说,遍访名山大川,祭祀封禅。其中,齐地是中国神学思想的中心,这与齐人的神秘主义传统文化有关。齐人祭拜的“八神”都位于海滨:“日主”祠成山,“月主”祠莱山,“阳主”祠之罘,“四时主”祠琅邪,“天地主”祠泰山、梁父等。所以,怀有虔诚宗教情感的秦始皇四次巡游齐鲁海滨,并多次登临之罘、琅邪、成山等地。

泰山五大夫松

西行巡游的第二年,始皇帝从咸阳出发,出函谷关,经过洛阳、荥阳、大梁、定陶,抵达峄山(今山东邹县南),刻石颂功,然后冒雨登泰山,举行封禅告天的大祭。从泰山下来,秦始皇意犹未尽,继续巡游,经过淄博、黄县,沿海经过县(今山东烟台西),到达山东半岛之东角的成山(今山东荣成),继续沿海西南行,在之罘山(今山东烟台北)刻石记功,抵达琅邪(今山东胶南南)。秦始皇在琅玡乐而忘归,下令迁徙三万户人家移居琅玡,在此修筑离宫高台,停留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

秦始皇在琅邪之所以流连忘返,除了因为琅琊的海滨美景外,还与琅琊一带神秘的仙道氛围有关。燕齐之地因为濒临渤海,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此地的人便结合传说中的海外国度,组合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境仙界,所以方术文化传统悠久,之罘、琅邪、成山等地正是方士们活动的中心。当秦始皇巡游至琅邪时,当地的方士们就闻风而动,云起雾和,“齐人徐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方士的上书正合秦始皇求仙的心愿,从此,秦始皇与徐福、卢生等一帮方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狂热的寻仙活动,他立即派方士齐人徐出海。

第二次出巡回到咸阳不到一年,秦始皇就再次踏上了巡海的路途。这次走的是与第二次完全相同的线路,出函谷关,过洛阳、荥阳,奔大梁而去,然而这次东巡进行得并不愉快,因为发生了著名的“张良刺秦”事件。张良出身韩国贵族,智慧勇敢,为了报亡国之恨,他散尽家财,找到一位力大无穷的沧海力士,打算刺杀始皇。经过推算秦始皇第三次出巡的路线与时间,他与沧海力士潜伏在阳武县博浪沙,等秦始皇车马经过的时候,令力士持铁椎伏击,结果因为当天风沙极大,铁椎只砸中了副车,秦始皇有惊无险。这次刺杀事件并没有挫退秦始皇巡海的决心,他依然继续前行,再次到达之罘,在此刻石立碑,接着到琅邪。

三年后(前215),秦始皇开始第四次出巡,此次仍旧是东巡,到达渤海北岸的碣石后,除了刻石立碑、歌功颂德之外,还派遣方士卢生出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药。再过了五年,始皇第五次出巡,先向南巡视九嶷(今湖南宁远),接着沿长江东下到钱塘,再次登上会稽山,拜祭大禹陵。刻石立碑之后,秦始皇第三次到达琅琊,之后经过成山、之罘,继续沿海西行。当出巡队伍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时,秦始皇已经染病不起,最终在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病逝。

琅邪台始皇巡游祭海像 秦始皇四处巡游,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无论是泰山还是东海,都有秦始皇的踪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