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兵马俑的前生今世──秦国的人殉制度_关于秦国的历史

兵马俑的前生今世──秦国的人殉制度_关于秦国的历史

时间:2022-07-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兵马俑的前生今世──秦国的人殉制度_关于秦国的历史秦国自从第五代国君秦武公开始实行人殉,陪葬的人数少则数十,多则上百,迄今发掘的中国古代最大古墓秦景公墓即有185人殉葬,一直到第二十四代秦献公时,才废除人殉制度,秦始皇时采用陶俑殉葬,代替人殉。该墓的考古发掘有力证明了秦国人殉制度的残酷。秦始皇兵马俑(局部) 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秦国对人殉制度的改造。

兵马俑的前生今世──秦国的人殉制度_关于秦国的历史

秦国自从第五代国君秦武公开始实行人殉,陪葬的人数少则数十,多则上百,迄今发掘的中国古代最大古墓秦景公墓即有185人殉葬,一直到第二十四代秦献公时,才废除人殉制度,秦始皇时采用陶俑殉葬,代替人殉。

殉葬是指将器物、牲畜甚至活人置于死者墓穴,为死者陪葬,以此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使死者在死后仍能“继续”世间的生活。其中,人殉是最为残忍野蛮的一种陪葬制度。殉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死者死后在阴间仍能继续享受人世间所享有的服侍与生活。活人殉葬制度早在约5000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产生了,殷周时期很多贵族墓葬都有大量人殉。秦汉以后人殉制度才逐渐消失,之后往往用木俑、陶俑代替。

秦国人殉

史书上记载的最早的秦国开始人殉制度是在秦国第五代国君武公时期。武公死后被埋葬于平阳(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当时陪葬的有66个人。虽然史书这样记载,但人殉制度可能早在武公二十年之前就产生了,因为66个人已经数量极多,可见当时人殉制度已经相对成熟了。武公之后,人殉愈演愈烈。殉葬者的数量多少反映了墓主的地位高低和财富多寡,地位越高、财力越雄厚,则陪葬的人越多。正如《吕氏春秋·节丧》中所说:“国弥大,家弥厚,葬弥厚。”(www.guayunfan.com)秦公一号大墓 秦公一号大墓据有关专家考证为秦景公墓。该墓的考古发掘有力证明了秦国人殉制度的残酷。

秦穆公死后,陪葬的多达170人,其中包括穆公的三位良臣奄息、仲行、铺虎,这三位大臣都是自愿做人殉为穆公陪葬的。《史记》记载秦穆公有一次与众位大臣一起喝酒,喝至酣处,穆公对这三位大臣说:“咱们君臣活着要一起享受快乐,死后也要一同哀痛。”三位大臣竟然允诺下来。结果,秦穆公后来死时,他们果然为他陪葬。

不仅君王以活人殉葬,连太后也争相仿效。秦国历史上有名的宣太后就曾经在病重的时候下令说:“我死后,一定要魏先生殉葬。”魏先生指的是秦国大臣魏丑夫,也是宣太后的秘密情人。宣太后想死后也和情人在一起,但魏丑夫并没有下决心与她“不能同生,但求共死”。一听到宣太后的命令,魏丑夫吓得要死,赶紧找朋友商量怎么办。后来他的一位朋友庸芮替他去劝说宣太后:“太后认为,人死之后还有知觉吗?”太后回答:“当然没有。”庸芮便说:“既然没有知觉,太后为什么要生前所喜爱的人白白送死呢?若是有知觉,先王要是知道太后带魏先生下葬,岂不怪罪于您?”宣太后这才收回成命,不让魏丑夫陪葬。

秦始皇兵马俑(局部) 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秦国对人殉制度的改造。

前385年,秦献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废除人殉制。虽然官方已经废除人殉,但还是有残余,这以后的墓葬中仍有人殉的痕迹。1959年在山西马乔村附近发现的战国晚期秦人墓葬中就有人殉,这些人有的被肢解,有的脖子上有刑具铁钳,最多的一个墓里有18个殉人。

秦二世胡亥也曾经用活人为父亲秦始皇殉葬。当时,二世率领后宫妃嫔、夫人与众位大臣护送秦始皇的灵车前往骊山秦始皇墓。先皇尸体被放入地宫之后,二世突然下令:“先帝后宫人等,只要还未生子的都要殉葬!”妃嫔中很多都没有生子,听到要殉葬的命令都吓得号啕大哭。二世根本无视众女的哀哭乞求,直接驱赶她们进入墓穴,然后命工匠关紧墓门,这些妃嫔就活活地陪秦始皇下葬了。

迄今发掘的中国最大古墓

秦国历史上共有19位君王被葬在故都雍城(今陕西凤翔西南)。1975年考古人员开始在凤翔寻找秦公墓葬,因为这一时期的墓葬特征是“不封不树”,即地面没有封土,也不树立标志,所以考古工作一直没有进展。直到有一天,考古人员从凤翔县城西灵山一带的一位村民那里得知,当地的土壤坚硬,无论雨水如何都不长庄稼,才有了墓穴的线索。经过对这块奇怪土地的挖掘,考古人员竟然发现了一座有两条斜坡墓道和一个长方形墓室的“中”字形超级大墓。这块墓是雍城发现的第一座秦公大墓,所以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

兵马俑中残损的陶人陶马 用陶人陶马取代真人真马殉葬,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进步,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后,考古人员对秦公一号墓进行持续十年的发掘。该墓长300米,深24米,面积达5334平方米,比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大20倍。这个超大型墓穴的主人是秦第十四代国君景公。景公统治秦国长达40年,执政期间奉行向东扩张的策略,在与东方诸侯国的交战中屡次取胜,使秦国国力不断增强,这个宏伟的陵墓也见证了当时的国力。

在墓的第2层台基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头骨,这个头骨嘴巴大张,像是在呼喊什么,在头骨旁边又发现了一节折断的胳膊残骸。接着,考古人员一连发现了20具人骨遗骸,这些尸骸位置杂乱无章,无棺无椁。这些尸骸正是被当做人牲的殉人,这些人生前可能是战俘或奴隶,景公下葬之时他们就被当做祭祀品砍杀了。

在20具尸骸之下的土层,还发现了166具棺木,每具棺木中都有一具下肢蜷曲着的尸骸。下肢蜷曲而葬是秦人盛行的屈肢葬,即在人刚刚死的时候,就用布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这些有棺木的人也是人殉,只不过他们大多是死者的妃嫔、大臣等,大都是自愿殉葬。

以俑代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殉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墨子曾经批判这种人殉制度:“天子杀人殉葬,多则几百,少则数十;将军和大夫杀人殉葬,多则几十,少则几个。殉葬包括车马、歌伎、舞女都有,这种残酷的做法,使人民无法做事,浪费的民财也是无法计算的。”荀子也批判说:“削减活人的花费而增加死人的随葬品这叫糊涂,杀死活人为死人陪葬这叫凶残!”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出现了用陶俑、木俑代替活人陪葬的现象。以俑代人比人殉更易于操作,也可以避免过多杀戮引起的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这种殉葬制度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秦国早在春秋时期就用俑陪葬,有石俑、泥俑、木俑,这些俑数量很少,为后来以俑代人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是以俑殉葬的典型。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兵马俑,这些俑正是用来代替活人陪葬的。与东方六国截然不同的是,齐国、晋国和楚国的殉葬俑一般刻乐舞、侍仆、侍卫的形象,秦国的殉葬俑几乎全是军人形象。秦始皇为什么用整个军队做殉葬?一方面这反映了秦人尚武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与秦始皇独特的个人经历有关。秦始皇一生大部分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强大的秦军是促使秦能够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关键条件。统一之后,秦国北击匈奴,南平夷越,平息叛乱,每一样都是靠军队支持。军队是他至上权力的保障,没有军队,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切。所以,他将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重现于地下。气势雄伟的兵马俑军团完全模拟了真实的秦军,不仅仅身高、形象与真人相似,而且排列、布局完全模拟真实作战的阵型。

秦始皇陵碑 兵马俑取代人殉是进步,这与史籍中始皇陵的人殉又有矛盾,孰是孰非,或许只有秦始皇陵的打开才能回答。

总之,秦国在早期主要以活人殉葬为主,尤其是在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人殉制度最为鼎盛,秦景公时期人殉数目多达185个。战国时期,秦国由于身处西部,长期与戎狄相邻,社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方面,所以人殉制度在秦国还存在根深蒂固的基础,很难与其他中原国家一样立即废除。虽然秦献公时期已经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地废除人殉制,但无法彻底根除,这以后仍然出现过人殉,尤其是秦二世胡亥时期,曾令秦始皇生前的众多妃嫔为始皇殉葬。而社会的发展促使俑殉葬制度的出现,尤其以秦始皇兵马俑最为典型。它采用象征军队的陶俑来殉葬,俑数量之多、排列之整齐划一、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