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狼图腾_消失的古国

狼图腾_消失的古国

时间:2022-06-1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狼图腾_消失的古国突厥历史放映突厥,是中国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少数民族。贪婪而凶狠残暴的狼被他们视为忠诚与勇气、团结与力量的象征。鎏金铜马衔突厥汗国的狼图腾突厥人是属于突厥语系的一支游牧民族。实力大增的突厥部落展开对柔然的一系列战事,仅在6年之后,柔然汗国即被突厥消灭,阿那瑰自杀。阿史那土门遂建立起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分裂后的突厥汗国再无力量雄视草原,很快走向了瓦解。

狼图腾_消失的古国

突厥

历史放映

突厥,是中国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少数民族。贪婪而凶狠残暴的狼被他们视为忠诚与勇气、团结与力量的象征。突厥人将狼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他们的民族本性中也时常闪现出某些狼性特征。

鎏金铜马衔

突厥汗国的狼图腾

突厥人是属于突厥语系的一支游牧民族。“突厥”一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突厥人居住在阿尔泰山以南,此山形似“兜鍪”, 兜鍪即指古代作战时戴的盔,战时为头盔,平时为煮饭的炊具。兜鍪俗语称突厥,所以就以此为名;二是由蒙语“Turkut”汉译而得名。突厥人与狼的关系,可谓历史久远。《周书·突厥传》中记载了两则传说。

一说是: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被邻国灭族后,仅剩下一个10岁小男孩被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被一母狼发现,母狼叼来肉块将小男孩喂养成人后,男孩与狼结合了。当年的邻国国君怕引起后患,就派人将他杀死,母狼侥幸逃得一命后隐藏在高昌山洞里,产下了10个小男孩。10个男孩长大成人后,各自成家繁衍后代,其中一支就生活在今天的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因为形似作战头盔,被他们称为突厥,并以此作为族号沿用下来。

另一说是:突厥人的祖先原在匈奴之北的索国,部落首领名叫阿谤步,阿谤步有兄弟17人,其中一个兄弟为母狼所生,名叫伊质泥师都。 伊质泥师都天生灵秀,能够呼风唤雨。他娶了夏神和冬神的女儿为妻,有个妻子一胎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纳都六由于关心同部落人的疾苦,多方予以周济,被大家奉为君主,建国突厥。纳都六有10位妻子,在他死后,这10位妻子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大树下,约定所有的孩子向树跳跃,谁跳跃得最高,谁就为首领。纳都六小妻所生阿史那年幼敏捷,比所有的孩子都跳得高,所以被推为了突厥国的首领。

这两个传说,虽然各据一词,但都认为狼是突厥人的祖先,《周书·突厥传》中也有记载:“盖本狼性,志不忘本”,所以突厥人在早期就以狼为民族图腾,行军打仗时也常将狼头装饰在战旗上,号称狼旗。

公元5世纪前期,突厥人掌握了较高的锻炼技术,锻炼手工业导致了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突厥人开始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公元435年前后,原本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突厥人被柔然国征服,被迫迁至准噶尔盆地以北,金山之阳,即现在中国新疆阿尔泰山的南部。突厥人沦为柔然国种族奴隶后,被柔然奴隶主强行逼去锻铁,制造生产柔然人需要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所以在当时他们也被称为“锻奴”。

突厥部落有一酋长阿史那土门,曾在公元546年时率队帮助柔然击败高车国,恃功自傲的阿史那土门便向柔然求婚。谁知,柔然王阿那瑰当场羞辱道:“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阿史那土门不多言语,转而向西魏求婚,娶得长乐公主。实力大增的突厥部落展开对柔然的一系列战事,仅在6年之后,柔然汗国即被突厥消灭,阿那瑰自杀。阿史那土门遂建立起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

《资治通鉴》中有关唐太宗对突厥战略的记载。

五可汗分割王权

阿史那土门建国后,仅仅过了一年便逝世了。他的儿子科罗、燕都相继即位,与阿史那土门的弟弟室密点可汗在蒙古草原、西域和中亚一带展开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周书·突厥传》中记载:当时的突厥汗国“西破 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疆域“东自辽 海以西(辽河下游濒海一带),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皆属焉”,突厥汗国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突厥汗国的建立对当时中原的北齐、北周造成极大威胁,两朝为免于与突厥对敌,竞相抛出橄榄枝——北周每年贡给突厥十万段的丝絮锦彩,北齐也倾府藏之财急急奉上——得意至极的突厥汗国再大开贸易之门,他们用自己的金属手工制品同北齐、北周进行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丝棉制品,同时也与中亚的波斯、东罗马帝国展开贸易往来。突厥汗国在当地两朝之间,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占尽便宜。

在内部治理方面,这个强大的草原国家却藏有不少隐患。当时的突厥汗国将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两部分别有“可汗”、“设”、“叶护”等,其中尤以“可汗”名称众多,有第一可汗沙钵略和其子庵罗、木杆可汗之子大罗便即阿波可汗、室密点之子玷厥及沙钵略之弟处罗侯五位可汗,另外还有高昌北部的贪汗可汗、准噶尔盆地的纥支可汗,分封“可汗”们各辖一地,兵权相当。这一方面表明汗国当时的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汗国内部,政权无法集中,兵权较为涣散。虽然表面上看来有北齐、北周逢迎不断,但实际上国家内部的危机已悄然埋下。

除此之外,突厥汗国对辖境内的众多部族执行繁重贡赋与劳役剥削,引起一系列小规模的国内战争,“世行暴虐,家法残忍,东夷诸国,尽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骨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后”,使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紧张,渐致不可调和。

图·腾

“图腾”原是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氏族同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血缘联系时,就把它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能保护自己,并从它那里获取超人的力量、勇气或技能。人们通常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它,禁止打杀和吃食,并以它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和标志。

复兴与衰亡

公元6世纪末,突厥汗国内部局势动荡,“叔侄兄弟,各统强兵,俱号可汗,分居四方,内怀猜忌,外示和同”,这一最大矛盾更被刚建不久的隋朝视为致命弱点,隋文帝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略,使突厥各可汗首尾相猜,腹心离阻。随后,又在公元583年,派出八路大军进攻突厥,战胜沙钵略可汗,劝降阿波可汗,离间沙钵略可汗和阿波可汗的关系,促使这个在公元6世纪中期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随即走向了分裂——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突厥汗国牙庭设在应娑,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牙庭设在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分裂后的突厥汗国再无力量雄视草原,很快走向了瓦解。公元599年,东突厥南下降隋,突利可汗被隋文帝封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公元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在内乱中流亡异地,西突厥也不复存在了。

然而,到了隋末时,日渐式微的东突厥又东山再起,甚至一度将隋炀帝围困在雁门,造成雁门事变。虽然隋炀帝最后平安以归,但雄风再起的东突厥此后一直踞守北部。公元611年时,西突厥达头可汗孙子射匮可汗也聚众复起,成功占有准噶尔盆地,东北至阿尔泰,东南到玉门,西北到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大片中亚土地。

隋灭唐立后,东突厥颉利可汗又趁唐未兴,几次侵入中原骚扰:颉利可汗曾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后又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后,他再率兵20万直逼都城长安城外40里地的渭水桥北,逼得唐太宗不得不签订“渭水之盟”。

耿耿于怀的唐太宗视以为耻,3年之后即公元629年时,命李靖、李世绩等一干将领统兵10万,大败突厥军队,俘获颉利可汗,这才彻底消灭了东突厥。与此相隔不久,西突厥受到西部的葛逻禄部的进攻,于公元630年再次一分为二。分裂后的两部落在相互争战中耗尽了力量,当一位叫咄陆的首领意欲重新统一西突厥而进兵哈密时,被唐将郭孝恪击败,西突厥的复起再无希望。

昭陵六骏之什伐赤

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在征战中曾经骑乘的六匹骏马的塑像,什伐赤是六骏中一匹赤色的骏马,“什伐赤”这个名字来源于突厥官名“设发”。

留给世界的文明

在整个突厥发展史中,突厥人始终从事畜牧业,过着游牧生活。除畜牧业与狩猎业在他们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外,突厥人还精于锻造技术,冶铁业和铸铜业也极发达。突厥人借此优势,在草原上纵横无忌,恣意穿行。

在阿尔泰牧民古墓中,考古队曾发掘出属于突厥时代的12副马骸,这12副马骸有11副可归入体高134至142厘米的“草原”马型,极近似于中国的良种“伊犁马”,难怪《唐会要》记载道:“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

突厥人的胯下之马为良驹,掌中利器也不输于人,“兵器有弓矢、鸣镝、甲鞘、刀剑”等。弓矢为木胎,长度约为1.25米,持满时两端弯曲成M字形,这种骨衬M字形弓,其射程、强度和准确性较佳,极适合于马上征战。他们的铁制箭镞多为三角形三叶镞,镞叶穿孔,下方附有钻孔的骨质球体,射出时遇风会呜呜作响,称为“鸣镝”。马刀、匕首和剑,是突厥人随身常佩武器。马刀柄直,有十字形的腊,也有弯柄无腊的,刀身较厚重。匕首也是直柄,刀锋有楔。剑的制作非常考究,锋芒毕露,且剑身刻有精美图案。因为掌握了精湛的锻造技术,突厥人即将护身甲胄打制成出色的常备卫体武器,史书中记载突厥人“以甲胄为常服”,“见贼徒(这里指突厥兵)争下马著甲……”如此精良的装备令草原上的突厥人引以为傲,毗伽可汗曾自豪地宣称:“我父可汗的军队有如狼,他的敌人有如羊。”

在婚姻习俗方面,突厥人遵从“男女咸盛服饰,会于葬所。男有悦爱于女者,归即遣人娉问,其父母多不违也。父兄伯叔死者,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及嫂,唯尊者不得下淫。”他们有着严格的收继婚制,比如史上的义成公主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她曾先后成为启民可汗、启民子始毕可汗、始毕弟处罗可汗、处罗弟颉利可汗的妻子。

便桥会盟图

绘便桥会盟故事,画突厥首领颉利在便桥桥头和李世民订立盟约的情景,该事件史称“渭水之盟”。事后,唐太宗加紧备战,亲自垂范练兵,“皆卒皆为精锐”。

在丧葬习俗方面,突厥人盛行火葬。他们将死者尸体置于帐内,子孙与亲属们用羊马等畜物祭奠,并走马绕帐7圈,其中一人到了帐门前时需用刀割破自己的脸,血泪交流,连续7次。随后,再另选日子,将死者生前乘用的马匹、穿 着的衣物等与尸体一起焚 化,将骨灰收集起来。在春夏时死去的人,待到秋时再葬,在秋冬死去的人,待春天时葬。下葬时,亲友家属们仍会聚在一起,举行设祭走马和割面仪式 下葬结束后,死者墓前会立有石标,石 标以他生前的杀人数目为准,杀一人,立一石,有的石上刻着死者相貌,有的石上刻着死者 生前所经历的战争场面。立完石标后,族人们再将羊、马头高挂其上。

鎏金铜马饰

突厥人崇拜天神,他们认为天神腾格里是主宰一切的神,腾格里也译作腾吉尔。在突厥人心目中,人类的一切,包括土地、食物、牲畜、权力、寿命、战争、胜败,甚至妻子儿女等都是上天腾格里所赐。随着突厥历史的向前发展,腾格里已逐渐被他们用来指称一切崇高的神灵。另外,突厥人还崇拜“乌弥和神圣的地—水”等神灵。

突厥人还有敬天拜日的习俗。他们认为祭拜时只有朝着日出的东方拜,才能获得神的赐福,所以他们的住所和墓地也总是选择光裸的地面。若在草原上祭扫,就必须人工搭建高台方能进行。

突厥汗国创造的人类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它的文字。几千年来,在中国的蒙古草原一带,有大大小小十数个王朝在这里兴起又衰落。然而,即使是匈奴和柔然这样强大的国家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突厥汗国在统一了中亚草原、西域诸城邦国家、蒙古草原之后,却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广大辖地内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突厥语系,也称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在其后的发展里,横贯了整个亚洲,覆盖了东北亚—蒙古大草原—中亚腹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包括中国长城以北和整个新疆地区,为人类语言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