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宋元时期,枸杞实行园圃栽培

宋元时期,枸杞实行园圃栽培

时间:2022-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宋元时期,枸杞实行园圃栽培宋元时期,枸杞种植业已相当发达,实行园圃栽培,精耕细作。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歌咏的《小圃·枸杞》,其“小圃”就是专业种植枸杞的杞园子。宋、元时期宁夏地属陕西路、陕西行省的西北边陲,沈括指的“陕西极边”就是指今宁夏,沈括说宁夏生产的枸杞子味道“甘美异于他处”。宋、元时期种植的枸杞,除服食枸杞果实、根茎外,还将枸杞嫩芽、嫩叶作为茶叶蔬菜中的名茗佳肴食用。

宋元时期,枸杞实行园圃栽培

宋元时期,枸杞种植业已相当发达,实行园圃栽培,精耕细作。北宋都城开封有皇家园林“艮岳”,“艮岳”里就有专门种植有参、术、杞、菊等药用植物的药园。元代司农司主编的《农桑辑要》、鲁明善著《农桑衣食撮要》、王祯《农书》对枸杞种植都有记述,如《农书·卷十》载:“种枸杞法,秋冬间收子,净洗日干,春耕熟地作畦,阔五寸……然后种子”。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歌咏的《小圃·枸杞》,其“小圃”就是专业种植枸杞的杞园子。

枸杞种植方式的改善,使枸杞产品质量大为提高。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说:“枸杞,陕西极边生者,甘美异于他处者”。宋、元时期宁夏地属陕西路、陕西行省的西北边陲,沈括指的“陕西极边”就是指今宁夏,沈括说宁夏生产的枸杞子味道“甘美异于他处”。

宋、元时期种植的枸杞,除服食枸杞果实、根茎外,还将枸杞嫩芽、嫩叶作为茶叶蔬菜中的名茗佳肴食用。宋代许多名人得益于枸杞的养生健体,他们以自身的体验写了很多赞颂枸杞养生益寿的诗文。从上层名流歌咏枸杞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枸杞养生功效之好,保健身价之高,种植之广泛。

北宋张邦基(约1131年前后在世)《墨庄漫录》载:“枸杞神药也,修真之士服食多升仙。岁久者根如犬形,夜能鸣吠。罗浮山记云:山上有枸杞树,大三四围,髙二丈余。时有赤犬见於其下,夜闻其吠。今所至有之但鲜得枝干大者。予外氏家唐州,第宅之盛甲於汉上。宅东有园,在东南城之一隅,城上下枸杞甚茂,枝干有如杯盂者,春时嫩条如指,甘美无复苦味。一日因需地骨皮入药,予与表弟季任命仆斫之。

初深三二尺,根已如椽。又深锄之其下,形如一犬,头足悉具,惟一足差细,其嫩皮厚寸许。伯舅顺啚见之,叹惋曰:惜乎!灵物为二子所发,使其岁月益深,必亦能狺狺而吠矣。……臣昔闻隐君子言,枸杞数百岁根类生物,得而食之颜长。年后阅仙书,数有验者。尝与道士字文希真游南岳朱陵洞天……有闻类犬吠。希真谓此非人境,安得有是。客笑曰:岩腹枸杞生而酷似此其音也……或入他山中遇樵苏必访焉,间云徃徃有见,但苦在深绝不可到之地。”

北宋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记载:一位终年服用枸杞的叶、花、子、根的妇女,其寿高达三百七十多岁。该书说这位妇女因终年服用枸杞而活了三百七十多岁,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但久服枸杞可以延年益寿,倒也绝非妄言。宋金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李东垣,他在《本草注》中也说:“淮有枸杞井,水味甘,补脏明耳目,止腰膝疼痛,固精气,圣水也。”李东垣将枸杞根浸润过的井水称之“圣水”,可见枸杞养生保健功效享誉之高。

北宋道教经典《云笈七箴》载:“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www.guayunfan.com

小圃五咏·枸杞

苏轼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注释】苏轼(1037~1101年),号“东坡居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和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

苏 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尝思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余在颍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间无异,而山川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为居之。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畤德麟者曰:公何为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盖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他日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谓余曰:吾尝奉使过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藜杖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啮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知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従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従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苏 轼

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眼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掬。

外泽中干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后杞菊赋

苏 轼

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

苏 轼

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

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

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疻。

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

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

贵从老夫手,往配先生几。

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①

【注释】子由,即苏轼之弟苏辙(1039~1112年),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

①原诗句中夹注曰:“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本草》:枸杞一名仙人杖。

与刘令食枸杞

朱 翌

周党过仲叔,菽水无菜茹。

我盘有枸杞,与子同一箸。

若比闵县令,已作方丈富。

但令齿颊香,差免腥膻污。

我寿我自知,不待草木辅。

政以不种勤,日夕供草具。

更约傅延年,一饭美无度。

解衣高声读,苏陆前后赋。

【注释】朱翌,(1097~1167年)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绍兴八年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等官。秦桧死后,充秘阁修撰。

食枸杞菊

陈 棣

君不见天随有宅松江曲,屋隙墙阴多杞菊。

课儿采掇入杯盘,匕箸芳香胜粱肉。   

又不见坡公昔佩刺史符,宾客少至无与娱。

偶餐杞菊作后赋,扪腹噎哎犹轩渠。   

散人枯肠真食杞,居士戏笔聊尔耳。   

胶西自古号侯邦,斋厨纵乏宁需此。   

我今作掾长苦饥,一区不异耕田时。   

太仓红腐才五半,举家食粥宁忍炊。   

颓城草木迷荒榭,绿颍芳苕罗舍下。   

官閒撷取芼春羹,未棘未莎皆不赦。   

三年享此似无餍,二者谁云不可兼。   

行趣归装耕谷口,此物犹堪馌南亩。   

【注释】陈棣,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前后在世。尝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

食枸杞

赵 蕃

谁道春风未发生,杞苗试摘已堪羹。

莫将口腹为人累,竹瘦殊胜豕腹亨。

【注释】赵蕃(1143~1229年),刚介不可夺,官终直秘阁。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87岁。

黄耳冢

林景熙

筠筒音断水云村,吠入空林枸杞根。

我亦天涯音信杳,卢令诗在为招魂。

【注释】林景熙(1242~1310年),官历泉州教授。宋亡不仕。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尝枸杞

杨万里

芥花菘菡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

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香。

作齑淡著微施酪,芼茗临时莫过汤。

却忆荆淡古城上,翠条红乳摘盈箱。

【注释】杨万里(1127~1206年),曾任太常博士、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等。南宋杰出诗人。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载:“嫩笋、小簟、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紫英菊“春采苗叶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

【注释】林洪,南宋人,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山家清事》。《山家清供》著录了宋代大量清雅韵致的民间菜谱,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烹饪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