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坐唱谱新曲

宁夏坐唱谱新曲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坐唱谱新曲宁夏坐唱是宁夏地方曲艺曲种之一,又称“银川说书”,流传于宁夏境内的银川、永宁、贺兰、中宁、中卫、盐池、平罗等地,是源于宁夏小曲的坐唱表演形式。后人多称他们为宁夏坐唱传统民间艺人。宁夏坐唱的语言表现极具特色。近年来,宁夏坐唱的多部作品在自治区、全国的文艺调演、会演、展演中获奖。几十年来,宁夏坐唱一直处在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
宁夏坐唱谱新曲_话说宁夏

宁夏坐唱谱新曲

宁夏坐唱是宁夏地方曲艺曲种之一,又称“银川说书”,流传于宁夏境内的银川、永宁、贺兰、中宁、中卫、盐池、平罗等地,是源于宁夏小曲的坐唱表演形式。宁夏坐唱是现在唯一一个还活跃在专业舞台上的曲艺曲种,风趣幽默,地方特色浓郁,深受川区广大回汉群众的喜爱。

谈到宁夏坐唱,不能不说宁夏小曲。

宁夏小曲,民间又称小曲子。历史上无文字记载,因此形成年代不详。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宁夏境内已有民间的小曲艺人活动。光绪年间,宁夏小曲广为流行。20世纪30~40年代,在宁夏活跃着小曲艺人有六六红、门双玉、张有贵、夏花花等,他们演唱的曲目以宁夏坐唱传统曲目为主,有《三子分家》《男光棍女寡妇》《巧媳妇求娘娘》《马仲英打宁夏》等。后人多称他们为宁夏坐唱传统民间艺人。

宁夏坐唱源于宁夏小曲的坐唱表演形式。清末民国初年,宁夏小曲艺人在表演较长曲目时出现了坐唱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专业文艺工作者开始挖掘整理宁夏小曲的优秀剧目,并对其表演形式加以改革。1958年,宁夏文工团郝振民、崔钧、马福海、陈维俭等文艺工作者经过艰辛的挖掘、整理和革新,创作了《老汉我爱读毛主席的书》,以宁夏小曲二人坐唱的形式,搬上舞台演出。这一表演形式当时被称为“银川说书”。1964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宁夏代表团表演的宁夏数花《塞上江南好宁夏》作为开场节目登上首都舞台,并赴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这种坐唱表演形式受到全国观众的欢迎,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1979年后,银川民间艺人闫禄与银川市曲艺队专业演员徐明智、张茂起、赵杰等人重新开始对银川说书这一曲种进行新的挖掘整理。他们深入基层,虚心向老艺人求教,吸收宁夏小曲的许多曲调,创作和改编了一批作品,如《计划生育好》《苦恼的爹》《娶儿媳》《年轻的老汉》《白字经》等,为宁夏坐唱表演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1980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文艺评奖活动中,徐明智的宁夏坐唱《年轻的老汉》获一等奖。1981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北方片)在天津举行,银川曲艺队徐明智、张茂起表演的宁夏坐唱《遇亲人》获创作表演二等奖。也就是在这次观摩演出中,这一曲艺曲种被正式定名为“宁夏坐唱”。

宁夏坐唱,为二人合演,均为坐姿,一人操三弦伴奏边说边唱,为主要表演者;另一人左手执渔鼓和撞铃,右手击打渔鼓帮腔。二人有说有唱,表演时在说唱过程中形成了类似相声一捧一逗的关系,有时还模拟人物,并通过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加强与观众的交流。演员所用语言为宁夏川区方言,表演幽默风趣,地方特色十分浓郁。

宁夏坐唱的语言表现极具特色。开篇时,往往语不惊人,在娓娓道来之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气氛,然后直接切入故事主题,主要人物出现,矛盾冲突随之展开。在展开过程中,对人物性格的描述极尽精细、传神,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广泛采用夸张、比喻、烘托、对比、插叙、道白等艺术手法,“系包袱”与“抖包袱”尽在不知不觉之中,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故事至此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在唱词方面,宁夏坐唱多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每段结束时多用“哎”“哎咳哟”等作缀衬,突出方言特色。文中除有道白外,还运用大段的“数板”,合辙押韵,整个作品乡土气息浓郁、幽默,人物形象鲜灵活现。

宁夏坐唱长篇曲目较少,一般以中、短篇为主,每段一个故事,有头有尾,紧凑简练,取材严肃,无脏词酸调,也无风流艳事的描述。在内容上,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而且是宁夏人民所熟悉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和人物。

一类是本地区的大事件、大人物,如《孙殿英打宁夏》《马仲英打宁夏》就是反映20世纪20~30年代宁夏军阀斗争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曲目中的马鸿逵、马仲英、孙殿英、吉鸿昌、门致中、冯玉祥等人物为宁夏人们所熟悉;一类是生活在人们周围,为人们所熟悉的凡人小事,如《风搅雪》中孤苦凄凉的寡妇,《洋烟鬼显形》《抽洋烟》中穷困潦倒的烟鬼等。近年来,宁夏坐唱增添了许多市民阶层中的鲜活形象,如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遇亲人》中的回族老人保成、两个青年“愣头青”,《苦恼的爹》中的马金贵、《年轻的老汉》中的“小老汉”等形象,使观众倍感亲切。

近年来,宁夏坐唱的多部作品在自治区、全国的文艺调演、会演、展演中获奖。1993年,徐明智创作的《年轻的老汉》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1997年,徐明智创作的《白字经》为宁夏捧回了第一个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新节目奖”;2006年,《鱼奶奶回家来》获中国文联颁发的曲艺牡丹奖“节目奖”;2004年、2007年《塞上古城看新貌》《新农村真美气》分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为宁夏、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争得了荣誉。

几十年来,宁夏坐唱一直处在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从20世纪60年代的“银川说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的宁夏坐唱,宁夏歌舞团、银川市说唱艺术团的文艺工作者为挖掘整理宁夏坐唱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从表演形式、表演乐器、音乐、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基本形成了宁夏坐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观众的欣赏水平、审美需求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满足广大观众新的欣赏需求,银川市说唱艺术团的徐明智、赵杰、渠爱君、图亚等文艺工作者开始探讨对宁夏坐唱进行进一步改革。在演唱中加入了更多的西部音乐元素,如花儿、信天游的曲调,个别地方融入了现代摇滚的元素,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同时在表演中加入舞蹈形式,与坐唱演员互相呼应,增强了舞台观赏性。这些尝试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

(李国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