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原回族的婚礼程序

固原回族的婚礼程序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原回族社会非常重视婚姻,并有一套完整的婚姻过程和礼仪,其礼仪过程主要包括提亲、定亲、完婚等几个主要环节。固原回族对这一仪式非常重视,届时要隆重庆贺。因固原回族在提亲之后,男女双方父母采用说“色俩目”的形式,商定子女的婚姻大事。
固原回族的婚礼程序_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第二节 固原回族的婚礼程序

回儒大师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婚姻为人道之大端,古今圣凡,皆不能越其礼而废其事也。废此,则近异端矣。”因此,回族男女长到一定年龄,亲人们必须为其张罗婚姻大事,视“完婚”为长辈及兄长的责任。在固原回族中,除嘎德忍耶的道祖们及自愿出家修行者外,绝大多数穆斯林终身不娶不嫁者极少,他们认为结婚是一种善功。固原回族社会非常重视婚姻,并有一套完整的婚姻过程和礼仪,其礼仪过程主要包括提亲、定亲、完婚等几个主要环节。

一、婚前程序及习俗

固原回族男女青年在举行婚礼前,从相识、相亲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程序,这些程序为:

(一)提亲 固原回族青年男女到婚配年龄阶段时,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家族都很重视。父母为督促子女成家,会经常性地与他人谈论此事,或自己或委托他人物色合适人选,并将了解到的各种情况不失时机地给子女讲明白,以期征得本人同意。子女听了情况后若有意,男方父母就请媒人前去女方家提亲。媒人择日带上礼品前往女方家向其父母说明来意,详细解说男方家的情况,包括姓氏、住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影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女方家也同样请媒人到男方家观看家庭状况,并反馈给女方父母。男女双方家长若无反对意见,媒人就适时安排小伙子与姑娘非正式见面。若男女双方同意,男方母亲就会高兴地带上儿子和礼品,由媒人陪同前往女方家让未来的亲家验女婿,并让男女青年正式见面,相互观察。男方见到女方后要赠送见面礼,女方若收下,常常意味着本人接受了这门亲事。因此,“媒妁之言”在回族青年定亲时有着重要作用,正如下面这首“花儿”所唱的那样:

天上的咕噜雁向南飞,

要有个头雁者领哩;

咱两个再好白着咧,

要有个红线者拉哩。

这首“花儿”中的“红线”实质就是媒人。在今天,媒人虽说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如无他们的“牵线搭桥”和亲自“证明”,则一门婚姻常给人美中不足之感。

(二)定亲 俗称“插花”,表示给姑娘插上一朵美丽的花,寓意“明花有主”。固原回族对这一仪式非常重视,届时要隆重庆贺。是日,男方家要请一名阿訇来带领,由父母、长辈、兄嫂、姐姐和媒人等组成一班定亲人马,带上聘礼、化妆用品、衣料及其他物品,浩浩荡荡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也要请阿訇或长辈恭候迎接,见面后互道“色俩目”。男方进到女方家稍微休息后,就要由双方媒人出面,送上聘金,摆出所带礼物并逐一交代。在固原农村,尤其要说的是“四大百”或“五大百”(即大米小麦、红砂糖或白砂糖、肉四样各百斤,有的另加一百斤清油为五种)。之后,女方家设宴款待所有来宾和前来祝贺之人,有的家庭还要过“尔麦里”,请阿訇诵念《古兰经》。在宴席完毕和男方定亲队伍请求返回时,女方家要给男方赠送礼品,包括象征性地退回一部分彩礼和给男方准备的一套服饰(主要有帽子、内外衣裤、袜子和鞋等),有的给男方父母也要回赠衣料。这时,定亲队伍即可告辞。

(三)说“色俩目” 说“色俩目”,即“定茶”或“道喜”。因固原回族在提亲之后,男女双方父母采用说“色俩目”的形式,商定子女的婚姻大事。说“色俩目”一般有两项内容:一项为简单仪式,就是选择主麻日或其他好日子,由男方本人和父母、媒人等一起带上礼物和“糖份子”与“茶盒子”前往女方家,女方则要设宴席招待。宴席完毕后,双方要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一声“色俩目”,表示这件婚事已定,不能有所反悔。另一项内容就是商定女方家索要的聘礼和物品。聘礼,也叫彩礼或财礼,是婚姻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伊斯兰教认为,婚约要有合理聘金,没有是不合法的。聘礼及物品商定后,由男方家筹集齐全,待定亲之日送上。

二、婚礼程序及其习俗

在双方确定结婚吉日后,男方首先要收拾“新房”,房内张贴喜字(因教派不同有异)。其次,要提前几天“会和”人,即召集邻居和亲人,共同商讨完婚期间的各项事宜,安排布置“吃茶”和招待任务,强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商讨如何招待好送亲人马、如何款待好前来道贺之人等事宜。另外,要在婚礼前几天“动锅灶”,即择日要提前做好蒸馍、炸油香、炸馓子、炸萝卜菜等系列饮食和宰羊、宰牛。结婚前要把肉煮熟,到婚日那天只在锅里烩菜,其余都是吃现成的。女方家在婚前几天,就要接待来道喜的亲戚朋友、乡亲邻里,来宾都要给新娘“填箱”,即送衣料、鞋、袜子、围巾、被面和钱等。

(一)扯脸 扯脸也叫“弦脸”或“开脸”“绞脸”等,即是请有资历、有威望的老年或中年妇女用交叉的丝线绞掉新娘脸上的汗毛。一般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弦脸者用准备好的线和鸡蛋(煮熟的)来扯脸:第一步是先用细线绞去新娘(还不算新娘,等念完“尼卡哈”之后才算)脸上的汗毛,绞得越干净越好,表示着由“毛女儿”(俗称未婚的姑娘)向“新媳妇”过渡;第二步就是用煮熟的鸡蛋在脸上“滚”一遍(或剥开皮儿滚一遍),表示新娘的脸由此会更加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祝福她永远年轻美丽快乐,新娘如将“滚完”脸后的鸡蛋吃掉,就会更加吉祥。因地域与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新娘到婆家之后才扯脸,但基本程序相同。

(二)娶亲 到结婚之日,男方要派出娶亲人马,人员一般由堂姐夫带头,另派2~3人组成,一些地方还要请一位德淑贤惠完婚不久的新娘陪同娶亲,意即加喜。在解放前,娶亲人马可谓“精兵简从”,大多派数人用毛驴迎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固原回族群众开始用毛驴套架子车娶亲,新娘能够“坐车”了,比单人骑单驴情景要壮观得多。20世纪80年代后,因城乡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部分人开始用手扶拖拉机、家用农用车等交通工具来娶亲。今天,无论城乡都普遍租用面包车和大小轿车娶亲。娶亲人马在途中要认真负责,保证新娘平安到家。家门口有接亲的队伍,由受人尊敬的长辈、父亲和贵宾组成,一长辈手端盘子,里面放三个干果碟子,分别装有瓜子、核桃、花生,其余人跟随着。一些地区则要求接新娘的车不能直接开到门口,要由“扮妆”后的大伯子(新郎的哥哥)去“拉”到门口,这是大家表示喜庆的一种玩法。新郎则披红挂绿,由姐夫陪同快步迎上前去向送亲宾客道“色俩目”问好。然后恭请送亲领头(俗称“宴席头儿”)下车,与接亲队伍互致“色俩目”问好。送亲领头象征性地“口到”(吃)果碟中的东西,接着所有宾客下车,徐徐进入男方家门。这时负责给新房门上挂门帘的人(一般为新娘的弟弟或妹妹),要把准备好的门帘挂上,新郎家要给“挂帘钱”(一些地区则为开箱钱)。新娘由嫂子或姐姐搀扶陪伴进入新房,陪嫁物、陪嫁箱子等也抬进院子放在预先指定的地方。等客人都入位后,并不急于摆“宴席”,而要进行回族婚姻中最重要的“尼卡哈”仪式。

img119

▲迎 亲

(三)新娘梳妆 刚到婆家的新娘们不免有些紧张,但接下来的梳妆打扮会使她的心情放松下来。当然,新娘在来婆家之前早就在娘家进行了精心的梳妆打扮,但到婆家必须要进行第二次梳妆打扮,而且使用的毛巾、香皂必须都是新的。由谁给新娘洗脸打扮,主人要提前精心物色人选,一般被选的都是年轻漂亮、干净利索的年轻媳妇。梳妆完后,新娘洗过的水大家会抢着洗,说是没生养儿子的会生养儿子。其他人洗,实际是借新人之福表示吉利(一些地方让新娘亲自散给他们核桃也有这样的寓意)。梳妆完毕,新郎会亲自为新娘佩戴订婚戒指、项链并互戴红花(一般没有送其他信物的讲究)。重新打扮后的新娘愈是漂亮可人,已经没有刚进婆家之门的“惊恐”状态,看上去既腼腆又漂亮!

img120

▲为新娘装扮

(四)念“尼卡哈” 这是固原回族婚礼的高潮。念“尼卡哈”由阿訇主持,若双方所属教派不同经协商有的按女方教派习惯进行,有的则按男方教派习惯进行。阿訇先要诵念《古兰经》中“米提哈”章节,再用汉语解释一遍,其意为:按照我教习惯,男女婚配是人伦大典,原则是本人同意,经父母、媒人、聘礼等合法手续,即可成礼。今天也是你们成人的日子,夫妻要互敬互爱、互谦互让、精诚团结。你们当守“五典”,坚定信仰,建设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结婚是夫妇做人的开始,望新郎新娘共勉之。之后,阿訇要询问双方是否同意结婚(有些地区新娘不参加,由其长辈来代表,听之答之)。阿訇先问新娘的回回名叫什么,是否愿意嫁给新郎,再问新郎的名字叫什么,并问同意娶新娘为妻吗?在写“依札布”(婚书)前,阿訇询问当事人时,新郎要答“盖必勒图”,即我同意;新娘要回答“单达尼”,即我愿意。这时,阿訇郑重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然后,阿訇书写婚书“依札布”,宣告婚礼合乎教法。

在固原各地,回族婚书(依札布)内容一般为:第一,这是婚书;第二,真主订良缘;第三,双方家长赞同;第四,夫妇双方情愿;第五,有聘礼;第六,有证婚人二人;第七,有亲友祝贺;第八,求真主赐他们美满。可见,只有神圣的诵“尼卡哈”之后,新郎新娘才以真主的名义真正结为“合法”夫妻。“尼卡哈”就是伊斯兰教的“婚姻法”。下面是一篇通常用的证婚词:

阿訇:“赞颂归于独一的真主,赞美归于他的使者,穆罕默德及其全体家属。至高无上的真主命我们结婚,结婚遵的是真主之命和万圣之行。”

阿訇:“你是否在证人面前给你的未婚妻交付了约定的聘礼?”

新郎:“我给过了!”

阿訇:“你是否在证人面前从你的未婚夫那里接受了约定的聘礼?”

新娘:“我接受了!”

img121

▲固原回族婚礼念“尼卡哈”

阿訇:“受赞颂的是真主。中选的是真主的奴仆,聘礼是双方所情愿的,所以我这样说,我祈求多恕的真主,恕饶我,恕饶全体穆斯林。真主是饶恕人的主、特慈的主。哎,养育宇宙万类的主啊,求你准成我的祈祷吧。哎,主啊!求你使他俩相互恩爱。”

(五)吃席 固原回族民间一般谓婚宴席为“坐尼卡哈席”,是主人对送亲的女方家人和前来祝贺的客人办的一场盛宴。吃席时,送新娘来的娘家人和新郎的舅舅家人(俗称儿外家)是重点招待的对象,大多安置在主房中入席,而其他前来恭喜的亲朋好友则在其他屋另外招待。

img122

▲固原回族婚宴

固原回族婚宴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口到”干果。固原回族在整个宴席的开头先放“果碟”,以便大家边嗑瓜子、吃干果边聊天,吃完后就上馓子、油香、花卷。第二步是吃清爽可口的“水菜碗子”。亮晶晶的烩菜里全是厚厚的牛肉片,底下只铺着一层薄薄的萝卜片,这是用肉汤烩的。“水菜碗子”是回族家庭待客必备的吃法,恭喜的客人们是这样被招待的。过去,一家婚事办得好坏,大家评论的标准一是热闹不热闹,二是“水菜碗子”里肉与萝卜片的比例(就是说肉多不多)。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一般都吃得不错,恭喜的人拿得礼也不薄。吃“水菜碗子”时,有些席客食量大或爱吃“水菜碗子”不用特意要,“端盘子的人”就会给每个人都备一份“减菜”(不放肉的“水菜碗子”),这是讲究,也是礼节。第三步才是吃丰盛的“宴席”(正席),大多是主家对新娘娘家人和新郎的舅舅“特意”准备的,一些条件好的家庭有时也会请席客上“宴席”。自然,吃“水菜碗子”和“坐席”不是连续进行的,中间席客们(包括新娘)会被新郎的“党家子”们请去吃席,顺便认认将来还要一直打交道的亲戚。这时,这户回族家里就显得热气腾腾,热闹非凡。

(六)耍公婆或大伯子 在婆家的宴席暂告一段落后,席客和新娘子会被带到院落里转转看看。这时,固原回族婚礼中耍的程序就开始了。在民间,一般扮妆的是公公、婆婆以及新郎的同辈们(如哥哥、姐夫等),其他人则不会轻易被“糊耍”。在固原回族民间歌谣中有这样两句:

闹公婆,抹黑脸,

掀掉房顶我不管。

从此俗语中可见婚礼上耍公婆的传统习俗。因此,与公婆同辈的人在婚礼上,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耍公婆,惹得大家啼笑皆非,常常使婚礼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喜爱玩的人们耍弄完公婆或大伯子后,就又盯上了新郎新娘,一般先由平辈的姐夫或表兄(弟)拉着新郎新娘去“认亲”,碰见谁就让小两口说“色俩目”,然后领新娘的媳妇会忙介绍,这是婆家什么亲戚,将来要称呼什么。对此,新娘会一一记住,新娘可不能白认亲。这时,旁边的人会吆喝给见面礼,亲戚们会一元、两元、五元不等的给新娘。如给得少了,大家帮腔不同意,就命令小两口再说“色俩目”直到见面礼让大家满意为止。有些亲戚故意逗笑,为了让新娘多说几个“色俩目”,会一元一元向上加的,而有些则为了面子,一次会掏出10元、50元甚至更多钱,有时新郎帮着收,但最终是新娘的私房钱。

img123

▲耍公婆习俗

img124

▲耍大伯子

(七)摆嫁妆 又叫“表针线”或“说针线”,是婚礼上的一种说唱形式。摆嫁妆一般在婚礼当天进行,届时女方要将陪嫁的嫁妆及新娘亲手做的针线活(鞋、帽、袜、被套、枕套等)摆放在院子当中,让大家观赏品评。过去,固原回族摆嫁妆前先要开箱,由开箱人(新娘的妹弟或姐嫂)打开装有陪嫁物的木箱之锁,男方要给开箱钱。摆针线是为了向众人显示新娘的针线手艺,把新娘在娘家做给公婆、丈夫及小姑、小叔等亲人的鞋、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一展示出来供人观赏。新娘家通常还会找一个能说会道、才思敏捷的人编词夸赞、炫耀新娘,大意多为:我们把一位心灵手巧的俊俏姑娘送到了你家,望小两口恩爱到老,望老人教导照顾,有过失处多包涵谅解,男女双方要共同努力,创造幸福的家庭。新郎家也要有回应,其意多为:我们以后会善待新娘,会督促小两口把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望尊贵的亲戚们放心。现在,娘家专门请来的摆针线的人(男性女性都有,男性一般叫“说家子”或“唱家子”,女性一般叫“巧姐儿”)通常是为了增加喜庆气氛,常常用顺口溜的形式给大家摆嫁妆,内容多为夸赞女方娘家大方、新娘心灵手巧等。摆嫁妆之词一般幽默风趣,能增添喜庆的气氛。下面是一段摆嫁妆例词(成词于20世纪80年代):

img125

▲回族新娘洗手习俗

铜锤子、铁剪子,亲家奶奶的脚片子;黄的是金,白的是银,亲亲热热一家人;又娶媳妇又得财,又得袜子又得鞋(念“亥”音);大立柜是顶天的,梳妆台是镶边的;一边搁的是电视机,一边挂的是呢子衣;丫头高兴小伙子喜,你亲我热到一起。

随着固原回族群众婚姻观的转变和致富观的加强,陪的嫁妆也有一些变化,其中带着“科技嫁妆”(所学技术)和“生产嫁妆”(如农村一些家长其他物品不陪,就陪一辆农用车,希望婚后尽快致富)结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八)唱宴席曲 固原部分地区的农村还延续着举行婚礼时唱宴席曲的习俗,就是婚礼前邀请一些有名的“唱把势”,前来祝贺助兴。也有些擅长唱宴席曲的歌手在听到谁家举行婚礼或到新婚之夜,会主动去新郎家演唱凑热闹。对前来唱宴席曲的歌手,不论是请来的还是自己来的,主人都要热情款待,要给他们拿糖果、沏盖碗茶、端馓子等。“唱把势”就选择一些祝贺的宴席曲,边吃边唱,歌声嘹亮,悦耳动听。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少,不论辈分、不分大小,一个个兴趣盎然,围观欣赏。唱到逗趣时,大家会仰面大笑、心花怒放。如主人对唱宴席曲的歌手不够热情或慢待了,歌手们还可能即兴编词来讽刺主人。宴席曲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形式多样,十分热闹,可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如有一首《宴席进行曲》开头唱道:

恭喜、恭喜、大恭喜,

欢欢乐乐地来讨喜。

亲戚好友都来齐,

送主人一段宴席曲。

唱不好了不要着气,

宴席伙伙里要和气。

……

(九)擀长面 过去主要是为了考查新娘的面食手艺而举行的仪式。在宾客散尽后,新郎的至亲,如姐夫、妹夫等会叫嚷着要吃长面,并让新娘亲自做。这样,新娘只好下厨,和面擀开。在做的过程中,有的人故意“使坏”,给面中放点颗粒盐、黄米、扁豆等不易磨碎的东西,以刁难新娘。尽管如此,不一会儿长面就出锅了。面对香喷可口的长面,吃者常常赞不绝口。

img126

▲妯 娌

(十)闹洞房 俗称“耍新媳妇”,时间一般在傍晚或天将黑时,同村的同辈乡亲、姑舅、妹夫、堂兄弟等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一般节目种类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都由客人所定。在玩兴尽致离去时,来客还会向新娘讨要糖果、花生和核桃等喜果。在众人离去后,要由陪娘为新人铺床,安顿新郎新娘休息。此外,陪娘还要在新房内放上一桶热水、汤瓶和新毛巾,意即同床后要洗大净。

三、新婚后的习俗

依据传统习俗,固原回族男女青年在新婚后还有回门、认干妈的习俗。

(一)回门 新娘婚后3~7天内,要由新郎亲自陪伴(有的地方婆婆也陪)回娘家,看望父母和众亲戚,并在父母身边多住几天。回门时要给父母和众亲戚带上礼物,由父母负责分送。女方的众亲戚也要挨家挨户请新人吃饭、畅谈,走时还要回赠新娘钱物和礼品。几天过后,新娘由新郎接回,或由弟弟、妹妹送回。下面这首“花儿”就反映了这一民间习俗:

三岁的马驹儿戴笼头,

尾巴上绾的是绣球;

刚来的媳妇回门走,

女婿娃跟在个后头。

(二)认干妈 固原回族青年结婚后,新娘还要认“干妈”,俗称“荫看妈”,意即庇护自己的妈妈。一般由新娘的姑姑、舅母、姨妈等充认,也可由新郎所敬重的女性长辈来充当。女方认干妈时,要与丈夫一起带上礼物或衣料等前往。认定后,新娘便成为干女儿,新郎也自然成了干女婿。此后双方要一直保持关系,情如母子。干妈平时要像娘家人一样庇护干女儿,排解家庭纠纷;干女儿也要时常去看望干妈,以尽孝道。

img127

【注释】

[1]参见王正伟著:《回族民俗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1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