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回”一词的阐释

“回回”一词的阐释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杨志玖、白寿彝等回族学者也认为这是“回纥”、“回鹘”的音转。[5]元初蒙古人还把穆斯林称为“撒儿塔兀勒”、汉译作“回回”。[8]历史上对“回回”一词的辩论和解释至此尘埃落定。
“回回”一词的阐释_回族文化概要

一、“回回”一词的阐释

“回回”一词作为民族群体的指称,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唐之回纥即今之回回是也……其曰回回者,亦回鹘之转音也。”[1]杨志玖、白寿彝等回族学者也认为这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杨志玖说:“民间用回回来代替回鹘、回纥的原因并不难理解。‘鹘’‘纥’这两个字对于一般民众相当难认难写,因此当他们听说这种人是回鹘或回纥时,他们一定辨不清第二个音所代表的字。由于发音相近,于是把第二个音也听成和第一个音相同的字,把回鹘或回纥称为回回。回字既易写也易认,念起来也顺口,因之‘回回’一词便流行于民间。”[2]白寿彝提出:“元时‘回回’一名开始代替‘大食人’,被作为信仰伊斯兰教者的名称。在它代替‘大食人’一名词之前,本是‘回鹘’、‘畏兀’的变音,是专指畏兀儿民族说的。后来又用这个名词简称波斯人。”[3]但也有学者否认“回回”是回纥或回鹘的音转,如清人钱大昕就认为:“回回者,西北种落之名,其别曰答失蛮、曰迭里威失、曰木速鲁蛮、曰木忽、史称大食、于田、拂林者,大率皆回回也。”[4]汤开健认为,“回回”当指西夏境内诸混居民族,如吐蕃、党项、吐谷浑、回鹘、鞑靼等,他们“完全有可能通过长时间的杂居,婚配而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北宋时期为西北人民俗称的‘回回’”。[5]元初蒙古人还把穆斯林称为“撒儿塔兀勒”、汉译作“回回”。前苏联著名中亚史学家威廉·巴托尔德在《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说:“Sartagul,Sartaul或Sartol等词在蒙文和藏文史料中能经常见到。在汉文史料中这一术语被译作回鹘(回纥)或回回。回鹘和回回最初用以对维吾尔族的称呼,后来通常指突厥斯坦人,最后则泛指所有的穆斯林民族而不问其民族出身。到蒙古统治时期,最后的这个意义已完全确定下来。”[6]而将“回回”和“教”并称为“回回教”则是元末明初之事,如史书记载,西洋古力国(今印度科泽科德)“半崇回回教,建礼拜寺数十处。”[7]

回族史专家李松茂从“回回”族称指代内涵的历史脉络对此做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论述:一、“回回”一词最早出现时,是回纥的转音,和伊斯兰教无关;二、元朝时,“回回”一词成为伊斯兰教信仰者的统称,在多数情况下和“穆斯林”同义;三、“回回”一词和“教”联在一起,称“回回教门”、“回回教”,是元末明初的事,清代以宗教作为民族的标志,泛称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为“回回”;四、1956年,国务院决定不再称“伊斯兰教”为“回教”,一律称“伊斯兰教”,“回回”专称“回族”;“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被重新界定。[8]历史上对“回回”一词的辩论和解释至此尘埃落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