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遗迹与旅游胜地

历史遗迹与旅游胜地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历史遗迹与旅游胜地水族聚居地的都柳江和龙江一带,到处是丽山秀水,多彩多姿。孕育在这片土地上的水族人民,世代钟灵毓秀、勤劳聪慧。都柳江风景融山、水、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地方特色浓郁,水族文化得天独厚。现已被列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摩崖离地约7米,在约3平方米的崖面上镌刻有29个水族古文字。首例水书摩崖石刻的发现,是水书载体的重大突破,是水书文化研究的特大喜讯。
历史遗迹与旅游胜地_中国水族

第七节 历史遗迹与旅游胜地

水族聚居地的都柳江和龙江一带,到处是丽山秀水,多彩多姿。孕育在这片土地上的水族人民,世代钟灵毓秀、勤劳聪慧。千百年来,水族的父老乡亲洒热血、流汗水,浇灌了这片芳香故土,留下了多少名胜古迹,为后人瞻仰凭吊,低回留恋。现择要介绍几处。

一、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

img65

都柳江之子

都柳江明代时期称合江,清代改为都江,后与广西的柳江并称为都柳江,古代都柳江在滇黔内河航道与两广相通的水路运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都柳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山岭对峙,水流湍急,河槽随山势蜿蜒曲折,深藏于高山之中。其间溪流瀑布、峡谷沙滩兼容,峰峦绵延、梯田层层、林海苍茫、云雾环绕、鸟语花香。不仅有小溪摩崖、布仰摩崖、城乡义冢、都江古城垣、甲找水族石板墓、羊城福崖墓等文物古迹,尚有背山临水的水族、苗族民俗文化,如水族铜鼓舞、斗角舞,苗族古瓢舞、芦笙舞等。都柳江风景融山、水、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地方特色浓郁,水族文化得天独厚。从三都水族自治县城出发畅游都柳江,穿越茫茫百里林海,一路风光尽收眼底,令人惬意,不失为人们休闲度假极佳去处。目前三都县城内修建了三座跨江大桥,这三座大桥的修通不仅方便了都柳江两岸人民的来往,也成了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二、坝丢营卡

卡址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的梅采寨后山,这里是清咸丰年间水族抗清起义的主要据点之一。

清咸丰五年(1855年),梅采寨水族英雄潘新简不甘受苛政统治,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揭竿起义,点燃了水族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久的抗清斗争烈火。势力范围广及荔波全境和广西南丹一带,参加起义的达4万余人。九阡是起义军根据地的中心,起义军在各要隘路口筑卡修工事。

坝丢营卡在梅采寨北面坝丢山,营卡由四道卡门组成,每道卡门间隔远近不等,四道卡门之间总距离约达1000米,至山下的距离约1500米。卡墙依山势用毛石砌成,两端与山崖相接,高2.4米左右,卡墙上宽约1米,下底宽约1.5米,卡门宽1.8米,墙身设有瞭望和射击孔。整座营卡依山凭险,修得非常牢固结实,易守难攻。登临坝丢营卡,只见群峰逶迤,远山含黛,飒飒风声里草木摇曳,当年千军万马在鼓声号角里出击的雄姿宛然展示在眼前。此地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仙人桥、雪花瀑布和雪花洞

仙人桥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塘州和三洞地区交界的雪花河上。仙人桥长约20米,宽约6米,高约10米。桥身呈南北走向,顺着山势,南高北低,形状像一条下垂的大象鼻子。桥面怪石嶙峋,桥拱下钟乳悬吊,桥脚是深潭。桥体似熔铸而成,浑厚雄伟。仙人桥南端到伏流的岩溶洞口的二三十米间,是一堵直立坡顶的绝壁。由于流水浪花的冲击,绝壁上出现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石洞,洞中景致奇特,有的像亭台楼阁,有的像罗汉满殿,有的像假山公园。石幔和钟乳石比比皆是,多而且奇。洞中流水叮咚,洞外绿草成茵,令人心旷神怡。从仙人桥下穿过的雪花洞水,倾入50多米落差的岩溶洞中,伏流六七十米之后,从断崖的横裂缝中喷出,形成雪花瀑布。春夏之际,瀑布更为壮观,水声如雷,空谷回响,震耳欲聋。

在水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关仙人桥和雪花瀑布的形成的动人故事。相传仙女阿密在这里拴住蛟龙,拦河筑坝,引水为百姓灌田,但遭到蛟龙的好友冰雹粒的破坏,它用巨石一般的冰雹将坝脚砸烂,蛟龙仓皇穿山破壁逃命,河水因之流淌,形成了雪花瀑布,残存的坝面成了雄伟的仙人桥。

仙人桥下是雪花洞,景致奇特,有的像依山修筑的亭台楼阁,有的像高燃神烛列满罗汉的佛殿,有的又像缩小了千万倍的假山公园。在这一带,那状若悬冰、吊蛇、海马、羊角的钟乳石,形如网衣、鱼鳞、帘幕的石幔,举目可见,比比皆是。除了这些琳琅满目的岩溶体之外,还有奇形小树、丰茂的草坡,构成了一幅水绿、山青、洞奇、桥美的画卷。叮咚的流水在洞中产生的共鸣和回声,交织成一支悠扬动听的乐曲。

四、石棺墓和石棺墓群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和独山县等水族聚居地区,石棺墓相当普遍,其中尤以荔波县水浦村的水浦石棺墓群和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乡引朗寨的石棺墓最著名。水浦石棺墓群建于明朝末年,墓葬独特、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墓葬全部用青石板砌成长方形,分上、中、下三层结构。顶层石凿有双龙闹云、鸳鸯戏水、麒麟怪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四周石板上雕刻着阴阳八卦、人物画像、铜鼓鼓面纹饰、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图案。

引朗石棺墓位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引朗寨后面。石棺墓系用整块大青石打磨雕刻之后,砌成房屋形石匣,顺着山势排列在山坡上。墓室分三层(也有四层的),底层埋入土中,用来安葬死者,中上层露出地面,高约2米,用来存放殉葬的衣物、首饰、五谷之类。墓石的中上层贴着石壁,外侧立有石柱,上层每边2根,中层每边3根,石壁外侧刻有骑马作战图,牧牛图,人物出行图和麒麟、仙鹤、龙、凤、狮、象、牛、羊、花草等图案,均为浅浮雕。有的墓上层墓檐处还有一对石俑,石俑身着水族古代传统筒裙,佩戴项链、首饰,构图精巧,形态逼真,显示了水族精湛的石雕技艺。

石棺墓是研究水族古代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物。

五、小溪摩崖石刻

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东约8千米处都柳江右岸的悬崖上,刻有“山高水清”4个大字,笔力遒劲。这条摩崖长3.04米,宽1.08米,距地高4.6米。此摩崖为清雍正年间,独山州知州孙绍武奉命疏浚都柳江河道时所题书。现已被列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水书摩崖石刻

水书摩崖石刻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境内,距都江镇约5千米远,距大坝村大坝寨1千米远。摩崖离地约7米,在约3平方米的崖面上镌刻有29个水族古文字。按照文物问世命名的常规,姑且称呼为“大坝水书摩崖”。水书摩崖石刻,指在天然崖面上镌刻水族文字的文化遗址。首例水书摩崖石刻的发现,是水书载体的重大突破,是水书文化研究的特大喜讯。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水书文化史料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字符大小为10~15厘米见方,有“己巳寅卯酉申未癸”等记载历法的字符,笔画基本清晰可辨,镌刻年代不详,初步推测在清初叶至中叶。

img66

水书摩崖石刻

七、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

尧人山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东南约10千米处,尧人山是水语“nu31揲jeu35”(怒尧)的音译,也写作“瑶人山”。对于外界来说尚属陌生,然而它却是三都人民心目中的神,是顶天立地的象征,是个广袤无边、神秘莫测的地方。

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700多公顷,最高海拔为1400米。公园素有“百里林海”“天然植物基因库”和“野生动物乐园”之称。公园内群峰延绵,幽谷叠翠,群瀑竞秀。在山顶观日出、夕照,气象万千。山间古树参天,青翠欲流。森林中生长着香榧、桫椤、银杏、紫檀、鹅掌楸、红豆杉等430多个树种,自古以来栖息着虎、豹、熊、猴、鲵、白鹇、红腹锦鸡等37类珍稀野生动物。产蛋崖、风流草、月亮树、斗鱼等奇观增添了尧人山的神奇色彩。同时公园内住有700余户热情好客的水族人家,那些能歌善舞、开朗大方、风姿迷人的山妹子,为尧人山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篇章。

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将大自然的奇、古、野、幽融于一体,是现代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有:

(一)来楼古寨

这是一个地处万山丛中的水族古寨,寨上房屋为水族木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屋基前低后高,形成吊脚楼。步入其间,面对和谐的环境,犹如走进一个与世无争、超脱红尘的庄园,令人浮想联翩。

(二)鸳鸯瀑布

鸳鸯顾名思义是成双成对的,有雌雄两个瀑布,高度分别为72米、86米。相传在远古时候,尧人山上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名叫阿阳,女的叫阿燕,他们经常相约到仙女潭边幽会,二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已发展到无法分开的地步,但他们的行为却遭到同族的极力反对,因为水族同族不能结婚是自古以来定下的规矩,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否则将遭受严重的惩罚。一天,二人又在仙女潭边幽会,被在山上砍柴的寨上人发现。寨上人气得怒火中烧,立刻跑回寨上喊来众人,将阿阳和阿燕捆个结实,装进猪笼里沉到仙女潭底。二人死后变成一对相亲相爱的鸳鸯,经常在仙女潭的水面上戏耍,寨上人咽不下这口气,又纠集人用火药枪打,阿阳和阿燕负伤,在飞逃的途中,带着一身的水珠和鲜血分别掉进深沟里。此时突然雷雨大作,这场雨一直下了三天三夜。雨停后阿阳和阿燕飞落的地方分别出现了两个大瀑布,由此人们就称其为鸳鸯瀑布了。

(三)水族湾

水族湾被游客誉为避暑胜地,并有“天然空调之所”的美称。面积约20亩,整个水寨被森林环绕,那里有排笛瀑布、情人谷景点,有客房、长廊、水碾、渔塘等。在水族湾我们还可以观赏到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桫椤,及神奇的风流草、斗鱼等。

水族湾景区还推出玩家宴、森林宴、水族宴等特色饭菜,价廉物美,供游客朋友选择、品尝。

(四)风流草

“尧人山上有三宝,石蛋、斗鱼、风流草。”风流草是尧人山上独有的一种珍奇灵草,每当有男女青年在它的旁边唱起情歌,它的叶子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优美的歌声摆动起来,歌声激昂时,两片叶片竟然动情地扭成一团,犹如一对相互拥抱的情侣在翩翩起舞;当歌声远去,两片叶片慢慢舒展开来,恢复原状,纹丝不动,又仿佛是依依不舍的热恋情人在诉说离愁别绪。

img67

听情歌拥抱起舞的风流草 摄影:黄晓

(五)斗鱼

会打架的鱼,这种鱼小巧玲珑,浑身布满漂亮的暗花斑纹,拖着飘逸的三叉尾,游动起来潇洒自如。然而在其美丽的外表下面,却暗藏凶猛的天性。当两尾雄鱼相遇时如兵戎相见,相互猛烈撕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有的为一决雌雄,追逐厮杀直至粉身碎骨,场面极为惨烈,情景之凄楚令人不忍目睹。

(六)产蛋崖

img68

产蛋崖

姑鲁产蛋崖旅游景区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姑鲁寨,距三都县城10千米远。这里风景秀丽,地质特征独特,景区内原生态水族村寨房屋依山而建,“人楼居,梯而上”的干栏式建筑,再现百年民居的古朴庄重;景区田园风光美不胜收,仿佛一处世外桃源,显得格外古朴神秘。当地水族群众写水书、说水语、着水装、唱水歌、跳水舞,世代传承着淳厚的民族习俗。最让人称奇的是,景区内的山崖会下石头蛋,至今村中保存着历代产下的石蛋68颗,巍巍陡崖里藏着千年之谜。在“2010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十大魅力旅游景区、十大影响力乡镇、十大魅力乡镇(街道办事处)”评比活动中,三都水各姑鲁产蛋崖旅游景区荣获“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称号。同时,也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三都首个荣膺国家AAA级景区的原生态景点。

(七)龙塘瀑布

龙塘瀑布总高82.5米,林间溪流汇集,浩浩荡荡地从断崖上跌宕而下,在错落不平的峭壁上飞珠溅玉,如天女散花,而大股瀑流则按捺不住长途跋涉的寂寞,以一种摧枯拉朽般的神力直冲潭底,汹涌澎湃,声震山谷,身临其境,令人不寒而栗。瀑布下的深塘叫龙塘。

(八)古代军事遗址

古代军事工事及居住遗址位于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拔1300余米的尧人山主峰腹地,主要有射箭场、演武场、赛马坡、八卦坡等古代军事工事遗址。与此同时,在尧人山主峰南麓的水龙乡祥寨村从寨组还有一块估计是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师碑,碑上刻有“独山州示”等繁体字,如今仍然清晰可辨。此遗址据说是太平天国的一支义军残部为躲避朝廷追剿,藏匿于尧人山诸峰。后在主峰天池一带安营扎寨,操练军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三都县有太平天国时期的钱币,估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

八、民族文化村

在水族聚居地,到处都是水族村寨,民风古朴,近年来水族聚居地旅游热逐渐兴起,人们对水族文化旅游关注度开始升温,从2004年的“中国贵州三都水族端节”到2005年的“中国水族卯文化风情之旅”,从2007年的“自治县成立50周年大庆”到2008年的“酒赞奥运”,从2009年的“名家相约,神秘之旅”,再到2010年的“黔南州第三届旅发大会暨中国水族文化旅游节”在三都隆重召开,三都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民族文化旅游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民族文化村,为读者提供初步印象。

(一)巴茅水族民俗村

巴茅水族民俗村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牛场村境内,巴茅是水语“img69ban33img70mao35”的音译,意思是小山坡上的寨子,该寨距县城6千米,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水族自然村寨。至今寨中依然保持着写水书、说水语、着水衣的古朴民风,是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巴茅古寨依山而建,木楼鳞次栉比。寨前阡陌纵横,十里稻香,碧水河滩水牛嬉戏、骏马悠闲。寨中古墓林立,碑刻层梁随处可见的精雕花纹与象形水书一起,承载了水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水族独特的祭祖仪式,也为巴茅古寨三百余年的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

此外,祭祖仪式前的水歌迎宾、铜鼓斗角舞,祭祖仪式后的赛马大会都成为巴茅古寨端节必备的节目。而巴茅历史悠久,寨中保存至今的水族古墓,有上百年历史的水族木楼,水族独特的文字,传自清朝、用马尾绣工艺绣成的水族服饰,依山傍水的桃园风光,也是吸引中外游客到来的另一原因。

(二)板告水族民俗村

板告水族民俗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距县城32千米,距三荔油路3千米。

板告村有巧夺天工的牛角雕,牛角雕是用牛角作为材料,经过能工巧匠精心创意和雕刻而成,雕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直以来,全村妇女从小就开始学编织马尾绣,创制图案,15岁时基本掌握了马尾绣的制作方法。2006年该村巧匠韦桃花在“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中获“能工巧匠”特等奖。2007年板告村成立了农民家庭民族陈列馆,搜集有世代遗留的水族马尾绣工艺品1500件、牛角雕80套、水书3000多册、水族银饰300件和铜鼓等。板告村办有水书培训班,年开展培训活动至少4期以上,祭祖是水族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每逢端节,要集中开展大型的祭祖仪式,以表示对天对地对祖宗的深刻缅怀。

板告村环境优美,每个自然寨均有绿树环绕,绿荫包裹,丛林间怪石嶙峋,枝繁叶茂,相互交叉,形成一道道天然屏障,身临其中,很难分清是阴雨天还是艳阳天。这里是游客到三洞乡旅游时必去的好地方。

(三)怎雷水族民俗村

怎雷水族民俗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该村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水族文化保护村,也是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距县城41千米,距镇政府所在地7.5千米,与都江古城垣隔排常河相望,坐落在半山腰上,海拔650米。是水族聚居的典型村寨,是水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村寨建筑、环境、传统文化风貌、村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具有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丰富性和完整性,特色十分鲜明。现有传统民居建筑200余栋,传统禾仓建筑111栋,规模较大,收藏着厚重的水族、苗族文化。该村民族文化独特,村寨自然生态保存较为完整,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img71

怎雷水族民俗村

九、邓恩铭烈士故居

邓恩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地区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者。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一大”13名代表中年纪最小的唯一的少数民族(水族)代表。原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1901年生。16岁离开家乡赴山东求学,考上山东省立一中,在“五四运动”中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接着与济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会领袖王尽美等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会山东共产主义小组,从而成为党的“一大”“二大”“五大”代表,还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会议。曾经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5年出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曾到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1928年,因叛徒告密,邓恩铭不幸被捕。于1931年4月5日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0岁。

邓恩铭出生在荔波县的水浦村,幼年随其父移居荔波县城,现在城内向阳路21号是烈士年少时居住的地方。1979年,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将邓恩铭烈士故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修建了邓恩铭故居陈列室,开辟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供广大游人敬仰、参观。邓恩铭烈士故居是一栋三间土木结构的普通民房,坐西朝东,当街而立。门对面左侧10余米处有一株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大榕树,树冠覆盖着大半条街道,绿荫蔽日,是荔波城内景点之一。故居屋后是一个小小的庭院,院内有烈士少年时亲手栽培的万年青和棕榈树,至今仍挺拔屹立,枝叶葱茏。故居室内保存着邓恩铭少年时期用过的木床、桌椅、石磨、药碾缽、挂钟等遗物。邓恩铭从10岁起住在右间外室,并兼作书房,一直住到16岁时离开家乡。室内陈列着烈士少年时代用过的笔、墨、砚台、墨盒、玉首饰、衣架、马灯和家信等实物,以及介绍烈士生平和革命事迹的图片、资料,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十、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处于桂林—贵阳—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内。风景名胜区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喀斯特形态多种多样,锥峰尖削而密集,洼地深邃而陡峭,锥峰洼地层层叠叠,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奇特景观。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和樟江沿河风光带组成,面积271.3平方千米。

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樟江沿河风光带全长30千米,一水贯穿水春河峡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区。河面水流平静,水清如玉,两岸青山绿树,农田村落,交织成美丽的田园风光。小七孔景区秀丽奇艳,有“超级盆景”之美誉。响水河68级叠水瀑布群像一条飘动的银链;拉雅瀑布飘洒着清凉的珍珠雨,沁人心脾;鸳鸯湖湖水湛蓝,水上古树浓荫繁茂,湖中有山有树有竹,河道交叉相连,形成水上迷宫,是一个静谧、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上的湖泊;卧龙潭潭水幽深,春来潭水绿如碧玉之景观令人惊叹,夏季潭水飞泻大坝,涛声震天,瀑布壮观惊人;天钟洞深邃莫测,大自然鬼斧神工,洞景千姿百态,如梦幻仙境;神秘的漏斗森林中的野猪林,林水交融的水上森林,奇特的龟背山喀斯特森林,在世界自然风光中独具一格。大七孔景区气势恢弘,雄奇险峻。妖风洞暗河阴森,其传说使人胆战心惊,激流跃进洞口,形成层层叠水,景致怡人;仙人桥屹立于河上,桥高大雄峻,气势非凡,人称“东方凯旋门”;地峨宫神秘莫测,宫中有河、有瀑、有湖,幽深绝妙,实为贵州高原最大的地下“宫殿”;危岩峭壁的山神峡、横溪高大的大七孔桥、终年滚滚喷涌的清水塘、两岸树木参天的笑天河、原始森林覆盖的清澈透底的二层湖,均为世界上少见的景致。水春河峡谷景区犹如一首隽永的叙事诗,两岸绝壁夹峙,植被丰茂,怪石突兀,水面晶莹,风光诱人。尤其是有惊无险、无比刺激的漂流,更添异彩,倍受游人青睐,展示了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广阔前景。

img72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苍莽的森林景观为主体,景物景观动静和谐、刚柔相济,蕴含着奇、幽、俊、秀、古、野、险、雄的自然美,又有浓郁独特、多姿多彩的布依、水、苗、瑶民族风情和一批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此外,荔波还拥有极其珍贵的喀斯特森林资源。县境内东南面建立了国家级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285公顷,森林覆盖率87.54%。保护区内已鉴定出种子植物144科,493属,1273种;苔藓植物186种,大型真菌163种;脊椎动物300多种。这些珍稀植物和动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茂兰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残存,它不仅是科学工作者研究喀斯特森林、植被、动物、土壤、水文、气象、地貌及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宝贵场所,也是广大游客梦寐以求的生态旅游胜地。现已开辟了生态旅游项目,奇特的喀斯特风光胜景吸引了一批批观光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