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提振大学生就业形势

东北师范大学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提振大学生就业形势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立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提供组织保障。——举办东北高师联合供需洽谈会,创设公共就业服务有效载体。

编者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而日前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28所高师院校联合供需洽谈会上却传来利好消息:参会企业单位未减反增,100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需求信息近78000条;第一天就有4万余名毕业生参与洽谈,总体供需比达1∶1.95,一个学生就对应近两个招聘岗位。这是东北师范大学近年来积极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带来的可喜局面。现将该校的经验做法摘要刊发,供各地各高校参阅。

东北师范大学积极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通过成立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建设就业联盟网、举办联合供需洽谈会等措施,不仅有效应对了近年来日趋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确保了本校毕业生连续多年保持高比例就业,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98%以上,而且拉动东北地区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

——成立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提供组织保障。为更好地应对就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校2001年牵头成立了由东北地区28所高等师范院校参加的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协作体高校充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创。一是建设公共市场。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都要面向高校、基础教育系统、企事业单位、人才中介机构等6类就业市场,组织开展包括20多个组、40多人次、为期近4个月的市场开发与走访工作,目前学生就业市场已拓展至全国30个省、408个城市的2万余家用人单位。二是分享公共资源。学校将实地走访获取的第一手市场信息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协作体高校分享,实现市场信息共享;编写28校通用就业指导教材、开发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简称联盟网)公共“客服系统”,实现就业指导共享;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毕业生信息全部在联盟网上开放,协作体每一所高校、每一名学生、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步、同等享用网上所有信息,实现就业需求信息共享。三是开放招聘会。无论是每年一届的大型供需洽谈会,还是日常、小型校园专场招聘会,全部向协作体高校毕业生开放。学校每年还借大型供需洽谈会之机,专门邀请全国基层百县500多家用人单位举办专题“会中会”,方便协作体各层次毕业生均可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

——建设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搭建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平台。一是以联盟网为依托,建设全国教育人才网上无形市场。在原有就业网搜集、发布招聘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运营,即将现实空间的市场资源“搬”到就业网上,在资源建设、市场信誉、全程服务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让现实、网络两个市场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目前,联盟网上毕业生资源每年稳定在10万余名,年度发布就业岗位15万余个,日点击量10万余次并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常年使用联盟网招聘的用人单位达1万多家,已举办视频洽谈会200多场,东北高师毕业生95%以上通过联盟网获取第一手招聘信息,东北高师院校供需比提升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以联盟网为依托,打造东北高师毕业生轻松就业新平台。学校投入6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卓音”工作室,组建了40多人的信息工作团队,专职维护联盟网运行。先后研制推出了搜师引擎(在全国范围内搜索师范类信息的专门搜索器)、信息定制(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定制就业信息)、四网互通(学校与吉林移动公司合作建成全国首个移动就业服务网站——“东北高师移动就业网”,电信、教育网、网通、手机就业网4条通道确保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快速地获取自己想要的招聘信息)和视频洽谈等一系列信息服务新途径。便捷、人性、高效的信息服务,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实现了“轻松得信息、轻松看信息、轻松选信息、轻松用信息”。

——举办东北高师联合供需洽谈会,创设公共就业服务有效载体。一是汇聚市场资源。学校每年投入50多万元用于举办洽谈会。每次洽谈会前,除市场开发实地走访邀请用人单位以外,学校还向全国用人单位发出近5万封邀请函和5万个邀请电话,以确保洽谈会用人单位数量足、层次高。经过多年发展,参会用人单位已从开始联合时的230家达到1000余家,需求信息由4000条上升至近8万条,参会毕业生人数由4000人扩大到4万多人。二是提高竞争力。东北28所学校的联合办会使参会的毕业生专业从单一的师范类扩展到包括工学、农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近300个专业,学生层次包括专科(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大量的需求信息和丰富的人才与需求梯次结构通过洽谈会实现有效对接,整体提高了东北高师院校的就业市场资源占有率。三是实现优化配置。积极引导就业信息在不同层次高校间均衡配置,破解了就业市场中20%名校占有80%就业信息的不均衡状态,实现了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的多方共赢,洽谈会连续多年保持供需两旺,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注释】

[1]《教育部简报》,2008年12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