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龙族小孩的名字

独龙族小孩的名字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取名习俗独龙族的取名习俗既简单又复杂,男女按出生次序有固定的称呼。独龙族的姓氏是家族名称,女子出嫁不改姓,很多家族名称和家族居住地名称往往一致。独龙族人取汉姓和汉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独龙江教书的老师都是汉、白、纳西等民族的老师。有的老师则自己姓什么,就给全班、甚至全校学生取什么姓,这样,不同家族的学生往往汉姓相同,独龙族的汉姓姓氏就这样产生、流传了下来。
取名习俗_中国独龙族

第五节 取名习俗

独龙族的取名习俗既简单又复杂,男女按出生次序有固定的称呼。如男孩名依次为普(pung)、丁(tin)、奎(kyen)、兹(ceun)、玎(teng)、永(gyung)、贝(peui)……女孩名依次为娜(nvng)、妮(nen)、恰(kyvng)、嫩(neun)、其(chin)、丹(tvng)……这种名称完全是根据女子(母亲)的生育次序而定的。例如,一个女子生育的头胎是男孩,就取名普(pu),如果这个孩子夭折,那么第二个出生的男孩就不能再叫“普”,而叫丁(tin),如果“丁”也夭折,再生育的男孩就叫奎(kyen),以此类推。

如果女子出嫁时,丈夫已经跟别的女子(大妻)有了一个男孩子“普”,那么该女子生育的头胎男孩也叫“普”,这样一个家庭里就可能有两个男孩子都叫“普”。为了区别孩子,独龙族往往在孩子的名字前冠以母亲的姓名,也就是“母子(女)连名制”,如以人名“白丽·娜·普”为例,“白丽”是家族名,“娜”是女子(母亲)名,“普”是男孩子的名称,这个连名的意义就是“白丽家族的娜(生育)的孩子普”。

孩子以女子生育的次序取名和“母子(女)连名制”,是古代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一种演变,孩子按母系计算的亲属制度是父系社会中的一种遗留。独龙族的母子(女)连名制一般用于孩子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孩子成人和结婚后就要在名字前冠以父亲家族的名称,姓氏要更改成父姓,母子(女)连名的称呼一般在特殊场合才使用,如需要区别某个人到底是哪个女子的孩子的时候。

独龙族的姓氏是家族名称,女子出嫁不改姓,很多家族名称和家族居住地名称往往一致。独龙族人在家族、家庭内部相互称呼,不呼姓,只呼名字,但名字是按出生次序固定的单音节词,这样就会造成同一家族中很多人的名字雷同。为了相互区别,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往往在其“与生俱来”单音节名称后再加别的爱称,或者叫别的名称。例如,“普”可以有“普萨尔”(pungsvr)、“普纳”(punaq)、“松旺”(sungwang)等别称,“娜”有“娜萨尔”(nvngsvr)、“娜松”(nvngsung)、“松姬”(sungji)等多种别称。

独龙族人取汉姓和汉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独龙江教书的老师都是汉、白、纳西等民族的老师。当时教师短缺,山里学校基本是“一校一师”,给学生取汉姓时,有的老师根据学生家族名音译,如“马必力”家族的孩子就取姓“马”,“杨米”家族的孩子取姓“杨”。有的老师则自己姓什么,就给全班、甚至全校学生取什么姓,这样,不同家族的学生往往汉姓相同,独龙族的汉姓姓氏就这样产生、流传了下来。因此,今天的很多独龙族人,很难从汉姓区分出他们是属于哪个家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