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颇族文化视频

景颇族文化视频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官制度对景颇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起着组织、协调、规范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景颇族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大进步。(二)道德价值景颇族文化的道德价值,是景颇族精神文化的核心。景颇族是重礼仪,讲人伦,处处用善的标准来评价文化价值的民族,用善的标准作为人的言行的标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热情好客,这已成为景颇族普遍的纯朴的社会风尚。景颇族民俗文化中礼仪民俗有很高的道德价值。
民族文化价值_中国景颇族

第五节 民族文化价值

民族文化价值是为满足各民族人民各种各样的需要而建立的,文化价值本身也是极其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价值一般可分为物质的价值和精神的价值。物质文化的价值主要是物质价值,但同时也具有精神价值。精神文化的价值主要是精神价值,但同时也具有物质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物质价值

文化的物质价值主要是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人类首先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然后才有其他活动。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一个文化创造就是使用工具创造物质产品,人类最先创造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吃穿用的物质文化价值。服饰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对人们的价值关系分不开。最初服饰,一是为了遮羞,二是为了审美,三是为了护身、御寒。最初服饰的物质价值是先于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们都是在满足各族人民的需求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的,然而,它们的物质价值仍居主导地位。景颇族根据地理历史条件,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创造了独特的本民族服饰。景颇族的服饰都是在满足护身的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讲求款式和装饰,以求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平时多穿便服,以便于生产生活;节日里着盛装,这是美与富的展示,各种银饰、服饰图案,挑花刺绣的每朵花、每只鸟、每个图案,都体现了景颇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景颇族妇女用毛线织成的筒裙,是她们艺术才能的集中体现。筒裙用羊毛线织成,多为黑底,少数是红底上面再用红、绿、黄、蓝、紫等色毛线织出精细的图案。图案有瓜果种子、草木花儿、飞禽脚印等三大类。这些服饰主要体现使用价值。

(二)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任何事物对于人和社会在经济上的意义。民族文化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对于同一对象,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就有不同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千差万别,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也有所差异,然而,所有的民俗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各民族的审美价值有共同的一面,因此,各民族各时代的艺术才能相互吸引和借鉴,许多优秀作品,超越时代和地域,超越阶级和民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永久的审美价值。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去进行文化创造。在远古,景颇族多信鬼神,人们把人间祸福归于神灵的施予或保佑。为了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方面重视实际的生产斗争,另一方面又虔诚地乞求神灵特别是祖先英灵的保佑。在日常生活和各种节日活动中,景颇族都有祭祀活动。现代,人们主要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和科技的价值,祭祀的观念在淡化,祭祀活动在减少以至消失,节日活动中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娱乐活动。这是价值观念引导的结果。

(三)社会价值

文化的社会价值是人们建立各种组织制度以适应人们组成群体、协调动作的需要而体现出来的价值。人类社会需要有组织有制度,否则,一盘散沙,不可能组织生产生活,不可能成为社会。人是历史的产物,人对社会制度的需求也是历史的产物。一种文化的社会价值要以它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说明。一种制度(文化)的形成和存在,如果符合人们的社会需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它就具有正价值,当这种制度阻碍社会前进的时候,它就只有负价值,它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新中国建立以前,景颇族处在封闭落后的状态,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仍然存在,山官制度成了景颇族社会的支柱。山官制度对景颇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起着组织、协调、规范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景颇族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大进步。

事实上,秩序、纪律、制度,也是一种文化选择,一种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于人们的文化需要,社会生活也是这样。人们要求自由,也要求纪律;要求民主,也要求集中,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调节社会生活,使之劳逸结合,张弛交替,这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许多习俗礼仪、节日活动,都具有这种价值意义。

二、精神价值

文化的精神价值包括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认识价值

认识价值是指文化在传授知识,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文字文化在传授知识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过去景颇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传播知识除了口传外,还靠各种习俗和生产生活中的示范。景颇族重视知识的传播,在各种文化活动中,都贯穿着传授知识的内容。文学艺术,特别是民族史诗,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长期以来,景颇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光彩夺目的文学形式。其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代代相传,其中有诗歌、神话、传说、故事、成语等。诗歌有史诗、叙事诗、自叙诗和婚礼歌、情歌、丧歌、敬辞、祝酒歌等。史诗《创世纪》记述了从开天辟地以来景颇族的发展演变过程;长篇叙事诗《凯诺和凯刚》,歌颂了景颇族理想的英雄人物;故事如《捕鱼孤儿》《有勇无谋的狮子》等,情节委婉动人,形象生动。

(二)道德价值

景颇族文化的道德价值,是景颇族精神文化的核心。景颇族是重礼仪,讲人伦,处处用善的标准来评价文化价值的民族,用善的标准作为人的言行的标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热情好客,这已成为景颇族普遍的纯朴的社会风尚。景颇族民俗文化中礼仪民俗有很高的道德价值。景颇族把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放在道德教育的突出地位,通过艺术形象,给人以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善为美,做好事的人最终会得到幸福——这已成民间文学艺术的基本主题。通过民间故事告诉人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好心的人才得到美,只有道德的善,才是真正的美。另外,历史上,景颇族没有成文法,社会秩序靠传统的习惯法——“通德拉”——来维持。习惯法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常常与宗教迷信相结合,一般不轻易判处死刑,但杀人者必须赔偿命金,一般案件对输理者均罚以赔偿实物的几倍至十倍罚金。案件无法调查判明时就采取神判,常用的神判方式有赌咒、鸡蛋卦、斗田螺、煮米、捞开水、闷水等。随着阶级分化,习惯法已逐渐遭到破坏,而且被山官和头人利用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三)审美价值

人类创造文化,不仅为满足物质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审美的需要。人类不仅按照客观的物的属性来生产,而且能按人类自己的内在尺度来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人类创造各种形式的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总是与其他价值结合在一起。物质文化的主要价值在于实用,但也有审美的价值。服饰、建筑、工艺制品等,集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于一体。从服饰审美观来看,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衣,下着黑色、红色毛线织成的筒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7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景颇族的节日盛装就大不一样了,特别是姑娘们的装束更为精美艳丽。她们的上衣是黑色平绒缝制的紧身衫,颈项上挂银项链和银圈,腰挎红色和黑色毛线织的缀有许多银泡、银链的挎包,小腿裹着用红色、黑色相间毛线织成的护腿,前胸和后背镶嵌着3圈闪闪发光的银泡,从银泡上向下挂着一串串银链和银饰物,有的姑娘胸前和后背还镶嵌着2排银牌。这一套装扮,真好像古代女侠,走起路来哗啦啦响,更衬托出她们的矫健美丽。姑娘们说,那些银泡和银链装饰在身上,就好像那吉祥的孔雀。姑娘们的下身着右侧开合的红色毛棉线交织的有几何图案的筒裙,束腰带,戴围藤和竹制腰箍。有的姑娘头上还戴着高高的红色的毛织包头,有的姑娘烫了发,头发披散在肩上,个个都显得很精神、很秀美。姑娘们腰间围上藤圈,表示她们是龙女的化身。同时,戴的藤篾圈,还是青年男子精雕细刻,用以表达爱情的礼物。从工艺美术品来看,景颇族男子全身主要装饰品有耳环、织花腰带、背包和长刀等;妇女服装分礼服和生活用服两种,大部着黑色紧身短上衣,颈部及背后满缀着银泡、项圈等,其他尚有戴银制耳环、手镯,腰围红布及佩藤编的彩色腰箍,露出白色内衣,下着织花羊毛围裙,小腿套织花护腿,中年以上的妇女则包黑色头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