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概念意义上的经济区、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概念意义上的经济区、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时间:2022-09-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把经济区分为单一功能区和多功能经济区,其中,单一功能区又分出经济类型区和部门经济区,多功能经济区又分出流域区和综合经济区;另一种是把经济区分为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有较高组织水平的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是指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本书中的长三角经济区则属于大经济区的范畴,即由若干个省区所构成的综合经济区。

一、经济区及其背后的依存

(一)概念意义上的经济区

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从理论上讲,一种经济活动所包括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分布在地理空间上必然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其活动的场所。同时,它又通过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联系而与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经济系统或体系,同样,它们也占据着相应的地理空间。但是,它们在地理空间上的外延受到来自空间距离成本、自然障碍、经济或社会方面的障碍等的约束,所以,它们占据的地理空间又必然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地理空间内,相关的经济活动彼此相连和依赖,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或群体性,与外部有着比较明确的组织边界和空间边界,从而构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地域单元,这就是广义的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也正是基于一定区域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及同质性、群体性等条件基础上而逐渐发展成形的。

(二)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有别于其他空间组织的特征。概括学术界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认为经济区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从组织的角度看,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即区内的经济活动是属于某一类的经济活动,并且,所依赖的主要资源和要素的基础相似;或者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群体性,即它们依据经济上、技术上的联系而组成经济系统。所以,经济区在组织上是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边界,是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单位。

2.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经济区具有比较明确的空间边界。但是,如同所有的地理边界一样,经济区的空间边界也呈现出过渡性,而不是一条绝对的界线。就同类同层次的经济区而言,一个经济区在某一时间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具有排他性,即不可能有另外一个性质和层次相同的经济区与它共享这个空间。然而,如果经济区的性质不同或层次不一样,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若干性质或层次不同的经济区部分或完全共享同一个地理空间的现象。

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从对外联系的角度看,经济区是开放的经济系统。其内部经济活动的存在和变化时刻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市场供需、信息传输等。同时,经济区也在对外的联系中扩散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地位。正是开放性的作用,经济区才获得了来自外部的支持和推动,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4.组合上的层次性。从经济区的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经济区所占据的地理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经济区有大小之分,这是其经济活动规模和空间规模的反映。就同类经济区而言,从空间的纵向看,经济区可以分成若干层次,且上下从属或包含,反映出它们之间在规模、经济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和纵向联系;从空间的横向看,每个层次又有若干个规模大体相当、各具特色、具有横向经济联系的经济区。

(三)经济区的类型

根据经济区内部经济活动的构成及特点,可以把经济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把经济区分为单一功能区和多功能经济区,其中,单一功能区又分出经济类型区和部门经济区,多功能经济区又分出流域区和综合经济区;另一种是把经济区分为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一般认为,经济类型区实际上并不是反映某种经济功能,而流域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区,所以,后一种分类更科学。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有较高组织水平的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是指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由于它在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经济空间组织功能,经常被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规划之中,所以,一般所指的经济区即为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的特点是,区内包括了若干经济部门,其中有少数部门成为主导部门,各经济活动以主导部门为核心存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区内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经济中心,通过它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并依托其他的城市(也可以称为次级的经济中心)把各地区(它们的吸引腹地)连接成一体,构成空间体系;区内的各种交通、通信网络和组织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经济网络,这个网络在区内传输着各种资源、要素,为经济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所以,无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还是内部的联系,综合经济区都表现出较高的组织水平。

综合经济区按空间尺度可以进一步分为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和基层经济区。以我国的行政区作参照,大经济区是由若干省区的全部或部分组成的综合经济区,经济结构比较完整,经济实力强,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基本经济区的范围相当于一个省区的大小,由于我国的各省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行政范围相对稳定,受行政、自然、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省区内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故基本经济区又被称为经济行政区;基层经济区是省内以县为单位组合的经济区,范围相当于地区和地级市,它也被称为省内经济区。本书中的长三角经济区则属于大经济区的范畴,即由若干个省区所构成的综合经济区。

(四)竞争与依存

在区域分工的深化过程中,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倾向日益突出,伴随着区域之间竞争的加剧也出现了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通过合作所获得的经济综合优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分散条件下所难以取得的。合作为分工提供了保障,使区域经济专业化能够存在和发展。通过合作可以冲破要素区际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最优区位流动,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形成区内和区际复杂的经济网络,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正由于合作带来的这些优势,在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以获得“1+1>2”的正效应。可以说,竞争基础上的合作依存关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最主要的表现之一。

长三角经济区的形成是由于以企业家群体为主要代表的民间力量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由内而外逐渐扩张的,当企业等经济个体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其天性倾向于向区域外的延伸扩展,如在长三角地区很多浙江企业纷纷到上海、江苏等地设立研发中心,销售网络、分支机构等等,这是由民间资本自由流动所导致的大经济市场区域的形成,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过程。其主要的动力来自各经济主体间的自由的竞争与天然的依存关系,遵循经济领域内自愿平等,公平竞争的最基本原则。

以长三角经济区内的上海为例,体现出非常明显的经济区域内相互竞争与依存关系。如,上海港集装箱运输量正在迅速扩大,而集装箱运输需要有庞大的腹地,通过临近城市向内地幅射。目前上海有长江的黄金水道,更有通过太仓、江阴到重庆的在建高速公路,以及北有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南有沪杭高速公路,并有经过宁波到深圳的高速公路。这样,通过物流,能把整个区域经济带动起来。又如,上海是金融中心,资金集中所在地。而各地发展缺乏资金,上海有责任加大对周边地区的投资,并融通资金。这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政府间的资金融通。上海市政府每年拆借给山东和江苏约20亿元。其次是民间资金流通。上海有大量的闲散资金由于区域限制,无法投向周边地区。反过来,周边地区的资金大量进入上海,以获取较高的回报。单浦东就有3 000多家各地的投资公司,大量的民营和国营的公司的总部纷纷移入上海,并带来资金,使当地资金严重紧缺。最后是吸引外资。上海吸引外资日趋饱和,而周边的昆山、苏州、杭州等城市吸引外资势头正猛。上海已被批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所以建设区域经济,有利于民间资本投向周边地区,促进更大范围的区域繁荣。

上海已经连续10余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上海正面临周边城市如杭州、昆山和苏州等地强有力的挑战,因为上海的商务成本居高不下,在人力资源成本和土地成本上远高于周边地区。商务成本的不断上升,将使上海逐步失去竞争力优势。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作为中国的金融、经济、贸易和物流中心城市,寸土尺金,要降低硬性商务成本确实比较困难。唯一的可行之道是上海要领头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在该经济区内实施资源共享。上海和周边城市可以实施信息资源共享、旅游资源共享、洋山港和浦东机场物流资源共享,以及文化教育、人力、资金、经济和科技信息资源等共享,来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所以,长三角地方经济表现为彼此依存基础上的竞争关系,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一体化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