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居民生活

农村居民生活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元,比1982年增长35.3%,打破长期以来收入徘徊的局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0年比1978年增加203元,年均递增8.7%。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元,比1986年的232元增加1014元,增加4.37倍。2002年,全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30%,2003年为31%,2005年为33%,年均分值为5%。
农村居民生活_和政县志(1986—2005)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一、收入水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减轻农民税收,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以后,为加速实现农村经济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从1985年起,又开始以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特征内容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农业生产开始转入按市场需求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农村经济开始由封闭型产品经济向开放型商品经济转变,各种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农村加工业和以劳务输出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崛起发展,不少农村出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和农、工、商、运(输)、建(筑)综合经营的新格局,农副业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长,收入结构也发生变化。198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元,比1982年增长35.3%,打破长期以来收入徘徊的局面。199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元,比1986年增长43%,增加1.3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0年比1978年增加203元,年均递增8.7%。2003年比1978年增加967元,年均递增9.3%。2003年,县统计局对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全年人均纯收入108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71.83元,占34.3%;家庭经营收入678.02元,占62.5%;其他收入35.15元,占3.2%。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元,比1986年的232元增加1014元,增加4.37倍。2002年,全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即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的重要指标)为30%,2003年为31%,2005年为33%,年均分值为5%。与1986年前的单纯依靠农业收入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增多,渠道拓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二、生活消费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农业生产发展,并向商品生产转化,收入明显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也迅速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到1985年的7年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由1978年的92元提高到1985年的206元,增长1.2倍,平均年递增12.7%;1986年后,经过改革开放,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消费也不断提高,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683元,比1985年的206元增加477元,增长2.3倍。2002年,全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为54.2%,2003年为53.8%,2005年为53.2%,分值为3.5、3.7、4.1的速度逐年递进;蛋白质摄入量2002年为人均日60克,2003年为61克,2005年为63克;2002年,全县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为人均65元,2003年为72元,2005年为80元;2002年,砖土木、砖木和钢混结构住房比重为56%,2003年为57%,2005年为61%;精神生活方面:电视机普及率2003年为百户60.7台,2004年为百户64台,2005年为百户70台;服务消费支出比重2002年为5.7%,2003年为5.9%,2005年为6.6%。在消费支出结构中,2005年农民自产自用占49%,比1985年下降17%;购买商品占39%,比1985年提高17%。据2005年对农村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住户在生活消费中,食品类占58.5%,衣着类占11.2%,住房类占6.5%,燃料类占5.6%,日用品类占7.9%,文化和服务支出占10.3%。即以食品消费为主,其次为衣着类和文化服务性支出,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根据同一调查,2005年农村人口人均年主要实物消费量为:粮食250.5公斤,化纤布6.38市尺,棉布4.15市尺,呢绒2.4市尺,绸缎3.39市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生活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占有粮由1978年前的150公斤左右徘徊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250.5公斤,口粮主要为小麦粉,副食品在食物构成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杂粮成了稀有物;衣着一改过去棉布为主要面料而且式样单一陈旧的局面,各类衣饰以化纤、混纺为主要面料,毛绦、呢子等高级面料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各种款式颜色一应俱全;住房方面,土木结构房屋已为砖木结构房屋取代,近几年来又出现了一批铝合金封闭型小楼房,人均居住面积比城镇居民宽敞;用具方面,钟表、自行车、大立柜、缝纫机、电视机、收录机、家用电器、沙发、写字台、组合家具等已基本上普及,许多农民还购置了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家具。同期部分乡村和家庭已率先实现电气化。消费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全国和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相比,仍有很大距离;而在边远山区仍有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全县尚有少部分农户未解决温饱问题。车乘方面,1980年以前,县内骑自行车、坐汽车的仅仅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出行还是靠步行、骑牲畜等。进入80年代后,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城乡间各种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工具日益先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县内实现了“村村通”农机道路目标,人们外出路程较远者一般乘坐公交汽车,路近者坐农用车或骑自行车、摩托车。尤其是2004年境内建设“和合路”(和政至合作)后,交通尤为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