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刘忠孝 史晓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专业出现在中国的学术视野和教育舞台。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更多的是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_社会责任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

刘忠孝 史晓杰(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专业出现在中国的学术视野和教育舞台。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继往开来的复杂历史际遇中不断与时俱进,寻求着自身存在、发展的坐标系。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时空的世界性拓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当代发展,准确定位学科肩负的社会责任,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答的课题。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担当的社会责任

服从并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层建筑性质所决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依据。探讨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笔者以为,应立足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适应时代进步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发展的角度来定位学科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理论创新、实践指导、人才培养、文化引领这四方面建设来服务社会,担当责任,实现自己的学科价值。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担当理论创新的社会责任

相对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而言,理论创新越来越显示出前提性的地位与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它需要诸多要素的协调配合,主要来说,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营造宽容学术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长期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才能科学、正确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创造宽容的学术环境最有利于理论创新。必须为理论工作者创造宽容的学术环境。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理论创新的最好氛围。宽容的学术环境要求争鸣自由。以科学、严谨的学风,以健康求实的批评态度,共同遵守学术规范进行学术争鸣。要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创新成果。理论创新作为一种开拓性的精神活动,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渐进的。要鼓励、倡导、保护这种研究,并着重从它可能产生的学术影响上对它作出前瞻性的理解。同时,理论创新要破除对权威的崇拜。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加强基本理论研究,解读根本性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认真总结和挖掘原有理论,不断地深化对理论的再认识。这是对科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对本学科核心的基本理论做出重新思考,通过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再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比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植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践、借鉴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新的话语体系、新的学术视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基本框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基本原理,等等;同时,要根据时势的发展,对构建学科的基础性、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论域的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的界定、学科框架和范畴体系构建等,作出更为科学和准确的重新解读,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及价值等问题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新回答。完成这一重任关键之一是研究视野的扩展,是基于微观之上拓建宏观(2)。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更多的是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其重要性无须多言,但是现实的发展需要我们以更加宏阔的视野来关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及其引领、建构和维护等这类重大及基础性问题。

第三,立足实践,博采众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立足实践,是我们能够关注问题、科学应答的前提所在。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书斋之中构建起来的理论,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研究者,不仅仅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更应当同时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在实践之中形成真正的问题意识,得到滋养理论的鲜活经验。总而言之,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只能来自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刻体验和理性升华。同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程度的提升,应及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实践参与或体验机制,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之间的联系,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多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读问题,并基于对实践的理性思考中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3)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还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坚持博采众学科之长。吸收借鉴当今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所取得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成就,在博采众长中实现理论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以社会意识形态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为研究重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其研究对象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与整体性而言,学科在本质上更应当是综合学科,应当更加自觉地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还要从传统文化和外域文化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之对于正在变化的社会具有适应性和及时更新能力。对外域文化、对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也要采取辩证分析的科学态度。注意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思想理论成果。“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从而开阔我们的理论思路,拓展我们的研究领域,改进我们的研究方法,最终实现学科的理论创新。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担当实践指导的社会责任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学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又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把指导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效,作为衡量学科建设和责任担当的标准与尺度。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要着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与时俱进,促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担当的学科责任和历史使命。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担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任(4)。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而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它的巨大力量,必然要求它始终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变成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时代使命开展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社会功能便无从体现。换句话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建设,必须明确并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使命,只有自觉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学科功能满足这种需要,才能使学科成长获得强大生命力。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要着力于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同某些理论学科有明显不同,并不是一系列抽象概念的堆砌,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际出发,立足中国的现实实践,回应社会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及重大问题给予科学明确的回答。比如,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关注,涉及人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多个层面,既要解疑释惑,也要引领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政治觉悟的提高、道德素质的完善、文化生活的丰富等。又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其他工作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以及如何科学地指导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等等,这些问题得到科学、明确的解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再比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都日趋明显。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但却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因此,及时跟进,给予理论上的回答,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科学指导,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学科理论体系也会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推进而发展完善。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担当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存在与发展,建立在当代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之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功能之一是应按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塑造人、培养人。培养和输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兼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的专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从规格上讲应该是兼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的人才。作为学科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及其发展、传播和教育为研究对象,在人才培养上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和灵魂。当然,区别于其他几个二级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尤其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传播,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要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5)。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外,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也构成其相关学科,这些相关学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学理支撑和智慧资源。在人才培养中既注重一般的教育原理、实践技能、政治知识、道德素养的培养,更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素养这个核心素质的培育。这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素养的培养是根本,它关系学科人才核心素质的具备,也关系学科自身本质特性的彰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体系,通过兼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传承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对各行各业的指导作用通过专门人才的作用发挥而得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所依托的专业,其服务的对象和范围,既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和党团干部,又要为社会培养党政干部、宣传思想工作者及理论研究人才。由于所有高校都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首要的任务是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人才。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都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立德树人,立才为国,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明确提出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担当的使命与责任。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培养人的方向问题。他曾特别告诫我们,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辨政治方向。同时,促进带动其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思想政治教育学要担当文化引领的社会责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我们党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主导、先行作用,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崭新实践的新使命,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引领文化建设的现实要义。

引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构建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广阔的视野,充分吸收和借鉴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在塑造民族性格、培育民族心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辗进,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这些传统文化,进行积极地扬弃。

现在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也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的选择。以自身敏锐的洞察力来甄别出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文化,通过对各种文化进行学科化、专业化的梳理,按照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过滤文化环境中与之相抵触的文化要素,同时输入积极的文化要素,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和批判改造的同时,对西方文化进行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在有针对性的学习、借鉴、消化、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并将这些思想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产品转化为社会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和文化形式。从而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水平,建构和丰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可以看到,近些年中国的思想观念正在经历一种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也蕴含着社会文化思潮领域的新变化。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思潮有所减弱。经济学不再是唯一的热门社会科学,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学日益成为显学。新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将是中国主要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也越来越活跃。新左派、后现代主义、相对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潮,随着现代性问题的累积,随着技术社会、消费社会以及各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有所抬头,其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6)

要关注各种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形象包括国际形象迅速提升。特别是随着西方新自由主义陷入种种危机,随着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及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系列振奋人心的重大事件,使得中华民族复兴及其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使得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在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占据主动。与此同时,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一般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开始积极寻求与诸多社会思潮的对话互动,意识形态整合机制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今天的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既保持社会思想观念多样化,又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健康发展的文化与思想建设局面。这种状况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对社会文化思潮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包括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建设机制,创造了可行的制度条件。

二、学科建设与社会责任实现之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推进加强学科建设,担当社会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1.给予政策支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力机制

在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高校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把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聘晋升和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考核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给予重点扶植。高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如教务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党委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有关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列入国家总体的科研规划,注意发现和推广这方面的重要成果。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力机制。以研究会、学术论坛等为基本组织形式,鼓励社会不同主体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重大课题等为主要抓手,增强学术队伍组建上的兼容性,吸纳多学科力量共同参与到同一研究中。要以交叉学科发展为突破口,鼓励相关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一步融合。

2.凝练学术方向,加强分支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如果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它包含若干分支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在加强自身分支学科建设上下大工夫,力争在每一个分支学科上有所发展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努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整合和整体发展。

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要,瞄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前沿,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稳定的学科学术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质量和生命,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地位与前景(7)。凝练和确定学科先进的学术研究方向,持之以恒地围绕此方向进行学术探索,拓展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都是需要深入拓展和深化的学术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各分支学科可根据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凝练、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向重点加以突破。

3.培养学术骨干,科学规划学科队伍

在队伍建设上,要吸收人才,培养新人,不断壮大队伍。要注意整合分散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中的现有学术力量;要着力打造骨干队伍。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硕士点学科独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定向定人定位,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把人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头等大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8)。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学术新秀和学术团队的扶持力度,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配备机制,鼓励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共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要鼓励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开展业务进修,激励他们走长期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要着力形成科学化的体制机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选配机制、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4.注重课程建设和专业依托,实现学科与专业协同发展

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服务,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动因,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之后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贯穿和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并努力探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龙头,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过专业建设,既培养专门人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又出理论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目前,学科专业点已从本科点、硕士点发展到博士点,形成了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得以整合发展。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将学科、专业建设继续引向深入,仍是需要实践的课题,是思想理论工作者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

【注释】

(1)刘忠孝,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史晓杰,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

(2)沈壮海:《返本开新:思政研究的创新路径》,载《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5日。

(3)沈壮海:《返本开新:思政研究的创新路径》,载《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5日。

(4)骆郁廷:《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载《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19期。

(5)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

(6)参见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张耀灿、曹清燕:《建国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载《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7期。

(8)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的思考》,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