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

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陈彤旭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青年教师的数量迅速增加,青年教师占全部师资的比例显著提高。这是中国的大学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青年教师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_社会责任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

陈彤旭(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青年教师的数量迅速增加,青年教师占全部师资的比例显著提高。这个群体面临着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职业素养培养不足,住房分配社会化,意识形态多元化,互联网成为重要传播渠道等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大学青年教师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大学文化的继承人,是社会中重要的知识阶层。因此研究大学青年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是一个传播学与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大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网络素养,履行社会责任。

一、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

要深刻认识中国大学青年教师的现状,首先需要综观全球博士生教育以及大学师资来源的整体趋势。世界上先进的高等教育,必然重视大学师资的来源。在进入大学教师的职业之前,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2)

严格的学术训练,包括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完备,要求严格,也包括对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有严格要求。严格的职业能力训练,包括要求博士生就读期间和博士后期间担任助教助研,提前培养教学能力。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是我国博士生教育正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的实际状况与之还有相当的差距。

在我国目前的博士生教育中,开设课程不够系统完备(3),学术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不足。所以博士生毕业后,在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这是中国的大学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大学入学率提高,学生数量增加,师资迅速扩充。到目前,全国高校已经有70%以上的师资是青年教师。关注这个群体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横向考察国外的高等教育师资来源状况,还要纵向回顾中国现代大学历史上的师资状况。青年教师在历史上所占比例不象现在这么高,职业素养的问题也没有这么突出。民国时期,冰心26岁就担任大学教师,徐宝璜也是28岁就任教于大学,吴贻芳28岁就担任了金陵女子大学校长。这些青年教授都在讲台上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那个年代,青年教授在教授中占的比例没有今天这么高。另外,上述三个作为例证的学者在成为大学教师之前都有相当丰富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经历。

当前我国的大学青年教师,占师资比例大,求学经历和职业经历单纯。在走上教学岗位前,许多青年教师并没有都经过严谨的学术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这不仅是关系到当下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并且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时期的经历对于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是关乎高等教育事业长久大计的重要命题。

二、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

怎样认识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大学青年教师所处的社会系统这个角度认识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

笔者认为,大学青年教师所在的社会系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大学青年教师的自身系统,第二层是大学的子系统,这层是社会的整体系统。大学青年教师发展完善自身是在第一层系统的层面,履行本职工作是在第二层系统的层面,服务社会是在第三层系统的层面。通过这三层系统,大学青年教师实现与社会的关联,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在第一层——大学青年教师的自身系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通过体育和艺术,赋予体魄与心灵的释放、安宁和松弛,达到高尚的境界。

在第二层——大学的子系统,通过流畅的组织沟通,推动这个系统的运转。

在第三层——社会的整体系统,从大学的使命出发,履行大学对社会的责任。大学的社会责任包括知识创新的责任、思想理性的责任、培养文化继承人的责任。这层系统是在国家与社会的层面,是一个大系统,大学通过与其的关联,进行知识的创新、解释、传播,推动社会的进步。

上述所说的系统,是在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是我们也不能陷入狭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即认为生态系统在不断进化中。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同,更为复杂,是非线性的,人类的社会生态系统有时会后退,有时会衰落,不是一直进步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看清楚大学所处的历史位置以及所在的社会结构位置的变动。

大学青年教师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有多种途径。

作为大学青年教师(青年学者),首先是通过学术研究来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学者创新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有时,人们可能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阻碍。比如教学对学术工作时间的侵蚀,社会兼职对学术时间的侵蚀,关心时事对学术时间的侵蚀,家庭职责对学术时间的侵蚀。

对于这些矛盾,怎样认识,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可从大学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入手找到答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是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机会,挑战各种新鲜的角色,大学青年教师也是如此。如果这种探索超过了职业所需的尺度,就会对学术的品质构成侵蚀。青年时期是大学教师职业的起步阶段,需要把时间合理分配,把各种角色安排妥当。对此,有台湾学者认为应该把学术论文发表放在第一位。(4)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应到了职业的中段,即获得终身教职后,再致力于服务事业。(5)他们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大学青年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学术不是唯一的途径,还要通过教书育人实现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责任,通过完善自身实现社会责任。

三、大学青年教师的网络素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中国人所处的媒介环境。大学青年教师需要提高两方面的网络媒介素养,一是提高使用互联网的技术能力,二是提高对互联网信息的分析能力。这二者综合起来,构成了大学青年教师的网络素养。

使用互联网的技术能力,包括使用互联网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使用互联网查询文献的能力、使用互联网进行知识传播的能力等。

对互联网信息的分析能力,包括对网络信息的辨识、鉴别能力等。

网络素养中非常重要的是对互联网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与西方国家的媒介环境不同,中国长期处于与外部世界信息隔绝的状况:古代中国与世界交通联系不便,这是工业革命以前各国共同的技术限制决定的;近代中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依然处于信息封闭的环境;1949年后,冷战背景下的当代中国仍旧没有摆脱与世隔绝的媒介环境。由于这种信息隔绝的漫长历史,人们对于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非常好奇,对于违禁的信息更难免好奇。尽管我国政府近年重视对互联网的监管(6),努力创造健康的网络媒介环境。但互联网还是打开了信息的闸门,信息如洪水一样涌入,泥沙俱下。大学教师作为知识阶层,如果对于互联网采取一味封闭的态度,显然违背了时代所需要的开放精神;但是如果因为需要了解信息,对互联网的信息采取单纯的求知态度,因而盲目信从网上信息,也是蒙昧的、偏颇的。

青年学者在使用互联网技术方面,比中老年学者更为擅长。但是对信息的获取也更加依赖网络,这容易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包括对宏观政策的了解、对社会现实的了解等。

误区之一,对网上林林总总的新闻资讯、娱乐资讯、生活资讯十分感兴趣,陷入变化万千的信息细节当中,却忽略了对宏观政策的阅读和理解。这里的关键原因是,年轻人喜欢使用的新闻门户网站、MSN网站等,新闻信息的编辑有所侧重,比如由于商业目的侧重传播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等。政策信息、专业信息较多发布的网站则比较严肃,有时不能吸引青年网民的注意力。

误区之二,对网上传播的各种政治信息特别感兴趣,但是又缺乏分析鉴别能力。通过论坛、博客或电子邮件传播的政治资讯,我们使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会发现信息源以及信息的生产者都各有其立场,各有其传播动机。如果阅读者能够平衡地阅读、分析,倒也能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问题是,网络传播的特点是促进了受众的分化,使用者容易倾向于长期固定接触某个论坛、某个博客或者某个“圈子”(社会网络)的电子邮件。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就会因此强化某种政治观点或者思想倾向。这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接受心理的不同。

在大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工作之外,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吸收、互动占用了他们很多的时间。尽管许多青年教师是抱着求知的目的上网,并不乏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普遍存在上述所说的网络素养误区(包括信息接收误区,网络使用心理误区等),其结果可能是南辕北辙的。

如何解决呢?平衡获得信息是解决上述误区的途径。既要使用网络媒介获取信息,又要从传统印刷媒介获得信息;既要阅读新闻门户网站,也要看政府网站和专业网站;既要从所在学术共同体的数字化交往中获得有益资讯,又要避免由此带来的褊狭。

四、大学青年教师的网络素养与社会责任

我们要看到互联网积极的方面。提高网络素养,有助于增强大学青年教师与社会系统的联系,有助于消除大学青年教师与社会系统的隔阂。说到社会系统,大学青年教师日常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大学这个庞大又复杂的组织。

大学青年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越过科层的障碍,直接了解、学习到教育政策,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大学青年教师处在大学行政网络的末端和金字塔的底层,所以往往也是在信息传播的终端。在组织传播的渠道里,信息经由校——学院——系——教研室,到达基层青年教师那里,往往已损耗、衰减或者变形。

信息的损耗,往往源于大学行政人员对于教育政策的不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经过调查研究制定政策,与基层还不算隔膜。但是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在于,大学的许多行政人员(尤其是非教师出身的)对教师不了解,对学术更谈不上理解,所以容易导致沟通中的隔阂。政策经由他们传达,必然经历信息的损耗。

提高大学的科研和教学以及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要向教师正面、简洁地讲清楚规则,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这看似简单,但是经过一级一级的科层传播方式,有意无意的误解扭曲,等政策到了青年教师那里,就变形了很多。

这就需要大学青年教师自己努力了解规则,第一是接受正规的新教师培训;第二是注意通过印刷文件和学校网站了解政策,保持积极正面的认识(大学青年教师在职业的初期,薪水低、住房困难、工作任务繁重,很容易陷入负面的世界观);第三是通过人际传播向老教师学习;第四是通过人际传播以及互联网保持与学术共同体的联系。

总之,提高网络素养,有助于大学青年教师获得正面的世界观,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注释】

(1)陈彤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

(2)参见何炳棣著《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和李欧梵著《我的哈佛岁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这两本都是海外华人学者的自传,讲述青年时代在美国大学中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以及如何进入大学教师的职业。

(3)参见胡春阳:《美国传播学博士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国际新闻界》2010年5月。

(4)参见蔡今中:《如何撰写与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国际刊物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参见[美]约翰·达利等:《规则与潜规则:学术界的生存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胡凌:《过滤软件与互联网的治理》,载《二十一世纪》2010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