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成教育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养成教育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在隐性教育中的显要位置,主要不是因为德育对于传统教育定位的影响,而是因为它反映了德育的特殊本性和机制的客观要求。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将系统的道德知识逐渐内化为主体素质,这种“内化”功夫便是隐性的品德教育过程。
养成教育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_教育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二、养成教育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经过对学校德育实践的大量考察,不难发现隐性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德育功能。德育在隐性教育中的显要位置,主要不是因为德育对于传统教育定位的影响,而是因为它反映了德育的特殊本性和机制的客观要求。学校德育工作主要由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两部分组成。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这些显性教育以灌输道德伦理知识为主,并通过“读”、“记”等手段实现并考察其教育效果,获得其认知的显性教育功能。道德认知教育虽然是品德构建的重要前提,但是,德育课程学习成绩并不等于实际思想道德水准。说到底,道德认知不过是进入道德“殿堂”的“钥匙”,而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才是人们孜孜以求的道德“真藏”。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将系统的道德知识逐渐内化为主体素质,这种“内化”功夫便是隐性的品德教育过程。养成是品德构建的主要方式。道德养成的过程,亦即体验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磨炼道德行为、修炼道德人格的过程。在实践中,主体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是一个非强制的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暗示、舆论从众机制产生潜在心理压力和动力,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不仅道德素质依赖于养成过程,个体的生活作风、心理素质、审美品质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无不需要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养成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