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对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孙耀胜 刘丽娟贫困生问题是高等院校和社会各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对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_青年学术论坛

对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孙耀胜 刘丽娟

贫困生问题是高等院校和社会各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费也不断上扬,使高校贫困生比例也在不断地扩大。据统计,在我国一般高等院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在校生15%~30%,其中特困生占8%~15%,而在一些地方院校中贫困生的比例甚至达到50%,特困生的比例则达到20%~30%。关于贫困生的界定,一般认为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为贫困生,不足100元的则为特困生。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项调查,80%以上经济困难的学生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地方院校贫困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索。

一、贫困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地方高校由于主要面向本地区招生,大多数都来自山区或边远的农村,受地区经济的影响和局限,自幼在贫困状态下求学,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给他们造成了很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自卑感和虚荣心 在一部分贫困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自卑、虚荣心理。因为对自己的贫困处境感到羞愧,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而极力包装自己。他们特别维护自己的“尊严”,与人交往时往往有防御心理。因内心的极度自卑而用外表的极度自傲来掩饰自己。

2.封闭和沮丧 贫困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他们同时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能与别人交流,希望有人来了解、理解,甚至关心自己。但他们又害怕与人交往,怕自己经济上的劣势及心理上的脆弱被人发现。这种心理往往容易引发与同学的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帮助。久而久之,会产生封闭、沮丧的心理。

3.紧张和焦虑 贫困大学生常常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紧张和焦虑。对于贫困生而言,由于家庭贫困,学费或生活费没有着落,打工挣学费除了牵扯他们更多的精力外,也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心理疾病。

二、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素质教育的匮乏 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地方的农村学校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音乐、美术、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再加上学校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成绩上,不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遇到自己不能解决或想不开的事情时,就会出现心理压力

2.经济贫困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富之间差距逐渐拉大,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差悬殊。由于学习和生活都没有稳定的经济保证,多数贫困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挣生活费以及其他各种开支。这种生活状况使他们不断要在学习之外勤工俭学,还要尽量减少开支,这无疑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3.就业压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但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使得在择业竞争中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出身贫困的大学生本想通过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因为家庭的贫困和缺乏社会关系等原因,使得择业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生存与发展孤独无助的心理压力。

4.家庭的压力 在山区或偏远的农村家庭,虽然家庭贫困,但出一个大学生也是一件非常光荣和高兴的事情,而这个家庭同时也把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能够让这个家庭从此摆脱贫困的面貌。因此,贫困生要比非贫困生承受更多来自家庭的压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学习,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家人。

三、解决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对策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较低有密切的关系。地方高校应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等有关知识的传授,使他们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了解大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身心特点,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应在大学学习阶段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采取举办专题讲座以及集体咨询等方式指导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掌握调节心理失衡的技巧。

2.通过“奖、贷、勤、助、免”等政策,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目前,虽然各高校都设有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资助政策,然而由于资金局限,贫困生的数量逐年的递增,再加上勤工俭学的岗位有限,助学贷款手续的烦琐,从根本上很难解决贫困生尤其是特困生的经济困难。对地方院校而言,问题更加明显。举例说,发放助学贷款的银行更愿意选择一些知名度好的重点高校,对一些地方院校,由于缺乏政策的扶持,加上担心将来还款的问题,因而很少获得垂青。建议地方院校一方面借助社会、政府的力量,建立完善的扶助机构,加大资助力度,另一方面完善助学贷款制度,从政策上支持地方院校获得贷款,并通过“奖、贷、勤、助、免”五位一体的政策,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

3.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贫困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地方院校要不断提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深入到贫困生中去,贴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崇尚理智与好冲动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多样化与信念一元化的矛盾。要做好贫困生的扶助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宿舍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引导贫困生坚持真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奋斗的精神,塑造他们的美好的心灵。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及贫困生的优秀代表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交流,使他们找到一种归属感。既缓解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又为他们提供了舞台,给了他们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

4.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要加强班级和宿舍的管理,提倡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最后,地方院校还要充分发挥各种学生社团、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怀和支持,消除经济困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开拓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术学.关于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5)

[2]许素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救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7)

[3]刘丽娟,孙耀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中外教坛,2003(9)

[4]孔燕,江立成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