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生理论及其适应性

共生理论及其适应性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共生理论的不断发展,其逐步被应用到了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其中,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
共生理论及其适应性_中国民族学·第12辑

一、共生理论及其适应性

“共生”是由德国真菌学者德贝里(Antonde Bary)在1879年提出的,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随着共生理论的不断发展,其逐步被应用到了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构成共生的三要素。其中,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模式,也称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关系,也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能量互换关系。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最终,由共生单元按某一种共生模式构成了共生系统。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共生理论为视角基于以下两点:其一,草地生态关系,既反映了一种自然界的生物链关系,又反映了一种人类社会的生计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要想探究清楚草地生态关系就必须在解释清楚自然界的生物链关系和人类社会的生计模式的同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清楚,共生理论恰好能够做到这一点。通过共生理论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能够将草地生态关系的各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清楚。其二,共生理论的归结点是要使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之中达到和谐共生的关系,而草地生态关系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草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牧区社会达到和谐共生,二者的目的不谋而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