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成员出于什么需要而形成群体

社会成员出于什么需要而形成群体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当人们逐步扩大社会交往和实践范围而形成的更为复杂的次级社会关系,以次级社会关系结合而形成的次级社会群体,如各种各样的组织,次级社会群体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性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群体,将社会群体划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萨姆纳认为,人们常常对自己所属的内群体评价较高,而对外群体有所怀疑甚至怀有敌意。
社会群体的类型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现实生活中的群体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所以使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以下几种划分类型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重要的。

(一)按群体的规模分类

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可以将群体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大群体一般是指群体内的人比较多,如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学校、企业、机关等。小群体是指群体内成员人数不多,规模有限的社会群体,一般认为两人到几十人之间这一数量界限。实际上,群体成员数量的多少只是相对的概念,由于小群体的人数有限而形成的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互动的可能性增大,相互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比较深。

(二)按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

在群体中的成员间,互动往往频繁,但由于群体的性质不同,因而由此所造成的成员之间的关系的亲密程度也不同,社会学一般把成员之间关系亲密的群体称为初级社会群体。它是从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简单的社会关系,人们以初级社会关系结合而形成的初级社会群体,典型的代表是家庭、邻里以及朋友圈子等;而相对地,把成员之间关系不那么亲密的群体称为次级社会群体。它是当人们逐步扩大社会交往和实践范围而形成的更为复杂的次级社会关系,以次级社会关系结合而形成的次级社会群体,如各种各样的组织,次级社会群体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

(三)按群体社会关系的性质分类

人们结成社会群体可能会出于多种缘由,其中包含有最基本的和次要的缘由。社会关系是社会群体分类的很重要的基本缘由,因为它是人们结成群体的主要纽带,也反映了群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性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群体,将社会群体划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血缘群体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群体,家庭和家族是其典型的形式。血缘群体是人们学习社会知识、参与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在人的社会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血缘群体是最早产生,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即使今天在我国传统因素浓重的农村地区,家族仍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或支配农村社区的社会生活面貌。

地缘群体是由于相邻而居所形成的群体,邻里和同乡是地缘群体的典型形式。地缘群体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出现而产生的,有的是从血缘群体发展而来的,有的则纯粹是基于地理原因,它们对社会的发展或运行状况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乡会”一类群体常常可以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或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邻里关系的亲密或淡化则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秩序甚至社会稳定,从而也影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

业缘群体是在工作或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体,各种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组织都是业缘群体的典型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劳动从家庭中分化出来,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门组织。作为人们劳动的群体—业缘群体,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广泛,处于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或运行状况起着主导作用,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但应当看到,不管业缘群体如何发展,现代社会仍是一个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并存和协同发挥作用的时代。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存在着趣缘群体,这是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人们结合而形成的群体,但它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尚难同其他的社会群体相提并论。

(四)按群体的正规化分类

任何社会群体内部都有一定的规范,它是成员共同约束和活动的基础。但是,不同群体其规范形式也不同,有的社会群体主要靠感情、道德、习惯、信任来维持,这些规范一般是非成文的,我们把这一类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另一些群体内部的规范则主要由成文的规定来表述并发挥作用,这类群体被称为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一般包括企业、机关、学校以及家庭等。在我国组建正式群体要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在群体章程、编制计划及其内部组织结构等经审查批准后方可正式成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并不一定完全相互分离而没有任何交叉,而是往往在正式群体中有非正式群体,但当我们对某一群体进行分类时,基本上还是能够辨明它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

(五)其他分类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中,有些学者还使用了其他分类,提出了其他一些社会群体的概念,如内群体和外群体以及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1.内群体和外群体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为了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和他人的感情而使用了内群体和外群体概念。所谓内群体是指一个人所属于的并对其有认同感和忠诚的群体。内群体也被称为“我们群体”,成员之间有亲密感、认同感。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形成的群体。萨姆纳认为,人们常常对自己所属的内群体评价较高,而对外群体有所怀疑甚至怀有敌意。

2.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按照个人是参与还是接受其规范而将群体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参加其中并接受其规范的群体,也称为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它是一种小群体,该群体中的成员在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等因素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互依赖,成员彼此间有共同的价值规范和彼此协调一致的社会行为,由于规模小,所属群体更具凝聚力。参照群体是用做评价人物或事物标准的群体,人们在评价社会现象时,往往把它与其他社会群体进行比较,这种用作评价事物尺度的其他群体,就是社会学所说的参照群体。一般来讲,参照群体具有激励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树立的“先进单位”和选择的“反面典型”就是一种参照群体,是为了激励人们的斗志或提醒人们引以为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