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古典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之间的过渡,美国早期的社会学明显地兼有这两者的特点。智力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力量,它所导致的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社会进步。他创办的《美国社会学杂志》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刊物,赫赫有名的芝加哥社会学派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形成的。这些兴趣的不断冲突、调停和发展构成了社会过程。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_现代实用社会学

四、社会学的现代发展

社会学从创立到繁荣,其中心都在欧洲。但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社会学又进入复兴和进一步发展时期,并且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包括很多发展中国家拓展,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从此对社会学给予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这也可以充分说明,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发展的中心在欧洲,而美国之所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角,并从此之后一直领衔主演世界发展大戏,会成为现今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

(一)美国早期社会学研究的兴旺

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欧洲古典社会学的传统理论,另一方面又特别注意把社会学理论探讨与美国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社会学在美国扎下了根。如果说欧洲古典社会学的大师们习惯于从整体上对社会学进行研究,并且特别热衷于建立完整的社会学体系的话,那么,随着社会科学领域内劳动分工的发展,以美国为中心的现代西方社会学,则往往偏重于从某一角度,尤其是从繁荣的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来探讨社会学问题。作为古典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之间的过渡,美国早期的社会学明显地兼有这两者的特点。正是由于美国社会学家们将社会学作为指导社会实践、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手段,因而得到美国官方和财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两方面互为动因,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既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学的迅猛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腾飞,社会学与经济联姻从而成为佳话。

美国早期社会学家主要有威廉·萨姆纳、法兰克斯·吉丁斯、斯莫尔、威廉·托马斯和罗伯特·帕克。

威廉·萨姆纳(1840—1910)以1906年出版的《民俗论》一书而闻名于世。在这部具有众多真知灼见的著作中,威廉·萨姆纳对于民俗和伦常的探索为社会学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在这部著作中,他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民俗及民俗的起源问题。他认为:“民俗是个人的习惯,社会的风俗,起源于人们满足需要的努力。”[7]因此,民俗的产生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民俗决不是理性的、有计划的产物。在其功能上,威廉·萨姆纳认为,民俗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民俗的影响无孔不入。如果违背了民俗,轻则遭到周围人的嘲笑,重则受到人们的谴责。与民俗相比,伦常是民俗的一种,但它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是关系到“安宁幸福”的民俗,是关于是与非的民俗。因此伦常是强制个人必须遵守的民俗,是一种指导力量,是一种严格的社会标准。除此之外,威廉·萨姆纳还认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伦常是不同的。由于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他又认为,如果人为地干涉伦常,通过政治力量或行政手段建立伦常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

到了19世纪末,在社会学中形成了一股颇有影响力的思潮,即心理社会学或社会学中的心理主义。其中,心理进化论就是这种思潮的先锋,莱斯特·沃德(1841—1913)就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莱斯特·沃德认为,心理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感情、欲望是心理方面的一种综合力量。但这种力量只是一种自然的、盲目的社会力量,是按照进化的一般法则发生作用的,是一种“被动的或消极的进步”。除了欲望和感情这类自然的社会力量外,人类还有另一种在社会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即智力。智力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力量,它所导致的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社会进步。欲望或感情在指向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或遭受挫折后,便无法达到目的,而智力则可以通过采用间接的方法以达到目标。据此,莱斯特·沃德将社会进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的进步,一是人为的进步,亦称有目的的进步。前者的动力来自于感情或欲望,后者来自于人类的智力。智力这种指导性力量的结果便是现在人类的成就和文明。通过智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就是莱斯特·沃德著名的“社会导进论”。

心理进化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法兰克斯·吉丁斯。他的理论中一个关键性的概念是他提出的“同类意识”。“同类意识”是首要的或最基本的社会意识,社会就是通过同类意识而结合起来的。有了同类意识,人们才能够有相互合作的协调的行为活动,而一旦缺乏同类意识,就会产生竞争、冲突和分化等对社会生活不利的行为。

在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中,艾尔宾·斯莫尔(1854—1926)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芝加哥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并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第一位社会学教授兼系主任。他创办的《美国社会学杂志》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刊物,赫赫有名的芝加哥社会学派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形成的。在斯莫尔的社会学知识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他关于人类兴趣以及对于基本兴趣的社会控制的观念。他认为,一个社会的进程就在于人类兴趣的发展、整理与满足。艾尔宾·斯莫尔将人类的兴趣分为六类:(1)健康的兴趣,其中可分为食物、性和工作兴趣;(2)财富的兴趣;(3)社会兴趣;(4)知识兴趣;(5)审美兴趣;(6)正义兴趣。艾尔宾·斯莫尔认为,任何人类行为都可以由这些兴趣中的某种或某几种的组合来说明。这些兴趣的不断冲突、调停和发展构成了社会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芝加哥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是威廉·托马斯(1863—1947)。他开创的“生活史”的研究方法促成了美国一代学者从书斋走向社会,去研究活的历史、研究人们现实的态度及社会变迁。威廉·托马斯与波兰人兹纳涅茨基合作的《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一书,就是起到以上作用的一部不朽的著作。该书主要讨论少数民族的性质和少数民族的亚文化问题。全书分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初级组织”,即波兰农民的传统社会;第二,组织在波兰的解体和重建;第三,组织在美国及其解体;第四,一位移民的生活记录。在理论上,该书主要讨论了两个基本问题:(1)个人对社会组织和文化的依赖;(2)社会组织和文化对个人的依赖。社会文化用“价值”表示,主观特征用“态度”表示。威廉·托马斯认为,只有把个人的态度和客观文化的价值结合起来考虑时才能充分解释人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威廉·托马斯还提出了著名的“情景定义”理论,即左右着个人行为的不是刺激物本身,而是个人对刺激情景的主观定义。“情景定义”理论使他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发展到了高峰。

罗伯特·埃兹拉·帕克(1864—1944)是继斯莫尔和托马斯之后,芝加哥学派的另一位中坚人物。记者出身的他不仅开创了民族关系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而且为美国社会学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帕克那里,社会过程被划分为四种主要形式,即竞争、冲突、调节和同化。在对种族和阶级关系的研究中,帕克一方面借用并丰富了齐美尔“社会距离”的概念,更对“偏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另外,“自我”、“角色”和“边际人”的理论,在帕克的社会学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帕克在社会学史上的不同寻常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是城市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帕克主张在对城市的研究中要从观察出发,注重实际分析,同时,还要研究城市中各阶级中的个人,包括下层工人、上层官员、移民、流浪汉、音乐家、舞女和娼妓。在帕克的研究中,涉及城市的性质和特征、城市人口、邻里关系、工业组织与秩序以及城市生活的社会心理问题等。他的思想对后来者有着非常巨大的启迪作用。

在芝加哥学派之后,产生了功能论、冲突论、交换论、互动论等理论流派,也主要是美国社会学家作出的贡献。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的世界性拓展

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在欧洲,由于纳粹主义的横行,很多社会学家遭受迫害而大批流亡,社会学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振兴阶段,社会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

1949年9月11日,国际社会学协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下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成立。该协会的宗旨是:鼓励相互传播和交换有关社会学研究进展的情报,为社会学的国际性研究工作提供条件。1950年,在国际社会学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在瑞典苏黎世召开题为《社会学研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学术讨论会。此后,协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世界性学术讨论会。该协会出版了《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刊》《当代社会学》等刊物。国际社会学协会的积极活动和出版的刊物,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西欧各国社会学研究在复兴中不断取得进展。在法国,社会学研究由教育部组织,社会学研究所成为运用国家资金有组织地培养社会学家的基地,又是开展社会学研究的场所。大学里社会学教育同哲学教学中分离出来,社会学教授日益增多,有关社会学的各种刊物也大量出版。同时,也注重多方面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在英国,社会学迅速发展,以大学为基础广泛开展社会学教育和社会调查,还出版了《英国社会学杂志》《社会学评论》《社会学》等著名杂志。在德国,由于纳粹直接统治,社会学研究工作几乎被完全禁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流亡国外的社会学家返回联邦德国,恢复了社会学研究。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社会迫切问题、社会流动的大量调查,同时也注重理论的研究,即重视德国社会学的传统,在社会学界开展了“理论和经验研究”的论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其他各国,如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的社会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的十二次世界社会学大会有六次在欧洲国家召开。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学研究发展特别迅速。1905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有3000多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每10年增加约1倍。同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数也成倍增加。美国有大量社会学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大多设在大学,同时遍布企业、政府机构、医院、教会团体、慈善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有关社会学的图书、期刊增长速度也特别快,美国社会学协会出版的专门评论社会学图书的期刊《当代社会学》,一年就发表近400篇书评,还有美国社会学协会的《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家》等,都是美国重要的社会学刊物,所有这些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研究获得了很好发展。因为原来压制一般社会科学发展的天皇制障碍已基本扫除,战争期间被禁止的社会事业重新获得了发展。从小学到中学均开设社会学课,大学普遍开设社会学课程,讲授社会学的教师迅速增加。社会学研究机构迅速发展,除了全国性的日本社会学协会和西部社会学协会外,还先后建立了关西、关东、东北、北海道社会协会,社会学者出版了大量社会学著作。

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学研究也迅速发展。苏联社会学协会于1959年成立。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成倍增长,70年代末个人会员增加到3000多人,团体会员600多人。社会学协会已有10多个分会。苏联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科学院系统内设立了40多个社会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设置了200多个研究机构,出版了《社会学研究》《社会保障》等刊物以及大批有影响的社会学著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广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社会学研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国家的社会学研究受到美国的影响比较大,许多从事教学研究的社会学者多在美国接受社会学教育,理论和方法也比较多地借鉴美国社会学。同时,各国也开始重视结合本国的社会实际,探索本国社会学本土化问题。因此,经验研究、社会调查被普遍采用,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问题、民族问题、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社会平等问题、民主问题、南北关系问题等成为重大的社会学研究课题。社会学教育也有一定进展,有的国家还在高等学校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出版了一些社会学刊物和研究本土社会的书籍。

(三)社会学的当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学进入当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第一,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在发达国家,应用研究占有很大比重,并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研究,其突出标志是对本土社会的调查。亚洲、非洲、南美国家都进行大型的社会学调查,目的是为本土社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服务。第二,社会学理论流派众多。这些不同的流派从各自的角度丰富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主要派别有功能论、冲突论、交换论、符合互动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