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也叫中元节,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同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中元节时,道教宫观要举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目的的道场。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寺院要在七月十五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因此,七月十五这天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的亲人。这也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旧时,一些地方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送回为止。
七月十五_中国节庆

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也叫中元节,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同为古老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鬼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暂离冥界,接受考校。中元节时,道教宫观要举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目的的道场。

佛教寺院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佛教对这个节日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盂兰盆会”,还有一层意思:纪念目莲救母。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目莲的母亲刘氏四娘去世后,在阴间受饿鬼折磨,吃不上饭。目莲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母亲,并将用钵盆装好的菜送给母亲,菜饭没到口中就变成了火炭。目莲没有办法,只得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于是,目莲在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寺院要在七月十五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

img40

目莲救母

旧时北京的寺院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放河灯在中元节活动中,只是一个小环节,但在民间可能比较重要。现代女作家肖红在小说《呼兰河传》中就有放河灯描写:“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道教的中元节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度”。这里也有一个传说: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被关在阴曹地府的牢房里,在十八层地狱受苦,地藏菩萨是个孝子,不忍母亲受罪,就在七月十五这天,让看守牢房的小鬼打开牢门放出母亲,没想到牢门一开,牢房中的不少小鬼乘机逃出,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打通关节早日托生,脱离苦海。

因此,七月十五这天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的亲人。道教宫观要设“中元普度”法会,安抚那些孤魂野鬼。信众也在这天为祖先求福,希望地官赦免罪过,祖先早升天堂。这也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旧时,一些地方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送回为止。现在,祭奠活动的迷信成分不多了,主要是缅怀和纪念祖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