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人对宗庙的祭祀是怎样的?

古人对宗庙的祭祀是怎样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帝王宗庙祭祀周代礼制规定: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太 庙对宗庙的祭祀活动繁多而复杂。除了碰到临时性的大政如新王登基、军队出征等要祭告宗庙外,还有固定而正常的祭祀。周代,逢月祭之时,周王要率领群臣亲至宗庙,宰杀一只羊祭告列祖列宗,并要在宗庙训谕群臣。在月祭中,以每年夏秋之交的月祭最为重要。祭祀时以小儿充扮的尸代表祖先的魂灵,周王及群臣均要行稽首大礼。
宗庙祭祀_中国的礼制

古人认为,人死之后而为鬼,鬼魂依活人给他们的供奉享祀而居,否则便为孤魂野鬼。古代礼制中的宗庙,正是供给祖先亡灵居处的所在。古代的统治者又认为,统治天下的权力既是自天而得,又是承袭于祖先的,因而家便是国,国便是家,家国是一体的,所以,授权于己的祖先,其亡灵所寄居的宗庙,当然也就成了家天下国家的象征。对宗庙的祭祀,就是对祖先的祭祀,它具有着标志国家系于一姓的特殊政治意义,故而古代对宗庙的祭祀,不仅极为隆重,而且是承传不辍的。

(一)帝王宗庙祭祀

周代礼制规定: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昭穆是宗庙中祖先位次排列的顺序,自始祖而下,父为昭,子为穆,依照世次递嬗排列。进入宗庙的先王,皆有庙号,通常以开国之君称“祖”,其余守成之君称“宗”。随着年代的久远,故世先王增多,七庙之数显然难以容纳,于是又有“毁庙”之制,即除始祖之外,其余的“亲尽”之庙(指那些与在位之君世次已远的祖先),其神主另行收藏,而将刚故世的先王递补七庙之数。

宗庙的方位,依据左宗右社的原则,都建在王宫前的左侧。以太祖之庙居中,昭庙在左,穆庙在右,依世次横排。宗庙的朝向,坐北面南,依然有南面为王的意思。

东汉时,汉明帝临终遗令,不许为他单独立庙,于是只得把他的神主藏在光武帝世祖庙别室。由此,七庙分立的制度变为“同堂异室”之制,即在一庙之内集中了先帝们的牌位,而依世次分为若干室加以祭享。这一办法为后世所继承。明代嘉靖帝有意恢复古礼,曾建有九庙,但刚建好就被一场大火烧毁八庙,没奈何,只得承用同堂异室的一庙之制。明清的太庙位于紫禁城端门之左,即今之劳动人民文化宫,它包括戟门、前殿、中殿、后殿、两庑等部分。清于前殿供奉太祖太后,中殿供奉列圣列后,后殿供奉桃庙神龛,两庑东侧为诸王,西侧为功臣。太庙外有高大厚重的墙垣和枝叶茂密的古柏,内有空敞宁静的庭园,庄严肃穆,静谧安宁。

alt

太 庙

对宗庙的祭祀活动繁多而复杂。除了碰到临时性的大政如新王登基、军队出征等要祭告宗庙外,还有固定而正常的祭祀。首先是月祭,即在每个月的初一这一天要祭祀宗庙。周代,逢月祭之时,周王要率领群臣亲至宗庙,宰杀一只羊祭告列祖列宗,并要在宗庙训谕群臣。在月祭中,以每年夏秋之交的月祭最为重要。在这次月祭中,周王要向天下颁行当年历书,以指导天下的农事耕作,以明确周王对天下的统领关系。但到后代,月祭越来越流于形式,皇帝往往懒得亲临宗庙,经常只派使臣到宗庙杀只羊就算完事了。

其次是四时之祭。所谓四时之祭,即是在每一个季度的孟月入祭宗庙,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另外,每年岁末还要举行腊祭,故而实质上是一年五祭。

最后是袷祭和禘祭,它们每隔三年和五年举行一次。袷祭和禘祭都是大祭,是把宗庙中所有祖先的神主汇集在一起进行的祭祀,这种祭祀十分隆重,一般只有天子才有权举行。

祭祀宗庙的礼仪十分繁琐,只有精通礼仪的专家才能承担司仪之职。以周代而言,祭祀之前先要卜日,即确定日期。周王要“斋戒”,沐浴更衣,独居十天,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禁止食荤茹腥,以清除口中的秽气,禁止心有旁骛,要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祭祀正日,参加者都要早早起床,沐浴后换上礼服,才能前往祭祀。祭祀所用的牺牲和礼器、物品等,都要事先仔细拣选,太牢牛、羊、猪三牲要毛色纯正,璧、琮等玉器和束帛要完好无损。周王入庙后先到太室行裸礼,用香酒浇地,告知鬼魂前来受祭。祭祀时以小儿充扮的尸代表祖先的魂灵,周王及群臣均要行稽首大礼。祭祀用的食物,行礼后分而食之,以示食鬼神之余的意思,牲肉要分赐与祭者及各地诸侯。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具体规定。这些繁琐的礼仪规定,一方面反映了统治者对宗庙之祭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统治者希望家天下的局面江山永固的政治企图。

(二)士庶家庙祠堂之礼

周礼的规定,除周天子可设七庙外,诸侯可立五庙,大夫可立三庙,士可立一庙,庶人无庙。奴隶主阶级中的各个贵族等级,虽然宗庙的数量不等,但都可以为自己的祖先立庙,而庶人以及广大的奴隶则无权立庙,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宗法制度下森严的等级差别和严格的尊卑意识。

奴隶社会瓦解后,原先的奴隶主贵族等级被新兴的封建等级所取代,封建社会以官职品秩的高下来标定各人的身份等级,伴此而来的家庙,又称宗祠、祠堂等,亦即取代了周代大夫、士等的宗庙。唐代规定:一品、二品官立五庙,三品及四品、五品有兼爵者立三庙,六品以下至庶人祭于寝。清代规定:亲王、世子、郡王建家庙七室,贝勒、贝子、宗室公、一品至三品官建家庙五室,四品至九品建家庙三室,庶人在正寝设龛而祭。但规定归规定,实际生活中的家庙宗祠之祭,和纸上所说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是将所有祖先的神主集中在一室,有的还悬挂其遗像,逢时而祭。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了一幅贾府祭宗祠的场景,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的祭祖之礼。贾府祭祀荣、宁二祖时,先行拜主之仪。大家进入宗祠,对着大殿里的祖宗神主:“贾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兴拜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然后,贾府不分男女,阖府人等同行拜祀遗像之礼。“上面正房中悬着荣、宁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妇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在供品传完以后,“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行拜祭之礼。

两宋以来,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也产生了要求祭祀祖宗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一般平民家中也出现了祠堂。祠堂供奉高、曾、祖、考四代神主,神龛前设有供桌,摆置香炉、香盒等物。一年之中,每一个季度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的程仪有参拜、降神、进馔、三献、受胙等。一般来说,贫寒之家程序较为简单,而富贵之家礼仪则也相当繁复。如清代湖北麻城的鲍氏家族,其祭祀从序立、就位开始,一共要经历九十三道程序,祭礼方告完成。平民家族祠堂的出现,强化了封建家族观念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巩固了封建制度对基层民众的统治,但也反映了普通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