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的产业化推进

翻译的产业化推进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全球化商品与服务的本地化侵入与产业化发展,翻译成了大有可为的事业,翻译的职业化趋势已渐显现。传统的个人“作坊式”翻译生产方式被现代企划的流水生产线所取代,翻译的规模与效能大大提高。翻译的职业化形成正是看准了这个庞大的利益市场,职业翻译者为此成立自己的翻译公司,聘请翻译专业职员,购买相关专业设备。很显然,传统翻译模式与翻译效能是不能满足当今现代化信息传播速度与需求规模的。
翻译的产业化推进_共生翻译学建构

随着全球化商品与服务的本地化侵入与产业化发展,翻译成了大有可为的事业,翻译的职业化趋势已渐显现。传统的个人“作坊式”翻译生产方式现代企划的流水生产线所取代,翻译的规模与效能大大提高。

全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导致了各种商品、服务的刚性需求持续上升,且波及面不断扩展,说国际化商品与服务在全球各个角落无孔不入,绝非夸张之词。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使用着同样的产品,享用着同样的服务,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智能手机在一夜之间遍及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让使用者运筹帷幄,更能决胜千里。在这样的全球化、国际化、商业化、电子化、时尚化、奢侈化的时代浪潮中,多语种翻译市场需求急速扩大,公司、企业不得不在宣传、营销、网页制作、技术手册、多语种产品(服务)介绍等方面投足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翻译的产业化模式已经形成。

应用文体极具功利性,一切都是利益在说话,翻译作为企业项目策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投资。比如,人力、物力、设备、技术、培训等相关投入。实用翻译的意图始终与利益甚至权力瓜葛不清。翻译的职业化形成正是看准了这个庞大的利益市场,职业翻译者为此成立自己的翻译公司,聘请翻译专业职员,购买相关专业设备。在完成翻译任务时,目标不再侧重内容与原文忠实、对等,而是以客户需求为目的,追求高速度、低成本、高效率、利益最大化,这极大地推动了翻译模式的变革。翻译不再仅限于人工、个体等传统操作模式,而是很大程度上辅以移动电子设备、互联网、数据库检索、文字处理机、同传设备、翻译软件等先进的技术设备,且按不同的翻译任务分工合作,为的是保证某项翻译任务能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因为时间是俘获市场的利器,也是获取利益的杀手锏。目前,市场上的名家巨著、系列丛书、商业大片、产品上市、新兴电子商务等都要靠风险投资、高调宣传、竭力炒作、隆重发布,而后打入市场;这其中的翻译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几乎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比如,畅销书就可以通过团队或互联网上的译者通力合作,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翻译成目标语。据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英文版全球同步发行后的9天时间内,德国的“霍格沃茨翻译学校”就将700多页的英文原著译成了中文,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官方中文版本则足足推迟了3个月;2007年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也是由1 000多位哈迷们在其德文网站“哈利·波特行会”上通力合译的,并且登上了全德英语类畅销书排行榜[1]。很显然,传统翻译模式与翻译效能是不能满足当今现代化信息传播速度与需求规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