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孤独感的测量工具及评价

孤独感的测量工具及评价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孤独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受到孤独感定义的制约。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孤独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可以分为成人与儿童、青少年两个方面。LLCA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分别测量与同伴有关的孤独感、与父母有关的孤独感、对孤独感的积极态度和对孤独感的消极态度。与同伴有关的孤独感和与父母有关的孤独感两个分量表涉及认知评价理论,但是这两个分量表未能说明孤独感的形式和儿童对其社交关系作出判断的本质。
孤独感的测量工具及评价_青少年孤独感略论

孤独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受到孤独感定义的制约。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孤独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可以分为成人与儿童、青少年两个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孤独感的测量工具。

一、儿童、青少年孤独感测量工具与评价

(一)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受UCLA量表编制的激发,Asher,Hymel和Renshaw(1984)编制了儿童孤独感量表。这是现在经常被使用和引证的儿童孤独感测量工具,以评定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不满程度,并了解那些最不被同伴所接受的儿童是不是更孤独。

尽管Asher等人编制的儿童孤独量表最初的打算是测量儿童孤独感的四个方面:儿童孤独感的情感体验、儿童对于重要的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程度的知觉、儿童对其社交能力的知觉、儿童对其实际的同伴关系的评价。然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儿童孤独量表只包含一个因素,但他们仍认为儿童孤独量表主要评定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交不满两项内容。该量表有24个项目,采取五级记分方法(从“一直如此”到“绝非如此”),总分范围为16~80分,部分项目须反序计分,得分高说明孤独感——社会不满较严重。

为了解释孤独感的这种一维结果,量表假设孤独感体验有根本上共同的东西,其只在强度上变化而不管原因的作用。由于儿童孤独量表未明确区分孤独感的种类或其产生的原因,所以只能得到说明儿童是否孤独的量表的总分。

(二)LLCA量表

Marcoen等人(1987)编制了The Louvain Loneliness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LLCA)量表,该量表通过区分孤独感的类型来评定孤独感。LLCA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分别测量与同伴有关的孤独感、与父母有关的孤独感、对孤独感的积极态度和对孤独感的消极态度。对LLCA 量表的分析表明,测量孤独感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的两个量表非常新颖,它与解释成人孤独感的社会需要理论相一致,它反映的是儿童喜欢还是不喜欢独自一人。

除了态度之外,它们还能测量儿童的孤独感应付机制及导致儿童寻求独处的情境。与同伴有关的孤独感和与父母有关的孤独感两个分量表涉及认知评价理论,但是这两个分量表未能说明孤独感的形式和儿童对其社交关系作出判断的本质。

(三)RPLQ量表

Hayden(1989)编制的The Relational Provision Loneliness Questionnaire(RPLQ)量表是专门为了与Weiss(1973)的社交需要理论及其对孤独感的两种分类(感情孤独、社交孤独)方法相一致而编制的,通过评价儿童对同伴和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来测量孤独感。RPLQ量表包含四个分量表。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该量表并没有真正对儿童的感受进行评价,没有题目涉及悲哀、抑郁、焦虑等情绪。另外,RPLQ量表也涉及儿童对其社交状况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它也整合了认知评价理论。

(四)中学生孤独感问卷量表

1998年邹泓等人编制中学生孤独感问卷,2003年进一步修订并予以完善。该问卷量表共21个项目,包括纯孤独感、对自己社交能力的知觉、对目前同伴关系的评价和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程度的知觉4个维度,测量各维度的a系数为0.78~0.87,总体为0.92。问卷采用4级记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总分为84分。除社交能力知觉的低分代表消极评价外,其他3个维度的低分均代表积极评价。将社交能力知觉维度反向计分后再和其他3个维度得分相加,取其平均分作为孤独感总均分。

二、成人(含大学生)孤独感测量工具与评价

(一)UCLA孤独量表

最初的UCLA孤独量表是Russell et al(1978)从 Sisenwein(1964)博士论文中所提出的75个条目库中选出的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即“4”表示“我常常有此感觉”;“3”表示“我有时有此感觉”;“2”表示“我很少有此感觉”;“1”表示“我从未有此感觉”。后来心理学家对量表进行了修订,版本也比较多,其中,第二版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第三版本是为适应非大学生成人而设计的,但也可以运用于大学生当中。

UCLA孤独量表的重要特点是一维性,只需一维的一般测量者。在量表中,孤独一次未见任何条目之中,可能有助于减少回答的偏差。Borys&Perlman指出:当使用UCLA孤独量表时,性别对孤独得分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当明确提到孤独时则影响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对男性的孤独更不易接受的缘故。同时,UCLA未给受试者规定的时间范畴,因而不清楚它测量的主要是特质性还是状态性孤独。

(二)孤独量表(Loneliness Rating Scale)

孤独量表(LRS)是一个多维量表,评价孤独者特殊情感的频度与强度。这个量表由大学生在感到孤独时用以形容其情感体验的70个形容词组成。通过因子分析将70个形容词简化为四个分表,即衰竭、孤立、激越与颓废,每个分表含有10个词。分表得分范畴频度为0~30,强度为0~50,当频度为“从未有过”时,强度得分为0。

Scalis,Ginter&Gerstein(1984)编制的孤独量表,主要针对孤独者的各种情感体验,而不是像其他量表一样侧重于人际关系。当然,这个量表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与修订,但是它所采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好的。

(三)Rasch型孤独量表

Rasch型孤独量表(A Rasch-Type Loneliness Scale)是De Jong-Giverveld&Van Tiberg(1990)等人基于孤独的多维概念编制,探讨孤独者的感知、体验及对缺乏人际交流的评价。该量表把孤独区分为强度、时程、情绪特征三个部分。因而,根据这些维度,将受试者分为:无孤独者、无望孤独者(对人际关系不满者)、周期性或暂时性孤独者和无奈、失望性孤独者。

同样,Rasch型孤独量表主要用于测量严重孤独感和在一定境遇下的孤独以及丧失伙伴有关的孤独,也可用于评定正性情绪。Rasch型孤独量表的条目库的产生,首先进行定性的现象学研究,然后再进行Rasch法制表,并用结构方程模式化。因此,这些条目更适应并贴近孤独者的体验,是较为典型的成人孤独感测量工具。

(四)孤独分类量表

孤独分类量表(Differential Loneliness Scale)是让受试者评价他们在性爱、友谊、同家人的关系、同集体或团体的关系等人际交往方面的质量与数量。在条目的选择方面坚持减少与抑郁、焦虑和自信条目的重叠,尽量减少由于社会期望所造成的应答偏差,尽量加强同源性。

孤独分类量表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不同人际关系的孤独。修订后的60个项目,其中有40个针对友谊与家庭,只有20个项目针对性爱伴侣和集体的关系。因而,该量表有可能只评价了社会保护、社交技巧和社交缺陷而不是真正的孤独。也就是说,孤独分类量表并不是直接评价孤独之主观感受的工具。

(五)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量表

李艺敏等人(2004)参考UCLA、状态——社交孤独问卷、Rasch型孤独量表、孤独分类量表等问卷项目,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问卷由83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按照5级计分,即“1”表示“从不如此”;“2”表示“偶尔如此”;“3”表示“有时如此”;“4”表示“常常如此”;“5”表示“总是如此”。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和发展孤独感四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