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曲靖精神的内涵诠释问题

曲靖精神的内涵诠释问题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源远流长的曲靖精神,始终流淌在曲靖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总结提炼曲靖精神,必将进一步提升曲靖文化建设,让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曲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促进曲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曲靖精神也可称为珠源精神、“争”的精神。曲靖人率先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了与专制抗争的勇气和力量。
曲靖精神的内涵诠释问题_数说曲靖经济社会发展21个问题

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文化结晶。它凝聚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情与形态,集中反映了民众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城市精神是高扬于城市全体居民心中的一面旗帜,是引领市民前进的号角,是城市发展与提升的灵魂。

综观全国,从实践中提炼并不断发展地区精神,已经成为许多省市的共同行动,也为总结发展曲靖精神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源远流长的曲靖精神,始终流淌在曲靖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阳光雨露,全面激活了曲靖人的这种“文化基因”。近些年来,曲靖有不少领导和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曲靖精神,从不同层面研究过曲靖精神,也形成了一些对曲靖精神内涵进行解读的版本。总结提炼曲靖精神,必将进一步提升曲靖文化建设,让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曲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促进曲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我们认为,曲靖精神的核心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一个“争”字上,因此,曲靖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珠源争流、力争上游。曲靖精神也可称为珠源精神、“争”的精神。

(一)曲靖的自然禀赋

“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迤东古郡,滇中新市,环抱二万八千里,乃珠源故里,为二爨之乡。”这就是曲靖,一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一片充满传奇又充满希冀的热土,一座立于珠江源头的城市。

曲靖有着众多的彩云之南乃至华夏大地的第一桂冠。珠江源以它点滴穿石、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海的情怀,不畏艰险、激流勇进、川流不息,流淌了千百年。涓涓细流、争流不息,流淌出了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无声润泽着两岸亿万人民。珠源儿女在这块广袤古老的红土大地上繁衍生息,勤劳奋斗,铸就了积极向上“争”的精神和文化性格烙印。正是凭着博大的珠源情怀和坚定不移的“争”的性格,曲靖人不断用自己的睿智和汗水,耕耘养育他们的这方热土,创造延续了曲靖绵延不绝的历史;正是由于世代传承“争”的精神,造就了曲靖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树立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丰碑。

(二)曲靖的历史传承

1.“蛮夷之地”彰显“争”的文化精髓

从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算起,至唐初的五百多年间,曲靖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是著名传世家族文化的遗存地,爨氏家族排除异己,摆脱外戚,凭借“争”的精神统治了409年,形成了曲靖历史文化上厚重的一笔——爨文化。留存至今的《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及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被誉为“南碑瑰宝”“神品第一”。“爨氏称雄,争霸南中,独步南境,卓尔不群。”曾经不可一世的爨氏家族,从公元339年独揽南中地方政权起,到公元748年止,爨氏政权雄霸南中长达409年,这种情况不仅在云南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由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爨文化。除“爨碑”外,争领风骚的“五华爨弄”乐舞也彰显着爨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独步南境,卓尔不群”,是一千五百多年前龙骧将军《爨龙颜碑》中的名句。今天的曲靖人读它,思绪万千、拍案称奇,思的是千年前的先贤们那种豪迈自信和“争”的精神,奇的是千年后曲靖人励精图治、敢为人先,传承着“争”的精气神,正是先辈们希望达到的目的。

千百年来被中原称为“蛮夷之地”的曲靖,很早就吐露着“争”的气息,流淌着“争”的血液,传承着“争”的精气神。“人杰地灵、爨乡福地”,今天细细品味,不难发现,珠源儿女们身上都带着一种“争”的韵味。

2.经典故事彰显“争”的文化精髓

“争”的精神植根于曲靖人的历史烙印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演绎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上“争”的壮举。

——孟获七次叫板诸葛亮。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被中原人称为蛮夷之地的曲靖本土少数民族首领孟获,敢于七次跟诸葛亮叫板,充分体现了一种不肯服输的“争”的精神、蛮夷之地的“蛮气”。从历史人物孟获身上体现的一种“争”气,回顾历史,很容易让我们领悟到今天珠源儿女身上那种永不肯服输的“争”的精神。

——“钱王”引领会泽铜商、会馆文化。曲靖会泽在秦汉时为古夜郎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琅县,唐置唐兴县,明置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会泽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201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实物。明朝时期,会泽的铜、铅进入了一定规模的开采冶炼铸币时期,现存一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千克、铸有“嘉靖通宝”字样的开炉纪念币,无论从直径到重量,都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于2002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古钱币之最,会泽因此被称为“钱王之乡”。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万斤,会泽县城因此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的美名。由于铜矿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的兴旺,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商贾云集会泽,使会泽县城至今仍遗留有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护国运动的发起人唐继尧生于曲靖会泽。唐继尧(1883—1927),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次年回国;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重九起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发起推翻袁世凯的“护国首义”,成为“护国运动”的先驱。曲靖人率先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了与专制抗争的勇气和力量。

——抗日战争中在阵前与敌人拼刺刀牺牲的军长王甲本生长于曲靖富源。王甲本(1900—1944),曲靖富源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先随顾品珍、范石生转战川滇粤桂,后入中央军。在28年的军旅生涯中,王甲本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身经百战,临危不惧,屡立战功。1944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王甲本率部与部分滇军、川军共5万余人迎击日军,半个月内歼敌万余人,中外震动。9月,王甲本带领军部直属部队遭遇日军主力,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展开血战,他冲锋在前,拼死战斗,在手枪子弹打完后与日军展开肉搏,壮烈牺牲,时年43岁。王甲本是抗战牺牲的军级将领中唯一一个在阵前拼刺刀牺牲的军长,牺牲后留下的财产仅是3块大洋、300余册书籍。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生长于曲靖宣威市。卓琳(1916—2009),原名浦琼英,曲靖宣威市人。她出身于一个商贾富家,毅然放弃富有的生活,怀抱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爱国思想,一生追随革命、追求进步,在延安携手邓小平,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一生奉献给了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成为家乡人永远的骄傲。

——王祖训上将生长于曲靖麒麟区。王祖训(1936—),曲靖麒麟区人。1951年6月参军,先后任战士、排长、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作训科科长、师参谋长、军事学院学员、第250师师长,1984年任第14军副军长,参加了收复老山、者阴山的“两山”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5年9月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任第14集团军军长。1993年12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99年1月至2001年7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第8届代表、10届常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2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0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设工程——鲁布革水电站建在曲靖罗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引进和利用外资成为对外开放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通过国际招投标建设鲁布革水电站。这一电站因此成为中国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鲁布革电站工程建设创造了14项全国纪录,荣获了“国家优秀勘察(金质)奖”“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和“建筑工程鲁班奖”。由于电站选择位于罗平与贵州交界处,曲靖罗平一时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地。

(三)曲靖“争”的精神在新时代的诠释

“争”的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和不同的内涵诠释。传承今天的“争”的精神,主要体现为在曲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体现出的“争先发展”“争创一流”“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等时代精神。在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基础之上,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曲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加快发展,从“十五”末开始至今,曲靖经济总量争取发展到全省第二位,经济社会发展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珠源梦。面向未来,曲靖将秉承珠源儿女“争”的精神,加压奋进,攻坚克难,争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