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合作竞争

什么是合作竞争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竞争是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进行的角逐过程。竞争的内涵是动态的,经历了从对抗竞争向合作竞争的演变历程。合作竞争是有别于合作和竞争的一种博弈关系。合作竞争不是根本的对立和冲突,合作的目的是竞争,竞争以合作为主要方式。与对抗性竞争相比,合作竞争具有高层次、全方位和多赢的特点。同时,来自信息产业其他部门的企业也进入这个领域,从而使得合作竞争的程度加剧。
什么是合作竞争_视听变革:广电的新媒体战略

7.1.1 竞争理论的演进

1.竞争的演进

在传统经济学中,合作和竞争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合作和竞争互不相容,其中的竞争是对抗性竞争。竞争是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进行的角逐过程。竞争的内涵是动态的,经历了从对抗竞争向合作竞争的演变历程。对抗性竞争是以对抗的眼光看待竞争者,把竞争者视为威胁;竞争的手段是价格竞争;竞争的目的是控制竞争。对抗性竞争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不足和实践,竞争者们并逐渐认识到,适当的竞争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好处:(1)增加竞争优势;(2)改变现有产业结构;(3)帮助市场开发;(4)阻止竞争者进入。

波特(1998)在其《竞争优势》中指出:应改变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观念,建立既合作又竞争的观念。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竞争对手建立起合作关系。

合作竞争是有别于合作和竞争的一种博弈关系。合作竞争强调以互补为核心,以协同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合作竞争不是根本的对立和冲突,合作的目的是竞争,竞争以合作为主要方式。与对抗性竞争相比,合作竞争具有高层次、全方位和多赢的特点。

2.竞争理论的经济学

对竞争理论的研究,最早始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竞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学派竞争理论、新古典竞争理论和现代竞争理论三个阶段。古典学派竞争理论是指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的竞争理论,认为竞争是市场这只看不见手的体现,应当允许厂商自由进入和退出,并根据市场最优化目标,根据市场状况来调整价格;新古典竞争理论认为竞争是市场过程最终结果的均衡状态。这种达到经济均衡和利益和谐的市场竞争状态称为完全竞争,与之相对立的是垄断。现代竞争理论则认为竞争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抛弃了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竞争的教条。

3.合作竞争

1996年,纳尔巴夫(Nalebuff)和布兰登伯格(A.M.Brandenburger)(1996)在其《合作竞争》一书中首次提出合作竞争(co-opetition)的概念,用来描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独特现象,认为“合作竞争是一种超越了过去的合作以及竞争的规则,并且结合了两者优势的一种方法”。管理大师德鲁克(1995)认为,工商业正在发生的最伟大的变革,不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出现,而是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加速度增加,企业间的合作经营成为最近20年来世界企业管理的四大发展趋势之一。

合作竞争是有别于合作和竞争的一种博弈关系,合作的目的是竞争,而竞争以合作为主要方式。合作竞争通过合作来创造价值,通过竞争来分配价值,在合作竞争中培育自己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合作竞争通过“双赢”,构建起一种价值创造网络。综上所述,合作竞争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互补是合作竞争的基本前提;(2)“双赢”是合作竞争的结果;(3)市场是解决合作和竞争矛盾的关键。

国内学者对合作竞争理论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成思危(2000)指出,企业间的竞争—合作策略是中国管理科学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领域之一。汪涛(2002)系统地研究了竞争的演进过程,对合作竞争的内在根源和主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国内学者大多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研究合作竞争机制,尤其以供应链问题居多。

合作竞争思想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国外学者对合作竞争的应用做了一些研究:Yadong Luo(2007)按照强度把合作竞争分为四类,并用此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合作竞争。Elias G.Carayannis(2001)应用博弈论中的合作竞争思想分析了宽带卫星通信运营商在培育市场需求增长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Haresh Gurnani、Murat Erkoc、Yadong Luo(2007)分析了供应链中两个企业的合作竞争,认为两个企业中的供应商应进行技术投资改善产品质量,而零售商应通过增加销售投入在市场不确定情况下开发产品需求。Zhou Min、Deng Feiqi与Wu Sai(2008)采用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与演化博弈等三种模型分析了集群供应链中的合作竞争关系,并对上述三种模型进行了对比,指出演化博弈模型最接近实际情况。

7.1.2 网络融合促进了合作竞争

1.市场结构的变化

在网络融合过程中,伴随三网的内容生产、传输平台和接收终端不断走向融合,广电和电信的纵向一体化市场结构逐步演变为横向市场结构,这一横向结构包括内容、包装、传输、操作和终端等五个层次。横向市场结构的形成改变了市场边界,形成新的价值链,重塑了合作和竞争并存的竞争格局。

2.新进入者和新领域的产生

首先,在网络融合过程中,随着广电和电信业等三网的边界日趋模糊、服务领域不断扩大。通过创新,在传统产业和传统业务的交界处产生了以手机电视和IPTV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和市场。

其次,网络融合意味着电信和广电等三网的参与者相互进入对方领域,参与者空前扩大,而且新的参与者可以来自于完全不同的产业。如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典型的网络融合产生的新领域,对于传统的广电运营商来说,开展手机电视业务可以使其业务扩展至手机终端用户,进行的双向交互业务可以使其获得通信行业的运营经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开展手机电视业务可以使其扩展到传统广播电视的领域,增加其内容运营的经验。

3.促进了合作竞争

在网络融合过程中,原先有着固定化业务边界与市场边界的广电和电信等三网相互交叉与渗透,从而使三网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非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竞争关系。同时,来自信息产业其他部门的企业也进入这个领域,从而使得合作竞争的程度加剧。

在纵向市场结构中,由于强调行业内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形成网内垄断而网间合作竞争行为很少的格局;在横向市场结构中,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三网的交汇点,每个环节都面临着多种选择,三网参与者的合作和竞争行为大大增加。

7.1.3 合作竞争的PARTS战略

PARTS战略是由纳尔巴夫(Nalebuff)和布兰登伯格(A.M.Brandenburger)在其《合作竞争》一书中提出的。构成合作竞争包括五大战略要素:(1)参与者(Participators);(2)附加值(Added values);(3)规则(Rules);(4)战术(Tactics);(5)范围(Scope),简称PARTS。认为参与者则包括竞争者(Competitors)、供应商(Supplies)、顾客(Customers)和互补者(Complementors)。强调企业要重视合作和竞争两个方面,要与用户、供应商、互补者共同合作创造出价值,同时要通过竞争来获取价值。

在PARTS战略中,合作竞争理论的逻辑思维是:首先将商业博弈绘制成一幅可视化的图——价值链,利用价值链定义所有的参与者:分析与竞争者(Competitors)、供应商(Supplies)、顾客(Customers)和互补者(Complementors)等四类参与者的互动型关系,寻找合作与竞争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分析构成合作竞争的五大战略要素(PARTS),改变五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形成多个不同的博弈,保证了“PARTS不会失去任何机会”、“不断产生新战略”,并分析和比较各种博弈的结果,确定适应商业环境的合作竞争战略。通过改变PARTS来确定适应商业环境的竞争合作战略,最终实现扩大商业机会和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图7-1 PARTS战略中手机电视的参与者

以手机电视为例,要重视价值链和合作竞争,与用户、供应商、互补者共同合作创造出价值,同时要通过竞争来获取价值。首先分析手机电视的价值链,分析四类参与者。如替代者包括流媒体手机电视;供应商包括芯片、手机终端、BOSS系统、发射设备的提供商;互补者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等;用户包括移动终端用户、笔记本、车载系统等(手机电视PARTS战略的参与者详见图7-1)。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手机电视合作竞争的五大要素,形成不同的博弈,确定适应手机电视发展的合作竞争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