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绸与陶瓷技术

丝绸与陶瓷技术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中国古代在长期生产丝绸的过程中,曾经创造出在古代世界属于最高水平的许多纺织技术,对世界纺织科学的发展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和世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国家的商人都经营中国的丝绸,因为远途运输,售价极昂,有时每磅丝料的价格竟高达黄金十二两。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
丝绸与陶瓷技术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一)中国古代的丝绸

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中国古代在长期生产丝绸的过程中,曾经创造出在古代世界属于最高水平的许多纺织技术,对世界纺织科学的发展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和世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织造丝绸,历史悠久,最初用野蚕丝,后来改用家蚕丝。使用家蚕丝的时间,有据可查的,至少有五千多年。1958年发掘浙江湖州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约四千七百年前)时,发现一小块绢片和一段丝带,就是证明。

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我国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已有很大的发展。那时的人不但会织平纹的很细的绢,而且还能织菱形方格的绢。周代人已经能够控制丝支的粗细,并能把丝加以捻紧,然后织成绉织物,说明了当时缫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我国从商代就有官办的丝绸作坊,周代的统治者设有专职的官吏管理丝织。到了汉代,在长安设有专供皇家纺织的“东西二织室”,并在河南、山东、四川等丝绸的产区设立国家的工官,给皇帝收集丝绸锦缎。统治者生活骄奢淫逸,甚至连犬马都以锦为衣。隋唐以后,官办的丝织生产规模更大。各个时期的生产总数虽然已经无从稽考,但是从现在所知道的个别极不完整的统计,也能看出大概情况。据古史记载,汉武帝在山西和山东的一次巡狩中,就“用帛百余万匹”(《汉书·食货志》),宋高宗每年仅在两浙地区征收和收购的丝绸,都达一百一十七万多匹。

中国古代织造的丝绸,一直都是以精彩华美见称的。它不仅是中国各个时期主要的衣着原料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点商品。在很早的时候,就不断地通过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东南沿海港口,远销西亚和欧非两洲,极受西方国家的欢迎。古代罗马和埃及都把中国丝绸看作“光辉夺目、人巧几竭”的珍品,以能穿着这种珍品为荣。据西方历史记载:罗马凯撒大帝(前100—前44)曾经穿过一件中国丝袍在剧场观戏,引起全场的钦羡,被看作绝代的豪华。许多国家的商人都经营中国的丝绸,因为远途运输,售价极昂,有时每磅丝料的价格竟高达黄金十二两。直到公元13世纪以后,中国丝绸仍是西方市场的畅销品。

(二)古代陶瓷的发展

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

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与陶器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而且表面涂上了一层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算是进步。但在早期,经常出现露胎流釉的现象。这是由于在制坯时,瓷胎涂满釉质。在烧制过程中釉质受热熔化,变为液体,流到地面上,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把瓷器与地面粘连起来。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遇到这样的情况,师傅们只能用小榔头敲击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开。这是个投鼠忌器的过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难,劲小了,根本敲不下来;劲大了,又会使瓷器上产生裂纹,影响品质,甚至会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后来有人发明了“半釉”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在制胎时只把釉质涂在器物的上半部分,并且稍微涂得厚一点。烧造时釉质受热后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刚好流完,而不会滴到地面上,这样冷却后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粘连,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来了。

东汉时,浙江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唐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此得名。其造型丰富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唐三彩的马。

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国瓷器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到了宋朝,瓷器产品打上了地方风格的烙印,形成一个个“瓷器割据”。总体上可概括为“五大名窑”,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哥、汝、定、钧。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其中黑釉是用来描边的。明代宣德的瓷器在落款上极为讲究——真品上的落款中,“德”字右半部分“心”字之上的一横是省略的,但是宣德炉除外。因为宣德炉是皇家使用的,所以不能残缺。德化窑的产品质地极脆,制作小型瓷器尚可,大型器物则容易变形,但非常适合佛像,传世的德化窑佛像价值很高。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清朝瓷器质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最高。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对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样式、尺寸、纹路等都有明确的批示。这个时期,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