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即天理,二程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性即理”是程朱理学关于人性的重要命题,由程颐提出而为朱熹所发挥。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宋明时期政治、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经济上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期,社会出现长期的相对承平状态,为文学、艺术、学术等方面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北方游牧民族国家辽、西夏、金、蒙古等国的相继兴起,强大外患的威胁使皇帝和官场不能一味沉迷于骄奢淫逸,士大夫阶层不得不一扫魏晋以来的浮华学风,去追求一种经世致用的学问。这都为宋明理学的兴起,奠定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基础。

理学又称“道学”,是佛家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以后出现的一个新儒家学说,北宋的周敦颐是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是理学的发展者,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称程朱理学。理学中混杂了大量的哲学思想。例如:

1.本体论。理即天理,二程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朱熹的哲学中,“理”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且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理为本,气为末。

2.人性论。“性即理”是程朱理学关于人性的重要命题,由程颐提出而为朱熹所发挥。程颐、朱熹的“性即理”说认为,性本于理,而理又是纯粹至善的道德标准,故性无有不善,它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就把封建道德提高到天理、天道的高度,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朱熹进一步发展为“存天理,灭人欲”。

3.“格物致知”论。格物致知始见《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宋代理学家们称为“八条目”。八条目中的后七条《大学》都作了阐述,唯有第一条“格物”没有解释。朱熹对格物作了阐发,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