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戴西湖治验

戴西湖治验

时间:2022-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在哮喘病治疗中,戴主任拟哮喘专方,据不同症型辨证加减。宣通肺气,祛邪外达,邪去则喘宁,故宣肺为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法则。治痰仅治其标,治气乃治其本。戴主任遵循古训,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益肾以壮气之根。患者长期依赖“舒喘灵”、激素、β受体阻滞药等治疗,3个月病情加剧,症情不能控制。戴老诊为“支气管哮喘”。已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戴西湖治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戴老认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乃未来中医发展之所趋。它不仅继传统中医概念、辨证论治的精华,又密切结合现代各种检验技术,使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更具微观化、系统化。拟专病专方,酌以辨证论治,不仅对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有较高的认识,而且治疗用药更具有目标性和特异性。因而,在哮喘病治疗中,戴主任拟哮喘专方,据不同症型辨证加减。如例1属痰湿壅肺型,加细辛、葶苈子,故收效满意。

2.治喘以宣为主 哮喘是宿痰潜伏肺中,阻碍肺气宣通所致。治疗上,戴老认为不宜过早收敛肺气,因敛肺之药用之过早,内邪未出,闭门留寇,欲速而不达。宣通肺气,祛邪外达,邪去则喘宁,故宣肺为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法则。

3.治痰应治气为先 哮喘之宿痰,由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究其根本,不外气化失职,津液代谢失常。治痰仅治其标,治气乃治其本。故以治气为先,气顺则津液代谢正常,痰便无所从生。故方中以理气、降气药为主。

4.健脾益肾以善其后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气之根”。戴主任遵循古训,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益肾以壮气之根。故缓解期以六君子汤、人参蛤蚧散加减,以善其后。

5.处方用药 蜜麻黄12g,杏仁12g,枇杷叶10g,莱菔子(杵)12g,桔梗12g,半夏12g,旋覆花(包)6g,厚朴12g,全瓜蒌12g,蜜款冬花12g,橘皮6g,生甘草3g。辨证加减:寒痰蕴肺加细辛、干姜、紫菀;热痰壅肺去半夏、厚朴、加黄芩、鱼腥草、竹沥、胆南星等;肺气壅实,痰鸣喘息不得卧加葶苈子、广地龙;内热壅盛,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喷嚏、鼻塞严重者加僵蚕、蝉蜕、荆芥;呼多吸少加胡桃肉、补骨脂、五味子;伴外感风热加薄荷、桑叶等;伴外感风寒加苏叶、荆芥、桂枝、生姜;伴伤津,痰黏而稠者去半夏,加知母、麦冬、海蛤粉;伴血瘀者加丹参、郁金、桃仁;老年阳虚加苏子、沉香、代赭石、白果。

6.方药释义

(1)病机阐析:戴老认为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乃因其宿痰伏肺,如胶似漆,胶黏难去所致。发作时,“伏痰”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失宣降,引动停积之痰,故气喘痰鸣。因此其病理特点主要概括为:宿痰阻肺,气机阻肺,肺失宣降。治疗中理宜“治痰”、“治气”为主。

(2)药理研究:戴老在遣药组方中,紧紧把握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点,首举麻黄、莱菔子,一宣一降。取麻黄宣散力强,经用蜜制,则消减其辛温发汗之功,增强宣肺定喘之效;虽性温,但无论寒邪、热邪均可使用;取莱菔子降气力强,消痰力猛,而不伤正之势。故方中二药,不可缺如。枇杷叶、桔梗以增强宣肺之力,旋覆花、半夏、杏仁、厚朴下气降逆;蜜款冬花宣肺又降气,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橘皮、半夏、瓜蒌、杏仁理气燥温又化痰。诸药合用,宣降共同,气痰并治,寒温适宜。组方严谨,疗效迅速。

7.病案举例

病例1:徐某,女,38岁,以“反复咳嗽、气喘3年,加剧3个月”为主诉。患者长期依赖“舒喘灵”、激素、β受体阻滞药等治疗,3个月病情加剧,症情不能控制。诊时:咳喘痰鸣,胸闷如窒,夜间倚息不能平卧,痰多质稀色白,伴口渴欲饮,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戴老诊为“支气管哮喘”(痰湿壅肺型)。用药如下:蜜麻黄12g,苦杏仁12g,半夏12g,厚朴12g,莱菔子(杵)12g,旋覆花(包)6g,款冬花10g,陈皮6g,地龙干12g,葶苈子12g,细辛4g,共服18剂,症状消失,继以六君子汤加莱菔子、桔梗六剂巩固疗效。已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病例2:王某,男,17岁,以“反复咳嗽,气喘10年,加剧半年”为主诉。入院时:咳嗽,痰黏不易咳、气喘、张口抬肩、伴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塞、喷嚏、舌淡暗、苔白而干、脉滑。查体:“三凹征”明显,双肺布满哮鸣音,心腹未见异常。X线胸片提示:双肺透亮度增强、纹理增粗、膈肌下移。诊断:支气管哮喘。用药如下:蜜麻黄9g,款冬花9g,莱菔子(杵)9g,沉香(后入)3g,白皮9g,苦杏仁9g,麦门冬9g,橘皮6g,广郁金9g,丹参9g,桔梗9g,僵蚕3g,生甘草3g。服3剂后咳喘减轻、痰质转稀,无鼻塞、喷嚏。以上方去僵蚕、麦门冬,加枳壳9g,细辛3g,继服16剂,痊愈出院。以六君子汤加莱菔子、桔梗、丹参、郁金六剂巩固疗效。随访14年,偶有咳嗽、鼻塞、喷嚏等症,经对症处理后,未见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