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器械台管理与手术配合

器械台管理与手术配合

时间:2022-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学会手术前的常规准备、手术人员的无菌处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职责、手术体位安置、常用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器械台的管理。经X射线检查诊断为左股骨干横断性骨折,须立即入院手术治疗。患者惧怕疼痛,手术前感觉紧张,有明显焦虑情绪。使用特制面罩和气管内插管,便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控制呼吸。用于吸入麻醉前做麻醉诱导或手术时间短者。患者准备与腰麻相同。

项目二 手术室护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归纳常用的麻醉方法、特点及选择依据。

2.描述麻醉和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学会手术前的常规准备、手术人员的无菌处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职责、手术体位安置、常用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器械台的管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麻醉及手术前后的患者做出相应的护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究新知的兴趣。

2.工作中细心、耐心,关爱手术患者。

任务一 麻醉概念与方法

案例导学

患者,女,24岁,车祸半小时,查体:左下肢中段开放性骨折,左胸部有擦伤,余无异常。经X射线检查诊断为左股骨干横断性骨折,须立即入院手术治疗。体检:血压15.3/9.3kPa(115/70mmHg),呼吸12次/min,脉搏80次/min。患者惧怕疼痛,手术前感觉紧张,有明显焦虑情绪。

问题引入

1.为完成手术前的麻醉准备,如何对王女士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护理?

2.如何解决患者手术中的疼痛问题?

3.怎样实施麻醉前护理?

活动1麻醉的认知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痛觉,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技术。麻醉不仅要使患者无痛,更重要的是安全,并且可以依据手术的需要使肌肉松弛便于手术的进行。

【麻醉方法】

根据麻醉作用的范围及药物的不同,麻醉方法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1.全身麻醉 将麻醉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经静脉、肌内注射,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痛觉和意识暂时消失,反射活动减弱,肌肉松弛称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包括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基础麻醉。

(1)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而产生的全身麻醉方法。常用药物为气体麻醉剂或可挥发性的液体麻醉剂。常用的方法为密闭式吸入法。使用特制面罩和气管内插管,便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控制呼吸。常用药物有异氟烷、恩氟烷、氧化亚氮。

(2)静脉麻醉 将麻醉药经静脉注射,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静脉麻醉。用于吸入麻醉前做麻醉诱导或手术时间短者。常用药物有硫喷妥钠、氯胺酮、羟丁酸钠等。

(3)基础麻醉 通过肌内注射硫喷妥钠或氯胺酮,使患者深度睡眠,再配合局麻进行手术。因此基础麻醉又称辅助麻醉。

(4)复合麻醉 凡是两种麻醉药物或两种麻醉方法复合应用,以达到最佳麻醉效果者称为复合麻醉。其优点是用药量小、效果好、副作用少。目前应用广、方法很多。其中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最常用。此法安全、肌肉松弛好、苏醒快、并发症少。适用于呼吸道功能较差又需全麻的患者,但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2.局部麻醉 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周围神经末梢的传导产生阻滞,相应支配区域暂时无痛者称为局部麻醉,又称局麻。局部麻醉时患者神志清醒,镇痛效果好,机体生理功能干扰轻,麻醉方法简单而安全。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1)表面麻醉 使穿透力强的局麻药作用于局部黏膜表面产生麻醉作用,称表面麻醉。常用于眼、鼻、咽喉、气道、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内镜检查等。

(2)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按组织层次注射于手术区域的组织内达到麻醉的作用,称局部浸润麻醉。是应用最广泛的局麻方法。

(3)区域阻滞麻醉 在手术区四周及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传导的麻醉称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浅表肿块手术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4)神经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该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麻醉的作用,称为神经阻滞麻醉。常用的有肋间、眶下、趾(指)神经干阻滞,颈丛、臂丛神经阻滞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5)椎管内麻醉 是将麻醉药物选择性的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发生可逆阻滞的麻醉方法,也称椎管内阻滞麻醉。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1)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隙,阻滞部分脊神经根传导的麻醉方法,简称腰麻(图2-1)。如取坐位穿刺,将重相对密度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仅阻滞第3、4、5骶神经,即麻醉范围仅限于肛门会阴区,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图2-1 蛛网膜下隙穿刺(平面图)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用于下腹部、下肢、会阴及肛门的手术。下述情况禁用: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结核及肿瘤等;②穿刺部位感染或败血症;③心血管功能不全,如严重贫血、休克、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④腹水或腹腔内巨大肿瘤;⑤凝血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的常用药物 常用局部麻醉药有以下几种,一般均用其重相对密度的溶液。如:①6%普鲁卡因含糖溶液(普鲁卡因粉150mg+0.1%肾上腺素0.2mL+5%葡萄糖2.3mL);②1%丁卡因、10%葡萄糖、3%麻黄碱各1mL混合液; ③0.75%布比卡因。

·麻醉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台的边缘平齐,两手抱膝,脊椎尽量屈曲,使腰椎棘突间隙加宽。为避免损伤脊髓,穿刺点宜选择在腰椎3~4或4~5间隙(图2-2)。两侧髂嵴间的连线是通过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间隙,以此作为定位基准。消毒皮肤,覆盖消毒巾,在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进行穿刺时,腰穿针应从与棘突平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膜外腔,再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膜下隙。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常有明显的落空感,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便可注入局麻药。

图2-2 腰椎间隙定位图

2)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阻滞部分脊神经根传导的麻醉方法,称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图2-3)。若将局麻药从骶裂孔注入骶管,阻滞骶神经或其他脊神经根,则称骶管阻滞或骶管麻醉。是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一种。

图2-3 硬膜外腔穿刺(横断面图)

·适应证和禁忌证 理论上来讲,凡脊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均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故可包括腰麻的适应证,临床实践中最常用于胸壁、腹部、下肢、会阴及肛门手术。禁忌证与腰麻相同。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常用药物 ①1.5%~2%利多卡因;②0.25%~0.33%丁卡因;③0.75%布比卡因。

·麻醉的方法 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患者准备与腰麻相同。选择好穿刺间隙后,在穿刺间隙中点进行,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而达黄韧带,针尖抵黄韧带时有一种坚实感,阻力增加,突破黄韧带后便有落空感,表明针尖已达硬膜外腔,回抽无脑脊液。确定针尖已在硬膜外腔,然后在针管内插入硬膜外导管(图2-4),拔针后将导管留置2~3cm于硬膜外腔内。先经导管注射试验剂量,5min后再注入维持量。

图2-4 硬脊外腔内插入导管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有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单次法是将局麻药的总量在短时内分次注入硬脊膜外腔,因用药量大,阻滞时间短,不易控制而易引起局麻药中毒,如不慎误注入蛛网膜下隙,则危险性更大,故目前很少应用。连续法是通过穿刺针将塑料导管留置在硬脊膜外腔,再通过导管分次注入局麻药(图2-5)。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掌握用药量,安全性高,麻醉时间又可随意延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图2-5 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情况

(6)常用局麻药 常用局麻药分为酯类(包括普鲁卡因、丁卡因)和酰胺类(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两大类(表2-1)。

表2-1 常用局麻药的性能比较

活动2 麻醉前护理实践能力知识

【麻醉方法的选择】

麻醉方法选择的依据及决定因素主要有:①手术病种及对麻醉的特殊要求;②手术方法和时间长短;③年龄;④客观条件;⑤传统习惯;⑥患者的意愿等。

一般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案、手术范围来选择麻醉方法,原则是:浅表小手术用局部浸润或区域阻滞麻醉;颈部手术多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局部强化;上肢较大手术选择臂丛神经阻滞;胸壁、腹部、下肢大手术宜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脐以下手术也可用腰麻;会阴、肛门手术可选用骶麻或鞍麻;颅内手术宜用全身麻醉;胸腔内手术多选用全麻的气管内吸入麻醉或者复合麻醉;心脏直视手术宜采用人工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复合麻醉;儿童手术常用全麻或者基础麻醉加局麻。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在麻醉前麻醉医师和护士应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健康及全身状况等。尤其注意目前全身各重要脏器功能,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麻醉前必须检查评估患者,包括以下几项:

1.健康史 如个人史、既往麻醉史及手术史、治疗及用药史、家族史。

2.身体状况 重点评估以下内容。

(1)心、肺、肝、肾和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状况。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3)牙齿有无缺损、修补、松动。

(4)局麻穿刺部位有无感染。

(5)脊柱有无畸形,活动是否受限。

(6)心理状况。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肝、肾功能检查等。

(2)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射线检查。

(3)特殊情况选择针对性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纤维胃镜检查、CT、MRI等。

4.评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检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标准将患者分5类(表2-2)。

表2-2 ASA分级标准和对麻醉耐受力的评估

【护理诊断及问题】

1.焦虑、恐惧 与麻醉和手术有关。

2.有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的危险 与心肺疾病或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麻醉及麻醉配合知识。

【护理措施】

1.宣教

(1)减轻焦虑与恐惧心理。

(2)给患者讲解有关麻醉方案及安全措施,取得其信任,使其能配合麻醉。

2.器官及系统功能的护理

(1)心血管系统 ①控制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②控制高血压;③纠正休克或低血容量;④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内不宜行择期手术等。

(2)呼吸系统 ①控制呼吸道感染;②长期吸烟者,术前须戒烟2周以上,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应做雾化吸入,控制肺部感染。

(3)消化系统 ①为避免呕吐误吸,成人择期手术麻醉前应禁食12h,禁饮4h,小儿禁食(奶)4~8h,禁水2~3h;②急诊手术并饱腹者,若须全麻,宜选清醒气管插管。

(4)泌尿系统 ①危重患者、长时间手术患者,应留置尿管;②改善肾功能等。

3.局麻药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使用前应常规做皮肤过敏试验。

4.麻醉前用药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意义

1)镇静,使患者情绪安定而合作,缓解焦虑和恐惧心理。

2)抑制唾液及气道分泌物产生,保持呼吸道通畅。

3)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消除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

4)提高痛阈,缓解术前疼痛和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知识链接

麻醉前护理歌诀

麻醉前,要评估,

心肺肝肾查清楚。

治疗疾病增耐受,

麻醉物品准备够。

镇静镇痛抗胆碱,

禁食禁饮心理护。

(2)常用药物

1)安定镇静药 常用药有地西泮(安定)、异丙嗪(非那根)。

2)催眠药 能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为各种麻醉前常用药物。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鲁米那)。

3)镇痛药 常用药物有吗啡、哌替啶(度冷丁)。吗啡对于小儿、老人应慎用,孕妇临产前和呼吸功能障碍者禁用。

4)抗胆碱药 是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前不可缺少的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热等患者慎用阿托品,可选用东莨菪碱。

(3)用药原则与方法 如术前晚睡前安定5mg口服。术前半小时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及苯巴比妥钠0.1~0.2g肌内注射。

活动3 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实践能力知识

情景设置

麻醉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

王女士在腰麻下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返回病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敷料干燥且固定无脱落、尿管固定良好且无堵塞、右下肢体暂不能活动。对此患者应如何做好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

【护理评估】

患者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和麻醉师认真交接,了解患者麻醉过程是否平稳、手术实施是否顺利以及手术期间有无意外情况发生等,询问需要观察的要点、注意的事项、伤口及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等。评估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争取早发现、早处理。

【麻醉后可能并发症】

1.局部麻醉后毒性反应及病因

(1)毒性反应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短时间内超过机体耐受剂量而产生的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应密切观察。

1)中毒表现 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①兴奋型:主要见于普鲁卡因中毒。表现多语、不安、紧张、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压增高、严重的谵妄、惊厥。②抑制型:主要见于丁卡因中毒,表现嗜睡、呼吸及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昏迷,甚至心跳呼吸骤停。抑制型较少见,但后果严重。多数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2)中毒原因 ①用量过大:如普鲁卡因一次手术用量超过1g,利多卡因超过0.4g,丁卡因超过0.1g;②浓度过高:如普鲁卡因常用浓度为1%,最大不超过2%;③药物入血过快:如直接穿刺注入血管或在血液循环丰富部位麻醉;④患者体质差,对局麻药耐受力低;⑤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2)过敏反应 临床少见,主要见于酯类如普鲁卡因、丁卡因,使用之前未做皮试,轻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症状。

2.椎管内麻醉后并发症及病因

(1)血压下降 为麻醉阻滞交感神经,周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引起。

(2)恶心、呕吐 因血压骤降、手术牵拉、脑缺血缺氧使呕吐中枢兴奋或迷走神经兴奋而致胃肠道蠕动增强引起。

(3)呼吸抑制 因麻醉平面过高所引起,患者常出现胸闷气短、咳嗽、说话无力、发绀等表现。

(4)腰麻后头痛 是常见的并发症,多于术后1~2d开始,第3天最剧烈,后逐渐缓解,重者可持续1周或数周。产生原因多由反复穿刺、穿刺针过粗引起脑脊液从穿刺孔漏至硬膜外隙。

(5)全脊髓麻醉 多见于硬外麻患者将局麻药误注入蛛网膜下隙引起。一旦发生,病情危重,表现为注药后几分钟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继而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呼吸心搏骤停。

(6)尿潴留 因骶神经术后恢复较慢,下腹部、会阴等处术后伤口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尿均能引起。

(7)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是因穿刺时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而形成血肿压迫脊髓所致。如发现患者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务必及早报告,力争在8h内手术清除血肿,可望恢复,如超过24h,一般较难恢复。

3.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原因

(1)呼吸系统 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

1)呼吸暂停 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钠、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也见于全麻苏醒拔管后。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发绀。一旦发生,务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气管内插管行机械辅助呼吸。

2)上呼吸道梗阻 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患者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人工呼吸时呼吸囊阻力大,无胸廓起伏,短期内可致死。

3)急性支气管痉挛 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或诱导期麻醉过浅诱发。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喉部发出高调喉鸣音。

4)肺不张 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患者。主要是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多,阻塞支气管所致,患者表现为持续性低氧血症;听诊肺不张区域呼吸音减低以至完全消失,X射线检查可见肺影缩小。

5)肺脂肪栓塞 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患者。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抢救以循环、呼吸支持和纠正低氧血症为主,麻醉后适当扩容和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

(2)循环系统

1)高血压 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多数患者为相对循环血量不足,故诱导期应在快速补液扩容的基础上逐渐加深麻醉。

2)低血压 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血容量补充不足等。根据失血量,快速输注晶体和胶体溶液,酌情输血。血压急剧下降者,快速输血、输液仍不足以纠正低血压时,应及时使用升压药。

3)室性心律失常 因麻醉药对心脏起搏系统的抑制、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全身缺氧、高碳酸血症或低碳酸血症、心肌缺血而诱发。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颤者,应予药物治疗同时电击除颤。

4)心搏停止 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上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3)消化系统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恶心、呕吐。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患者。

(4)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 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检查患者血常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血电解质浓度等了解心肺功能状况,评估有无低氧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失衡的可能性。

【护理诊断及问题】

1.低效性呼吸状态 与呼吸道堵塞或麻醉过深过浅有关。

2.心排血量减少 与术中失血失液、全麻不良反应或原有心血管病患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创伤有关。

4.有受伤危险 与全麻苏醒时躁动或椎管内麻醉并发症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头痛、恶心、呕吐、窒息、尿潴留等。

【护理措施】

1.局部麻醉患者的护理

(1)一般护理 局麻药对机体影响小,一般无须特殊护理。门诊手术患者若术中用药量较大时,应于术后休息片刻,经观察无异常后方可离院;并告之患者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2)毒性反应的护理

1)一旦发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用局麻药,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兴奋型肌内注射地西泮0.1mg/kg,重症惊厥患者给予静脉缓慢注射硫喷妥钠1~2mg/kg。抑制型的患者给予吸氧,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酌情使用升压药、阿托品等。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复苏。中毒患者经抢救恢复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变化。

2)局麻药中毒的预防。①限量使用:如普鲁卡因一次用量不得超过1g;②限制浓度:如浸润麻醉普鲁卡因浓度不超过1%;③防止局麻药过快入血:每次推药前必须回抽,以防注入血管。在血液循环丰富部位手术,麻醉药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通常每100mL局麻药中加入0.1%肾上腺素0.3mL。但高血压、心脏病、甲亢、老年患者及指(趾)端手术忌用肾上腺素。④对年老、体弱及对麻醉药耐受力差的患者用药更要限量和限制浓度。

3)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进行抗过敏处理,严重者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0.5mg,然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麻醉前用安定、镇静、镇痛药物,可预防和减轻毒性反应。

2.椎管内麻醉患者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连接和妥善固定各种导管,了解术中情况。每15~30min监测生命体征一次直到平稳;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各种引流量、尿量及肢体感觉运动情况;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头痛及穿刺处疼痛等。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体位 腰麻后常规去枕平卧6~8h,以减少脑脊液外溢。

(3)吸氧 防止麻醉后并发症的出现。

(4)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1)低血压 若出现血压下降,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加快静脉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收缩血管,维持血压。

2)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是血压下降引起脑缺氧的症状。防治措施:吸氧、升压、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神经刺激。

3)呼吸抑制 有呼吸困难或呼吸减弱者,应谨慎用药,继续吸氧,维持循环,紧急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头痛 主要因腰椎穿刺时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致使脑脊液流失所致。典型的头痛可发生在穿刺后6~12h,疼痛常位于枕部、顶部或颞部,抬头或坐起时加重。大多在4d内症状消失,不超过1周,但个别患者的病程可长达半年以上。应让患者卧床,减少活动并对症处理。

5)尿潴留 主要因下腹部、肛门或会阴部术后切口疼痛、膀胱受直接刺激以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等所致。可先热敷、听排水声、针灸等诱导排尿,如无效,行无菌导尿。

3.全麻患者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全麻未清醒前,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每15~30min监测生命体征一次直到患者清醒,呼吸循环平稳;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各种引流量、尿量及肢体感觉运动情况,防止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未清醒前按危重患者监护。

(2)体位 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清醒后根据手术要求采取相应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全麻患者清醒后,残留的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苏醒前患者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黏液堵塞、呕吐物窒息等,引起呼吸道梗阻。各种呼吸道梗阻均需严密观察,紧急处理。①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有呕吐物者及时吸出。②防止舌后坠:患者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咽、鼻咽通气导管。③防止喉痉挛:患者出现高调的喉鸣音时,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给氧。④呼吸抑制的处理:立即加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维持循环功能 注意血压、脉搏、心律、心电图的监测,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如血压过低,应检查输液和术后出血等情况。

(5)保持正常体温 术中长时间的暴露和大量输液均可使体温过低,术后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热水袋。小儿体温中枢尚不健全,术后可有高热,用物理降温防止高热抽搐。

(6)防止意外发生 患者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不安和幻觉,应加以保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患者不自觉地拔除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还应防止坠床等意外。

任务二 手术前后护理

案例导学

患者,男,39岁,午饭后约30min出现上腹部钝痛,伴恶心、呕吐,后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难忍,前来就诊。腹部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经B超检查显示阑尾肿胀,表面疑有结节。拟行阑尾切除术。入院体检:体温38.7℃,血压17.1/10.7kPa (128/80mmHg),呼吸14次/min,脉搏86次/min。患者对疼痛比较恐惧,手术前比较紧张和焦虑。

问题引入

1.术前常规准备的措施有哪些?

2.术中你作为手术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职责主要有哪些?

3.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活动 手术前护理实践能力知识

手术前护理是指患者从入院决定手术治疗至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时期的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手术分类】

外科手术种类繁多,根据疾病性质的程度、时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择期手术 手术时间的早晚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可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如无并发症的胃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2.限期手术 术前准备的时间不能任意延长,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如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3.急症手术 发病危急,需要分秒必争地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进行紧急手术,抢救患者的生命。如各种创伤、急性大出血和急腹症等。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生活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询问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史、手术史及相关情况、女患者月经生育史、药物过敏史、目前用药状况等。

2.身体状况

(1)营养状况评估 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手术的耐受性有着直接的关系,营养不良易发生切口裂开、愈合延迟,过剩则易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护士要根据患者的体态、精神面貌、劳动能力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心功能的评估 要了解患者有无心率及心律的异常,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下降,易诱发心力衰竭,应指导患者积极接受药物治疗;有心脏病史者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患者接受各种心功能的检查,如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多普勒等。将心功能检查的结果及时告知医生。

(3)肺功能的评估 患者有肺部疾患,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者,可因气体交换障碍而增加手术危险性。术前应加强对患者呼吸节律和频率的观察,了解有无烟酒嗜好、哮喘、咳嗽、咳痰,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等。已知有肺部疾患或抽烟史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

(4)病情评估 了解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情况,评估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性质、程度。协助判断病情、预后及完善手术前检查。

(5)感染的评估 患者有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感染性疾病,有无手术区域皮肤损伤和感染现象。一般需要先控制或治疗后再行手术,以免增加手术危险。

(6)手术耐受性 根据病变程度、主要脏器功能状态及全身健康情况,可将对手术的耐受性分成两类,即耐受良好和耐受不良。

3.心理状况 患者往往担忧手术效果、惧怕麻醉和手术、担心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等,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反应会随手术期限的临近而日益加重。因此,手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保证各项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护理诊断及问题】

1.焦虑 与担忧麻醉、手术效果及预后、家庭经济、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及个人角色变化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疾病所致液体摄入不足或者丢失过多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开放性损伤、患者抵抗力下降或耐受力低下有关。

4.营养失调 与机体消耗过多、摄入不足或机体代谢增强或长期不能进食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术前积极的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减少患者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患者术后活动的主动性。最基本措施是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邀请病区中手术成功的病友介绍经验和体会。缓解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恐惧。增强对手术和麻醉成功的信心,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2.术前常规准备

(1)胃肠道准备 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误吸,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

1)禁食、禁饮 择期手术患者于术前12h禁食,4h禁饮;小儿术前至少禁食4~8h、禁饮2~4h。防止麻醉或手术中呕吐而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置胃管或洗胃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前3d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前常规放置胃管,幽门梗阻患者术前3d每晚以温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

3)灌肠 肠道手术患者,入院后开始少渣饮食,术前晚常规用0.5%~1%肥皂水灌肠,以防止手术中因麻醉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导致污染。结肠或直肠手术,手术前3d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如甲硝唑、新霉素等,并于术前晚行清洁灌肠。

4)导泻 对直肠癌患者的肠道准备,为减少因灌肠引起的肿瘤扩散,现一般不用灌肠而仅用口服泻药的方法。常用10%甘露醇溶液。

(2)呼吸道准备 目的是控制呼吸道炎症,预防围术期肺部感染等。

1)吸烟患者要求术前2周戒烟,以免引起术后肺部感染。

2)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3)有肺部感染的患者,术前3~5d使用抗生素,并做体位引流;痰液黏稠者应当应用抗生素及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患者还可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4)胸部手术的患者,要求掌握腹式呼吸方法;腹部手术的患者,要求掌握胸式呼吸方法。

(3)准备 术前做好配血、药物过敏试验。

(4)排尿的练习 术后患者可能会因麻醉、手术创伤或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易发生尿潴留,尤其是男性患者,术前护士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训练,并告知患者术后有留置导尿管的可能性。

(5)术前备皮 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剃除毛发,保持皮肤清洁。

(6)手术日晨准备

1)测量生命体征,若患者有体温、血压升高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时,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行延期手术。

2)术前30min护士要为患者注射麻醉前用药,为患者准备好病历、X射线片、CT、MRI(磁共振片)、术中特殊用药、手术需要的物品等。随患者一同带入手术室。

3)取下患者身上的饰品、非固定性义齿、眼镜、手表等,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4)估计手术时间长或拟行盆腔手术者,应留置导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以免术中误伤;胃肠道手术及上腹部大手术,应遵医嘱灌肠,并留置胃管。

5)检查手术野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如需植皮、整形、关节手术者,手术区皮肤应用70%乙醇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6)床单位的准备,患者接走后,更换清洁被服;按手术及麻醉类别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如备好抢救包、监护仪、吸引器、吸氧用物、抬高肢体的气垫、固定颈部的沙袋等。

3.提高手术耐受力的措施

(1)饮食护理 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营养不良;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经口、管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2)保证睡眠和休息 环境安静,利于睡眠,必要时用镇静剂。

(3)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调及低蛋白血症。完善术前检查,维持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稳定。

知识链接

术前常规准备措施

十二禁食四禁水,

有效咳嗽促排痰。

备皮配血与敏试,

手术日晨护理记。

4.急症患者的术前护理

(1)手术前急救护理: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情况。

(2)必要的手术前准备及要求:常规备皮、配血、皮试及麻醉前准备。一般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禁服泻药、禁灌肠、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危重患者不宜做复杂的特殊检查。紧急情况下,可记录药物过敏试验的执行和操作时间,通知手术室观察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

(3)向家属简要介绍病情,讲明治疗方案,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稳定患者情绪。

(4)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遍,及时补上记录,一切护理工作要迅速、准确、及时。

健康教育

1.饮食 进食富含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休息 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这样既可促进食欲、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又能增强免疫功能。

3.预防感染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随便离院外出;注意保暖,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的家属和亲友尽量避免或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4.适应性训练 患者在术前应训练有效咳嗽和床上自行排尿;有吸烟嗜好者,戒烟两周以上等。

任务四 实训(5)患者手术区皮肤准备

【实训目的】

1.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清洁手术区的皮肤,剔除毛发,去除污垢。

2.减少手术区域皮肤表面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伤口的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

【实训准备】

学生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物品准备:备皮盘内有剃毛刀1个、纱布若干、弯盘1个、橡胶单及治疗巾、毛巾、汽油、棉签、手电筒,治疗碗内盛肥皂水及软毛刷,脸盆盛热水。骨科手术另备75%乙醇、无菌巾、绷带等。

场地准备:

1.环境 明亮、宽敞、安静。

2.诊断床 床上备被子,周围有屏风遮挡,利于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实训方法】

1.宣教 观看教学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2.模拟 在模型人身上首先由教师示教某个手术区域备皮的具体方法及要领。学生分组练习。

3.操作步骤

(1)向患者解释备皮的目的、范围。

(2)术前一日遵医嘱为患者充分清洁术野皮肤和剔除毛发,清除污垢。并为患者安排理发、剃须、修剪指(趾)甲、沐浴和更衣等。

(3)将患者接至备皮室(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铺橡胶单及治疗巾以保护床单,暴露备皮部位。

(4)用软毛刷蘸肥皂水涂局部,一手用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剃毛刀分区剃尽毛发;用手电筒照射,仔细检查毛发是否剃尽及有无刮破皮肤。

(5)用毛巾浸热水洗净局部毛发及肥皂液;腹部手术应以汽油棉签清洁脐部污垢,然后用75%乙醇消毒;四肢手术患者,入院后应指导其每日泡洗手脚,剪短指(趾)甲,已浸软的胼胝应剪除。

(6)特殊手术部位备皮。①骨科手术:备皮需要超出上下关节的范围,手术3d前开始用75%乙醇消毒后用无菌巾包裹。②手足部手术:如患者有手足癣或皮肤溃烂时尽早报告医生进行治疗。自入院后每日温水泡手脚20min、去除胼胝并注意不能损伤皮肤,足部手术者禁止下地活动。③颅脑手术:术前3d剃去头发并每日清洗,术前2h剃净后洗头并戴消毒帽。④阴囊、阴茎部手术:入院后每日温水局部浸泡,肥皂水洗净,术前1d剃毛。⑤颜面部手术:尽可能保留眉毛。⑥小儿皮肤准备:只做清洁处理,一般不剃毛。

(7)一般手术的备皮范围(表2-3,图2-6~图2-13)。

表2-3 不同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

图2-6 颅脑手术

图2-7 颈部手术

图2-8 胸部手术

图2-9 腹部手术

图2-10 肾区手术

图2-11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

图2-12 肛门会阴部手术

图2-13 四肢手术

4.注意事项

(1)剃除手术区毛发一般在术前1d或当日进行,范围不可少于手术切口周围20cm,绷紧皮肤切勿剃破皮肤。

(2)备皮区的皮肤若有炎症应经治愈后考虑手术。

(3)操作过程要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4)备皮完成后嘱患者沐浴,修剪指甲,更衣。

【评价方法】

1.操作熟练、流畅,沉着冷静,方法正确。

2.关爱、体贴、尊重患者,患者感觉舒适。

3.操作认真,轻柔,无遗漏区,皮肤无损伤。

活动 手术中护理实践能力知识

手术中护理是指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麻醉恢复的一段时期的护理。这段时期的护理就是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1.手术室分区管理 为保持环境洁净,必须严格区分或隔离手术室的三个区域。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衣、裤、鞋,戴专用帽子、口罩遮住头发和口、鼻方可进入半限制区;进入半限制区的人员不可大声谈笑及高声喊叫;进入限制区内的一切人员及其活动都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一切人员及物品进出手术室都必须受到严格控制,一般需要采用双通道方案:无菌通道是医务人员、手术前患者、洁净物品的行走路线;污物通道是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的运输路线。

2.手术室基本设备及特殊设备

(1)基本设备 手术床、无影灯、器械台、洗手池、呼吸机、空气消毒设备、转凳、药品、氧气装置、负压装置、电源等(图2-14)。

(2)特殊设备 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央空调、心电监护、除颤器、体外循环机、C型臂X射线机、闭路电视、录像等。

图2-14 手术室基本设备

3.手术室规章制度 手术室应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除手术室人员及参加手术人员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衣、裤、鞋、帽、口罩等,不得大声喧哗及随便走动。若有参观人员,最好安排观看闭路电视,若无条件应注意严格限定参观人数,参观人员应遵守手术室的管理制度。接送患者一律使用专用平车,注意安全,严格查对。手术安排应将无菌手术及有菌手术严格分开;若接台手术,应先安排无菌手术,后进行有菌手术。手术室无菌物品应定期消毒,及时准备好手术用品及器械,急救物品应备齐。

4.手术间的清洁消毒管理 为保证手术的无菌环境,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包括:①每日清晨湿式拖地,保持手术间内器具清洁无尘,然后用紫外线消毒30~60min;②手术后清除污物,室内通风、消毒,拖把及敷料桶应固定使用;③每日术后用紫外线消毒;④每周大扫除一次,手术室内每周消毒一次;⑤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⑥特殊感染手术时建议使用一次性物品,手术后按有关规定及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任务五 实训(6)手术人员及患者手术区的无菌准备

【实训目的】

1.正确熟练掌握手术人员及患者手术区无菌准备的方法与步骤,并能够在手术中完成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及患者手术区皮肤的消毒。

2.掌握各种常见手术患者手术区的消毒范围。

【实训准备】

学生准备:更换手术室准备的清洁鞋和衣裤,戴好帽子和口罩,剪短指甲,并去除甲缘下的积垢。

物品准备:指甲剪、刷手池、无菌毛刷、肥皂、泡手筒、70%乙醇、碘伏消毒液、无菌纱布、无菌毛巾、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无菌生理盐水、模型人。

场地准备:

1.环境 模拟手术室。

2.“患者”准备 根据不同手术安置所需体位。

【实训方法】

1.观看教学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2.指导老师示范手术人员手臂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并讲解具体方法及要领。

3.指导老师在模型人身上示范不同手术术区皮肤的消毒并讲解消毒范围的确定。

4.由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手术人员及患者手术区无菌准备,指导老师巡回指导。

【刷手操作步骤】

1.肥皂刷手、70%乙醇浸泡法

(1)用肥皂将双手、前臂、肘上10cm搓洗一遍,用流水冲洗。

(2)取已消毒的手刷蘸消毒过的肥皂液刷手。一般次序时先刷指尖,再刷手指各面,指蹼、手掌、手背,同样方法刷另一只手。然后再交替对应刷腕部、前臂至肘关节上10cm处。刷手时动作宜快速和用力,刷洗3min为一遍,一次刷完后,手指向上用流水冲净手臂上肥皂液。以同样方法再刷两遍,反复刷洗三遍,共约10min(图2-15)。

(3)消毒毛巾擦干双手,再将毛巾斜角对折以环拉方法从前臂到肘上10cm擦干,毛巾两面分别用于两手臂,用过的毛巾不可再接着用(图2-16)。

图2-15 刷手姿势

图2-16 无菌手巾擦手和前臂

(4)用75%乙醇泡手5min,浸泡平面达肘上5~6cm,可用毛巾搓擦皮肤,增加消毒效果。

(5)刷手消毒后,双手应保持拱手姿势,不得下垂,也不能接触未消毒物品,否则须重新消毒。

2.碘伏刷手法

(1)用肥皂、流水清洗双手和前臂至肘上10cm处。

(2)无菌刷蘸0.5%碘伏5mL刷手和手臂:从指尖、手指各面、指蹼、手掌、手背,同样方法刷另一只手。然后再交替对应刷手腕、前臂、肘关节上10cm处,刷洗3min,指尖朝上肘向下,用流水冲洗。

(3)再用5mL碘伏刷一遍,流水冲洗,方法同第一遍。

(4)取无菌小毛巾擦干双手和手臂或用烘干器烘干。

(5)再取适量0.5%碘伏涂擦双手和前臂,自然晾干。双手不能下垂。

3.注意事项

(1)刷手时须用力,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如甲缘下、指间、手背、手掌及肘部。

(2)手的位置及刷手顺序应正确。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操作步骤】

1.穿无菌手术衣(图2-17)

(1)自器械台上拿取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认清衣服的上下和正反面,手提衣领,抖开衣服,使正面朝前(注意衣服勿触碰其他物品或地面)。

(2)将手术衣轻轻抛起,双手顺势插入袖中,手向前伸,不可高举过肩,也不可左右侧撒开,以免触碰污染。

(3)巡回护士在其身后系颈、腰部系带。

(4)戴好无菌手套,将前襟的腰带递给已戴好手套的手术护士或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腰带绕穿衣者一周后交穿衣者自行系带于腰间。

图2-17 穿无菌手术衣

2.戴无菌手套(图2-18)一般都是戴干手套,从手套袋中取出手套,以右手持两只手套的翻折部(手套内面)使两只手套掌面对合,拇指朝前。套入右手,然后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手指伸入左手套翻折部下面,再套入左手。两手套戴好后,再将手套翻折部包住手术衣袖口,最后用无菌盐水冲洗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图2-18 戴无菌手套

3.注意事项

(1)接取手术衣时勿接触手术护士的手套。

(2)手术衣外面勿接触任何有菌物。

(3)穿好手术衣后未戴手套的手应置于胸前,勿接触手术衣。

(4)未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5)已戴好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里面及未戴手套的手臂和非无菌物,戴好手套后发现破损或触及有菌物品,应立即更换。

(6)手术结束后如需参加另一台手术时,应更换手术衣和手套。术后洗净手套上血迹,先脱手术衣,后脱手套。由巡回护士解开领带、腰带,将手术衣的肩部外翻,顺势反面脱下,再脱下手套,重新以流水冲去手上的滑石粉,用无菌毛巾揩干后,用70%乙醇泡手5min或用0.5%碘伏消毒。若前台为污染手术或手套破损,需连台手术时,应重新常规刷手消毒。脱手术衣时应注意手臂不被手术衣外面所污染;脱手套时应注意保护清洁的手不被手套外面所污染。

【手术区皮肤消毒】

如手术区皮肤有油脂或贴胶布后的残迹,先用乙醚或汽油拭去,然后由第一助手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常用方法是用0.5%碘伏纱块消毒三遍,后两次不应超过第一次的范围。对面部、会阴部或婴幼儿皮肤可用1∶1000苯扎溴铵或碘伏消毒。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0%乙醇涂擦两次或用碘伏消毒。消毒时应由手术区中心部位向外周涂擦,但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等部位手术则应由外周向中心涂擦,已接触有菌部位的纱块不能再返回涂擦过的部位。皮肤消毒范围要达到手术切口至少15cm。消毒完毕后双手应再次用0.5%碘伏消毒一次,然后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切开皮肤前,用无菌塑料膜粘盖于手术区皮肤上,经塑料膜做切口,以保护切口周围皮肤。如需要延长切口或缝合切口时,手术区的皮肤要用碘伏再次消毒。细菌污染的纱布块不可重复使用。

【手术区铺单(巾)】

1.铺单无菌操作原则

(1)手和无菌单不能触碰周围有菌物品。

(2)根据切口的位置和铺单要求,准确铺放。已铺下的无菌单如须调整,只能自手术区向外拉动,不可向内拉动。

(3)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铺单,手术区一般要求有4~6层无菌单,其外周最少要2层。

(4)无菌单被水或血液浸湿后,即失去无菌隔离作用,须加盖干燥无菌单。

2.常用手术部位铺单方法

(1)由器械护士依次将4块手术巾递给第一助手,每块手术巾的长边折1/4,第一、二、三块手术巾折边面向第一助手传递,第四块折边面向器械护士传给第一助手。

(2)第一助手依次将4块手术巾铺于切口下侧、上侧,铺巾者对侧,最后铺近侧,再用布巾钳夹住手术巾交角处,避免移动。

(3)于切口上下方各铺中单1块。

(4)最后铺剖腹单,剖腹单孔对准切口处,其短端向头部展开盖过麻醉架,长端向下肢展开盖过器械托盘,足端和两侧下垂超过手术床边30cm。

【评价方法】

1.操作规范,无菌观念强。

2.能够准确把握消毒范围,正确穿戴无菌手术衣及手套。

3.关心、体贴患者。

4.手的位置及刷手顺序应正确。

5.遵循铺无菌单的原则。

任务六 实训(7)常用手术器械的识别

【实训目的】

1.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

2.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实训准备】

学生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物品准备: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持针器(钳)、缝合针线、血管钳、海绵钳、组织钳、布巾钳、肠钳、拉钩、吸引器头。

场地准备:环境宽敞、安静。

【实训方法】

1.观看教学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2.指导老师逐一讲解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示范使用方法,并强调各种器械使用注意事项。

3.由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提问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指导老师巡回指导。

4.常用手术器械如图2-19。

【评价方法】

1.准确说出各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

2.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器械使用注意事项。

图2-19 常用手术器械

任务七 实训(8)手术患者体位安置、器械台管理与手术配合

【实训目的】

1.正确安置常用手术患者体位,充分暴露手术野,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做好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准备,术中能够及时、准确传递器械,与术者配合完成手术操作。

【实训准备】

学生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物品准备:模型人、手术床、各种规格的手术垫、约束带、器械桌、器械包。

场地准备:

1.环境 模拟手术室。

2.“患者”准备 根据不同手术安置所需体位。

【实训方法】

1.观看教学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2.指导老师在模型人身上完成常用手术患者体位安置的具体位置及方法,详细讲解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指导老师在器械台前演示打开无菌包、按顺序摆放手术器械并讲解注意事项,并与“巡回护士”清点手术器械及纱布。

4.指导老师在器械台前演示术中穿针线、剪线和各种器械传递方法等手术配合要领及注意事项。

5.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手术患者体位安置、器械台管理与手术配合,指导老师巡回指导。

【安置手术体位的注意事项】

1.向清醒患者解释该体位的作用。

2.摆放的手术体位要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进行,手术区要充分暴露,但又要注意肢体的保护和保暖,使患者感觉舒适。

3.尽量避免颈、胸部受压,保持呼吸运动正常。

4.尽量避免身体局部受压,以维持神经、肌肉、血液循环功能正常。使用较宽的固定带,固定时松紧度要合适,观察肢端血液循环。

5.在改变体位或手术结束搬运时,动作应轻柔缓慢,特别是老人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以免造成血压下降。

【常用体位】

见图2-20。

图2-20 常用手术体位

【无菌器械台的管理】

1.铺无菌器械台步骤

(1)由巡回护士将无菌包放置在器械台上,用手打开外层包布,依次为对面、左侧、右侧、近身体侧,保持手臂不穿过无菌区。

(2)用持物钳打开包布第二层。

(3)器械护士刷手消毒后,打开无菌包里层,铺在台面上的无菌布单不少于4层,无菌单应垂过台缘30cm。

(4)器械护士按使用方便和先后次序,将器械分类别摆放整齐。

2.无菌器械台使用原则

(1)无菌器械台铺好后可用双层无菌单盖住备用,但超过4h不可再用。

(2)器械台缘平面以下是有菌区,因此手术人员不可触碰台缘以下布单,垂落于台缘下的物品不能再用。

(3)湿敷料应放在无菌盘内,无菌布单如被水或血浸湿,应更换或加盖新的无菌单。

(4)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应放置于容器内,不能与其他器械放置一起。随时清理器械,保持整洁有序。

(5)器械护士要及时供应手术者所需器械物品。

【手术配合】

1.器械护士的配合 器械护士又称手术护士。术前应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和各种器械的用途,动作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正确配合手术。

(1)手术前的工作

1)详细核对患者,了解病情。根据手术种类和方式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及物品,并检查消毒有效期。

2)提前20min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将无菌器械台整理就绪,协助第一助手做皮肤消毒和铺巾。

3)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和缝线。

(2)手术中的工作

1)手术中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保持器械台面和手术区的干燥及无菌,并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2)根据手术进行步骤向术者传递器械物品,传递时,以器械柄部轻击术者手掌,手术刀刀锋朝上,弯钳类弯曲部朝上。传递应准确、敏捷,不可从身体背后传递器械。

3)做好器械台的管理,如使用过的器械应将血渍擦净,用于不洁部位的器械应分开放置,用于不洁部位的纱布不可再用。手术区多余的器械物品应随时收回、擦净、分类排放整齐。

4)收集保管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术后送病检。

5)关闭体腔或手术结束前,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缝线,核对无误再关闭体腔。

6)皮肤缝合后,协助医生擦净皮肤,包扎伤口。

(3)手术后的工作

1)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负责清洗器械和初步消毒,擦干器械,分类打包。精密、锐利器械处理时要小心。

2)与巡回护士检查、整理、补充手术室内器械物品,为下一台手术做好准备。

2.巡回护士的配合 巡回护士主要负责手术台下的配合工作,如接送患者,患者的术中护理,输血输液,供应术中需要的物品,手术室内外的联络工作等,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手术前的准备

1)检查手术室内器械设备,物品是否齐全,有无故障,保证无误。与器械护士共同准备好器械台。

2)热情迎接患者,简要向患者介绍有关情况,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心理。详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血型等项目,检查备皮及术前准备情况。

3)负责患者上手术台,协助麻醉师麻醉,安置并固定手术体位,协助皮肤消毒。

4)给手术人员提供无菌物品,协助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手套上的滑石粉。

5)做静脉穿刺、输液、输血,连接电刀和吸引器等。

6)与器械护士一起清点器械、纱布、缝针及缝线,并做记录。监督手术人员遵守无菌原则。

(2)手术中的工作

1)供应盐水和其他需用物品,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并配合手术进行,保证输血输液通畅。如出现紧急情况,要配合抢救。

2)观察病情,如估计失血量和尿量,并告知麻醉师。观察患者受压部位和约束部位的皮肤和血运情况。

3)负责手术室的内外联络。

4)保存和处理手术中切下的标本。

5)关闭体腔前与手术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物品,做好查对和记录。

(3)手术后的工作

1)包扎伤口,固定引流管并接上引流袋。

2)完成手术护理记录单。

3)与麻醉师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护理交班。

4)将标本置于容器内送病理检查。

5)清理手术室内各种用具,归放原处,补充用物,并以紫外线照射消毒。

【评价方法】

1.能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正确安置常见手术患者体位,能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3.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打开无菌包,能够按使用先后次序及类别整齐排列手术器械,准确清点手术器械及纱布。

4.熟练完成术中穿针线、剪线和各种器械传递等手术配合。

5.关心、体贴患者。

活动 手术后护理实践能力知识

手术后护理指患者手术完毕返回病房至基本康复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术后护理的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疾病、手术和麻醉所致生理功能紊乱。密切观察病情,帮助患者解决术后不适,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切口愈合和患者全面康复,给予适当的健康指导。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根据是否污染分三类:

1.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疝修补术的切口。

2.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受细菌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内经清创缝合的伤口,皮肤不易彻底灭菌的部位,新缝合又再度裂开的切口。

3.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接触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手术的切口。

切口的愈合分三级:①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须做切开引流。

切口愈合记录则根据上述切口分类和愈合分级而定,疝修补术后如切口无感染,愈合良好。记录为Ⅰ/甲;如胃大部切除术,切口曾发生红肿、硬结,但完全吸收而愈合,记录为Ⅱ/乙;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优良,无感染发生,记录为Ⅲ/甲。

【护理评估】

1.麻醉方式和手术名称 患者已实施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输血、输液、用药情况,生命体征及切口引流管情况,手术是否顺利。

2.病情观察 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是否正常。

3.切口情况 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情况,有无过度疼痛。

4.引流及输液 是否通畅、无菌引流瓶放置位置是否正确,引流物的性质、量有无异常。输液是否通畅,速度是否符合病情要求。

5.肢体功能 肢体的感觉恢复情况和活动度,皮肤的完整性是否受损,有无皮肤褥疮现象。

6.重要脏器功能 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气体交换障碍;有无心率、心律失常,肢端血液循环异常;有无恶心、呕吐、肠鸣音、腹胀及肛门排气等;尿量、颜色、性质等是否正常。

7.心理社会状况 手术后患者心理反应比较复杂。

(1)焦虑、恐惧 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较高,担心治疗费用、术后疼痛。

(2)忧郁、悲观 某些器官、组织切除或并发症产生后,对以后的工作、生活等信心不足,心理负担加重。对术后正常的机体反应认识不足,不敢活动、翻身、咳嗽,从而产生心理压抑、忧郁。

【护理诊断及问题】

1.焦虑 与术后不适、担心手术预后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3.疼痛 与手术创伤、特殊体位等因素有关。

4.舒适的改变 与切口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内出血、休克、切口感染或裂开、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6.知识缺乏 缺乏术后饮食、活动、康复等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在患者手术结束送回病房前,整理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的手术种类备齐术后所需用品,如胃肠减压装置、吸引装置、气管切开包、胸腔引流瓶等。待患者送回病室后,将患者平稳地搬移至病床上,保护手术部位、输液管道及各种引流管,注意避免引流管脱出。做好保暖工作,勿使着凉,在患者未清醒或麻醉未恢复前,保持病室安静。

1.安置患者体位

(1)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麻醉方法、病情可确定安置如下体位。

1)全麻未清醒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防止误吸导致患者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图2-21)。

图2-21 去枕平卧位

2)蛛网膜下隙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6~8h,以防止脑脊液外渗所致腰麻后头痛。

3)硬膜外麻醉患者应平卧4~6h,以防止血压波动。

4)局麻患者不强调体位。

(2)待麻醉恢复后,可根据手术部位调整体位。

1)颈、胸部手术患者取高半坐卧位。腹部手术患者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改善;有利于腹腔炎性渗出物积聚于盆腔,防止发生膈下感染;有利于减轻腹壁切口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图2-22)。

图2-22 半坐卧位

2)颅脑术后、脑水肿、颅骨牵引患者取头高足位斜坡位,即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图2-23)。

图2-23 头高足低位

3)脊柱或臀部手术患者可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图2-24)。

图2-24 俯卧位

4)休克患者应取平卧位,或头部和躯干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的中凹卧位,以利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图2-25)。

图2-25 中凹卧位

5)肺部分泌物引流、十二指肠引流、下肢牵引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图2-26)。

图2-26 头低足高位

2.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1)血压 全麻或大手术患者每15~30min监测一次,待病情稳定后改为1~2h监测一次。中小型手术患者可每1~2h监测一次;病情不稳定或特殊手术后的患者,应送入监护病室,随时动态监测生理指标,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2)体温 术后因患者对创伤的反应、各种理化、生物刺激的防御等,体温会略有升高,但一般低于38℃。临床上称为外科热或吸收热。2~3d后可以恢复正常,无须特殊处理。术后3~6d的发热,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常见的有切口和肺部的感染、留置输液导致的静脉炎、留置尿管并发的尿路感染等。如持续不退,要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手术后的腹腔脓肿。

(3)脉搏 随体温可略有变化。失血、失液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时,脉搏可增快、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4)呼吸 随体温升高而加快,有时可因胸、腹带包扎过紧而受影响。若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时,应先检查胸、腹带的松紧度是否适当,同时应警惕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3.常规护理

(1)饮食的护理

1)非胃肠道手术 局麻或小手术后,其饮食不必限制,椎管内手术患者如无恶心、呕吐,4~6h后可少量饮水或进食流质,以后可改半流质或普食;全麻手术后患者宜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先少量饮水或流质,次日进食。

2)胃肠道手术 一般在术后2~3d内禁食,待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4~6d后逐渐改为半流质,7d以后改为软食至普食。

3)输液 在术后禁食或饮食不足期间,需静脉补液。对贫血、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适量输血或血浆等。长期禁食或不能进食者,可给全胃肠外营养或管饲饮食。

(2)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1)维持呼吸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呕吐物及时清除,给氧。如发现患者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应立即查明原因,尽快处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床上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给以静脉补液。记录24h出入液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检查皮肤的温、湿度和颜色,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定期抽血检查电解质与血气分析,及时纠正体液失衡。

3)维护消化道功能 术后饮食的恢复由麻醉方法、手术的种类、患者的反应来决定。要鼓励患者及早恢复经口进食。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术后带有胃肠减压者,术后24~72h禁食、禁饮,须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

4)维护肾功能 术后需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尿量、颜色、性质等是否正常。记录自行排尿的时间和24h出入量。

(3)各类引流管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移位和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切勿扭曲、压迫、阻塞,如有阻塞应以无菌等渗盐水缓慢冲洗。

3)如须用引流瓶引流时,注意无菌操作,并保持引流管腔内的无菌状态,引流管及引流瓶不得超过引流口的位置,每天更换接管及引流瓶1次。

4)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和味道,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处理。

5)掌握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时间和方法,拔管时间根据各种疾病手术后放置引流物的情况决定,一般引流物放置时间为24~48h,烟卷引流不超过48h,胶管引流不超过1周。

(4)切口的护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感染征象,保持敷料清洁、固定。

(5)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减轻腹胀或便秘;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解除尿潴留。

1)病情危重或衰弱者(如休克、严重感染、开胸术后、颅脑术后、内出血等)以及某些术后要求限制活动的患者(如断肢再植、脊柱手术、肝或肾损伤术后、疝修补术后等)不宜过早离床活动。

2)卧床活动:麻醉解除后的患者,病情允许者可在床上进行深呼吸,有效的咳痰练习,翻身及四肢屈伸活动等。

3)离床活动:术后次日若无禁忌者,可协助患者半卧位或床边坐位,如病情许可随后可沿床边走动。观察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4.术后不适的护理

(1)伤口疼痛 麻醉作用过后,切口开始感觉疼痛,术后24h内伤口疼痛最明显,以后逐渐减轻。切口痛与切口的大小、切口的部位、体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1)解释伤口疼痛的规律,持续时间,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如听音乐、与人交谈等。

3)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如地西泮、布桂嗪(强痛定)、哌替啶等药物。

4)解除致痛因素:①膀胱膨胀所致者诱导排尿,必要时导尿;②腹胀所致者,理疗解除腹胀;③石膏固定过紧引起的,可松解石膏,恰当固定。

(2)恶心、呕吐 常见的原因是麻醉反应,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恢复。

1)患者呕吐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性状,及时帮患者清理呕吐物,加强口腔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者有呕吐反应时,嘱深吸气以抑制呕吐反射。针灸治疗或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镇静药物及解痉药物。

3)呕吐持续不止者,应查明原因,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胃扩张、胃肠道梗阻等。

(3)腹胀 腹部手术后因胃肠蠕动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所致。随手术应激反应的逐渐消退,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1)术后禁食者、行有效胃肠减压管,必要时肛管排气。

2)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协助患者多翻身,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3)非胃肠道手术者,腹部热敷或新斯的明肌内注射等。

4)低血钾、腹膜炎、肠梗阻引起者,按医嘱相应处理。

(4)尿潴留 全麻后排尿反射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痉挛,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引起。多发生在腰麻以及盆腔、肛门、会阴部手术后。

1)采用诱导排尿法,让患者采取习惯性排尿姿势或变换体位,也可行下腹部热敷或按摩等。

2)遵医嘱采用针灸、电兴奋治疗,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3)以上措施无效时,可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5.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术后出血 常发生在术后1~2d内,特别是术后数小时内。

1)预防 手术时务必严格止血,结扎规范牢靠,关腹前确认手术野无活动性出血点。渗血未能完全控制者,给予止血药物;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输注新鲜血液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2)护理措施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切口及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明显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给患者平卧位、吸氧,遵医嘱输液、输血,使用止血药物等;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完善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

(2)肺部感染 常发生在胸部、腹部大手术后。

1)预防 有效的术前呼吸道准备及健康指导,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术前至少戒烟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尽可能等感染控制后手术;术中、术后注意体位引流,防止呕吐物吸入;术后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咳嗽时双手按住切口两侧,保护切口,减轻疼痛;无力咳嗽或不敢咳嗽的患者可通过气管内吸痰刺激咳嗽,痰液黏稠者,可经雾化吸入或口服氯化铵,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术后多头带勿绑扎过紧以免限制呼吸;鼓励早期活动;不用或少用能够抑制呼吸的镇静剂或止痛剂。

2)护理措施 ①术后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使肺复张;②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保证每日摄入足够水分,病情许可时尽早下床活动;③切口疼痛不愿咳痰者,双手按切口两侧,于深吸气后用力咳痰,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④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

(3)消化道并发症 多数为麻醉反应以及术中暴露,手术操作刺激的神经反射性反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致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等。

1)预防 胃肠道手术给予术前用药、灌肠,放置胃管。严密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

2)护理措施 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早纠正低血钾、酸中毒等;②术后禁食,留置胃肠减压3~4d;③卧床患者行床上移动和翻身,腹部按摩。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 多因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的老年人或肥胖者,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多见。也可因下肢静脉多次输注高渗液体和刺激性药物等引起。

1)预防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高危患者,下肢用弹性绷带或穿弹性袜以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久坐;血液高凝状态者,可给予抗凝药物。

2)护理 ①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同时加强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监测;②禁止在有炎症的静脉上输液;③抬高患肢,局部制动,硫酸镁湿热敷,配合理疗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④禁忌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

(5)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常发生在术后3~5d。感染初起时有局部红肿、压痛或体温升高等表现。

1)预防 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严格止血,防止异物残留,避免切口渗血及血肿。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护理措施 ①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敷料干燥;②局部理疗,必要时拆除缝线引流,定时换药;③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6)切口裂开 多发生于腹部及肢体邻近关节处。尤其多见于年老体弱、营养不佳的腹部手术1周左右的患者。

1)预防 术前加强营养;尽量在良好麻醉、腹壁松弛下缝合切口,避免强行缝合导致组织撕裂;术时减张缝合者,术后延缓拆线时间;咳嗽时用手保护切口,避免用力使腹压骤升;及时处理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便秘、腹胀等;预防切口感染。

2)护理措施 ①安慰患者,减轻心理情绪负担;②切口部分裂开者,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并以腹带加压包扎;③切口全层裂开者,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腹带包扎,与医生联系立即送往手术室重新缝合。凡肠管脱出切口外时,应妥善保护,切不可将其回纳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6.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应根据患者性格、职业特点和社会背景、个性以及手术类型的不同,对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以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提高对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活动的信心。

健康教育

1.饮食 进食含有适宜热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均衡饮食。

2.休息和活动 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散步等轻体力活动,以逐渐恢复体力;术后6周内不宜提举重物。

3.服药和治疗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肿瘤患者,应坚持定期接受化疗和放疗。

4.随诊和复诊 患者出院后若出现体温>38℃、伤口引流物有异味、切口红肿或有异常腹痛、腹胀、停止肛门排便和排气等,应及时就诊。达

标检测和评价

【A1型题】

1.为防止全麻时呕吐和术后腹胀。手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是

A.4h禁食,2h禁水 B.6h禁食,4h禁水

C.8h禁食,6h禁水 D.10h禁食,4h禁水

E.12h禁食,4~6h禁水

2.苯巴比妥钠作为局部麻醉前必须用药,主要作用是

A.有镇静作用      B.有催眠作用

C.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D.能减轻迷走神经反射

E.能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

3.麻醉前禁食、禁饮的主要目的是预防

A.呕吐误吸   B.术中排便

C.术后尿潴留  D.术后腹胀

E.术后便秘

4.腰麻后让患者去枕平卧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血压下降  B.预防头痛发生

C.防止呕吐窒息  D.减轻伤口疼痛

E.预防伤口出血

5.下列哪项不是麻醉术前使用阿托品的目的

A.防止呕吐      B.减少胃肠道腺体分泌

C.减弱迷走神经反射  D.减少内脏牵拉反射

E.镇静

6.哪项手术属于限期手术

A.胃、十二指肠溃胃大部切除术  B.未嵌顿的腹外疝手术

C.贲门癌根治术

D.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甲状腺腺大部切除术

E.脾破裂

7.下列哪项不是胃肠道手术的术前护理

A.术前禁食12h,禁水4h   B.常规放置胃管

C.术前晚口服番泻叶    D.急症手术前必须灌肠

E.幽门梗阻患者术前3d每晚洗胃

【A2型题】

1.患者,女,30岁,全麻下开颅手术,术后未清醒前,应采取的体位是

A.半卧位    B.平卧位

C.头高斜坡位  D.平卧位头转向一侧

E.侧卧位

2.某胃癌患者,拟于两日后行胃大部切除术,下列哪项不是术晨的准备措施

A.如有发热应给予退热药  B.如有活动的义齿应取下

C.按医嘱给术前用药    D.进手术室前常规排尿

E.测量生命体征

3.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  B.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扭曲

C.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变化

D.胃肠减压管,等到引流液减少后即可拔除

E.用引流瓶引流时,注意无菌操作并保持引流管腔内的无菌状态

4.患者,男,12岁,疝修补术后2d,体温38℃,患者无其他主诉。应考虑

A.手术切口感染  B.上呼吸道感染

C.泌尿系感染   D.肺部感染

E.外科热

【A3型题】

(1~2题共用题干)患者,女,35岁,局麻下行右乳房脓肿切开术,术中患者突然烦躁,呼吸快,脉搏快,血压21.3/12kPa(160/90mmHg)。

1.此患者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并发症

A.过敏反应 B.麻醉中毒

C.精神紧张 D.感染中毒

E.以上都不是

2.患者发生惊厥,何种药物可以控制

A.阿托品 B.硫喷妥钠

C.哌替啶 D.吗啡

E.苯巴比妥钠

(3~4题共用题干)患者,男,24岁,急性肠穿孔修补术后2d,肠蠕动未恢复,腹胀明显。

3.请为该患者取最舒适的卧位是

A.平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高半卧位

E.低半卧位

4.护士此时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术后早期活动的优点主要是

A.利于循环系统功能恢复 B.防止肺部并发症

C.防止切口裂开     D.防止褥疮发生

E.利于伤口愈合

(王冬梅 殷爱娣 王 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