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胰腺炎需要鉴别的十个疾病

急性胰腺炎需要鉴别的十个疾病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病变的不同性质,本病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及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类。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比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严重,常伴有休克及多种并发症。轻型胰腺炎可采用内科治疗,重型胰腺炎则应在积极支持治疗下施行外科手术治疗。2.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并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任务一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胰腺水肿,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胰腺发生坏死或出血,可出现休克和腹膜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本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与病理】

胆道疾病是我国引起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肝胰壶腹部发生梗阻,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反流入胰管激活胰腺消化酶;酗酒和暴饮暴食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胃、胆道等腹腔手术,腹部钝伤挤压胰实质,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时注射造影剂过多或压力过高;流行性腮腺炎、伤寒、猩红热或败血症、遗传因素、代谢紊乱、药物等,均可诱发本病。不论原始病因如何,其发病过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使胰液外溢与胰腺实质接触;其二是胰液中的消化酶被某种因素激活,发生自体消化,引起水肿、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按病变的不同性质,本病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及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较多见,病变可累及部分或整个胰腺,以尾部为多见,胰腺肿大变硬,最后可发展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少见,胰腺肿大变硬,主要特点是腺泡及脂肪组织坏死以及血管坏死、出血。胰腺内有灰白色或黄色斑块的脂肪组织坏死病变,出血严重者,胰腺呈棕黑色并伴有新鲜出血,脂肪组织坏死可累及肠系膜、大网膜后组织等。

【课堂互动】

胰腺的位置在哪里?胰腺发生病变时疼痛一般向什么部位发散?

急性胰腺炎可并发胰腺脓肿、黄疸、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腹膜炎、休克等。

【临床表现】

由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程度不同,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比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严重,常伴有休克及多种并发症。

1.腹痛、腹胀 腹痛、腹胀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多为突发的持续性、阵发性上腹部或左上腹部疼痛,常于饱餐和饮酒后1~2h发病,呈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可向腰背部发散,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减轻。腹胀为肠麻痹的表现,肠鸣音消失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重要表现。

2.恶心、呕吐 起病时有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物为当日所进食物,呕吐剧烈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多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的频率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吐后腹痛不减轻为本病的特点。

3.腹膜刺激征 上腹部或全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肌紧张程度常较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反映腹膜炎的程度,并发重度休克时,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反而减轻。

4.休克 休克仅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休克可逐渐发生或突然出现。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呕吐使大量的消化液丧失,或麻痹性肠梗阻时大量消化液积于肠腔、腹腔及胰腺后间隙造成血容量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血管扩张,大量的渗血、出血也使循环血容量更为不足。

5.其他 体温脉搏血压与病变程度一致。一般仅有低热,如有寒战和高热,则表示胰腺炎并发感染;如脉搏快、血压偏低,表示胰腺炎加重;呈现休克时,则多属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或合并严重胆道感染。病人还可出现皮肤出血斑点,腰部有蓝-棕色斑或脐周围蓝色改变,还可能因胃肠道出血发生呕血、便血。部分病人还可出现一过性黄疸。

【辅助检查】

1.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测定对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特异性价值。正常血清淀粉酶为40~180U/L。血清淀粉酶超过500U/L有重要诊断价值。其他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病、胃穿孔、肠梗阻等血清淀粉酶也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500U/L。血清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并不一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可以明显升高,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可正常或降低。正常尿淀粉酶为80~300U/L,超过300U/L有诊断价值,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

2.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较尿淀粉酶升高更晚,正常值为0.2%~0.7%,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常超过1.5%。对就诊较晚的病例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3.腹腔诊断性穿刺 对于有腹膜刺激征诊断困难者,可行腹腔诊断性穿刺。除常规检查穿刺液外,淀粉酶测定也可有助于诊断。

4.X线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有无肠麻痹,并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

【处理原则】

若病前有饱餐等诱因,并有急性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上腹有压痛、黄疸等体征,血清淀粉酶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则可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若病情急剧恶化,腹痛剧烈,发热不退,淀粉酶持续不降,有休克、腹腔积液、低血钙者,可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治疗本病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选择方法。轻型胰腺炎可采用内科治疗,重型胰腺炎则应在积极支持治疗下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1.内科治疗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型,经3~5d积极内科治疗多能治愈。其治疗措施包括:①禁食及胃肠减压:一般需禁食1~3d,病情重者除延长禁食时间外,还须行胃肠减压。②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可采用阿托品、安胃灵等抗胆碱能药物和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③解痉止痛:常用的止痛剂有杜冷丁吗啡等。④抗感染: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⑤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应积极补充体液及电解质,持续胃肠减压时,需补足引流的液量,对于休克病人可酌情予以输全血或血浆代用品等。经上述治疗,病人的大部分症状消失,但胰腺炎症状仍未消失。如中断治疗,不注意饮食,可发生复发性胰腺炎。因此在临床症状好转后1周内,应继续使用药物治疗,注意饮食以巩固疗效。

2.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并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①胆石病、胆道蛔虫病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未见好转时,应施行胆道手术及腹腔引流;②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合并腹膜炎,有肠麻痹或感染性休克,经非手术治疗未见好转时,应及时做手术;③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并发脓肿或假性囊肿时,应施行外引流术,在后期实行内引流术;急性胰腺炎多次反复发作,经证实胆总管下端狭窄或胰管狭窄,且由于病人多病情严重,必须积极采取抗休克及抗感染等措施,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的原则是清除胰腺及其周围的坏死组织,充分引流腹腔内液体,防止脓肿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